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被引量:67
1
作者 达尼埃尔-亨利·巴柔 孟华 《中国比较文学》 1998年第4期79-90,共12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形象学 意识形态 社会总体想象 异国情调 本土文化 西班牙人 法国文化 自然属性 “他者”
原文传递
“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 被引量:57
2
作者 严绍璗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3期1-14,共14页
文学的发生学是关于“文学”生成的理论,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范畴,它更加关注的是文学内在运行的机制,从而阐明每一种文学文本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内在逻辑。本文以文学的发生学为基点,详细地讨论了构成文学的发... 文学的发生学是关于“文学”生成的理论,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范畴,它更加关注的是文学内在运行的机制,从而阐明每一种文学文本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内在逻辑。本文以文学的发生学为基点,详细地讨论了构成文学的发生学的“文化语境”的三个层面,并指出文本的“变异”机制是文学的发生学的重要内容,而“文明社会”中的文学文本中的大多数都是“变异体”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本 比较文学 文学样式 文化语境 发生学 独特 文明社会 三个层面 构成 变异
全文增补中
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戴锦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20世纪50~70年代之间,间谍片在全球银幕上异军突现,它不仅成就了诸如詹姆斯·邦德/007式的、青春永驻的动作片系列,成就了好莱坞黑色电影、B级片的诸多名作,而且成就了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众娱乐样式,成就中国大陆电影中颇具工农兵... 20世纪50~70年代之间,间谍片在全球银幕上异军突现,它不仅成就了诸如詹姆斯·邦德/007式的、青春永驻的动作片系列,成就了好莱坞黑色电影、B级片的诸多名作,而且成就了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众娱乐样式,成就中国大陆电影中颇具工农兵文艺特征的叙事范本。在刀林剑簇、水火不容的冷战分界线两侧,众多电影文本的叠加令间谍题材成了电影叙事的类型、至少是亚/准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谍 文化 中国大陆电影 黑色电影 电影叙事 70年代 文艺特征 电影文本
原文传递
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 被引量:32
4
作者 孟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4期1-20,共20页
欧洲当代学者在理论与方法论上对传统形象学研究进行了革新,将形象学推进到前所未有的体系化阶段但革新并不应意味着彻底抛弃传统,而应是对传统的创造性发展与继承因此,形象学研究应在处理传统和革新的关系中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在... 欧洲当代学者在理论与方法论上对传统形象学研究进行了革新,将形象学推进到前所未有的体系化阶段但革新并不应意味着彻底抛弃传统,而应是对传统的创造性发展与继承因此,形象学研究应在处理传统和革新的关系中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在这方面,中国“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或可提供某种哲学的帮助、此外,形象学的跨学科性也要求注重研究的总体性与综合性。本文建议引入“形象场”的概念,以帮助研究者建立总体、综合的意识,更好地把握形象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研究 总体性 综合性
全文增补中
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干 戴锦华 《大家》 1996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视点王: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的关系。在谈女性写作与个人化之前,我想按照我这个男性的目光把新时期的女性文学简单地梳理一下。戴:好。王:关于女性我没有专门写过文章,我倒是在和王蒙对话时谈过"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女作家写作 女性话语 新时期 王安忆 男性原则 男人 中性原则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25
6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编者按:2004年8月8日-15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在香港召开第17届年会.这是ICLA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年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以中国学者的视角,首先从"反本开新"与"参照他者"、跨文化... 编者按:2004年8月8日-15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在香港召开第17届年会.这是ICLA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年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以中国学者的视角,首先从"反本开新"与"参照他者"、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对话两大方面,观察并论述了当今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继而全面回顾了中国比较文学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对比较文学观念的推进、文学人类学和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现代诠释、关于翻译文学的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与流散文学研究等7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在当代的复兴与繁荣做出了总结性描述,并深信:"奠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将在消减全球主义意识形态,改善后现代主义造成的离散、孤立、绝缘状态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发展 当代 散文 文学人类学 文学研究 乐黛云 善后 教授
原文传递
斯图亚特·霍尔论大众文化与传媒 被引量:19
7
作者 邹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的创立,尤其是对媒体、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大众文化 编码/解码 意识形态 文化政治学
下载PDF
差别与对话 被引量:15
8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在全球资讯时代,人类面临的仍然是历史上多次遭遇的共同问题,但这种“普遍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因而形成文化特殊性。通过文学艺术的特殊作用,通过多种文化体系之间的往返对话,也许可以... 在全球资讯时代,人类面临的仍然是历史上多次遭遇的共同问题,但这种“普遍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因而形成文化特殊性。通过文学艺术的特殊作用,通过多种文化体系之间的往返对话,也许可以为探索这些问题开放更广阔的视野和前景,人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到沟通与理解;并把我们从目前单向度的、贫乏而偏颇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成就一个全人类所期待的文化多元的新的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别 对话
