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长松萝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5
1
作者 拉喜那木吉拉 梁鸿 +1 位作者 巴根那 邰巴达拉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41-2542,共2页
目的:研究蒙药长松萝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长松萝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松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2-羟基-4-甲氧基-6-甲基-苯... 目的:研究蒙药长松萝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长松萝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松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2-羟基-4-甲氧基-6-甲基-苯甲酰氧基)-6-甲基苯甲酸(1)、邻苯二甲酸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异丁酯(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去甲环萝酸(isoevernic acid),化合物2、3为首次从长松萝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长松萝 异去甲环萝酸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防风中6个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0
2
作者 赵博 杨鑫宝 +2 位作者 杨秀伟 张连学 刘建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中药防风中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印枳树皮苷、防风灵和亥茅酚苷6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以提取时间、方法、次数、溶剂比为主要影响因素,以6个分析物的总...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中药防风中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印枳树皮苷、防风灵和亥茅酚苷6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以提取时间、方法、次数、溶剂比为主要影响因素,以6个分析物的总量为评价指标;分析物的色谱分离用Dikma 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 Guard 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甲醇3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6个分析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升麻苷50~1000 mg·L-1(r=0.9999),升麻素10~200 mg·L-1(r=0.9999),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20~500 mg·L-1(r=0.9999),印枳树皮苷5~100mg·L-1(r=0.9995),防风灵5~100 mg·L-1(r=0.9991),亥茅酚苷10~200 mg·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3)均在95.6%~106.8%,RSD均在1.3%~4.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防风中上述6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香豆素 色原酮 升麻苷 升麻素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印枳树皮苷 防风灵 亥茅酚苷 高效液相色谱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人参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珂珂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查阅1976~2010年关于人参茎叶化学成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归类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参茎叶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延胡索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鑫宝 杨秀伟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延胡索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为原小檗碱类和阿朴啡类生物碱。该文概述延胡索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研究,分析其结构类型及新的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其生物转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特点,为确定延... 延胡索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为原小檗碱类和阿朴啡类生物碱。该文概述延胡索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研究,分析其结构类型及新的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其生物转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特点,为确定延胡索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生物碱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成分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秀伟 徐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6,共8页
人肠内细菌菌丛或单菌株及其酶与中药化学成分在37℃、厌氧条件下共温孵,转化产物用溶剂法提取、柱色谱法分离、谱学法鉴定化学结构。根据转化产物与原形药物和/或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酶催化反应,推断转化机制。建立人肠内细菌转化... 人肠内细菌菌丛或单菌株及其酶与中药化学成分在37℃、厌氧条件下共温孵,转化产物用溶剂法提取、柱色谱法分离、谱学法鉴定化学结构。根据转化产物与原形药物和/或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酶催化反应,推断转化机制。建立人肠内细菌转化中药化学成分的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在肠内的生物转化。所建立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操作简单,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具有转化能力。转化方式既可采用生长细胞转化法,亦可采用静态细胞转化法或酶转化法。该法可用于研究口服中药化学成分被肠内细菌的生物转化及其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内细菌 中药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羌活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鹏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918-2921,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裂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干燥根茎和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裂叶羌活干燥根茎和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白菖蒲... 目的:进一步研究裂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干燥根茎和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裂叶羌活干燥根茎和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白菖蒲脑(1)、孕甾烯醇酮(2)β-谷甾醇(3)、香柑内酯(4)、佛手酚(5)、蛇床素(6)、异欧前胡素(7)、佛手柑素(8)、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9)、紫花前胡苷元(10)、7’-O-甲基异羌活醇(11)、羌活醇(12)、异羌活醇(13)、栓翅芹烯醇(14)、苯乙基阿魏酸酯(15)、茴香酸对羟基苯乙酯(16)、反式-阿魏酸(17)、紫花前胡苷(18)、蔗糖(19)、γ-甲氧基异丁香酚(20)、3,4,5-三甲氧基-反式-桂皮酸(21)、对甲氧基-反式-桂皮酸(22)、4-乙酰氧基-3-甲氧基-反式-桂皮酸(23)和对羟基.反式-桂皮酸(24)。结论:化合物1,14,20~24为首次从裂叶羌活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4为6,7-呋喃型香豆素,化合物20—24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羌活 根和根茎 倍半萜 香豆素 苯丙素
