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灾害的北京幅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丽芬 许学工 +2 位作者 卢亚灵 颜磊 马禄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07-2612,共6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源评价从单一风险源扩展到多风险源,风险受体从单一受体发展到多受体,评价尺度也从种群、生态系统扩展到区域和景观水平。但总体说来,对多风险源、多过程的多个生态系统层次的风险评价尚不成熟。运用数字高程模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源评价从单一风险源扩展到多风险源,风险受体从单一受体发展到多受体,评价尺度也从种群、生态系统扩展到区域和景观水平。但总体说来,对多风险源、多过程的多个生态系统层次的风险评价尚不成熟。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干燥度分布图、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以及8种自然灾害风险源频率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图、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分布图等数据,基于ArcGIS 9.2平台,综合考虑生态的脆弱性,风险源的发生频率,受体的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等,对多风险源、多个生态系统综合的北京幅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对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探讨。评价结果显示:(1)高风险区主要为本区环渤海湾沿岸,包括天津市,河北唐山、沧州,山东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地带;以及本图幅西部、北部的太行山地,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及图幅西部的山西、河南部分地区;(2)较低生态风险区所占比例较高,达42.55%,可见降低生态风险有很大的潜力;(3)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尤其是在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将会导致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脆弱性 风险源 风险受体 暴露分析
下载PDF
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 被引量:438
2
作者 蔡运龙 傅泽强 戴尔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更趋紧张。目前的市场机制必然驱动耕地资源不断向获利更多的用途转移,最终会危急食物安全。因此... 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更趋紧张。目前的市场机制必然驱动耕地资源不断向获利更多的用途转移,最终会危急食物安全。因此,创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调控机制已迫切之至。基于中国耕地资源流失原因及态势的分析,提出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耕地资源利用和管理调控机制的思路。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作为耕地保护的基本标准,能因地制宜地兼顾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士地的需求,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中国 农业 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
下载PDF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被引量:236
3
作者 蔡运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处在转型时期 ,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展 ,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经有限 ,未来耕地和食物安全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因而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保护机制 ,耕地仍在继续向效益更高的其它土...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处在转型时期 ,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展 ,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经有限 ,未来耕地和食物安全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因而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保护机制 ,耕地仍在继续向效益更高的其它土地用途转移。因此 ,保护耕地的根本大计在于建立机制。保护耕地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 ,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实现至关重要 ;在政策管理机制方面 ,要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规范土地管理行为 ,明确独立于市场的政府土地管理目标 ,并以法律形式固定的规划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城市发展要加强内涵集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机制 耕地经济效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用途管制 城市化 工业化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双成 蔡运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6-350,共5页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基于能值的标定土地持续利用态势的若干指数 ,如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作为案例研究 ,作者利用上述指数对 1978...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基于能值的标定土地持续利用态势的若干指数 ,如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作为案例研究 ,作者利用上述指数对 1978— 1999年中国农用土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 ,尽管粮食产量或农业产值等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增长 ,但以各种能值指数衡定 ,中国 2 0年的农用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具体表征为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和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指数前期剧烈下降 ,后期趋于平缓 ;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 ,中国农用土地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在前期呈现上升趋势 ,至 1985年达到最高 ,此后呈持续下降态势 ,近年趋于稳定。这表明 ,由过度使用化石能量引起的环境负面效应对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 ,若不遏制这种发展势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态势 土地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中国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土地变化科学中的尺度问题与解决途径 被引量:49
5
作者 陈睿山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44-1256,共13页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国内外近10年来土地变化研究中尺度问题的进展表明:土地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多集中于数据处理、格局与过程的表征、驱动力的影响、模型运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土地政策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国内外近10年来土地变化研究中尺度问题的进展表明:土地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多集中于数据处理、格局与过程的表征、驱动力的影响、模型运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土地政策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尺度问题主要产生于地理现象的异质性、地理系统的等级性、响应与反馈的非线性、干扰因素的影响及主观认识的局限等。土地变化中尺度问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为尺度选择-尺度分析-尺度综合;尺度选择时应该以问题为指向,数据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尺度;尺度分析中需要从更大尺度和更小尺度同时开展分析,找出重要的变化动态,防止信息的遗漏或夸大;尺度综合是认识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纽带,可将其分为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在尺度综合中方法是主导,目标是寻找各尺度之间的"连通性"。模型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发展嵌套式模型是目前尺度综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变化 尺度问题 尺度选择 尺度综合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方法述评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睿山 叶超 蔡运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之一。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是区域研究的焦点。在系统总结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区域经济联系测度一般依循尺度确定—区域划分—区域联系测度的路径;测度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指标有可达性、...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之一。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是区域研究的焦点。在系统总结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区域经济联系测度一般依循尺度确定—区域划分—区域联系测度的路径;测度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指标有可达性、经济影响范围、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等。城市在区域网络中的作用、位置是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重点。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有助于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并指导规划。近年来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综合不同的方法或发展新方法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测度方法 尺度 经济 联系强度 城市
