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 被引量:59
1
作者 刘靖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指南是基于循证依据编写的、对临床实践及疾病防治具有规范化作用和重要指导意义的工具.近年来,我国已有多本针对不同精神障碍的防治指南出版,其中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防治指南[1... 指南是基于循证依据编写的、对临床实践及疾病防治具有规范化作用和重要指导意义的工具.近年来,我国已有多本针对不同精神障碍的防治指南出版,其中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防治指南[1]是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领域首个疾病防治指南,其对我国ADHD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2月ADHD防治指南第二版出版[2].为推广第二版指南,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第二版指南的内容,我们将对第二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防治指南 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 解读 中国 精神障碍 ADHD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GDNF,VEGF和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邓朔 宓为峰 +7 位作者 徐意 李志猛 贾海涛 唐新龙 李玲芝 郭丽华 施莹 张鸿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了解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的影响,探讨巴戟天寡糖治疗抑郁症前后BDNF,GDNF,VEGF和IGF-1的浓度变化与其疗效的... 目的:了解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的影响,探讨巴戟天寡糖治疗抑郁症前后BDNF,GDNF,VEGF和IGF-1的浓度变化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符合ICD-10的轻中度抑郁症门诊患者32例。入组后单一巴戟天抗抑郁治疗,每2周访视1次,记录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服药情况,共治疗8周,入组前后各采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BDNF,GDNF,VEGF和IGF-1水平,同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巴戟天寡糖抗抑郁治疗8周后,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巴戟天寡糖治疗8周后,VEGF水平显著下降(Z=-2.354,P<0.05),BDNF和GDNF水平显著上升(Z=-4.157,P<0.01;Z=-4.345,P<0.01),而治疗前后IGF-1水平没有显著变化(Z=-0.901,P>0.05);治疗前后BDNF和GDNF浓度变化率与HAMD-17减分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2(P<0.01)和0.456(P<0.05),而VEGF与IGF-1浓度变化率与HAMD-17减分率无关(分别为r=0.06,P>0.05;r=0.039,P>0.05)。结论:巴戟天寡糖可以改善BDNF,GDNF和VEGF的异常水平,但对IGF-1水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 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原文传递
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忠 谢雯 +3 位作者 阙建宇 范滕滕 刘梅颜 陆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07-410,共4页
失眠障碍的临床治疗十分复杂。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用药是治疗的关键。传统西药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科学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也有很长的历史,中药制剂治疗失眠在我国也很普遍。枣仁安神胶囊是由酸... 失眠障碍的临床治疗十分复杂。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用药是治疗的关键。传统西药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科学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也有很长的历史,中药制剂治疗失眠在我国也很普遍。枣仁安神胶囊是由酸枣仁、丹参、五味子一起制成的中成药,具有镇静催眠、补心安神等功效。有研究显示其能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且毒副作用小。临床主要用于养血安神及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烦、健忘等症。现对近年其治疗失眠障碍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仁安神胶囊 治疗 失眠障碍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20
4
作者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该病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表现为慢性退行性病程,较多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无法维持其必要的社会关系、保持就业状态或独立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该病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表现为慢性退行性病程,较多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无法维持其必要的社会关系、保持就业状态或独立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呈现一个连续性的疾病发展轨迹[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可能始于个体成长的更早期,患者在出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之前可能已有多个认知领域的缺陷。因此以往20年的研究重点之一是针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前一段时期即前驱期的研究,其主要评价前驱期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以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因素;其次探索在前驱期可以实施的干预措施[1],最终目的是在前驱期甄别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个体,从而进行适当干预,即在发病前改变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展轨迹,防止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这些研究思路和发现正改变着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诊疗理念,目前研究结果离最终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伴随着研究进展为我们对疾病的诊疗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早期干预 重性精神疾病 认知功能损害 精神病性症状 疾病发展 诊疗理念 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慕永刚 邓朔 +6 位作者 张素贞 宫小云 李玲芝 郭丽华 施莹 宓为峰 张鸿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32例...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32例,入组后单一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疗程8周,每2周访视1次,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疗效标准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AMD-17)总分变化。入组前后各采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变化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巴戟天寡糖胶囊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潜在药理学机制。结果:巴戟天寡糖胶囊抗抑郁治疗后,入组患者在第2,4,6和8周末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0. 01);治疗后血浆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均P <0. 01);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浆IL-6及TNF-α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 05)。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巴戟天寡糖可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浆IL-6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忠 陈文浩 +3 位作者 范腾腾 刘佳佳 谢雯 陆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6-292,共7页
