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季加孚 李沈 +1 位作者 陕飞 李子禹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提示:我国不同地区胃癌发病率、各分期肿瘤分布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医学中心数据记录也存在差异。因此,推行胃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建立规范化的胃癌数据库,促进...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提示:我国不同地区胃癌发病率、各分期肿瘤分布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医学中心数据记录也存在差异。因此,推行胃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建立规范化的胃癌数据库,促进全国范围内胃癌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非常重要。为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起草并制订《中国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其中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胃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术后质量管控等。笔者针对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淋巴结检出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及数据库建设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规范化诊疗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数据库建设
原文传递
残胃癌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子禹 王胤奎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的预后是否相同.目前存在一定争议。考虑到残胃癌在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淋巴结转移特点等方面与原发胃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将其与原发胃癌区别对待。整体而言,原发疾病性质、残胃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浸... 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的预后是否相同.目前存在一定争议。考虑到残胃癌在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淋巴结转移特点等方面与原发胃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将其与原发胃癌区别对待。整体而言,原发疾病性质、残胃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发灶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治疗因素影响残胃癌的预后。因目前关于残胃癌的研究样本量均相对有限,未来仍需大样本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胃癌外科
3
作者 李浙民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21世纪以来,我国的胃癌治疗和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多年潜心耕耘终结硕果。过去5年,我国学者在微创外科、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精准智能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改善了胃癌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手术创伤,产出了国际一流的学术... 21世纪以来,我国的胃癌治疗和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多年潜心耕耘终结硕果。过去5年,我国学者在微创外科、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精准智能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改善了胃癌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手术创伤,产出了国际一流的学术成果。同期的全球癌症生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胃癌生存改善幅度领先于其他国家。本文梳理我国胃癌外科领域的研究脉络,总结阶段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创手术 临床研究 新辅助化疗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术后并发症诊断登记规范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96
4
作者 李子禹 吴舟桥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5,共7页
随着对胃肠外科治疗技术要求逐步提高,并发症作为衡量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重视。欧美及日韩等国家地区学术组织推出了相应并发症诊断登记共识。
关键词 胃肠外科 肿瘤 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70
5
作者 苗儒林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3,共5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仍较低。2014—2017年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病趋势和诊疗现状。该数据共收集全国95家中心的134111例胃癌病例,针对时间趋势的分析基于至...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仍较低。2014—2017年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病趋势和诊疗现状。该数据共收集全国95家中心的134111例胃癌病例,针对时间趋势的分析基于至少提交3年数据的中心数据进行分析。在所有病例中,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为19.7%。早期胃癌病人比例分布最高的地区包括浙江、北京、江苏、天津、上海等,而比例最低的地区包括青海、海南、内蒙古、云南、广西等。2014—2017年,早期胃癌的比例从19.7%增加至20.9%,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所占比例分别为24.3%、37.7%和38.0%,其中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比例有所增加,而开腹手术比例则有所减小。在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人中,T1a期病人淋巴结转移比例达5.9%,T1b期病人淋巴结转移比例达19.6%。总体来看,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近年来略有增加,但与日韩等国相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
原文传递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与策略 被引量:39
6
作者 苏向前 张成海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结肠系膜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与全球结直肠癌流行概况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闫超 陕飞 李子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9,共9页
目的分析2020年中国与全球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探讨中国及全球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估算数据来自GLOBOCAN 2020数据库,对比中国与全球20个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目的分析2020年中国与全球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探讨中国及全球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估算数据来自GLOBOCAN 2020数据库,对比中国与全球20个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分析人类发展指数(HDI)与ASIR及ASMR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达193.16万,死亡病例数达93.52万。全球各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50岁以上年龄别组出现持续上升,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全球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为东亚地区,分别为74.00万和36.01万。全球各地区之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显著。ASIR最高的地区为北欧(33.61/10万),最低的地区为中南亚(5.46/10万);ASMR最高的地区为东欧(14.53/10万),最低的地区为中南亚(3.16/10万)。HDI与ASIR(r^(2)=0.59,P<0.001)和ASMR(r^(2)=0.38,P<0.001)呈正相关。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55.55万,ASIR为24.07/10万;死亡病例达28.62万,ASMR为12.07/10万。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约30%,占东亚地区的75%以上。中国ASIR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而ASMR处于高水平。