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平凌燕 郑文 +9 位作者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应志涛 张晨 刘卫平 邓丽娟 朱军 宋玉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6期3257-3260,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3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中位年龄40岁,其... 目的分析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3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中位年龄40岁,其中NK/T细胞淋巴瘤患者22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9%(23/32),完全缓解率为40.6%(13/32),部分缓解率为31.3%(10/32)。骨髓抑制仍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13例(40.6%)患者出现纤维蛋白原下降。8例(25.0%)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9例(28.1%)患者发生高脂血症。无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或血栓发生。结论培门冬酶的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天冬酰胺酶 药物毒性 过敏反应 培门冬酶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卫卫 谢彦 +13 位作者 邓丽娟 时云飞 李向红 郑文 王小沛 林宁晶 涂梅峰 应志涛 平凌燕 刘卫平 张晨 丁宁 宋玉琴 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8期2996-3000,共5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3至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诊断的NHL 206例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3至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诊断的NHL 206例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组NHL病例的骨髓侵犯比例为25.7%(53/206).其中14例T淋巴细胞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ALL)患者其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14、6/14和9/14;152例成熟B细胞NHL患者中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2% (14/152)、19.1%(29/152)和23.7% (36/152);40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0(0/40)、15.0% (6/40)和2.5%(1/40).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和骨髓活检的诊断一致性高达88.3%.结论 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于诊断NHL,尤其T-LBL/ALL和B细胞NHL骨髓侵犯的敏感性高,和骨髓活检的诊断一致性好.通过对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提高NHL骨髓侵犯的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流式细胞术 骨髓侵犯 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
原文传递
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田艳 朱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既往研究表明大约50%的肿瘤存在P53蛋白功能缺陷,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 目的: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既往研究表明大约50%的肿瘤存在P53蛋白功能缺陷,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384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法测序其p53 rs1625895基因型,分析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AA型2例(0.5%),AG型34例(8.9%),GG型348例(90.6%)。rs1625895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指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原因不明反复发热(常在38℃以上)、盗汗、原因不明6个月内体质量减少10%]、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AA/AG与GG型患者的一线化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2.9%和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AG和GG基因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PFS)分别为71.8%和62.3%(χ^2=1.351,P=0.245),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分别为72.2%和64.1%(χ^2=1.267,P=0.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组中,AA/AG和GG基因型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91.7%和72.7%(χ^2=4.493,P=0.034);5年OS分别为91.7%和76.7%(χ^2=4.24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AG基因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GG型患者。而在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组,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一线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将患者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yclophosphor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ne,CHOP)治疗组及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ituximab,cyclophosphor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ne,R-C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5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平凌燕 应志涛 +9 位作者 王小沛 谢彦 邓丽娟 刘卫平 张晨 郑文 林宁晶 涂梅峰 朱军 宋玉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化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本文旨在分析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化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本文旨在分析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住院并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化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治患者47例,复治患者21例。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价脂质体多柔比星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42例。总有效率(ORR)为73.5%,其中完全缓解(CR)率57.4%,部分缓解(PR)率19.1%。初治DLBCL的ORR率为74.3%,CR率为60%,其中应用R-CCOP方案治疗患者的ORR率为81.5%,CR率为66.7%。骨髓抑制是最常见不良反应,3~4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55.9%;心电图异常发生率54.4%,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仅1例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死亡。结论: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心脏毒性 化学治疗
下载PDF
T细胞淋巴瘤研究新进展:2014年国际T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大会报道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军 朱军 +3 位作者 石远凯 姜文奇 黄慧强 邱林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1期641-645,653,共6页