下载PDF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冯洁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本文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芫花素(4...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本文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芫花素(4)、芫花苷(5)、腺苷(6)、芫花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高次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次黄嘌呤(9)、尿嘧啶(10)、8-C-β-D-半乳糖基异牡荆素(11)、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12)。结论:除化合物1,3,4外,化合物2,5~12均为首次从白木香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酮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长松萝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冯洁 杨秀伟 +1 位作者 苏思多 何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研究长松萝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1),木栓酮(2),β-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5),坝巴... 目的:研究长松萝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1),木栓酮(2),β-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5),坝巴酸(6),泽屋萜(7),苔色酸乙酯(8),3β-羟基-粘霉-5-烯(9),齐墩果酸(10),(+)-松萝酸(11),苔色酸甲酯(12)和4-甲基-2,6-二羟基苯甲醛(13)。结论:化合物2,3,5,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长松萝 酚类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吴茱萸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18
9
作者 胡传芹 杨鑫宝 +1 位作者 杨秀伟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71-2575,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该文报道其中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 目的:研究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该文报道其中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香叶木苷(3)和柯伊利素-7-O-芸香糖苷(4)。结论:化合物1,3,4均为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芸香科 黄酮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通脉方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付荣 葛喜珍 杨秀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69,共9页
目的:研究通脉方(葛根、丹参、川芎)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示范。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通脉... 目的:研究通脉方(葛根、丹参、川芎)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示范。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通脉方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1)、隐丹参酮(2)、二氢丹参酮I(3)、芒柄花素(4)、原儿茶醛(5)、大豆苷元(6)、反式-阿魏酸(7)、芒柄花苷(8)、5-羟基芒柄花苷(9)、洋川芎内酯H(10)、葛根苷D(11)、染料木苷(12)、大豆苷(13)、3'-甲氧基葛根素(14)、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澳白檀苷(17)、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9)、葛根素(20)、蔗糖(21)、腺嘌呤核苷(22)、葛根素芹菜糖苷(23)、3'-羟基葛根素(24)、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5)、大豆苷元-7,4'-O-葡萄糖苷(26)、3'-甲氧基大豆苷(27)、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8)、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9)、染料木素-8-C-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0)、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1)、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2)、3'-羟基葛根素芹菜糖苷(33)、6″-O-D-木糖基葛根素(34)。结论:综合以上及葛根、丹参、川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通脉方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来源于组方中的葛根;3个丹参酮类化合物来源于组方中的丹参;洋川芎内酯H来源于组方中的川芎。虽然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在复方中皆有体现,但主要是君药葛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方 化学成分 异黄酮
原文传递
芍药苷类化合物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秀伟 郭洁 徐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097-2104,共8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检测上述6个化合物从孔板顶端(AP)→底端(BL)、BL→AP的... 目的研究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检测上述6个化合物从孔板顶端(AP)→底端(BL)、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HPLC法测定上述6个化合物,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芍药苷双向转运的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Papp值皆在10 7cm/s数量级;其他5个化合物的Papp值介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良好的普萘洛尔与难以吸收的阿替洛尔的Papp值之间。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浓度为10~200μmol/L,四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浓度为10~150μmol/L,五乙酰芍药苷浓度为10~100μmol/L时,其转运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6个受试化合物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芍药苷属于难吸收的化合物,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苯甲酰芍药苷具有促进阿替洛尔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吸收转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羟基芍药苷 苯甲酰芍药苷 四乙酰基芍药苷 五乙酰基芍药苷 五乙酰基芍药内酯苷 CACO-2细胞单层 表观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艳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期44-50,63,共8页