结论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中国是全球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较为沉重的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GLOBOCAN 2020 流行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腹腔镜远端胃癌D_(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LASS队列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豪 余佩武 +18 位作者 黄昌明 胡建昆 季刚 江志伟 杜晓辉 魏东 卫洪波 李太原 计勇 俞金龙 臧卫东 孙益红 陶凯雄 季加孚 余江 胡彦锋 刘浩 李国新 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2-374,共1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3例、江苏省中医院25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4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12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2例,女210例;年龄为(57±12)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_(2)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652例患者中,617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5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4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Ⅱ吻合,218例为Billroth Ⅰ吻合,25例为Roux-en-Y吻合,61例为其他;1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69例术中输血,83例术中未输血。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LASS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 D_(2)淋巴结清扫 远端胃切除 10年总生存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宏 崔明 +4 位作者 邢加迪 张成海 姚震旦 张楠 苏向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40,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1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52例,Ⅱ期43例,Ⅲ期115例。根据肿...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1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52例,Ⅱ期43例,Ⅲ期115例。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和范围选择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观察指标:(1)患者总体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是否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根治程度。(2)Ⅰ、Ⅱ、Ⅲ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内科合并症、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方式、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根治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再次手术、术后30d内死亡情况;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死亡情况以及3、5年生存率。(3)评价标准: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及国际抗癌协会(UICC)第7版胃癌TNM分期系统对肿瘤进行分期评估和组织学分级。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划分。采用门诊、电话或邮件形式进行随访,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术后2年内每半年复查腹盆腔CT、胸部x线片和血液检查,每年复查胃镜;术后2~5年每年复查腹盆腔CT、胸部x线片、胃镜和血液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总生存时间指患者白手术当日至末次随访或因该疾病死亡的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安全性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慧 梁秀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7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 调查胃癌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旨在为临床开展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78例胃癌术后的患者,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情... 目的 调查胃癌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旨在为临床开展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78例胃癌术后的患者,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有94.9%(74/78)的患者需要延续性护理服务.92.3%(72/78)的患者期望由手术医院或由其指导居住地医疗机构提供延续护理服务.胃癌术后患者希望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排在前5位的是饮食、复诊、后续治疗、伤口和排便,分别为100.0%(78/78)、100.0%(78/78)、100.0%(78/78)、92.3%(72/78)、85.9%(67/78).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强烈,其中对饮食、复诊及后续治疗需求率最高,应采取适合国情的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出院后的管理,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延续性护理 需求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凯 崔明 +7 位作者 邢加迪 杨宏 张成海 陈蕾 姚震旦 张楠 刘茂兴 苏向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00-804,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术前ASA评分和合并症数目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手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2.2±2.3)d,非老年组为(1.4±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vs.28.5%,P>0.05)。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4.5%vs.70.5%,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但仍需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 胃癌 并发症 生存
下载PDF
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现状研究(PACAGE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琦 吴舟桥 +2 位作者 侯士阳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4,共6页
长期以来,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乃至患者生命安全。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统计数据,腹腔感染性并发症是导致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值得临床医师关注。然而,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长期以来,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乃至患者生命安全。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统计数据,腹腔感染性并发症是导致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值得临床医师关注。然而,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各医疗中心报道差异巨大。由于缺乏来自全国范围的数据,目前仍无法合理预计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制订相应的循证诊断与治疗策略。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现状的研究旨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我国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分类及转归情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发症的规范化登记,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预防腹腔感染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感染 术后并发症登记
原文传递
