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崔韶轩 付雅楠 +1 位作者 李姣 孙小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探讨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收治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替溴铵片,1片/... 目的探讨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收治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痛泻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腹泻症状、血清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患者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6(CCL-16)、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CCL-16、IL-17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疗效和症状改善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宁颗粒 奥替溴铵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消失时间 排便频率评分 大便性状评分 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6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2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比较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皮质醇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阚丽娜 杨昊龙 +3 位作者 刘微 孙小媚 贾春霞 丁秀婷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一氧化氮、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PHT所致UGIB患...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一氧化氮、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PHT所致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大剂量组联合80 mg/次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小剂量组联合40 mg/次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出血总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输血量少于小剂量组,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液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液pH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一氧化氮、皮质醇、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皮质醇、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大剂量组再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 mg/次和40 mg/次剂量的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PHT合并UGIB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80 mg/次泮托拉唑在改善炎症反应及预防再出血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泮托拉唑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七例临床误诊分析
3
作者 刘微 贾春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为紫癜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的7例LN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57岁。2例以发热、...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为紫癜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的7例LN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57岁。2例以发热、关节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手足出汗为主要表现,查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轻微降低,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检查示病变手指关节、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初诊类风湿关节炎,予抗风湿药物、中药外敷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再次来院完善自身抗体检查及肾活检确诊为LN。5例以皮疹、关节痛、下肢水肿、少尿、腰痛为主要表现,查尿常规见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初诊紫癜性肾炎,后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LN。LN病理分型: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1例。7例误诊时间为1~2个月,确诊后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结论LN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不典型,少数患者仅有肾损害表现,在未行自身抗体检查及肾活检前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LN多系统表现复杂性的认识,加强对本病特点及诊断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警惕性,认真鉴别诊断,及早行自身抗体检查及肾活检,有利于减少本病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误诊 紫癜性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误诊为急性胃炎及肠梗阻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4
作者 阚丽娜 刘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误诊为急性胃炎及肠梗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曾误诊的HAP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外院初诊为急诊胃炎,予对症治疗无缓解且出现尿量减... 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误诊为急性胃炎及肠梗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曾误诊的HAP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外院初诊为急诊胃炎,予对症治疗无缓解且出现尿量减少,入我院后查血示肾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完善血淀粉酶、脂肪酶、血脂及全腹CT检查诊断为HAP,予相应治疗20 d后恢复良好出院。1例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入我院后腹部X线透视见液气平,查血尿淀粉酶不高,拟诊肠梗阻,行对症治疗腹痛无好转,遂剖腹探查见胰腺水肿并坏死,腹水淀粉酶升高,结合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诊断HAP。予相应治疗15 d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HAP患者腹痛症状无特异性,血尿淀粉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若接诊医生对该病认知不足,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HAP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开拓诊断思路,及早行血脂、血尿淀粉酶和腹部B超、CT等检查,可减少或避免HAP早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脂血症 误诊 胃炎 胃肠炎 肠梗阻 淀粉酶 脂肪酶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白介素-17、核转录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及意义
5
作者 孙小媚 刘微 +2 位作者 阚丽娜 崔韶轩 杨昊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IH患者28例(A组),PBC患者25例(B组)和AIH/PBC...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IH患者28例(A组),PBC患者25例(B组)和AIH/PBC重叠综合征(AIH/PBC OS)19例(C组),同时设置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取所有受检者外周血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NF-κB、TGF-β1表达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组、B组、C三组血清IL-17[(25.34±7.78)、(29.74±8.29)、(34.98±8.51)、(11.35±3.17)ng/L]、NF-κB[(0.94±0.12)、(1.27±0.18)、(1.49±0.23)、(0.27±0.06)ng/ml]、TGF-β1[(51.85±8.37)、(89.60±12.82)、(105.74±15.30)、(8.29±2.45)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84、414.985、600.390,均P<0.05)。四组血清TBIL、GGT水平比较:对照组<A组<C组<B组,四组血清ALT、AST比较:对照组<B组<C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0.092、1190.308、896.034、306.019,均P<0.05)。7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IL-17与NF-κB、TGF-β1、TBIL、GGT正相关(r=0.332、0.448、0.242、0.339),与ALT负相关(r=-0.300);NF-κB与TGF-β1、TBIL、GGT正相关(r=0.733、0.472、0.682),与ALT、AST负相关(r=-0.624、-0.612);TGF-β1与TBIL、GGT正相关(r=0.549、-0.640),与ALT、AST负相关(r=-0.661、-0.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H、PBC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IL-17、NF-κB、TGF-β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与肝功能关系密切。应用其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 白介素-17 核转录因子-κ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误诊分析
6
作者 孙小媚 刘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SLE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1例为14岁女患儿,以四肢皮疹为首发症状,遇冷后加重,后出现关节肿痛及发热症状,外... 目的探讨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SLE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1例为14岁女患儿,以四肢皮疹为首发症状,遇冷后加重,后出现关节肿痛及发热症状,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入我院后结合皮疹特点,经完善风湿免疫相关检查及皮肤组织活检确诊为SLE,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为46岁女性患者,因睡眠障碍、颈部不适至外院骨科就诊,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伴有皮肤红斑、情绪低落、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入我院后结合临床表现,经免疫学相关检查等诊断为SLE,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1周后复诊状态良好。结论SLE首发症状多种多样,且常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加强对其不典型表现认识,熟知其发病特点及常见人群,仔细观察皮疹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鉴别诊断,尽早完善血液学及免疫学检查,或可减少或避免SLE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误诊 紫癜 过敏性 颈椎病 皮疹 抗核抗体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