下载PDF
人口密度的空间降尺度分析与模拟——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磊 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5-640,共6页
人口调查统计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数据精度不能满足较高分辨率的空间结构分析,也难以在地理综合研究中与自然地理要素数据相匹配。因此,人口密度空间化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乡镇人口数据,采用GI... 人口调查统计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数据精度不能满足较高分辨率的空间结构分析,也难以在地理综合研究中与自然地理要素数据相匹配。因此,人口密度空间化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乡镇人口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人口密度与空间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人口密度数据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人口密度的降尺度空间化模拟。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577,且模拟结果与实际人口数据比较线性拟合斜率接近1,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的主导空间因子为建设用地指数、耕地指数与到道路的平均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降尺度分析 空间模拟 猫跳河流域 贵州
原文传递
基于SOFM网络的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强 王乐 蔡运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5-631,共7页
从资源禀赋和资源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建立了一套耕地资源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归一化的指标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处理后,基于SOF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监督分类,以此为主... 从资源禀赋和资源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建立了一套耕地资源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归一化的指标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处理后,基于SOF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监督分类,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中、西的区域差异,在SOFM网络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综合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行政单元完整性等区划原则将全国分成4个耕地压力地带、25个耕地压力区,从而建立起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体系,并用GIS显示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M人工神经网络 因子分析 GIS 耕地 分区 中国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压力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 动态分析 灰色预测 辽宁省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地系统变化空间尺度综合的一个研究方案 被引量:15
10
作者 蔡运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01-1308,共8页
"尺度"是认识世界和管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多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当前重要的学术前沿论题。尺度关联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对scaling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尺度转换"或"尺度耦合",而需要对不同尺度的多... "尺度"是认识世界和管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多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当前重要的学术前沿论题。尺度关联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对scaling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尺度转换"或"尺度耦合",而需要对不同尺度的多种复杂关系("连通性")有综合的认识;②要正确认识尺度综合的目标,据此明确综合什么,如何综合;③解决尺度综合的方法不能仅从数学模型着手。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地系统变化为研究案例,设计一个对贵州省域、乌江流域、猫跳河流域和若干小流域等多空间尺度土地变化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案,力图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贡献。该案例研究针对土地管理可持续性决策多尺度协调的实际需求,以不同尺度之间"连通性"的判定为基础,重新厘定尺度综合在土地变化科学中的意义和内涵;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尺度综合的方法体系,包括基于尺度综合目标的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多尺度表征与数据协调方法,各尺度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之间"连通性"的发现与论证,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的多尺度综合集成;提供喀斯特地区土地变化格局、过程及其驱动力和效应的尺度综合研究案例,提供省域、省内大流域、中流域、小流域土地管理可持续性决策多尺度协调的依据和参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变化 空间尺度 连通性 尺度综合 贵州喀斯特高原
原文传递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协调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亚丽 黄珺嫦 +2 位作者 蔡运龙 田华文 别乾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弥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简称"两规")协调定量评价研究的不足,深入分析"两规"的协调机制。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特尔菲法(Delphi)和关联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两规"协调... 研究目的:弥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简称"两规")协调定量评价研究的不足,深入分析"两规"的协调机制。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特尔菲法(Delphi)和关联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两规"协调评价的目的和思路,在进行"两规"单项实施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提出评价方法,同时分析"两规"协调途径。研究结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执行指标和效果指标层,共计23个指标,"两规"各自实施评价合格程度、"两规"协调发展程度均可分为5类,建议逐步完善规划体制,加强城乡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的协作,做好用地分类、建成区范围、人口预测和规划指标等数据的核实和统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 协调度评价 乡镇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转换研究--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和"耕地转换数量"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转换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转换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和有...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和"耕地转换数量"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转换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转换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转换数量只有1997年、2000年、2001年这三年为负值,其余年份都为正值,说明耕地转换它用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预测未来耕地转换数量始终为正值,说明未来辽宁的经济建设与耕地矛盾趋于平缓,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转换 转换模型 灰色预测 辽宁省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扩展的环境效应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29,134,共8页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环境效应 模拟 L-THIA GIS 北京
下载PDF
我国多功能农业制度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若琪 蔡运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8-1773,共6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国际竞争日益剧烈。除了粮食生产型态上有所转变,农村空间角色也应朝向多样化,甚至是可持续发展。在大量理解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多功能农业制度,检视我国农业目前发展情形。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仍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国际竞争日益剧烈。除了粮食生产型态上有所转变,农村空间角色也应朝向多样化,甚至是可持续发展。在大量理解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多功能农业制度,检视我国农业目前发展情形。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仍处于中、低度多功能农业制度的发展,代表我国对于未来农业政策的发展,仍需继续改革,以期达到高度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间 多功能农业制度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被引量:412