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胃癌术后并发症登记数据的学习曲线看并发症的规范化登记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舟桥 石晋瑶 +2 位作者 陕飞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来登记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和学习曲线,探讨如何完善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登记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4月14日至2016年2月15日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手术患...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来登记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和学习曲线,探讨如何完善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登记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4月14日至2016年2月15日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临床信息及相关资料不完整者。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手术安全指标[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Clavien—Dindo评分≥Ⅲa并发症占总体并发症比例)、二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结果共566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4111例(72.56%),女性1555例(27.44%);年龄(58.87±11.50)岁,体质指数(BMI)(23.15±3.30)kg/m2。2005-2006年305例,2007-2008年810例,2009-2010年957例,2011-2012年1163例.2013-2014年1421例,2015-2016年1010例。全组总体二次手术率为2.34%(133/5666),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41%(23/5666),并发症发生率为19.66%(1114/5666),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2.28%(338/1047),未行Clavien—Dindo评分的患者占登记并发症总数的比例为6.01%(67/111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手术发生率(r=0.13,P=0.801)和围手术期病死率(r=0.58,P=0.231)自2005年来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均分别〈4%和〈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登记的并发症发生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4年问,并发症发生率从3.93%(12/305)上升至29.13%(414/1421)(r=0.92,P=0.010),2015-2016年稍有回落,为22.77%(230/1010)。在所登记的并发症中,严重并发症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5-2006年的6/9降至2015—2016年的22.73%(50/220)(r=0.90,P=0.014);未行Clavien—Dindo评分的并发症比例亦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5-2006年的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手术 并发症 登记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吻合器选择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苗儒林 李子禹 +8 位作者 王胤奎 吴舟桥 李浙民 薛侃 李双喜 陕飞 贾永宁 张连海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接受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资料,比较采用... 目的评估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接受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资料,比较采用不同吻合器类型病人临床病理特点、手术特点和术后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病人,采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辅助重建47例,采用直线吻合器行全腹腔镜重建25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吻合器组病人接受术前治疗比例更低(4.0%vs.27.7%,P=0.026)。圆形吻合器组和直线吻合器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247 min和258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 m L和50 m 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根治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端切缘距离方面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吻合器组病人术后首次进全流食时间更短(3.5 d vs.5.0 d,P=0.030),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半流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5%和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均未提示和术后并发症相关。结论应用机械吻合方法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直线吻合器进行全腹腔镜下和圆形吻合器腹腔镜辅助切口下进行消化道重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风险等方面相当,且直线吻合器组全腹腔镜下重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可能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机械吻合 全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毕Ⅰ式与毕Ⅱ式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及1年胃镜随访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楠 徐凯 苏向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毕Ⅰ式与毕Ⅱ式吻合实施消化道重建的手术安全性及短期胃镜随访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收治的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毕Ⅰ式与毕Ⅱ式吻合实施消化道重建的手术安全性及短期胃镜随访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收治的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腺癌患者资料,排除Ⅳ期胃癌、行急诊手术、术前化疗、行联合脏器切除以及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共277例胃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消化道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毕Ⅰ式吻合组(143例)和毕Ⅱ式吻合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胃镜随访情况。正态分布变量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用Mann 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毕Ⅰ式吻合组年龄(58.1±10.9)岁,男性93例(65.0%),体质指数(23.3±3.2)kg/m2;毕Ⅱ式吻合组年龄(58.3±9.5)岁,男性94例(70.1%),体质指数(23.7±2.9)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手术时间较长[(230.7±44.6)min比(210.3±41.4)min,t=3.935,P<0.001],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7.0 d比8.0 d,Z=3.376,P=0.001)、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中位数:8.0 d比8.0 d,Z=2.176,P=0.030)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9.0 d比10.0 d,Z=3.616,P<0.001)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毕Ⅰ式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胃排空障碍和腹腔感染各4例,均经保守治愈;毕Ⅱ式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及腹腔内出血各1例、胃排空障碍和腹腔感染各3例,均经保守治愈,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行二次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12/143)和6.7%(9/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胃大部切除 消化道重建方式 毕Ⅰ式 毕Ⅱ式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我国胃癌外科治疗相关临床研究近10年进展及未来方向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季加孚 季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083,1091,共4页
近10年,随着我国胃癌早期诊断比例增高、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以及多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胃癌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临床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手术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其中最活跃的是腹腔镜技术。在CLASS系列研究... 近10年,随着我国胃癌早期诊断比例增高、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以及多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胃癌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临床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手术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其中最活跃的是腹腔镜技术。在CLASS系列研究成果的推动下,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开展例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围手术期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肯定,同时随着免疫治疗相关研究的重大突破,晚期胃癌病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获益。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模式是我国胃癌诊治的特色,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临床研究 规范化诊疗 进展
