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肖晓素 刘晓翌 +2 位作者 王勇强 胡飞雪 杨媛慧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人类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死胎、不孕和不育等的关系。方法采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4 000例受检患者中,共检出9... 目的研究人类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死胎、不孕和不育等的关系。方法采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4 000例受检患者中,共检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71例,发生率为1.78%,明显高于一般人群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发生率。结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可导致异常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28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晓素 刘晓翌 +3 位作者 王勇强 杨媛慧 胡飞雪 蔡志明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通过对3 858例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和死胎、生育异常患儿的患者染色体分析,探讨平衡易位与相应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3 858例中发现异... 目的通过对3 858例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和死胎、生育异常患儿的患者染色体分析,探讨平衡易位与相应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3 858例中发现异常核型435例,其中平衡易位73例,包括世界首报染色体平衡易位异常核型28例,占平衡易位异常的38%(28/73)。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引起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及死胎、生育异常儿的重要原因,对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核型 平衡易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孕不育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贺 肖晓素 纪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良孕产史、不孕及不育症的关系,探讨其对生育的影响,为临床优生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至2016年来本医院进行就诊的8836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8836例被检者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目的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良孕产史、不孕及不育症的关系,探讨其对生育的影响,为临床优生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至2016年来本医院进行就诊的8836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8836例被检者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79例,检出率为1.87%,其中不孕症及不育症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2.27%和2.1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79例患者中存在4种不同的臂间倒位类型,其中inv(9)(p12q13)的比例最高,占45%,其次为inv(9)(p11q13)占21%,另外两种异位类型inv(9)(p11q12)和inv(9)(p13q13)分别占18%及16%。结论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孕不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 核型分析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原文传递
SRY、SOX9、DAX-1基因与性反转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付姣 刘晓翌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3期7-8,24,共3页
性反转综合征是一种性别发育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性腺性别与遗传性别相反。SRY、SOX9、DAX-1在性别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异变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性反转发生。本文对这3个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引起性反转可能的分子遗传... 性反转综合征是一种性别发育异常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性腺性别与遗传性别相反。SRY、SOX9、DAX-1在性别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异变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性反转发生。本文对这3个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引起性反转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反转综合征 SRY基因 SOX9基因 DAX-1基因 分子遗传学机制
原文传递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和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田园 肖晓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2期11-13,92,共4页
男性不育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由于遗传因素所导致的生精障碍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的缺失可以导致男性生精障碍,大多... 男性不育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由于遗传因素所导致的生精障碍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的缺失可以导致男性生精障碍,大多表现为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并且可以正常生育或辅助生育方式遗传给后代引起不育。进行AZF基因微缺失的检测可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Y染色体 AZF基因 ICSI
原文传递
2414例胎儿羊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卢丽华 邹德学 胡飞雪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经B超介导,对2 414名孕16~25周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每例抽取羊水20 ml,经体外培养后进行G显带,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并了解异常核型的相应高危因素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经B超介导,对2 414名孕16~25周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每例抽取羊水20 ml,经体外培养后进行G显带,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并了解异常核型的相应高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2 414例羊水标本,2 407例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9.7%。核型异常124例,异常率为5.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三体综合征38例,占数目异常的82.6%(38/46);结构异常56例,随机的平衡易位、倒位及罗氏易位共47例,占结构异常的83.9%(47/56);22例嵌合体均进行了脐带血核型分析,结果核型均正常。将孕妇按行穿刺的首要指征分为7组,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组和高龄组的受检人数分别占48.3%和36.6%,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B超检查示胎儿异常组、颈后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cy,NT)增厚组及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5%、19.0%及17.2%,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进的羊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安全、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方法,在产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 细胞培养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田园 肖晓素 江利青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4期54-55,7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及少精子症患者与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对照组192例已正常生育男性和实验组44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及少精子症患者与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对照组192例已正常生育男性和实验组44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检测。结果对照组未发现AZF基因微缺失,实验组448例患者检测出五种AZF微缺失类型共41例,总缺失率为9.2%(41/448),其中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的缺失率分别为12.0%(19/158)、10.8%(17/157)、3.8%(5/133),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明显高于少精子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5个STS位点进行检测其检出率较利用欧洲男科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ndrology,EAA)推荐的6个STS位点提高约14%(5/36)。