2014年国际T细胞淋巴瘤临床大会主要报告了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状况及进展,其中包括靶向表观遗传学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有研究发现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控制DNA和组蛋白甲基化的基因存在突变.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应用组蛋白去乙酰... 2014年国际T细胞淋巴瘤临床大会主要报告了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状况及进展,其中包括靶向表观遗传学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有研究发现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控制DNA和组蛋白甲基化的基因存在突变.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belinostat和romidepsin可使PTCL获得29% ~ 38%的总反应率,中位缓解时间为13.6个月.NK/T细胞淋巴瘤是东南亚国家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在中国和日本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 28%,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主要与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率高有关.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如SMILE和AspMetDex方案,可使早期病例长期生存率超过70%,晚期病例可达到近40%.对于PTCL可以将新药如普拉曲沙、罗咪酯肽等联合应用,从而提高完全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PD-1通路抑制剂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亚璐 宋玉琴 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832,共4页
据2012年全球调查数据显示,淋巴瘤新发病例超过45万例,全球淋巴瘤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7.5/10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明显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的两年... 据2012年全球调查数据显示,淋巴瘤新发病例超过45万例,全球淋巴瘤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7.5/10万。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明显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的两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率从51%提高到69%,两年的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也从52%提高到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治疗 PD-1 抑制剂 通路 标准化发病率 利妥昔单抗 数据显示
原文传递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晨 王小沛 +8 位作者 应志涛 郑文 谢彦 林宁晶 平凌燕 刘卫平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21例原发睾丸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21例患者年龄34~86岁,... 目的研究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21例原发睾丸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21例患者年龄34~86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I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2例,Ⅳ期患者11例;4例患者合并B症状;12例患者出现睾丸以外的结外部位受侵;起病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6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低危组)10例,3分(中高危组)10例,4分(高危组)1例。15例患者诊断时行手术切除;7例患者在化疗结束后行局部放疗;1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全组病理诊断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11例为非生发中心来源。一线治疗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类方案化疗,获完全缓解率为85.7%。随访6~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和60%。Log—Rank检验显示一线化疗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为独立预后因素(P=0.038),而分期(P=0.275)、起病时LDH(P=0.179)以及院.微球蛋白(β2-MG)(P=0229)是否升高、IPI(P=0.275)这4项因素虽有对生存产生影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睾丸NHL预后通常较差,一线化疗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为患者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睾丸 预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卫毛毛 刘卫平 +5 位作者 袁婷婷 宋金龄 宋玉琴 朱军 杨志 王雪鹃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3-659,共7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 max-心差值(ΔSUV max-心)、%ΔSUV max-心,以及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纵隔比值、SUV max-心/SUV max-肝比值及SUV max-心/SUV max-本底(左侧臀肌)比值。以心电图(ECG)出现异常(早期TACT)为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像不同评估标准的最佳阈值,分析诊断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74例入组淋巴瘤患者的男女比为1.85∶1,中位年龄3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占78.1%(214/274)。治疗后,55.1%(151/274)的患者心肌为高摄取(高于肝摄取),20.4%(56/274)为中度摄取(介于心血池摄取与肝摄取之间),24.5%(67/274)为等摄取(低于心血池摄取)。ECG(+)组(n=71)与ECG(-)组(n=203)心肌摄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 max分别为7.77±4.06和5.91±3.04(t=4.045,P<0.01)]。ROC曲线示,治疗后SUV max-心、ΔSUV max-心、%ΔSUV max-心及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纵隔比值、SUV max-心/SUV max-肝比值及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诊断早期TACT的最佳阈值为9.4、4.8、1.4、5.0、2.3及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0.637、0.612、0.655、0.649和0.650。其中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预测早期TA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40.85%(29/71)、82.76%(168/203)、45.31%(29/64)、80.00%(168/210)及71.90%(197/27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早期诊断淋巴瘤TACT,若以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7.0为阈值,^(18)F-FDG PET/CT对早期TACT预测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淋巴瘤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宁晶 宋玉琴 +10 位作者 郑文 涂梅峰 傅志英 谢彦 王小沛 平凌燕 应志涛 张晨 邓丽娟 刘卫平 朱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15例患者均接受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给药d 1~4;异环磷酰胺1 g·m^(-2)·d^(-1... 目的:探讨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组15例患者均接受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给药d 1~4;异环磷酰胺1 g·m^(-2)·d^(-1)静脉给药(给予美司钠解救)d 1~4;顺铂25 mg·m^(-2)·d^(-1)静脉给药d 1~4;依托泊苷60 mg·m^(-2)·d^(-1)静脉给药d 1~4。恩度7.5 mg·m^(–2)·d^(–1)静脉给药d 1~14。每21~28 d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生存情况。结果:2009年1月—2011年9月共入组15例患者中,其中难治患者11例(73.3%),复发患者4例(26.7%)。2例(13.3%)获完全缓解,2例(13.3%)获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26.7%。在各项临床因素中,性别(P=0.011)、国际预后指数(P=0.033)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P=0.011)对总有效率有明显影响。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6.7%;中位治疗失败时间为2个月,1年治疗失败率为26.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均为11例(78.6%)。结论:DICE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发难治DLBCL有一定疗效,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也未明显增加。今后可扩大病例数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DICE方案 复发 难治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宁 朱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多种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约1/3的晚期患者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但复发、进展。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所开发出的靶向药物将...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多种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约1/3的晚期患者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但复发、进展。