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柴兴云 唐力英 +4 位作者 雷辉 白长财 孙见凡 李云秋 刘永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685,共19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海洋无脊椎动物——柳珊瑚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收载了期间所报道的432个新化合物,包括46个倍半萜(含2个新天然产物),281个二萜(含1人工产物和4个海笔目八放珊瑚二萜),76个甾体,29个生物碱及其他(包括2个新天...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海洋无脊椎动物——柳珊瑚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收载了期间所报道的432个新化合物,包括46个倍半萜(含2个新天然产物),281个二萜(含1人工产物和4个海笔目八放珊瑚二萜),76个甾体,29个生物碱及其他(包括2个新天然产物)。根据化合物结构类型和柳珊瑚的科属分类进行阐述,对相关的生物活性做同步分析。重点阐述新骨架和复杂结构的特征、鉴定方法和可能的生源途径,对新化合物的来源和二萜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首次提出部分二萜骨架的中文译名。柳珊瑚的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抗肿瘤(细胞毒)、抗炎、抗菌(金葡菌、结核杆菌等)、抗疟疾、抗污损等多方面,从中详细总结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或抑制)活性,并对柳珊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做相关讨论与展望,以期为我国柳珊瑚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柳珊瑚化学生态学研究及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二萜 倍半萜 甾体 生物碱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冻顶乌龙茶汤风味物质组分的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柳京伯 曾朗 +6 位作者 姚珊珊 毛帅 钟无限 邓思危 翟磊 李军 赵明 《分析仪器》 CAS 2018年第2期28-36,共9页
使用ESI Q-TOF质谱仪对原产于台湾省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茶汤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获得混合物质谱图。借助自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用质谱测得的分子离子峰质荷比和同位素峰强度比与通过文献建立的乌龙茶化学品库中质谱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对谱... 使用ESI Q-TOF质谱仪对原产于台湾省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茶汤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获得混合物质谱图。借助自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用质谱测得的分子离子峰质荷比和同位素峰强度比与通过文献建立的乌龙茶化学品库中质谱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对谱图中具有相对较高峰强度的17个质谱峰进行了指认,并通过化学元素随机组合分子式法进行验证。质谱峰对应化合物大多数为儿茶素类和黄酮类物质。此方法对于混合物质谱的初步解析将会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顶乌龙茶 高分辨质谱 风味物质 化学品库 检索程序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胰岛细胞移植
3
作者 杜媛媛 邓宏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3-1045,共3页
基于人多能干细胞的再生医学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人多能干细胞具备无限的增殖潜能和向人体任何细胞分化的潜能,通过定向分化技术,可以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制备人胰岛细胞,用于糖尿病的细胞替代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多潜能干细胞 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衍生胰岛细胞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成分肠吸收研究中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被引量:101
4
作者 杨秀伟 杨晓达 +4 位作者 王莹 马莲 张悦 杨晓改 王夔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方法:通过电镜扫描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通过测定跨Caco-2细胞单...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方法:通过电镜扫描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通过测定跨Caco-2细胞单层细胞膜电阻、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易吸收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难吸收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转运特性等指标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等良好,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文献值一致。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单昙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及其转运的吸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中药 肠吸收 生物转运
下载PDF
人参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杨鑫宝 杨秀伟 刘建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5期349-358,共10页
人参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分为水参、生晒参和红参。本文概述它们所含人参皂苷成分的研究,分析其人参皂苷结构类型特点,为确定它们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水参和生晒参的人参皂苷苷元具有结构类型单一的特点,包括原人参二醇、... 人参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分为水参、生晒参和红参。本文概述它们所含人参皂苷成分的研究,分析其人参皂苷结构类型特点,为确定它们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水参和生晒参的人参皂苷苷元具有结构类型单一的特点,包括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3种类型,而红参中的人参皂苷苷元具有结构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它们与其生物活性具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红参 人参皂苷 药效物质基础
下载PDF
独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7
6
作者 张才煜 张本刚 杨秀伟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产独活(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和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独活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产独活(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和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独活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氧基欧芹素(Ⅰ),二氢欧山芹素(Ⅱ),2'-去氧橙皮内酯水合物(Ⅲ),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Ⅳ),香柑内酯(Ⅴ),花椒毒素(Ⅵ),佛手酚(Ⅶ),二氢欧山芹醇(Ⅷ),蔗糖(Ⅸ),异欧前胡素(Ⅹ),补骨脂素(Ⅺ)、没药当归烯酮(Ⅻ)和甘油酯(ⅩⅢ)。结论化合物Ⅶ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齿毛当归 独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金线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杨秀伟 韩美华 靳彦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对金线莲Herba Anoectochil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线莲全草中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2)、阿魏酸(3)、齐墩... 目的:对金线莲Herba Anoectochil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线莲全草中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2)、阿魏酸(3)、齐墩果酸(6)、羊毛甾醇(7)、对羟基苯甲醛(8)、3-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9)、胡萝卜苷(10)、3′,4′,7-三甲氧基-3,5-二羟基黄酮(11)、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2)和芦丁(13)。结论:化合物6、7、9和11为首次从开唇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化学成分 三萜 黄酮
