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1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2617
1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2 位作者 冷允法 郑度 李双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资产 价值评估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 被引量:218
2
作者 张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4,共5页
本文在确立产业集群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对产业集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所获取的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 本文在确立产业集群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对产业集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所获取的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从柠檬问题和负的外在性论述中确立了产业集群具有很高的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因此,本文不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内在经济机理,而且也为旨在通过集群战略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指出了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力 经济机理 地方经济发展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 被引量:167
3
作者 叶文虎 仝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 被引量:193
4
作者 倪晋仁 崔树彬 +1 位作者 李天宏 金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19,26,共7页
回顾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目标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分类、各类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间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阈值确定的各项原则 ,包括功能性需求原则、分时段考虑原则、分河段... 回顾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目标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分类、各类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间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阈值确定的各项原则 ,包括功能性需求原则、分时段考虑原则、分河段考虑原则、主功能优先原则、效率最大化原则、后效最小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水资源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研究 被引量:239
5
作者 朱先磊 张远航 +1 位作者 曾立民 王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2000—2001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学院、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无机元素、阴阳离子、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进行测定。以多环芳烃和部分无机组分为示踪物,利用CMB受体... 2000—2001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学院、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无机元素、阴阳离子、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进行测定。以多环芳烃和部分无机组分为示踪物,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源贡献率随地域变化不大,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1989—1990年解析结果相比,10年间PM2.5来源发生了一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CMB受体模型 多环芳烃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13
6
作者 王涛 吴薇 +3 位作者 薛娴 孙庆伟 张为民 韩致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104km2,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6.756×104 km2,它们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度带。对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75年、1987年和2000年沙漠化土地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 560 km2,1976年到1988年提高到2 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 600 km2。“整体恶化,局部治理”是近50年来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沙漠化土地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将严重影响中国整个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土地 时空变化 遥感监测 北方地区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187
7
作者 宋宇 唐孝炎 +3 位作者 方晨 张远航 胡敏 曾立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6,共6页
细粒子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 5 μm的颗粒物 )污染是许多城市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从 1 999年至 2 0 0 0年对北京市细粒子展开了 4次采样和化学分析 ,有效采样天数为 40d .利用正定矩阵分解 (PMF)方法对细粒子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化... 细粒子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 5 μm的颗粒物 )污染是许多城市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从 1 999年至 2 0 0 0年对北京市细粒子展开了 4次采样和化学分析 ,有效采样天数为 40d .利用正定矩阵分解 (PMF)方法对细粒子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化学成分包括EC(元素碳 )、有机物、SO2 - 4、F- 、Cl- 、Fe、Ca、K、Mg、Al、Na、Zn、Mn、Ti、Pb、Ba和P等 1 7种 .发现主要来源有 6类 :地面扬尘、建筑源、生物质燃烧、二次源、机动车排放和燃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细粒子 来源分析 源解析 正定矩阵分解
下载PDF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10
8
作者 胡敏 唐倩 +3 位作者 彭剑飞 王锷一 王淑兰 柴发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和定量,是制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近30个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六类源:扬...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和定量,是制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近30个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六类源:扬尘(土壤尘、道路尘、建筑尘);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SO2、NOx、VOCs氧化产生的二次颗粒物。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和相对贡献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大气颗粒物控制措施的实施,城市PM10污染状况已明显改善,大气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受关注,在制定空气质量达标方案时,各类燃烧源和二次颗粒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受体模型 细颗粒物
下载PDF
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75
9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张源 叶敏婷 吴健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格局分析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不仅数据源准确度、尺度效应显著影响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也对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显著影响,但我们对这种影响的总体理解尚很缺乏。本研究选取24种常用景观...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格局分析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不仅数据源准确度、尺度效应显著影响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也对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显著影响,但我们对这种影响的总体理解尚很缺乏。本研究选取24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以深圳市宝安区为试验区,探讨景观格局指数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确具有显著影响。而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数目变化响应的可预测性,可将其分为三类:①第一类指数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的可预测性强,能用简单函数关系(对数函数关系、S形曲线、反比曲线关系)来表达,包括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周长面积比分维数、平均斑块分维数、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修改Simpson多样性指数;②第二类指数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可预测性较差,表现为典型的分段(或阶梯形)变化,存在多种可能(S形曲线、直线、反比曲线与复合曲线关系),包括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面积变异系数、最大斑块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分离度和斑块结合度;③第三类指数由于在度量相关空间格局特征时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数多少的影响,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呈无规律变化,难以用一种简单函数或分段函数来预测其变化行为,包括蔓延度、Shannon均匀度指数、Simpson均匀度指数、修改Simpson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这些指数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的变化规律,使试验区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下的空间格局比较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利用分类 FRAGSTATS 深圳市
