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487
1
作者 谢庆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4,共9页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府际关系的特征除了范围广、动态性、人际性之外 ,还具有执行性、应付性、协商性。改革开放前后 ,中国政府之间特别是地...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府际关系的特征除了范围广、动态性、人际性之外 ,还具有执行性、应付性、协商性。改革开放前后 ,中国政府之间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由垂直联系为主发展为横向联系为主 ,由冷变热。由于利益的驱动以及地区之间的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地方政府之间、地区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蓬勃展开 ,西北集团、西南集团、华南—西南集团、上海经济区以及几个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正在加强。理顺政府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它对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实现共同发展 ,以至于加速实现现代化 ,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府 府际关系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原文传递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被引量:382
2
作者 贺金瑞 燕继荣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的内部认同在不断发展。但与民族的内部认同相比,国家的认同却不是一帆风顺地发展。在全球化深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理...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的内部认同在不断发展。但与民族的内部认同相比,国家的认同却不是一帆风顺地发展。在全球化深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理论与实践,吸取其经验教训,探索我国以国族认同为基础的全国范围内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方法,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 被引量:280
3
作者 王健 鲍静 +1 位作者 刘小康 王佃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萌动 ,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 ,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本文认为 ,造成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本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萌动 ,遭遇到许多现行行政区划的阻碍 ,典型地表现为“行政区经济”。本文认为 ,造成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本原因 ,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 ,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 ,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跳出行政区划调整的传统思路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此 ,我们提出了“复合行政”的新理念 ,按照政府管理范式从统治向治理转变的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行政 区域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划 行政区经济 中国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344
4
作者 王浦劬 赖先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3,共10页
虽然国际学术界对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日渐丰富,但是,其关于中国政策扩散活动的研究仍然是凤毛麟角,而关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扩散模式和机制的分析几为空白。本文运用公共政策扩散分析工具,结合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扩散主... 虽然国际学术界对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日渐丰富,但是,其关于中国政策扩散活动的研究仍然是凤毛麟角,而关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扩散模式和机制的分析几为空白。本文运用公共政策扩散分析工具,结合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扩散主体的特点、政策实际运行状况,提炼了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四种基本模式: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模式;自下而上的政策采纳和推广模式;区域和部门之间的扩散模式;政策先进地区向政策跟进地区的扩散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阐述了这四种模式背后的公共政策扩散机制,即学习、竞争、模仿、行政指令推行和社会建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扩散 公共政策创新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 被引量:287
5
作者 俞可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9,共12页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奇迹?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社会治理、政府问责、政治透明、基层自治等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以治理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政治改革。以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协商民主、政治监督、行政改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重要治理领域的改革为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主治理的崭新变化以及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而且可以发现,一种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发展 政治改革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 被引量:266
6
作者 北京大学课题组 曾渝 张权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7期2-30,共29页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与遭遇的普遍问题,对我国各地数字政府的创新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方法框架。"平台...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与遭遇的普遍问题,对我国各地数字政府的创新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方法框架。"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执政理念,以服务为导向牵引整体协同,以"中台"为枢纽促进多方合作,以安全为基础保障系统运行,是数字政府的全新样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一段时间的数字政府建设应尽快转向"平台驱动"模式,基于政务"中台"体系,构建广泛联系公众、企业、政府部门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实现智慧政务服务与高效协同办公,进而从决策科学化、执行高效化和监督立体化三个方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能力 平台驱动 政务“中台”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基于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231
7
作者 孟天广 李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9,共13页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直接改造着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对网络问政平台公民与政府行为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网络空间的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近年来,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的规模大幅增长,经济...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直接改造着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对网络问政平台公民与政府行为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网络空间的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近年来,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的规模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类议题关注度最高,民生福利类议题次之,然后是国土建设类、农村类和贪腐类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参政,地方政府大力强化政府回应性建设。时空因素、议题归属和诉求表达方式是政府回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反映着网络空间政治互动三要素——制度、政府和公民的演进和互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性 网络政治 公众诉求 文本分析 大数据
原文传递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 被引量:194
8
作者 周志忍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本文立足我国各地政府20多年来的实践,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的公民参与进行系统回顾、评价与展望。第一部分通过相关理论的讨论,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构建了一个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第二和第三部分通过历史回顾和比较,描述分析... 本文立足我国各地政府20多年来的实践,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的公民参与进行系统回顾、评价与展望。第一部分通过相关理论的讨论,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构建了一个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第二和第三部分通过历史回顾和比较,描述分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公民角色和地位的演变。第四部分在现实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理想模式和重点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估 公民参与 政治参与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被引量:225
9
作者 王浦劬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原文传递
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220
10
作者 陆大道 姚士谋 +2 位作者 李国平 刘慧 高晓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3-887,共5页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发展与空间失控的原因分析研究,建议采取严格而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重趋势。使我国城镇化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走一条资源节约型即"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城镇空间失控 城市化健康发展