原文传递
欧美国家胃癌手术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舟桥 王琦 +4 位作者 石晋瑶 Cherry Koh Desiderio Jacopo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术后并发症是手术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国内外对并发症的认识、诊断缺乏共识,导致并发症的登记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为此,我们通过4个电话会议.了解西方国家单中心数据登记系统、国家数据登记系统以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登... 术后并发症是手术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国内外对并发症的认识、诊断缺乏共识,导致并发症的登记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为此,我们通过4个电话会议.了解西方国家单中心数据登记系统、国家数据登记系统以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登记系统的实际操作情况。其中采访了澳大利亚皇家艾尔弗莱德王子医院消化道外科的Koh教授,了解其单中心的经验;同时还分别采访了STOMACH研究的vander Wielen医生和IMIGASTIC国际研究小组的Desiderio医生,以及荷兰上消化道癌国家级数据库的Wijnhoven教授.以了解其多中心研究情况。我们采访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哪些并发症需要上报。上报并发症的定义.由谁完成并发症登记以及如何对并发症进行评估。在相关数据库中,DUCA和IMIGASTRIC给出了主要并发症的定义.其中DUCA的定义是在国际专家们经过4年商讨及共识会议后得出的LOW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登记系统强制要求在参与中心以及外科医生实行统一诊断标准。相反,所有的登记系统均要求详细记录并发症的诊断策略并使用Clavien.Dindo评分系统完成并发症分类。大多数的数据登记是由外科医生或数据管理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或者出院后立即完成。登记系统中数据的质量控制由相关研究人员或第三方审查完成。从西方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中心实现并发症诊断的标准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各中心在登记并发症的同时应记录诊断方法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便后续各中心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该分级系统现已被中西方大多数中心采纳.可作为未来胃癌术后并发症的标准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胃部手术 Clavien-Dindo分级标准 数据登记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宏 张楠 +6 位作者 崔明 邢加迪 吴秀秀 张成海 姚震旦 刘茂兴 苏向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辅助AEG根治术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辅助AEG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30例患者中,91例行LATG,设为LATG 组;39例行LAPG,设为LAPG组。LATG 组和LAPG 组均按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行D2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完成淋巴结清扫术后,取腹上区正中小切口辅助行消化道重建:LATG组患者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LAPG组患者采用食管残胃吻合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总体手术情况、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情况:总体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轻微和严重)、再次手术、内科系统并发症、术后30 d内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划分。(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邮件形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31日。总体生存时间指患者自手术当日至末次随访或因该疾病死亡的时间。因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随访时间〈2年,故仅对2009年5月至2014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130例AEG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患者7例,中转原因主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腺癌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安全性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胤奎 陕飞 +6 位作者 应项吉 张燕 肖琪严 唐磊 吴齐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比较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86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利用腹部CT增强扫描和超声胃镜进行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男... 目的比较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86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利用腹部CT增强扫描和超声胃镜进行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57.8±9.7)岁(范围:32~76岁)。以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学分期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临床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采用多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M-AUC)计算两者的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CT-ycT分期)的M-AUC为0.614,超声胃镜诊断T分期(EUS-ycT分期)的M-AUC为0.704。胃中部和下部癌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99和0.613,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58和0.709。胃小弯和非胃小弯肿瘤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30和0.607,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16和0.749。对于CT-ycT1期至CT-ycT4期患者,其CT-ycT分期和EUS-ycT分期的灵敏度分别为2/18、2/15、52.8%(19/36)、8/13比0、4/15、55.6%(20/36)、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00,P=0.157;χ2=0.08,P=0.782;χ2=0.33,P=0.564)。CT-ycN分期和EUS-ycN分期的M-AUC分别为0.654和0.553。对于CT-ycN0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7/55)比5.5%(3/55),χ2=4.00,P=0.046];对于CT-ycN1、N2、N3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9、1/10、0比1/19、1/10、0;χ2=1.00,P=0.317;后两者P值不可估)。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到超声胃镜的不耐受性,不推荐常规行超声胃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胃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治疗的共识与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子禹 王胤奎 +1 位作者 陕飞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前,早期胃癌的治疗共识与争议并存。一方面,在符合适应证前提下,内镜治疗在安全性和预后方面均可以接受,且比手术治疗更加微创,是符合内镜治疗指征病人的首选方式;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在原发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 目前,早期胃癌的治疗共识与争议并存。一方面,在符合适应证前提下,内镜治疗在安全性和预后方面均可以接受,且比手术治疗更加微创,是符合内镜治疗指征病人的首选方式;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在原发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有经验及条件的中心可考虑选用腹腔镜或机器人等微创手术方式,这些现已达成业内共识。另一方面,如何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如何为符合内镜治疗扩大适应证的人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如何处置内镜治疗切缘阳性的病人,怎样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探索以及保留功能手术的研究,如何应对我国现状下的早期胃癌治疗等仍存在争议。总体而言,早期胃癌的治疗模式呈现多元化,向精准靠近,内镜与微创手术的结合可能是今后早期胃癌治疗发展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切除术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