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被引量:564
1
作者 韩宝福 季建清 +2 位作者 宋彪 陈立辉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7-1086,共10页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按照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划分方案(Gradstein et al.,2004),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是从早石炭世中-晚维宪期开始、于早二叠世末期结束的。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发生在330~265Ma之间,而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在340~275Ma之间,持续时间分别约65Ma。但是,在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集中在330~310Ma和305~280Ma两个时段发生,而在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高峰发生在310~295Ma之间。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没有受到重要地质界线(如蛇绿岩带)的分隔控制,在有的地方花岗岩还可以侵位在蛇绿岩带之中。而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不但在准噶尔分布广泛,而且在准噶尔北邻的阿尔泰造山带和南邻的天山造山带中均有出现,具有广泛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后碰撞深成岩浆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准噶尔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 被引量:453
2
作者 郑喜珅 鲁安怀 +2 位作者 高翔 赵谨 郑德圣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79-84,共6页
文章阐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 文章阐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现状 防治方法 土壤污染 治理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549
3
作者 陈衍景 倪培 +4 位作者 范宏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5-2108,共24页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 型和 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 CO_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 CO_2的包襄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 CO_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 CO_2包襄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系统 流体包裹体 矿床地质 探针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74
4
作者 李锦轶 何国琦 +5 位作者 徐新 李华芹 孙桂华 杨天南 高立明 朱志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68,共21页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分区。新生代侧向构造分区表现为盆山构造,古生代晚期侧向构造分区总体表现为显生宙造山带与古老地块的镶嵌,具体划分为两个弧形造山系、两个雁行斜列的帚状构造和3条线性造山系,分别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喀拉塔格等4个古板块;喀拉塔格古板块是新元古代地壳作为基底的古岛弧与其周围的海洋岩石圈组成的板块,残迹保存在南天山碰撞带之中;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准噶尔—吐哈地块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西准噶尔和中亚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组成部分,查尔斯克—斋桑带、依连哈比尔尕带和康古尔塔格带,构成了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界,南天山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板块的碰撞带。在纵向上,该区地壳被划分为震旦纪至石炭纪、二叠纪至侏罗纪和白垩纪以来的陆内演化等3个构造层。该区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晚期古洋盆的演化与关闭、二叠纪至侏罗纪受古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影响、以及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等3个构造阶段;在某些地质时期还与幔源岩浆的底垫对地壳或岩石圈的改造有关。该区前身的古洋盆包括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两个洋盆。从动力学角度看,该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分别受控于水平方向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垂直方向上软流圈地幔与上覆岩石圈或地壳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仅使该区大陆地壳的增生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方式,而且使该区地壳演化表现为挤压和伸展两种方式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及邻区 地壳构造格架 形成过程 镶嵌 叠覆 板块构造 地幔 岩石圈
下载PDF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99
5
作者 王绍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而1980年代接近常年。全球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气温与降水的10年尺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1950年代及1970年代为多雨期,1980年代降水反而减少。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冷湿、暖干。1920年代及1940年代是近百年最干的时期。1871—1993年共发生厄尼诺事件28次,拉尼娜21次。气候变暖时厄尼诺强,气候较冷时拉尼娜频率高。1951—1993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的平均长度为28.7个月,比1950年代末的估计(26.3个月)要长。1951年以前的周期长度可能在29个月左右。未发现QBO与气候变化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全球气候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被引量:378
6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2 位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姚檀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中国的气温序列.根据这个序列,1880~1996年增温为0.44℃/100a,显著高于过去对中国气候变暖的估计值0.09℃/100a.这主要是因为新计算的中国气温包括了我国西部地区,而那里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气温显著偏低.另外本世纪90年代的迅速增暖也加强了这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
下载PDF
Jacobi椭圆函数展开法及其在求解非线性波动方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51
7
作者 刘式适 傅遵涛 +1 位作者 刘式达 赵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068-2073,共6页
给出了Jacobi椭圆函数展开法 ,且应用该方法获得了几种非线性波方程的准确周期解 .该方法包含了双曲函数展开法 ,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周期解包含了冲击波解和孤波解 .