右佐匹克隆是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短效非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是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2004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与GABAA受体亲和力要明显强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类似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催眠效应,但对正常... 右佐匹克隆是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短效非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是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2004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与GABAA受体亲和力要明显强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类似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催眠效应,但对正常睡眠结构破坏更少,且比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更安全。与佐匹克隆相比,右佐匹克隆具有药效更强、不良反应和毒性更小等优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地缩短睡眠潜伏期、改善睡眠维持和提高睡眠质量、延长总睡眠时间。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的失眠障碍。现对其治疗失眠障碍方面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失眠障碍 精神疾病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患者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病理异质、临床复杂和结局衰退的严重精神疾病,其起病与遗传素质、表观遗传学、发育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的大脑发育过程紊乱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临床特征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尤其是缺乏动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病理异质、临床复杂和结局衰退的严重精神疾病,其起病与遗传素质、表观遗传学、发育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的大脑发育过程紊乱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临床特征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尤其是缺乏动机、言语行为活动减少和社会退缩)和认知损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早期治疗 首次发作 脑发育过程 预后 患者 临床特征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与焦虑障碍: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是一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焦虑障碍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可能与脑内生理结构异常(如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及额叶皮质病变)或神经递质系统神经传递异常、...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是一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焦虑障碍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可能与脑内生理结构异常(如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及额叶皮质病变)或神经递质系统神经传递异常、神经营养因子功能异常及某些人格特质等相关.目前治疗焦虑障碍有效的药物为与发病机制相关的化合物,包括常用的5-HT能类药、苯二氮(艹卓)类药等.笔者将对焦虑障碍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药物治疗 5-HT1A受体 部分激动剂 苯二氮(艹卓) 神经递质系统 神经营养因子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CSMD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词语流畅性及脑灰质体积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静 郁昊 +6 位作者 廖金敏 姜思思 刘琦 闫俊 岳伟华 阎浩 张岱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2-288,共7页
目的 探讨CSMD1(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词语流畅性及脑灰质体积的关系.方法 对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9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MRI检查、认知功能评估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 目的 探讨CSMD1(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词语流畅性及脑灰质体积的关系.方法 对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9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MRI检查、认知功能评估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芯片检测.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CSMD1基因上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分的关联.采用全因子模型分析诊断和CSMD1基因型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脑区,并对交互作用显著的脑区灰质体积与认知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认知功能评估中数字符号转换测验(t=-7.51,P〈0.05)及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3.23,P〈0.05).患者组CSMD1基因rs17405197位点多态性与词语流畅性相关.全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左侧直回及双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存在诊断主效应;post hoc分析显示患者组在上述脑区灰质体积较对照组减小.右侧额下回三角部灰质体积存在CSMD1基因rs17405197基因型主效应[MNI坐标(x、y、z)为54、27、9,F=35.75,FWE校正,P〈0.05,连续体素k〉10];post hoc分析显示AA基因型携带者在该脑区较AC+CC基因型携带者灰质体积减小.右侧额下回岛盖部灰质体积存在基因型×诊断的交互效应[MNI坐标(x、y、z)为51、20、15,F=20.55;P〈0.001,k〉100].偏相关分析显示,仅患者组右侧额下回岛盖部灰质体积与词语流畅性评分负相关(r=-0.28,P=0.01).结论 CSMD1基因rs17405197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额下回岛盖部灰质体积进而影响其词语流畅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认知 CSMD1 灰质体积
原文传递
北京市高中生人格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4 位作者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王骁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16,59-71,共22页
目的:描述北京市高中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 目的:描述北京市高中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10003名高中学生及其父母。采用流行病学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高一学生PDQ-4量表总分为(25.38±9.6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校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普通高中、区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格偏离现患率为8.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校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普通高中、区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填EMBU父母相同因子得分高度相关;因子分析获得四个公因子。高三学生PDQ-4量表总分为(23.10±10.20),量表总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人格偏离现患率为5.8%。总体人格障碍患病率为1.83%;父母EMBU因子得分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性;因子分析获得四个公因子;总体人格障碍的父亲和母亲遗传度分别为0.71和0.72,各组人格障碍的遗传度多数大于0.6。结论:本研究首次调查了北京市高中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流行强度,结果是北京市高中学生人格偏离现患率、人格障碍患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高中生 现况调查 遗传度
下载PDF
抑郁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困境与机遇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伟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7-201,共5页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严重阻碍了疾病诊疗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个抑郁症新型易感基因的发现为阐明疾病新的发病机制假说奠定了基础。然而,抑郁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仍面临以下困...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严重阻碍了疾病诊疗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个抑郁症新型易感基因的发现为阐明疾病新的发病机制假说奠定了基础。然而,抑郁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仍面临以下困境:(1)连锁分析(1inkageanalysisl至今仍缺乏一致性研究发现的高度连锁染色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抑郁症 发病机制 连锁分析 检测分析 易感基因 染色体 一致性