原文传递
文化的传递与不正确理解的形态──18世纪中国儒学与欧亚文化关系的解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严绍璗 《中国比较文学》 1998年第4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中国儒学 正确理解 欧亚文化 意识形态 理性主义 18世纪 宗教神学 古典主义戏剧 德川幕府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1998年第1期1-20,共20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新人文精神 21世纪 文化冲突 文化的多样性 文学研究 思维方式 西方中心论 “和而不同” 文化体系
原文传递
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立群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王韬、李善兰、蒋剑人、管嗣复、张福僖等中国文人陆续进入墨海书馆工作 ,成为通商口岸第一批与西方人合作的知识分子。与传教士的合作译书工作使他们逐步了解西学 ,肩负起向中国输入、传播西学的历史使命。他们...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王韬、李善兰、蒋剑人、管嗣复、张福僖等中国文人陆续进入墨海书馆工作 ,成为通商口岸第一批与西方人合作的知识分子。与传教士的合作译书工作使他们逐步了解西学 ,肩负起向中国输入、传播西学的历史使命。他们所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文化书籍 ,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海书馆 知识分子 上海口岸 传教士 西方近代科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严绍汤 《岱宗学刊》 1999年第2期37-46,共10页
本文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的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速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qu... 本文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的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速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反省与原罪中国观"、"文革与非文革中国观"以及当前以"新民族主义"和"和平主义"为主体的"多元中国观"(因限于篇幅,作者对"亚细亚中国观"和"大东亚中国观"作了省略),并分别以充分的史料与作者的经验实证对此作了分析与辨证,从而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作出了比较系统的具有科学意义和认识价值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中国观 脱亚论中国观 原罪的中国观 文革中国观 非文革中国观 多元中国观 20世纪 辩证
下载PDF
试论汉学建构形象之功能——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文化中国”形象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孟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与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和20世纪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相比,19世纪上半叶,中法文化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而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法关系更是发生了逆向转化:伴随着侵略者步伐陆续来华的法国人对中国的态... 与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和20世纪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相比,19世纪上半叶,中法文化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而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法关系更是发生了逆向转化:伴随着侵略者步伐陆续来华的法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从仰视一变而为俯瞰,法国报刊中随之充斥着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在法国著名作家笔下找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中国"形象。如此悖论般的文学现象缘何产生?本文拟通过对雨果、戈蒂耶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厘清它们与生发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汉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汉学建构形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文化关系 形象 汉学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创作意图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沛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0,共9页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十部英国历史剧,它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英国故事":莎士比亚首先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第一四联剧),然后追叙了它的前半部分(第二四联剧),并且在中间插入了一个新的开端(《约翰王》)从而重新演绎了这个&...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十部英国历史剧,它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英国故事":莎士比亚首先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第一四联剧),然后追叙了它的前半部分(第二四联剧),并且在中间插入了一个新的开端(《约翰王》)从而重新演绎了这个"英国故事",其中"亨利三部曲"同时构成了它的孪生故事;最后,他以《亨利八世》结束了这个"英国故事"。讲述它的成长历程和最后胜利,即构成了戏剧诗人-政治哲人莎士比亚的"作者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英国历史剧 都铎神话 英国故事 意图
原文传递
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与再论“比较文学”的定位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严绍璗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共11页
由于陈思和教授、王宏图教授和复旦各位仁兄的努力,第二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如期在秋日如画的上海举行。一年多来,这一“论坛”的存在,确实推进了我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许多思考。