关键词 JACOBI椭圆函数 非线性方程 孤波解 波动方程 双曲函数 冲击波解 量子力学
原文传递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287
8
作者 宋宇 唐孝炎 +6 位作者 方晨 张远航 胡敏 曾立民 李成才 毛节泰 MICHAEL BERGIN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8-471,共4页
为了解北京市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 1999— 2 0 0 0年对各种污染物的消光系数和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 .发现颗粒物的散射消光作用在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中占有主要地位 ,其中与细粒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不同季节运... 为了解北京市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 1999— 2 0 0 0年对各种污染物的消光系数和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 .发现颗粒物的散射消光作用在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中占有主要地位 ,其中与细粒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不同季节运用不同的回归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能见度 颗粒物污染 消光系数 质量浓度 大气环境
下载PDF
碱性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类及其鉴别标志 被引量:263
9
作者 洪大卫 王式洸 +1 位作者 韩宝福 靳满元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碱性花岗岩至少可以分成非造山(AA型)和后造山(PA型)两类,但是两者很难区分.文中从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上探讨了它们的鉴别标志.全球碱性花岗岩的对比说明,AA型花岗岩的R_1有很宽的变化范围(500~3000),而PA型花岗岩较窄(23000~26... 碱性花岗岩至少可以分成非造山(AA型)和后造山(PA型)两类,但是两者很难区分.文中从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上探讨了它们的鉴别标志.全球碱性花岗岩的对比说明,AA型花岗岩的R_1有很宽的变化范围(500~3000),而PA型花岗岩较窄(23000~2600);前者的Ga/Al比值一般在4~9范围内,而后者在2~4范围内;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Zr,Nb,Ce和Y含量及更低的Y/Nb和Ce/Nb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花岗岩 鉴别标志 AA型 PA型 花岗岩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250
10
作者 侯贵廷 钱祥麟 蔡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5-851,共7页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 ,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 3个北西向断堑系 ,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从区域...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 ,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 3个北西向断堑系 ,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从区域资料综合分析 ,渤海湾盆地的基本格局是早第三纪以来的新生代盆地格局。渤海湾盆地的形态、构造和沉积特征及热流值分布表明该盆地在新生代为拉分盆地。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内新生代各时期的地层分布、沉积厚度和控盆边界断裂在各时期的空间位置以及活动性质综合分析 ,恢复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格局。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分布特征表明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拉分盆地 叠合盆地 中生代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被引量:272
11
作者 洪大卫 王式 +1 位作者 谢锡林 张季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41-456,共16页
大陆地壳的生长速率和地壳生长的位置均是地球科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大陆地壳生长模式认为 ,90 %的大陆地壳生长于 18亿年以前 ,显生宙以来的地壳生长不到整个地壳的 10 % ,主要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发现大... 大陆地壳的生长速率和地壳生长的位置均是地球科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大陆地壳生长模式认为 ,90 %的大陆地壳生长于 18亿年以前 ,显生宙以来的地壳生长不到整个地壳的 10 % ,主要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发现大量具有新生地壳来源性质的花岗岩产生于 50 0~ 10 0Ma ,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现有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 ,兴蒙造山带的显生宙花岗岩 ,不论形成于什么时代和什么构造背景 ,也不论属于何种成因类型 ,几乎都具有正ε(Nd ,t)值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 。从西往东 ,随着时代逐渐变新ε(Nd ,t)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花岗岩的tDM同由蛇绿岩和岛弧杂岩记录的古亚洲洋扩张的时间基本一致。只有一些在新元古代微陆块上的花岗岩才显示负ε(Nd ,t)值和较老的tDM,反映了其源岩包括前寒武纪地壳同地幔来源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兴蒙造山带的花岗岩具有地幔来源的ε(Nd ,t)值 ,说明这些花岗岩中有一部分 (例如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 )可能同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花岗岩的来源是被交代的地幔楔。而大面积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则可能是由 80 0~6 0 0Ma前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拉伸体制下部分熔融而成。如果情况是这样 ,显生宙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生长。板内岩浆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大陆地壳生长 钐同位素 钕同位素
下载PDF
近百年我国及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被引量:257
12
作者 王绍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15,共5页
根据1910—1988年气温级别,经过插补的1880—1988年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年气温序列及用史料恢复的我国东部气温10年平均距平,分析了近百年我国气温变化特征,并与北半球及全球的变化作了比较。
关键词 气温 变化 趋势 中国
下载PDF
内蒙古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中古生代造山带的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260
13
作者 徐备 陈斌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论证了发育在内蒙古北部锡林浩特-苏尼特左旗南-二道井一带的中古生代俯冲-碰撞造山带,划分出5个二级构造单元.它们是:混杂岩带、前陆变形带、磨拉斯盆地、岛弧闪长岩带和同碰撞花岗岩带.造山带的演化可分为俯冲时期(500~400Ma)和碰撞... 论证了发育在内蒙古北部锡林浩特-苏尼特左旗南-二道井一带的中古生代俯冲-碰撞造山带,划分出5个二级构造单元.它们是:混杂岩带、前陆变形带、磨拉斯盆地、岛弧闪长岩带和同碰撞花岗岩带.造山带的演化可分为俯冲时期(500~400Ma)和碰撞时期(400~320Ma).造山带的形成使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泥盆世拼合,磁撞缝合线位于二道井-查干乌拉-红格尔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代 造山带 华北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