原文传递
大学新生人格和精神状况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琦 黄悦勤 +3 位作者 刘肇瑞 刘宝花 程辉 张婷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人格偏离对大学新生精神现状的影响。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以人格偏离、干预为暴露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2516名大学新生的精神现状,分析人格偏离与大学新生精神症状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 目的:探讨人格偏离对大学新生精神现状的影响。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以人格偏离、干预为暴露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2516名大学新生的精神现状,分析人格偏离与大学新生精神症状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高中全部类型的人格偏离对于大一新生精神症状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1.980~10.167,人格偏离的干预措施对大学生发生精神症状有保护作用。结论:人格偏离是大学新生出现精神症状的危险因素,人格偏离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大学新生精神症状发生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人格偏离 精神症状 队列研究
下载PDF
非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与脑梗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丰 王静 +2 位作者 黄喆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10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开滦集团职工为随访对象,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样本84 002例,年龄为30~70(51.1±13.0)岁,男...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10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开滦集团职工为随访对象,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样本84 002例,年龄为30~70(51.1±13.0)岁,男性66 464例。随访时间为(47.8±3.2)个月。随访期间有887例观察对象发生脑梗死,累积发病率为1.06%。按性别分层后,男性空腹血糖<4.6、4.6~<5.6及≥5.6mmol/L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1.02%、1.41%;女性空腹血糖<4.6、4.6~<5.6及≥5.6mmol/L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5%、0.53%、0.67%。应用Cox回归模型校正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吸烟和饮酒等指标后,在男性人群中,与4.6~5.6mmol/L组相比,空腹血糖≥5.6mmol/L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相对风险为1.29(95%CI 1.08~1.55)。女性人群中未发现此相关性。结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增加男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脑梗死 糖尿病 空腹血糖
原文传递
青少年人格障碍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4 位作者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张婷婷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2-28,共7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抽取北京市10003名高一学生及其父母,分别在高一和高三时调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高一学生资料筛选出总体人格偏离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良、学校所在区县、父母的过度保护型、偏爱型、否认拒绝型和非情感温暖型养育方式、与父母同住年限短和男性。高一各组人格偏离和高三学生的分析结果类似。总体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良、父母的否认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经计算总体人格障碍的父亲和母亲遗传度分别为0.84和0.85,各组人格障碍的遗传度多数大于0.6。结论:对于人格障碍的发生,广义遗传因素的作用约占85%;人格障碍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是父母关系不良和否认拒绝型及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病例对照研究 青少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抑郁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脑网络模块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超 郝熠 +6 位作者 王丽 李科 曾亚伟 张庆娥 苏允爱 金真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首次发病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中模块化及其相关特征的改变,为了解抑郁症的脑网络机制提供证据。方法纳入首次发病、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50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7名)... 目的观察首次发病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中模块化及其相关特征的改变,为了解抑郁症的脑网络机制提供证据。方法纳入首次发病、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50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7名),基于静息态fMRI的数据,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比较2组受试者的模块化相关指标,包括全脑模块化程度、模块内连接和模块间连接的差别,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分为4个模块,对照组分为3个模块。模块化相关指标的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枕上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右侧罗兰多壳盖区域的模块度值显著下降,与临床症状无显著相关(r=0.21,P〉0.05)。全脑模块化程度、模块间连接和模块内连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眶额皮质、枕上回、罗兰多壳盖区域存在连接性的改变,这些区域可能是抑郁症神经网络异常的相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模块化
原文传递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修订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云歌 石川 +2 位作者 马宁 王勋 马弘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修订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ro QOL)并检验其信效度,以发展适用于评估我国地震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的工具。方法于2009年9月-11月选取四川省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安县、都江堰市地震灾区的835名基层干部,完成中... 目的修订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ro QOL)并检验其信效度,以发展适用于评估我国地震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的工具。方法于2009年9月-11月选取四川省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安县、都江堰市地震灾区的835名基层干部,完成中文版Pro QOL评定,同时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评定作为效标量表。获得有效问卷763份,随机抽取其中370份进行项目分析,剩余393份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检验所修订量表的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结果修订后的中文版Pro QOL共23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χ2/df=2.53,RMSEA=0.06,CFI=0.86,GFI=0.89,AGFI=0.86,IFI=0.86,NFI=0.78)。中文版Pro QOL中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与两效标量表评分相关(r=0.27~0.42,P均<0.01),共情满足与两效标量表评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0.01,P均>0.05)。根据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效标量表的阴性组和阳性组职业倦怠(PTSD-7:Z=-4.25,P<0.01;SRQ-20:Z=-5.64,P<0.01)和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PTSD-7:Z=-5.51,P<0.01;SRQ-20:Z=-6.15,P<0.0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7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共情满足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P=0.75),而SRQ-20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共情满足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3)。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0.83,折半信度为0.65~0.79。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Pro QOL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较适合作为我国地震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 灾区 基层干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人格障碍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辉 黄悦勤 +4 位作者 刘肇瑞 刘宝花 郭琦 胡媛媛 陈冬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21,共5页