关键词 “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学术名称 学术本位 学术意识 人文学术 学术质量
原文传递
专题:古典西学在中国(之一)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甘阳 刘小枫 +8 位作者 张志林 刘绍怀 韩潮 邱立波 何明 张辉 乔文红 冯海晓 符广兴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1期4-30,共27页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学界围绕"五四"会有各种研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形塑自然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为检讨近现代以来西学进入中国的种种得失,2008年11月29日至30日,本刊联合云南大学西南边...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学界围绕"五四"会有各种研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形塑自然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为检讨近现代以来西学进入中国的种种得失,2008年11月29日至30日,本刊联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云南大学召开"第六届开放时代论坛",论坛的主题为"古典西学在中国"。论坛着眼于"中华文明"的时代复兴,反省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对西方大传统的认识及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海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单位的近三十名学者,与云南大学数百名师生一道,在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讲学大厅展开热烈的研讨。限于篇幅,本刊将分两期连续选刊"第六届开放时代论坛"的成果,其中部分标题为编者另拟,个别发言者未及审定发言内容。根据本届论坛原始录音整理出的文字,将同步发布于本刊网站(www.opentimes.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西学 古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五四”运动 云南大学 少数民族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
原文传递
概念的革命与革命的概念 被引量:12
17
作者 迈克尔.哈特 秦兰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2010年,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内格里合著的《帝国》三部曲——《帝国》、《大众》和《共同体》——正式出版。哈特试图通过赋予诸如"民主"、"共产主义"等旧有的政治概念以新的含义,通过把"爱"、"... 2010年,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内格里合著的《帝国》三部曲——《帝国》、《大众》和《共同体》——正式出版。哈特试图通过赋予诸如"民主"、"共产主义"等旧有的政治概念以新的含义,通过把"爱"、"穷人"等概念提高到政治学的高度,来探索一种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另类政治形式:在"帝国"时代,建立在"共同体"之上的"大众"的民主政治。本访谈围绕这一政治实验,就成书的经过、作者的合作、概念的更新、左翼知识分子理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革命左翼 当代马克思主义《帝国》三部曲
原文传递
“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宇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8-93,128,共7页
“比兴”不仅是中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且更是中国诗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中国诗学意义生成模式的基点。“比兴”意义的生成乃以它所具有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取类”、“取象”的方式实... “比兴”不仅是中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且更是中国诗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中国诗学意义生成模式的基点。“比兴”意义的生成乃以它所具有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取类”、“取象”的方式实现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张力互动在追求意义生成的动态性的同时实现了意义生成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诠释学 “比兴” “取象” 意义场 张力互动
原文传递
我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访谈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意青 邹赞 聂凤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共5页
邹赞、聂凤芝(以下简称"邹、聂"):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慨允本次学术访谈,您多年来一直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悠长历史中,文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肇始于东汉后期的佛经翻... 邹赞、聂凤芝(以下简称"邹、聂"):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慨允本次学术访谈,您多年来一直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悠长历史中,文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肇始于东汉后期的佛经翻译。佛经故事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印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而且还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如唐代的俗讲。佛经翻译应该可以算作早期传入的外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历史 教授 中外文化交流 佛经翻译 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画与诗的界限,两个希腊的界限——莱辛《拉奥孔》解题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在对画与诗的界限这一美学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莱辛也在隐微的层面上努力向我们展示古典与现代之别以及两个不同的希腊即静穆的与行动的希腊的分野。了解这一切,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启蒙时代的复杂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反思现代精神的内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诗画界限 古今之争 古希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