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被引量:880
1
作者 方精云 郭兆迪 +1 位作者 朴世龙 陈安平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4-812,共9页
利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 利用森林和草场资源清查资料、农业统计、气候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对1981-2000年间中国森林、草地、灌草丛以及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对土壤碳汇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森林面积(郁闭度为20%)由1980年初的116.5×10^6ha,增加到2000年初的142.8×10^6ha;森林总碳库由4.3PgC(1PgC=10^15gC)增加到5.9PgC;平均碳密度由36.9MgC/ha(1MgC=10^6gC)增加到41.0MgC/ha;年均碳汇为0.075PgC/a.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10^6ha,总碳库1.15PgC,总碳密度3.46tC/ha,年均碳汇0.007PgC/a.中国灌草丛的面积为178×10^6ha;年均碳汇为0.014-0.024PgC/a.中国农作物的生物量按0.0125-0.0143PgC/a的速率增加.(2)在1981-2000年间,中国陆地植被年均总碳汇为0.096-0.106PgC/a,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14.6%-16.1%.利用国外结果对中国土壤碳汇进行了概算,为0.04-0.07PgC/a.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汇(植被和土壤)将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CO2排放量的20.8%-26.8%.(3)文中的碳汇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土壤碳汇的估算.为此,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草地 灌草丛 农作物 土壤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原文传递
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 被引量:89
2
作者 方精云 王娓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陆地生态系统 枯枝落叶 碳循环 生态过程 光合作用 碳储量 碳储存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被引量:67
3
作者 方精云 刘国华 +2 位作者 朱彪 王效科 刘绍辉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43,共11页
通过对北京山地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生物量净增量和凋落物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实际观测,构建了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温带森林总碳密度在250~300tC... 通过对北京山地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生物量净增量和凋落物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实际观测,构建了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温带森林总碳密度在250~300tC·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35~54tC·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1m,包括地表凋落物)为209~244tC·hm^(-2).三种森林的植被生物量都处于增加之中,净增量为1.33~3.55tC·hm^(-2)·a^(-1).凋落物量为1.63~2.34 tC·hm^(-2)·a^(-1),群落植被呼吸量为2.19~6.93tC·hm^(-2)·a^(-1),土壤异养呼吸量为1.81~3.49 tC·hm^(-2)·a^(-1).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5.39~12.82tC·hm^(-2)·a^(-1)之间,其中约一半(46%~59%)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3.20~5.89tC·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1992~1994)内,人工油松林是一个较大的碳汇(4.08tC·hm^(-2)·a^(-1)),而次生的白桦林和辽东栎林与大气之间的CO_2交换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度 碳通量 碳循环 山区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7
4
作者 沈泽昊 张全发 +4 位作者 岳超 赵俊 胡志伟 吕楠 唐园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3-64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LULC 空间格局 汉江中上游地区
下载PDF
安徽牯牛降的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特征——兼论山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沈泽昊 胡志伟 +1 位作者 赵俊 王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8,共9页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黄山-武夷山区的一部分,人为干扰较轻,植被保存状况良好,是这一生物多样性中心基本特征的代表性区域。牯牛降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分布特征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道。对牯...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黄山-武夷山区的一部分,人为干扰较轻,植被保存状况良好,是这一生物多样性中心基本特征的代表性区域。牯牛降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分布特征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报道。对牯牛降南坡的植被垂直带进行样方和样带调查,探讨其植物群落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样方数据的数量分类和CCA排序,结合分析群落生活型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的结果表明:(1)牯牛降南坡随着海拔的上升,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400-1 1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50 m)、针阔混交林(1 350-1 600 m)和常绿针叶林(1 600-1 728 m)。(2)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了沿海拔梯度降低的趋势;但低海拔人为活动的干扰、海拔1 400 m处样方小地形的显著变化、海拔1 500-1 600 m之间历史上的火干扰等因素,导致了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的复杂化;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的种-面积曲线差异反映了不同植被类型中物种分布的尺度效应的差异。(3)海拔梯度、局部地形及其他生境条件的变化共同影响着物种多样性的格局。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黄山松纯林等是发育在同一气候垂直带条件下,主要由地形引起的土壤与小气候差异导致的植被斑块。山顶效应对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对于理解牯牛降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特征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格局 山顶效应 牯牛降
下载PDF
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被引量:37
6
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杨元合 +1 位作者 郭兆迪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对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积分和分层两种估算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积分算法的优势在于能推算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便于与以往的研究进... 对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积分和分层两种估算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积分算法的优势在于能推算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便于与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高山草甸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大于高山草原;其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1.4和94.9gC·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33.5和1285.2gC·m-2;1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7和38.8kg·m-2;地上生物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即随着海拔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先呈增加趋势,但当海拔超过一定界限后生物量突然下降;土壤含水率是导致南坡(阳坡)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但北坡(阴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能与地形、土壤质地等其它因素有关;两种高山草地(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的根系集中分布在40cm以内,0~20cm根系分别占其总量的76%和80%;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60cm以内,0~20cm土壤有机碳分别占其总量的55%和49%;高山草原根系分布比高山草甸深,但较低的地下/地上比使得其有机碳分布比高山草甸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对丽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冯建孟 王襄平 +1 位作者 李晶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滇西北地区是我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之一。作者利用地方植物志资料,结合数值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云南丽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分析了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mid-domaineffect)对该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滇西北地区是我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之一。作者利用地方植物志资料,结合数值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云南丽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分析了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mid-domaineffect)对该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各海拔段面积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分布格局;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物种丰富度预测值在海拔梯度上均呈单峰型变化格局。面积和中间膨胀效应对丽江地区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面积起主要作用,对物种丰富度的变异解释百分率达80.2%,而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仅占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物种丰富度 海拔梯度 面积 中间膨胀效应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杨元合 +3 位作者 郭兆迪 方精云 潘伯荣 胡玉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利用野外调查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资料,对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草地的20个样地进行群落数量分类,揭示每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群落内和群落间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 利用野外调查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资料,对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草地的20个样地进行群落数量分类,揭示每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群落内和群落间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利用TWINSPAN将20个样地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和高山沼泽草甸)。6个草地群落类型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差异明显:就地上生物量而言,亚高山草原和亚高山草甸较低,高山沼泽草甸和高山草甸较高,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处于两者之间;就物种丰富度而言,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较高,亚高山草原和高山沼泽草甸较低,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处于两者之间。群落内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表现出多种形式: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正相关,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负相关,而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高山沼泽草甸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群落间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现“单峰”关系。群落内生产力范围不够大,可能是群落内未能观察到“单峰”关系的原因;环境异质性是导致群落间出现“单峰”关系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地 物种丰富度 生产力 生态尺度 巴音布鲁克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