原文传递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74
14
作者 陈衍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81-1196,共16页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例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造山型矿床 增生造山 碰撞造山 成矿模式
下载PDF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被引量:258
15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3,共9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气候突变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 被引量:274
16
作者 徐备 赵盼 +3 位作者 鲍庆中 周永恒 王炎阳 罗志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41-1857,共17页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从北向南依次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艾力格庙-锡林浩特地块、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及佳木斯地块;它们之间的4条边界为:新林-喜桂图缝合带、艾力格庙-锡林浩特-黑河缝合带、温都尔庙-吉中-延吉缝合带和牡丹江缝合带。中-晚泥盆世之后兴蒙造山带出现多处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纪广泛分布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和蛇绿岩、辉长岩、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陆相盆地、陆表海盆地、蛇绿岩带、侵入岩带等构造单元。早-中二叠世沉积类型多变,出现陆相、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遍含植物和滨浅海相动物化石,具大量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出被动裂谷带、主动裂谷带、陆缘型蛇绿岩带和碱性岩带等构造单元。结尾讨论中指出兴蒙造山带内的放射虫化石不能代表二叠纪存在古亚洲洋,而新的古地磁资料支持至少从晚石炭世以来古亚洲洋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单元 兴蒙造山带 中国北方 前中生代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被引量:248
17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2 位作者 张复新 Franco PIRAJNO 李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潟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 Au—As—Sb—Hg—Ag,缺乏 Tl,共生矿种为 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_(eq)),压力为5~50 MPa,深度约0.5~5 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_2H_6 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 220~100 Ma之间,以170 Ma 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挤压向伸展转变期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1
18
作者 陈斌 赵国春 SimonWILDE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内蒙古北部索伦缝合带(索伦-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被多数中外学者认为是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和华北板块北缘的最终缝合带。本文选择该缝合带上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与俯冲有关和与碰撞有关的岩浆岩(分别叫弧岩浆岩和碰撞花岗岩)进行... 内蒙古北部索伦缝合带(索伦-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被多数中外学者认为是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和华北板块北缘的最终缝合带。本文选择该缝合带上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与俯冲有关和与碰撞有关的岩浆岩(分别叫弧岩浆岩和碰撞花岗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①弧岩浆活动有两期,分别约为490Ma和310Ma(锆石U-Pb,SHRIMP);碰撞花岗岩的侵位年代在230~250Ma(Rb-Sr全岩和锆石U-Pb);②根据本文新的年代学数据,索伦缝合带的最终缝合时间可能是在230~310Ma,这显然不同于国内多数学者坚持的“晚泥盆世碰撞”模式;而Sengor等推测的“晚二叠世碰撞”模式与本文数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缝合 弧岩浆岩 碰撞花岗岩 同位素年龄 内蒙古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232
19
作者 翟明国 孟庆任 +7 位作者 刘建明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邵济安 朱日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 (东 )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 (东 )缘的挤压构造以 2 30~ 2 10Ma为主 ,然后在 130~ 110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 2 30~ 2 10Ma和 180 ( 170 )~ 16 0 ( 15 0 )Ma两期挤压构造 ,130~ 110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 ,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 ;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 ;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 ,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 ,在中生代急剧减薄 ,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 ,至 130~ 110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中生代 构造转折 动力学
下载PDF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被引量:232
20
作者 卢欣祥 于在平 +3 位作者 冯有利 王义天 马维峰 崔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 ,是中国著名的Mo ,W ,Au多金属成矿带 ,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 ,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 ,是中国著名的Mo ,W ,Au多金属成矿带 ,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 ,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成矿特点的研究 ,发现成矿多与中生代燕山期 (170~ 10 0Ma)的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类有关 ,并生成一系列斑岩_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矿床具有深源、与岩体同时、同空间以及岩体的成矿元素丰度高等特点。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 ,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 ,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的背景下 ,岩石圈巨大减薄 ,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背景 深源浅成型花岗岩 成矿作用 构造演化 东秦岭 成矿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