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所开发出的靶向药物将进一步为患者临床治疗指明方向。文章就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转化型研究 免疫疗法 发病机制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晨 王小沛 +8 位作者 应志涛 郑文 谢彦 林宁晶 平凌燕 刘卫平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2例初治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结果:32例患... 目的:分析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2例初治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结果:3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范围:23~85岁);Ann Arbor Ⅰ期13例,Ⅱ期15例,Ⅳ期4例;仅3例患者合并B症状;4例患者出现双侧乳腺受侵;起病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者10例;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0~1分(低危组)25例,2分(低中危组)3例,3分(中高危组)3例,4分(高危组)1例。5例患者在化疗结束后接受局部放疗,1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全组患者中可根据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一步分型者17例,其中16例为非生发中心来源。R-CHOP或CHOP类方案一线化疗后,完全缓解占90.6%。中位随访时间为35(2~106)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和46%。Ann Arbor分期(P=0.004)、国际预后指数(P=0.005)、乳酸脱氢酶水平(P=0.008)和红细胞沉降率(P=0.02)均为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国际预后指数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腺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含利妥昔单抗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璿 邓丽娟 +3 位作者 王宵旰 丁宁 宋玉琴 朱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Fcγ受体Ⅲa(FcγRⅢa)158V/F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65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线接受中位6(1~8)个周期R-CHOP(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 目的探讨Fcγ受体Ⅲa(FcγRⅢa)158V/F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65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线接受中位6(1~8)个周期R-CHOP(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采用巢式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FcγRⅢa 158V/F基因型,分析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65例患者中共有FcγRⅢa 158V/F基因V/V型27例(10.2%)、V/F型107例(40.4%)和F/F型131例(49.4%),各基因型分布仅与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分期、分子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V/V型、V/F型及F/F型DLBCL患者化疗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85.2%、84.1%和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获中位随访60.7(0.8~109.5)个月,265例中103例(38.9%)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77例(29.1%)死亡。F/F型与V/F及V/V型患者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1.1%vs.62.4%,P=0.757)和5年总生存率(69.2%vs.74.2%,P=0.2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Ⅰ~Ⅱ期亚组中,F/F型和V/V+V/F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9%和75.9%(P>0.05),V/V+V/F型的5年总生存率为94.7%,高于F/F型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Ⅳ期亚组各基因型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线接受含RTX方案的DLBCL患者,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不能预测其疗效及预后,但在早期DLBCL亚组中FcγRⅢa 158V/F基因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预测疗效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FC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利妥昔单抗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创新引领未来:从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展望淋巴瘤的治疗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玉琴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一年一度的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是国际血液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2014年ASH会议上有关淋巴瘤诊治进展的报道众多.brentuximab vedotin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无进展生存(PFS)率获得显著改善;PD-... 一年一度的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是国际血液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2014年ASH会议上有关淋巴瘤诊治进展的报道众多.brentuximab vedotin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无进展生存(PFS)率获得显著改善;PD-1抑制剂nivolumab在Ⅰ期临床研究中治疗高度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并因此获得FDA批准.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新型抗CD20单抗、bcl-2抑制剂、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均在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并与化疗方案联合进一步推向一线治疗是临床面临的困惑.针对CD19、CD30、CD20、CD138等表面抗原的各型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也展现了一定前景,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细胞免疫疗法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净化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晨 王小沛 +8 位作者 应志涛 平凌燕 郑文 谢彦 林宁晶 刘卫平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获得到逐步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呈难治性或最终m现肿瘤复发进展。对于这类患者予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B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 利妥昔单抗 临床分析 移植治疗 净化 大剂量化疗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与淋巴瘤
15
作者 邓丽娟 应志涛(综述) 朱军(审校)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7期442-444,共3页
自身免疫和淋巴瘤之间有双重相关性,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瘤发生率增高,同时淋巴瘤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淋巴瘤和淋巴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内在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 自身免疫和淋巴瘤之间有双重相关性,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瘤发生率增高,同时淋巴瘤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淋巴瘤和淋巴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内在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淋巴瘤
原文传递