15
作者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是很复杂的现象 ,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要避免“瞎子摸大象”那样的片面性 ,必须寻求新的综合研究途径。为此 ,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论题 ;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必...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是很复杂的现象 ,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要避免“瞎子摸大象”那样的片面性 ,必须寻求新的综合研究途径。为此 ,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论题 ;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必须有一种普遍的、综合的认识 ;需要将多个案例研究联结为一个可代表区域空间异质性的网络 ,需要作多空间尺度的研究 ,从而将地方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地覆被动态联系起来 ;需要发展新的研究方法 ,并将从农户调查到遥感数据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 ;尤其需要形成关于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变化的复杂性 驱动力的多样性 尺度耦合 理论综合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31
16
作者 彭建 赵会娟 +1 位作者 刘焱序 吴健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诱发生态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沟通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桥梁,...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诱发生态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沟通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桥梁,目前被视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在系统梳理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网络、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控制线等概念内涵异同的基础上,从热点区域、生态源地指标筛选、生态阻力面设置与修正、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阐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近今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同时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点方向,即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阈值设定、有效性评价、多尺度关联和生态过程耦合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阻力面 研究进展与展望
原文传递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4
17
作者 彭建 党威雄 +2 位作者 刘焱序 宗敏丽 胡晓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4-677,共14页
面向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生物圈环境变化的不断增强,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明晰制约区域生态持续性的主要生态要素与过程,成为当前自然地理学与宏观生态学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景观生态学高度关注空间异质... 面向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生物圈环境变化的不断增强,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明晰制约区域生态持续性的主要生态要素与过程,成为当前自然地理学与宏观生态学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景观生态学高度关注空间异质性及景观格局—过程互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则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明确界定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异同;从评价对象的类型选择、评价单元的景观意义表征、评价方法的范式统一、评价模型的指数化途径和评价指标权重设定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近今进展;同时,研究还展望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基于景观过程的生态内涵明晰、尺度推绎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耦合非线性生态模型的风险阈值判定、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整合、源汇景观过程识别与模型综合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一过程 空间异质性 进展与展望
原文传递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74
18
作者 陈效逑 王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4,共11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荒漠带的面积趋势变化不明显。总体上看,从时段1(1982-1987年)到时段2(1988-1992年)植被带进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从时段2(1988-1992年)到时段3(1993-1998年)进化和退化演变的面积相当,从时段3(1993-1998年)到时段4(1999-2003年)退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在典型草原带内,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5月上半月返青开始到8月下半月达到年最大值,其空间演进以大兴安岭两翼为中心,逐渐向东南的西辽河平原和向西的乌兰察布高原扩展。前期降水量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位于锡林郭勒高原西部和乌兰察布高原,而气温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典型草原年最大覆盖度线性趋势降低与升高的面积分别占52.6%和47.4%,其中,呼伦贝尔高原西部边缘以及大兴安岭山麓两侧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西辽河平原西南部和努鲁儿虎山东段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年最大覆盖度的主要因子,而年均温对年最大覆盖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水热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进展及地理学研究议题 被引量:257
19
作者 李双成 张才玉 +3 位作者 刘金龙 朱文博 马程 王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9-1390,共12页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类使用的选择性,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服务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权衡、相互增益的协同等变化。理解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类使用的选择性,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服务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权衡、相互增益的协同等变化。理解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从相互作用与联系、类型与形成机制、研究方法与工具、尺度效应以及不确定性等方面评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局限性,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主要议题,包括服务供需的时空异质性、权衡与协同的形成机制、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等。可为拓展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地理学综合研究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协同 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学议题
原文传递
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30
20
作者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8,共8页
大量研究证实, 地理学研究对象格局与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均是尺度依存的,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尺度问题越来越展示出其重要性。针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都不同程度存在诸如概念模糊、转换模式不统一、转换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标准等与尺... 大量研究证实, 地理学研究对象格局与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均是尺度依存的,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尺度问题越来越展示出其重要性。针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都不同程度存在诸如概念模糊、转换模式不统一、转换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标准等与尺度相关问题, 本文对一些有关尺度转换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在评述了尺度及其转换研究的地理学意义后, 着重阐述了地理学尺度研究理论框架的内容和对象, 提出了地理科学中需要解决的 10个关键尺度问题, 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概念模糊 客观标准 研究理论 过程 对象 内容 尺度问题 尺度转换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