目的: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茯苓菌核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3... 目的: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茯苓菌核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3-表去氢土莫酸(2)、3-O-乙酰基-16α-羟基栓菌酸(3)、猪苓酸C(4)、去氢茯苓酸(5)、茯苓酸(6)、6α-羟基猪苓酸C(7)、去氢土莫酸(8)、土莫酸(9)、29-羟基猪苓酸C(10)、茯苓羊毛脂酮A(11)、3β,16α-二羟基羊毛脂-7,9(11),24-三烯-21-酸(12)、25-羟基茯苓酸(13)、茯苓羊毛脂酮B(14)。结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中具有丰富的特征性羊毛脂烷型三萜,为茯苓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规范种植 茯苓 多孔菌科 羊毛脂烷型三萜 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中1个新的黄酮苷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兆堂 杨秀伟 钟国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性部分得到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wogonin-5-O-β-D-glucuronidemethyl ester,1)。从正丁醇可溶性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2),巴马汀(3),表小檗碱(4),京尼平苷(5),药根碱(6),非洲防己碱(7),格陵兰黄连碱(8),汉黄芩苷(9),3,5-二乙酰胺吡啶(10)和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根据已报道4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化合物2,3和6来源于黄柏和黄连;化合物4,7和8来源于黄连;化合物5和11来源于栀子;2个黄酮苷来源于黄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化学成分 黄酮类 生物碱类
原文传递
长松萝中新的二苯骈呋喃和蒽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洁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52-853,共2页
目的:研究长松萝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二乙酰基-2,7,9-三羟基-8,9b-二甲基-1(9bH)-二苯骈呋喃酮(3,6-diacetyl-2,7,9-trihydroxy-8,9b-... 目的:研究长松萝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二乙酰基-2,7,9-三羟基-8,9b-二甲基-1(9bH)-二苯骈呋喃酮(3,6-diacetyl-2,7,9-trihydroxy-8,9b-dimethyl-1(9bH)-dibenzofuranone,1)和1,3,8-三羟基-4,6-二甲基-9,10-蒽二酮(1,3,8-trihydroxy-4,6-dimethyl-9,10-anthracenedione,2)。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长松萝素(longiusnine)和长松萝酮(longissimausn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长松萝 长松萝素 长松萝酮
原文传递
UFLC-MS/MS法分析不同来源白芷中9个新型呋喃香豆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雷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技术分析不同来源白芷中9个新型呋喃香豆素(杭白芷香豆素A、B、C、D、E、F、G、H、J)的含量。方法:甲醇超声提取白芷,提取物经UFLC-MS/MS分析,色谱柱为Kinetex~?C_(18)(100 mm×2.1 mm,2.6... 目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技术分析不同来源白芷中9个新型呋喃香豆素(杭白芷香豆素A、B、C、D、E、F、G、H、J)的含量。方法:甲醇超声提取白芷,提取物经UFLC-MS/MS分析,色谱柱为Kinetex~?C_(18)(100 mm×2.1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定量分析选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对来源于重庆市南川县、安徽省亳州市、湖南省郡东县、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绥棱县、中国台湾台中市和花莲县样品中的上述9个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优化,9个呋喃香豆素可在12 min内被准确定量。系统适用性、线性、检测下限、定量下限、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经验证良好。不同产地白芷中上述9个成分含量变化差异极大。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灵敏度高,可用于白芷中9个新型呋喃香豆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白芷 呋喃香豆素A-H 杭白芷香豆素A-H 杭白芷香豆素J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当归及妇科千金片和胶囊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艳 刘广学 +5 位作者 张友波 徐嵬 杨秀伟 张鹏 龚云 刘逆夫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3-596,共14页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提取、鉴定当归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保留指数(RI)进一步确认。方法:通过优化萃取头、平衡温度、萃取时间等条件,建立当归SPME-GC/MS的测定方法,采用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提取、鉴定当归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保留指数(RI)进一步确认。方法:通过优化萃取头、平衡温度、萃取时间等条件,建立当归SPME-GC/MS的测定方法,采用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PDMS/DVB萃取头(65μm),在分流比10∶1,载气流速为1 mL·min^−1的条件下,按照设定的程序升温条件运行,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研究妇科千金片和胶囊中当归差异性挥发成分。结果:从当归中检测出94个挥发性成分,在不同批次的妇科千金片及胶囊中检测到41个当归中存在的挥发性成分,片剂和胶囊剂中所测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β-红没药烯、β-金合欢烯、十四碳烯、1-(2,4-二甲基苯基)-1-丙酮、E-丁烯基苯酞、当归酸为评价二者的差异性成分。结论:SPME-GC/MS适用于当归及其制剂中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妇科千金片和胶囊中的挥发性物质可能是其药效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挥发性成分 妇科千金片 妇科千金胶囊 保留指数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妇科千金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康华 张英涛 +4 位作者 杨秀伟 徐嵬 张鹏 龚云 刘逆夫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0-2312,共13页