下载PDF
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源地综合识别 被引量:216
11
作者 吴健生 张理卿 +3 位作者 彭建 冯喆 刘洪萌 赫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25-4133,共9页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识别源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首要环节。在总结已有研究中重要斑块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评估和生境质量评估来提取重要斑块的方法。以深圳市...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识别源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首要环节。在总结已有研究中重要斑块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评估和生境质量评估来提取重要斑块的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采用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服务当量、InVEST模型生境质量评估模块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态用地重要斑块。结果表明:深圳市生态斑块依照连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质量的综合评估分为五级,其中最重要斑块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盐田区和罗湖区;现行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可以保护大部分重要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源地的识别 景观连通性 生物多样性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11
12
作者 周志忍 《新视野》 1995年第5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公务员制度 现代行政管理 公共组织 根据 普遍化 实践 绩效评估 组织绩效
全文增补中
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探析——一个叙事与诊断框架 被引量:211
13
作者 周志忍 蒋敏娟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91-117,170,共27页
论文以部门间横向关系为重点,对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做系统梳理和审视。第一部分聚焦于"结构性机制",对中国跨部门协同的主要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确认中国跨部门协同的主导模式及其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从实际效果或"... 论文以部门间横向关系为重点,对中国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做系统梳理和审视。第一部分聚焦于"结构性机制",对中国跨部门协同的主要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确认中国跨部门协同的主导模式及其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从实际效果或"绩效"差距着眼,围绕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项目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三个层面,总结描述我国存在的跨部门协同失灵现象;第三部分集中于跨部门协同的"操作规则"层面,对中国面临的特殊挑战进行分析评价,试图从"技术理性"角度对协同失灵做出理论诠释;第四部分从"制度理性"层面,探讨中国国情下跨部门协同失灵的体制因素和深层次原因;最后是结论、推论和对研究的进一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政府 跨部门协同 结构性协同机制 程序性协同机制
下载PDF
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 被引量:159
14
作者 林毅夫 刘明兴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8,共11页
企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相应的要素投入结构 ,而企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只有与本地的禀赋结构相吻合 ,才能在技术结构选择上实现成本极小化的目的 ,进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因此 ,一国工业的发展战略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将决定... 企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相应的要素投入结构 ,而企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只有与本地的禀赋结构相吻合 ,才能在技术结构选择上实现成本极小化的目的 ,进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因此 ,一国工业的发展战略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将决定其长期绩效。发展中国家欲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目标 ,就应当采取遵循本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政府在发展战略上的转变是近 2 0多年来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国有工业 ,还是非国有工业 ,无论是农村工业 ,还是城市工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 农村工业化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乡镇企业
原文传递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 被引量:194
15
作者 王浦劬 季程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颖(概念)工具,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在我国权威文本的原初语境中,"获得感&q...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颖(概念)工具,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在我国权威文本的原初语境中,"获得感"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正价值和人民收益考量等主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凝练表达,本文据此定义"获得感"的内涵。之后镜鉴"相对剥夺感"理论的比较研究路径,按照来源,将"获得感"区分为空间维度的"横向获得感"与时间维度的"纵向获得感",并基于2004/2009/2014年全国公民价值观与1991/1996/2000国际社会公正项目调查数据,给出了"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纵向获得感"的测量方案。实证研究显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民的"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纵向获得感"在10年之内都在稳步上升,并呈现"纵向获得感">"获得感">"横向获得感"的稳定模式。显然,这一模式有助于理解供给不平衡的转型社会为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同时,人民的"横向获得感"呈现差序格局,集中表现为与亲近群体比较的高"横向获得感"、与陌生群体比较的低"横向获得感"。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与日本两国人民"横向获得感"分布的相似性,原因可能在于儒家文化圈的影响。最后,趋势分析在排除世代更替影响因素后,确认各出生世代人群"获得感"都在稳步提高,最终使社会整体"获得感"水平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横向获得感 纵向获得感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 被引量:169
16
作者 路风 慕玲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7-82,共26页
认为中国工业发展应当遵循“比较优势”的观点实质上是要求政府放弃工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但在解释工业竞争力源泉上却贫乏无力。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激光光盘播放机工业发展经验的分析证明 ,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创新以及企业在技术... 认为中国工业发展应当遵循“比较优势”的观点实质上是要求政府放弃工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但在解释工业竞争力源泉上却贫乏无力。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激光光盘播放机工业发展经验的分析证明 ,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创新以及企业在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 ,才是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企业能够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中国DVD工业目前遭到被征收高额专利费的困境 ,突出说明了中国工业发展在技术结构上所面临的制约。突破这种制约不仅要求中国企业努力在技术上爬升 ,而且要求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技术政策和工业政策 ,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机制既不能有效地解决通用技术知识的供给问题 ,也不可能公正地分配来自技术知识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 本土创新 工业竞争力 竞争优势 技术进步 企业能力 VCD DVD 建构创新
原文传递
土地应该怎么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标评价 被引量:135
17
作者 林坚 陈祁晖 晋璟瑶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回顾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课题中各试点城市的观点的分析归纳)界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便于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实行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内涵 潜力评价 实行 指标评价 评价工作 界定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 被引量:120
18
作者 谢庆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政府创新
原文传递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被引量:168
19
作者 徐湘林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共14页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危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市场化和民主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互为因果,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渐进式的、结构性的适应过程。中国并未陷入局部改革的陷阱,而是更有可能在危机—体制改革—适应的推进模式中渐进地实现国家治理体制的转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危机 国家治理 适应型渐进改革
原文传递
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70
20
作者 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共4页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从治理结构的方面梳理了善治理论的逻辑演进,检讨了社会管理实践中的误...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从治理结构的方面梳理了善治理论的逻辑演进,检讨了社会管理实践中的误区,阐明社会自治基础上的"协同治理"应该是公共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会管理 社会自治 善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