结论AZF微缺失是引起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STS位点检测数有利于提高AZF微缺失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F基因 微缺失 STS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及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晓素 卢丽华 +4 位作者 王晋 王勇强 王田园 贺蓉 刘晓翌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确定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高发位点;同时,对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精子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确定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高发位点;同时,对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精子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AZF 4个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微缺失检测,采用SSCP方法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结果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分别为9.80%和9.68%,显著高于少精子症组的3.34%(P<0.05);其中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相互毗邻,其联合缺失39例,占总缺失率的65.0%,AZFb+AZFd+AZFc联合缺失的有8人,占总缺失的13.3%;本研究中,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均未发现sY254、sY255的点突变。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因素,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联合缺失是AZF的缺失热点;未发现sY254、sY255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因子 微缺失 单链构象多态性
原文传递
无精子因子C区部分缺失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晓素 江利青 +3 位作者 王田园 王勇强 卢丽华 贺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AZFc)部分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实验组453例原发不育患者(无精子症158例,严重少精子症160例,少精子症135例)和对照组236名已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c区...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AZFc)部分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实验组453例原发不育患者(无精子症158例,严重少精子症160例,少精子症135例)和对照组236名已正常生育男性进行AZFc区部分缺失检测,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部分缺失携带者进行DAZ基因拷贝缺失分析.结果 在所发现的两种常见缺失中,少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与正常对照组b2/b3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各组中gr/gr缺失显示相似的频率.结论 Y染色体AZFc区b2/b3缺失可能是该人群生精障碍发生的风险因素,并与男性原发不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 DAZ基因拷贝缺失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627例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丽华 邹德学 胡飞雪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6期49-50,48,共3页
目的通过胎儿脐血异常核型检出率、类型分布及相应穿刺指征的关系,探讨胎儿脐血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知情同意后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627例,行脐静脉穿刺,采集胎儿脐血1.5-2ml,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 目的通过胎儿脐血异常核型检出率、类型分布及相应穿刺指征的关系,探讨胎儿脐血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知情同意后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627例,行脐静脉穿刺,采集胎儿脐血1.5-2ml,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27例脐血42例核型异常,异常率为6.7%。其中,三体征17例,占数目异常的89.5%,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嵌合体4例。倒位10例,占结构异常的52.6%,其它结构异常为部分单体或部分三体。唐筛高危组、B超异常组及高龄组的异常核型检测率分别为8.3%、7.6%及4.5%,其它组无异常核型。B超异常组、唐筛高危组的受检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8.5%和31.6%,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儿发育异常是脐带血产前诊断的重要指征,三体征是脐血的主要异常核型,脐静脉穿刺是孕晚期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脐静脉穿刺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Y染色体单倍组与AZFc部分缺失
11
作者 江利青 肖晓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2期5-6,22,共3页
不育的夫妇约占育龄夫妇总数的10%~15%,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以上。染色体畸变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已知的两个主要的男性不育遗传学病因。近年来研究提示AZFc区的一些部分缺失类型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高风险因子,且其生精表型与Y染色体单... 不育的夫妇约占育龄夫妇总数的10%~15%,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以上。染色体畸变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已知的两个主要的男性不育遗传学病因。近年来研究提示AZFc区的一些部分缺失类型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高风险因子,且其生精表型与Y染色体单倍组存在关联。本文拟从Y染色体单倍组构成的遗传背景方面,综述Y染色体单倍组在AZFc区部分缺失及男性不育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单倍组 无精子因子 AZFc部分缺失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核型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肖晓素 王勇强 +2 位作者 卢丽华 刘晓翌 贺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显带技术确定核型,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证实;再应用PCR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SRY)扩增,... 目的探讨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显带技术确定核型,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证实;再应用PCR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SRY)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在ABI-377测序仪上测序。结果病例1的染色体核型为45,X/46,X,del(Y);病例2的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也证实了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时存在;2例患者SRY基因扩增均为阳性,并且2例SRY阳性的患者DNA序列分析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Turner综合症患者的病因不单纯只由性染色体异常导致,可能与SRY以外的性别决定基因的突变或调节失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TURNER综合征 SRY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自然流产二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翌 肖晓素 +1 位作者 贺蓉 王勇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7,共1页
例1 女,24岁。结婚5年,共孕5胎,第1胎人工流产,第2~5胎均于孕8周自然流产。查体:患者外观、智力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的核型为:46,XX,t(4;8)(4qter→4p14::8q13→8qter;8pter→8q13::4p14→4pter)(图1),其... 例1 女,24岁。结婚5年,共孕5胎,第1胎人工流产,第2~5胎均于孕8周自然流产。查体:患者外观、智力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的核型为:46,XX,t(4;8)(4qter→4p14::8q13→8qter;8pter→8q13::4p14→4pter)(图1),其丈夫未做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平衡易位 细胞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检查 人工流产 第1胎
原文传递
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例
14
作者 付姣 刘晓翌 +1 位作者 肖晓素 卢丽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0,共1页
患者 17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原发性闭经就诊。在外院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考虑两性畸形。为进一步确诊和治疗来我院。查体:女性外表,身高165cm,体重50kg,无喉结,双乳房有发育,但发育差,体毛不多。妇科检查:外阴女性型,阴... 患者 17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原发性闭经就诊。在外院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考虑两性畸形。为进一步确诊和治疗来我院。查体:女性外表,身高165cm,体重50kg,无喉结,双乳房有发育,但发育差,体毛不多。妇科检查:外阴女性型,阴毛稀少,盲端阴道。深约6cm,子宫缺如,盆腔无肿物,双腹股沟区可扪及包块。B超提示:无子宫、无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原发性闭经 染色体核型 女性型 社会性别 两性畸形 妇科检查 腹股沟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