下载PDF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杨秀伟 赵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0-493,共4页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 [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 .glaucocalyx(Maxim .)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 13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 :木栓酮 (1)、β 谷甾醇 (2 )、乙酰熊果酸 (3)、齐墩果酸 (4 )、熊果酸 (5 )...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 [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 .glaucocalyx(Maxim .)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 13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 :木栓酮 (1)、β 谷甾醇 (2 )、乙酰熊果酸 (3)、齐墩果酸 (4 )、熊果酸 (5 )、蓝萼香茶菜素A(6 )、2α 羟基熊果酸 (7)、2α ,3α 二羟基熊果酸 (8)、ent 7β ,14α,15 β 三羟基 16 贝壳杉烯 3 酮 (9)、山香三萜二烯酸 (10 )、槲皮素 (11)、β 谷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12 )和果糖 (13)。化合物 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香茶菜 化学成分 三萜 唇形科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黄芩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丹 张秋燕 +6 位作者 杨兴鑫 蒋亚杰 尚明英 张子为 蔡少青 赵玉英 王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51-1960,共10页
目的:比较道地、非道地黄芩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产地、生长方式(野生栽培)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黄芩道地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采用系统... 目的:比较道地、非道地黄芩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产地、生长方式(野生栽培)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黄芩道地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成分组峰面积模式对指纹谱数据进行评价。结果: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指纹谱轮廓特征明显不同。现代道地产区河北承德的黄芩指纹谱除内蒙古赤峰(现代非道地产区)的样品指纹谱特征与其相似外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古代本草上所记载的黄芩产区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山东临沂,山西长治、晋中的黄芩样品化学特征相似;现代非道地产区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商洛的黄芩药材指纹谱特征相似;野生黄芩的阿替苷含量高于栽培黄芩。结论:利用指纹图谱轮廓特征可对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进行鉴别区分,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以及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性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道地药材 HPLC指纹图谱 鉴别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周锡钦 梁鸿 +3 位作者 路新华 蔡少青 王邠 赵玉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5,7,2′,6′-四羟基黄酮(4)、粘毛黄芩素Ⅲ(5)、黄芩苷(6)、汉黄芩苷(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9)。化合物1~7中,有邻三羟基的黄芩素抗菌活性最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有邻三取代和多羟基的黄酮具有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L-1βcoverting enzyme,ICE)的活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黄芩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分析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数据的基础上,对化合物9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正确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类黄酮物质 黄酮碳苷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8
11
作者 韩淑燕 李海霞 +1 位作者 文宗曜 屠鹏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50和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s-1:(4.5±0.4)vs(4.1±0.4),(4.0±0.3)mPa.s;100s-1:(5.0±0.4)vs(4.4±0.5),(4.4±0.4)mPa.s;50s-1:(5.6±0.5)vs(4.9±0.6),(4.9±0.4)mPa.s;1s-1:(27.1±3.0)vs(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s-1:(1.51±0.14)vs(1.33±0.10),(1.32±0.08)mPa.s,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vs0.45±0.03,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vs(5.0±0.5),(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26±3)%,(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vs(4.2±0.4),(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vs(30.5±4.7),(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vs(15.7±1.1),(15.8±1.0)s。结论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 血小板凝聚 全血凝固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 Ⅰ.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的微量量热学比较 被引量:43
12
作者 余惠旻 肖小河 +3 位作者 刘塔斯 赵艳玲 谭安民 高晓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 ,探讨中药药性 (寒、热、温、凉 )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 ,测定大肠杆菌分别在生晒参和红参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 (I)、半抑制...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 ,探讨中药药性 (寒、热、温、凉 )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 ,测定大肠杆菌分别在生晒参和红参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 (I)、半抑制率 (IC50 )、热焓 (ΔH)。结合本草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了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的差异所在。结果 :生晒参和红参均能抑制大肠杆菌的正常的生长代谢 ,二者的热谱曲线峰形基本相同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代谢过程的停滞期相应延长 ,即生长代谢峰后移 ;二者的热力学参数热焓 (Δ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 ,生晒参能减少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 ,而红参能增加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 :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生晒参和红参的生物热效应 ,其结果与“红参偏热、生晒参偏凉”的中医传统认识是基本吻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热动力学 中药四性 微量量热法 生晒参 红参 热焓 药性