本文从群体角度,对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PD)的广义遗传性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回顾,综述了人格障碍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包括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神经生理研究... 本文从群体角度,对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PD)的广义遗传性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回顾,综述了人格障碍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包括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神经生理研究。另外,环境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体上人格障碍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列举对高危型人格障碍的研究,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形式及影响大小,为制订人群干预措施进而有效地降低人格障碍的疾病负担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遗传流行病 环境因素 家族聚集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北京市高中生人格障碍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4 位作者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沈芮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9-35,共7页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验证人格障碍的环境病因假设,评估家庭环境危险因素与人格障碍的关联强度。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ICD-10和DSM-IV的诊断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验证人格障碍的环境病因假设,评估家庭环境危险因素与人格障碍的关联强度。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ICD-10和DSM-IV的诊断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对北京市约9200名高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追踪,随访三年。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高一时非人格偏离者三年后人格偏离的新发率为4.0%,高一时非人格偏离者三年后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为1.1%。单因素分析人格偏离新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的暴露因素有男性、父母的否认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4、2.60和2.31。单因素分析人格障碍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的暴露因素有父母的否认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5和2.80。结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队列研究 青少年
下载PDF
北京市高中生人格障碍社区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4 位作者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陈红光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6-45,共10页
目的:通过社区干预试验,建立社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为人格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高一时采取整群随机分组的方法在北京25所中学中选择13所中学的高中生作为干预组,12所中学的高中生作... 目的:通过社区干预试验,建立社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为人格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高一时采取整群随机分组的方法在北京25所中学中选择13所中学的高中生作为干预组,12所中学的高中生作为非干预组,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及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进行人格障碍的筛查和诊断,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人格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高一时PDQ-4量表总分、各组量表分和人格偏离现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三时干预组量表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但人格偏离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三PDQ-4量表分和人格偏离现患率较高一明显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良、父母的否认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各组人格障碍分析的结果类似。干预组人格偏离新发率为3.4%,非干预组新发率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人格障碍发病率为0.8%,非干预组新发率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一阴性至高三维持阴性组中干预组三年前后PDQ-4量表总分下降的差值明显大于非干预组三年前后差值。干预前后横断面比较总体人格偏离现患率高一时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三时人格偏离现患率差异仍然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率的总体人格偏离现患率三年后均明显下降。在各组人格偏离现患率中干预组C组和偏执型、自恋型、边缘型人格偏离的新发率低于非干预组,干预效果较好。结论:社区人群预防人格障碍发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对青少年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群体精神卫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发病率
下载PDF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及育龄人群精神药物用药原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司天梅 苏允爱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3,共3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致残性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等主要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见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并且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慢性进行性病程,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预防疾病复发和使...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致残性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等主要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见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并且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慢性进行性病程,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预防疾病复发和使患者保持痊愈状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最常遇到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如何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者有生育计划的人群进行药物治疗选择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人群 哺乳期 妊娠期 用药原则 精神药物 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 精神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