下载PDF
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 被引量:184
10
作者 彭建 蒋一军 +1 位作者 吴健生 刘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8,共11页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包括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地表整形工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生态环境效应 典型技术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 被引量:152
11
作者 杜婷婷 毛锋 罗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94-99,共6页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对中国CO2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增长时序资料进行统计拟合得出中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三次曲线方程较之标准型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方程更能映示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变化之间的相依关系。这种似“N型”而非“倒U型”的演化特征,意味着我国在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上仍处于过渡期,尚无法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CO2减排提出了系列应对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CO2排放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区机动车污染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49
12
作者 谢绍东 张远航 唐孝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5,38,共5页
北京、广州和上海近 1 0多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1 6 4 % ,1 6 5%和 1 3 4 % ,这些城市大约 80 %的CO和 4 0 %的NOx 来自于机动车排放。其结果是导致城区大气环境近 1 0a来NOx 浓度逐年上升 ,已成为广州和北京等少数特大... 北京、广州和上海近 1 0多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 1 6 4 % ,1 6 5%和 1 3 4 % ,这些城市大约 80 %的CO和 4 0 %的NOx 来自于机动车排放。其结果是导致城区大气环境近 1 0a来NOx 浓度逐年上升 ,已成为广州和北京等少数特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街道大气环境中NOx 和CO日均浓度远远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其污染程度比城区整体环境更为严重 ;已存在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 ,预测表明城区未来大气环境中O3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机动车的排放量。因此 ,我国城市地区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污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城市地区 中国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170
13
作者 张晶晶 陈爽 赵昕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特征。最后分析了六个遥相...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特征。最后分析了六个遥相关指数与每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标准化序列的相关关系,指出中国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51—2000中,我国大陆35oN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暖显著于35oN以南。23-35oN、90-112.5oE即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的西部变冷。所有区域90年代为最暖期,且都存在显著变暖趋势。35oN以北地区冬季的变暖速率显著大于夏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升温速率。我国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季节,响应全球大气变化的区域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F 气温变化 遥相关指数
下载PDF
土地应该怎么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标评价 被引量:135
14
作者 林坚 陈祁晖 晋璟瑶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回顾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课题中各试点城市的观点的分析归纳)界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便于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实行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内涵 潜力评价 实行 指标评价 评价工作 界定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9
15
作者 赵中秋 朱永官 蔡运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2-286,共5页
重金属镉(Cd)被列为环境污染物中最危险的五种物质之一。因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特性,环境Cd污染尤其是土壤系统的Cd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概述... 重金属镉(Cd)被列为环境污染物中最危险的五种物质之一。因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特性,环境Cd污染尤其是土壤系统的Cd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土壤Cd污染研究现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影响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等)、Zn元素、P元素、陪伴阴离子Cl-和SO42-,其中包括尚未被普遍认识的P元素和陪伴阴离子Cl-和SO42-;并详细论述了各因子对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镉污染 土壤-植物系统 迁移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40
16
作者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26-1233,共8页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ecology)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下生态学 根系生态 根系生物地理 地下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过程 土壤生物
原文传递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140
17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3 位作者 张源 李卫锋 吴健生 陈大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则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利用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永胜县1988年、1994年和1999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则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利用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永胜县1988年、1994年和1999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全县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林地和未利用地一直占很大比重,林地的不断增加与未利用地的迅速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特征;研究时段内全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生态环境 云南
下载PDF
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162
18
作者 穆泉 张世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7-2094,共8页
基于2013年1月期间全国20个受到雾霾事件影响的省市的公开报道数据,综合采用直接损失评估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对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1月雾霾事件造成的全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 基于2013年1月期间全国20个受到雾霾事件影响的省市的公开报道数据,综合采用直接损失评估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对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1月雾霾事件造成的全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保守估计约230亿元,其中损失最大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京津冀区域;雾霾事件中仅急/门诊的健康终端的经济损失占总直接损失的98%,相当于现有文献研究结果中对非雾霾事件情况下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所有健康终端损失的近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事件 细颗粒 社会经济损失 中国
下载PDF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36
19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9-667,共9页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指数分析了长江下游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重要值,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趋向性.研究中还对农田的数量变化特征、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卫星遥感
下载PDF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26
20
作者 毛小苓 倪晋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654,共9页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据此对生态风险评...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据此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暴露评价 生态效应评价 风险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