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巴金译者主体性的建立——《夜未央》译本中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春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1,共8页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比巴金在公开发表的序言中对个人翻译立场的表述,与其翻译《夜未央》时实际采取的翻译策略,发现其所述与所为间矛盾之处;其次通过与清末李石曾译本的比较,从细节的微妙处理中解读巴金真实的翻译立场;最后通过对巴金重译行为的分析和解读,从他顺应现代思潮改造母语(文言文)的"冲动"之中,剥离出另一股向古典回归的逆流。译者的主体性在个人选择和历史演进的交缠互动中逐渐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夜未央》 译者主体性研究 翻译立场 翻译冲动
原文传递
“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187,188,共11页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翻译立场"这一概念,指译者对其从事的翻译活动持有某种"概念"或"感觉",但译者实际持有的立场与其宣称的主张未必一致,因为翻译立场不仅受制于个人策略,更受到一系列决定译者感受和行为的历史文化参数即"译者视野"的支配。本文即从"译者视野"出发,分析《中国故事》"意译"立场的确立及其原因,探讨译者在这一立场下隐藏的文学理念和折射出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聊斋志异》 贝尔曼 翻译立场 译者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