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出镰孢致皮肤镰孢病模拟银屑病一例临床病理真菌学研究
1
作者 杨亚敏 孙婷婷 +2 位作者 张倩 张春雷 李东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镰孢菌引起的皮肤病,也称为皮肤镰孢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和顽固性溃疡,银屑病样皮疹很罕见,很容易误诊。由于镰孢菌的天然耐药菌株频繁存在,镰孢菌感染不仅难以诊断,而且难以治疗。现报告一例层出镰孢模拟的银屑病样镰孢病。病人女,59... 镰孢菌引起的皮肤病,也称为皮肤镰孢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和顽固性溃疡,银屑病样皮疹很罕见,很容易误诊。由于镰孢菌的天然耐药菌株频繁存在,镰孢菌感染不仅难以诊断,而且难以治疗。现报告一例层出镰孢模拟的银屑病样镰孢病。病人女,59岁,右耳垂及其周围皮肤鳞屑性红斑至斑块30余年。病人先后被误诊为“湿疹、银屑病”等,并接受了多种药物治疗,但没有任何疗效。真菌直接镜检、组织真菌培养及病理学确诊为镰孢菌感染,DNA鉴定为层出镰孢,诊断为皮肤镰孢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皮肤损害显著改善,几乎消退。结论:皮肤镰孢菌可模拟银屑病,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病 皮肤结构感染 透明丝孢霉病 两性霉素B
原文传递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婧 李东明 +3 位作者 尚盼盼 孙婷婷 王文婧 姚一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真菌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原文传递
镰刀菌所致皮肤感染的文献回顾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亚敏 李东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1-1475,共25页
镰刀菌主要为植物致病菌,但也可引起严重人类感染。镰刀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皮肤感染,分为局限性皮肤感染及播散性感染,诊断多较困难。由于该属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播散性镰刀菌病死亡率可达80%–90%。... 镰刀菌主要为植物致病菌,但也可引起严重人类感染。镰刀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皮肤感染,分为局限性皮肤感染及播散性感染,诊断多较困难。由于该属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播散性镰刀菌病死亡率可达80%–90%。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综合归纳了镰刀菌所致皮肤感染的致病种、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方案等,该综述对全面了解镰刀菌病的特征及对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镰刀菌病 真菌感染 皮下组织感染 皮肤结构感染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曲霉所致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建刚 李东明 G.Sybren de Hoog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8-2240,共23页
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rhinofacial and 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暴发性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毛霉目、虫霉目、蛙粪霉目真菌引起。曲霉属真菌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如果侵入邻近的鼻、面、眼眶组织,真菌可能会... 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rhinofacial and 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暴发性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毛霉目、虫霉目、蛙粪霉目真菌引起。曲霉属真菌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如果侵入邻近的鼻、面、眼眶组织,真菌可能会延伸到颅底和/或神经系统,从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类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可能较高;此外,对曲霉的有效抗真菌治疗与其他真菌的抗真菌治疗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PubMed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全面总结了引起ROCM的相关曲霉菌种类、分布、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曲霉病 鼻眶脑真菌病 鼻面真菌病 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
原文传递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分离的不规则毛霉与米根霉致小鼠非典型增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杰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4-1322,共9页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我们因此推测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可能参与诱导非典型增生及CD-56和Ki-67抗原表达。为论证上述推测,我们用ICR小鼠设计了一项观察研究。方法为小鼠背部皮下接种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进行皮肤标本培养和组织学分析,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成功诱发感染并形成溃疡,病理表现为多形细胞浸润性炎症、血管侵入。此外,一些区域出现非典型增生、CD-56和Ki-67抗原表达,其中Ki-67高表达围绕真菌菌丝周围。上述研究表明不规则毛霉PUTH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参与了诱导非典型增生及NK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米根霉 毛霉菌病 小鼠模型 非典型增生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鼻眶脑真菌病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东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SSSFI)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常迁延不愈,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很多临床表型未被充分认识。一方面原因是对致病真菌种类认识不够、分离困难和鉴定不准确;另一方面是临床表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全面。传统观念...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SSSFI)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常迁延不愈,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很多临床表型未被充分认识。一方面原因是对致病真菌种类认识不够、分离困难和鉴定不准确;另一方面是临床表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全面。传统观念认为浅部SSSFI致病菌多为皮肤癣菌,深部为念珠菌等已知属种。经典分离方法造成许多真菌不能成功分离,或被鉴定为污染菌。扩展SSSFI临床表型及其致病真菌种类研究,不但可以促进疾病的诊断研究,进而使得原本不可治愈的疑难重症的治愈成为可能,还可以发现新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 真菌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