下载PDF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0
13
作者 屠鹏飞 史社坡 姜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基于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2D-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高效分离技术、基于液相-质谱-数据库(LC-MS-DS)/制备液相色谱(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高效制备技术、基于LC-DAD-MSn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等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 二维制备液相色谱 液相-质谱-数据库联用技术 液相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头花蓼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洪平 曹芳 杨秀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1)、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植醇(3)、β-谷甾醇(4)、山柰酚(5)、原儿茶酸乙酯(6)、对羟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乙酯(8)、5,7-二羟基色原酮(9)、3-甲氧基槲皮素(10)、没食子酸(11)、N-反式咖啡酰酪氨酸(12)、β-胡萝卜苷(13)、槲皮苷(1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2″-O-没食子酰基槲皮苷(17)、槲皮素(18)、2″-O-没食子酰基陆地棉苷(19)、杨梅苷(20)、短叶苏木酚酸乙酯(21)、短叶苏木酚(22)、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23)、酒渣碱(24)、鞣花酸(25)。结论化合物1~3、7、12、21~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3-甲氧基槲皮素 短叶苏木酚酸乙酯 短叶苏木酚 酒渣碱 鞣花酸
原文传递
防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赵博 杨鑫宝 +1 位作者 杨秀伟 张连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未抽花茎的干燥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IR,UV,MS和NMR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防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当归酰亥茅酚(... 目的: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未抽花茎的干燥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IR,UV,MS和NMR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防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当归酰亥茅酚(1),异香柑内酯(2),欧前胡素(3),二十五烷酸(4),川白芷内酯(5),紫花前胡素(6),5-甲氧基-7-(3,3-二甲基烯丙氧基)-香豆素(7),紫花前胡醇当归酰酯(8),花椒毒酚(9),香柑内酯(10),杨芽黄素(11),东莨菪素(12),亥茅酚(13),防风色原酮(14),升麻素(15),亥茅酚苷(16),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17),升麻苷(18)。结论:化合物2,6~8和11为首次从防风中得到。1,13~18等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3,5~10,12等为香豆素类化合物;4为脂肪酸类化合物;11为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香豆素 色原酮 黄酮
原文传递
人参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珂珂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查阅1976~2010年关于人参茎叶化学成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归类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参茎叶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七叶树皂苷-Ia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杨秀伟 赵静 +1 位作者 崔景荣 郭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 Ia ,阐明转化产物结构 ,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 Ia共温孵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 ,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 目的 :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 Ia ,阐明转化产物结构 ,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 Ia共温孵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 ,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结果 :七叶树皂苷 Ia可由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产生异七叶树皂苷Ia、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2 1 β O 巴豆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和原七叶树皂苷元。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对小鼠肉瘤S 1 80、肝癌和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七叶树皂苷 Ia是“前药” ,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能够转化七叶树皂苷 Ia;转化产物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有抗肿瘤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皂苷-Ia 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抗肿瘤药 短乳杆菌粗酶 色谱技术
下载PDF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晓明 姜勇 +2 位作者 孙永强 徐新文 屠鹏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苁蓉干燥肉质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花糖苷(1)、2′-乙酰基毛... 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苁蓉干燥肉质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花糖苷(1)、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2)、肉苁蓉苷C(3)、肉苁蓉苷D(4)、异毛蕊花糖苷(5)、管花苷B(6)、管花苷E(7)、盐生肉苁蓉苷D(8)、盐生肉苁蓉苷E(9)、plantainoside C(10)、osmanthuside B6(Z/E)(11a/b)、松果菊苷(12)、8-表马钱子酸(13)和京尼平苷(14)、ononin(15)、尿囊素(16)和半乳糖醇(17)。结论 化合物10、11a/b和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化学成分 苯乙醇苷
原文传递
黄菊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亚君 杨秀伟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研究黄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和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刺槐素7-O-β-D-(3″-乙酰基... 目的:研究黄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和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刺槐素7-O-β-D-(3″-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刺槐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橙皮苷(9)、蒙花苷(10)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4,5系首次从黄菊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干燥头状花序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β-七叶皂苷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郭维 徐波 +2 位作者 杨秀伟 刘倩 崔景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Β-七叶皂苷钠 SRB法 人鼻咽癌细胞株 肉瘤S180 肝癌H2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