复方中药妇科千金方由千斤拨、功劳木、穿心莲、金樱根、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和党参组成,该文系统研究了妇科千金方的化学组成。采用硅胶、Sephadex LH 20、大孔吸附树脂和反相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对妇科千金方的提取物浸膏进行分离纯... 复方中药妇科千金方由千斤拨、功劳木、穿心莲、金樱根、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和党参组成,该文系统研究了妇科千金方的化学组成。采用硅胶、Sephadex LH 20、大孔吸附树脂和反相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对妇科千金方的提取物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3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3-丁烯基苯酞(1)、Z-藁本内酯(2)、洋川芎内酯I(3)、洋川芎内酯H(4)、香草醛(5)、7-O-甲基汉黄芩素(6)、汉黄芩素(7)、穿心莲素(8)、19-羟基-8(17),13-对映-半日花二烯-15,16-内酯(9)、新穿心莲内酯苷元(10)、穿心莲内酯(11)、脱水穿心莲内酯(12)、异穿心莲内酯(13)、穿心莲黄酮(14)、鹰嘴豆芽素A(15)、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16)、芒柄花素(17)、大豆苷元(18)、染料木素(19)、苯甲酸(20)、香草酸(21)、反式阿魏酸(22)、水杨酸(23)、大豆苷(24)、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6)、穿心莲黄酮苷C(2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28)、新穿心莲内酯(29)、染料木苷(30)、穿心莲内酯苷(31)、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苷(32)、党参炔苷(33)、表儿茶素(34)、儿茶素(35)、巴马汀(36)、小檗碱(37)、药根碱(38)。结合之前单味药研究结果来判断,来源于大叶千斤拔的有黄酮类化合物17,19,24,30;来源于功劳木的有生物碱类化合物36~38;来源于穿心莲的有黄酮类化合物6~8,14,16,27,有二萜类化合物9~13,29,31,32;来源于单面针的有酚类化合物5;来源于当归的有苯酞类化合物1~4和苯丙素类化合物22;来源于党参的有炔类化合物33;来源于鸡血藤的有黄酮类化合物15,17~19和酚酸类化合物21;而黄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千金方 中药复方 化学成分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通脉方中6个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付荣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和大豆苷元6个异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Gua...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和大豆苷元6个异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Guard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0.5%醋酸乙腈-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为25℃。结果:6个异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6.25~200μg.mL-1(r=0.9998);葛根素,31.25~1000μg.mL-1(r=0.9996);3'-甲氧基葛根素,6.25~200μg.mL-1(r=0.9999);葛根素芹菜糖苷,6.25~200μg.mL-1(r=0.9998);大豆苷,6.25~200μg.mL-1(r=0.9995);大豆苷元,1.25~40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43%~103.9%,RSD均在0.40%~4.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通脉方中6个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通脉方 异黄酮 葛根素 芹菜糖苷 大豆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分离芙蓉菊中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琦 杨秀伟 +1 位作者 邹磊 傅德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研究芙蓉菊全草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方法和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应用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目的:研究芙蓉菊全草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方法和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应用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确定活性成分。结果:芙蓉菊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两部分分离鉴定了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 (1),东莨菪素(2),艾菊素,粗毛豚草素(3),5,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4),柯伊利素(5),万寿菊黄素-3,6,7-三甲基醚(6),石杉黄素(7),东莨菪苷(8)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9)。其中,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值分别为(34.36±2.06),(146.28±12.44),(246.26±8.73),(74.06±3.83),(42.19±5.25),(136.20±25.73),强于同条件下的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 =(489.25±38.55)μmol·L-1]。化合物1,4,8和艾菊素的IC50值皆大于1 000 μmol·L-1。结论: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可能是芙蓉菊防治糖尿病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菊 黄酮 Α-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Astragali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靖 陈虎彪 +4 位作者 杜新刚 赵中振 王邠 赵玉英 易涛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Radix Astragali (Huangqi)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t i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einforce 'qi', and it has immunostimulant, tonic, and antioxidant activ... Radix Astragali (Huangqi)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t i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einforce 'qi', and it has immunostimulant, tonic,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ources of Huangqi in the market. In this study, the quality of Huangqi was evaluat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four flavonoids, calycosin-7-O-β-D-glucopyranoside, ononin, calycosin and formononetin with HPLC-UV, as well as astragaloside IV with HPLC-ELSD. Samples included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different places of cultivation, different ages of plants, different seasons of collection and different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isoflavonoids and astragaloside IV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ources. Our study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Astrag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Astragali Quality evalu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OFLAVONOIDS Astragaloside I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