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小鸽 张燕林 +23 位作者 谢建兰 黄雨华 郑媛媛 李文生 陈浩 刘芳 潘华雄 韦萍 王哲 胡余昌 杨开颜 肖华亮 吴梅娟 尹为华 梅开勇 陈刚 阎晓初 孟刚 徐钢 李娟 田素芳 朱军 宋玉琴 张伟京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并阐述我们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总体而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根据这个概念,EBV+LPD不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急性重症EBV感染(EBV+嗜血细胞综合征、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等),也不包括已经明确命名的EBV+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EBV+LPD目前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B细胞-LPD等。(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根据EBV+T/NK细胞-LPD的发展进程,通常可分为1级、2级和3级三个级别。第1级为增生性疾病,第2级为交界性疾病,第3级为肿瘤性疾病。EBV+LPD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性疾病(如IM)但又有重叠,也不同于典型的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但也有重叠。临床上提高警惕,尽早识别与EBV+LPD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应作为管控这类疾病更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99例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平凌燕 宋玉琴 +9 位作者 郑文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应志涛 刘卫平 张晨 邓丽娟 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PIL患者病例资料。结果符合诊断条件的PIL患者99例,男65例,女34例,男女比为1.9:1,中位年...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PIL患者病例资料。结果符合诊断条件的PIL患者99例,男65例,女34例,男女比为1.9:1,中位年龄50(12~90)岁。胃肠道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腹痛67例(67.68%),最为常见,26例(26.26%)患者发病时伴随有急腹症。回肠原发和回盲部原发均为21例,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经消化内镜活检后诊断的PIL仅24例(24.24%),依靠手术诊断的患者为69例(69.70%)。Ⅰ~Ⅱ期71例(71.72%),Ⅳ期28例(28.28%)。所有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77例(77.78%),T细胞来源22例(22.22%)。其中最常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共55例(55.5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60例。本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为100.0个月,5年OS率为53.50%。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来源者预后差(P〈0.05)。7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96例患者进行了全身化疗。手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OS期分别为79.0个月和12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结论PIL好发于男性,腹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回肠及回盲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相对来说PIL发病比较局限,但内镜检查确诊率低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DLBCL,T细胞来源是PI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仍然是PIL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且手术并未增加PIL患者的生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淋巴瘤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化疗早期^18F-FDG PET/CT评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预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范洋 张玥伟 +4 位作者 杨志 应志涛 宋玉琴 朱军 王雪鹃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l 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化疗早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初诊DLBCL患者进行CHOP/R-CHOP方案化疗。...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l 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化疗早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初诊DLBCL患者进行CHOP/R-CHOP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基线期和化疗2个周期后行18F-FDG PET/CT(分别为PET-0和PET-2)。由3位医师基于PET-2图像,采用Deauville五分法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缩减率(%ΔSUV max)法评估化疗疗效,检验2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ΔSUV max的最佳阈值。依据%ΔSUV max法和Deauville五分法评估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105例DLBCL患者中,20例(19.0%)对治疗完全反应,79例(75.2%)对治疗部分反应;6例(5.7%)对治疗无反应。ROC曲线计算出%ΔSUV max的最佳阈值为72.7%。以ΔSUV max法(72.7%或66.0%为阈值)和Deauville五分法(4分为阈值)评估PET-2图像,对应的2年PFS和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eauville五分法(4分为阈值)与ΔSUV max法(72.7%为阈值)的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230),而与ΔSUV max法(66.0%为阈值)的评估结果存在差异(P=0.003)。Deauville五分法与%ΔSUV max法预测2年PFS的准确率相似;但%ΔSUV max法预测2年OS优于Deauville五分法,且以阈值设为66.0%为佳。Deauville五分法预测预后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最好,而ΔSUV max法(66.0%为阈值)预测预后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最好。结论 :治疗早期的18F-FDG-PET/CT图像可以评估DLBCL患者对一线化疗的反应,并能预测预后。%ΔSUV max法与Deauville五分法均能作为PET-2图像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8F-FDG PET/CT 早期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洋 林宁晶 +3 位作者 杨志 应志涛 朱军 王雪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分析PTL的形态及代谢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在PTL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扫描的110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诊断为PTL,... 目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分析PTL的形态及代谢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在PTL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扫描的110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诊断为PTL,分析治疗前PET/CT图像特点,利用中期PET/CT评估11例PTL患者的疗效,应用五分法及SUVmax减少率(%ΔSUVmax)法判读图像,构建生存曲线,评估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治疗前PTL病灶特征性地表现为甲状腺内高代谢结节或双叶弥漫性肿大伴高代谢,伴或不伴高代谢淋巴结。治疗前SUVmax值不能判定预后(P>0.05)。11例患者行中期PET/CT检查,其中8例对治疗完全反应,2例部分反应,1例死亡;1例无反应而死亡。五分法评估中期^(18)F-FDG PET/CT图像优于%ΔSUVmax法;PET阴性患者3年PFS及OS值均为100.0%,PET阳性患者为(33.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出PTL病灶,准确分期,并能初步评估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预后
下载PDF
3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惠颖 宋玉琴 +15 位作者 郑文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张晨 平凌燕 刘卫平 应志涛 邓丽娟 丁宁 吴梦 孙英丽 杜婷婷 冷馨 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9-531,共3页
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利度胺被美国FDA正式批准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前仍被广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近年来,沙利度胺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 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利度胺被美国FDA正式批准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前仍被广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近年来,沙利度胺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一线治疗 T细胞淋巴瘤 临床分析 应用 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