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被引量:118
1
作者 赵昌盛 钟群杰 林剑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050-2052,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病,并且是引起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KOA是被报道最多的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病,并且是引起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KOA是被报道最多的外周关节疾病。有效地防治该病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晚期膝关节置换率,也可减轻社会和经济的负担。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制定其防治措施的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 外周关节 膝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老年人口比例 老年人常见病 软骨下骨 生物力学 肌力减弱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2
2
作者 格日勒 郭昭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7-270,273,共5页
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可以直达靶点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PELD可避免传统手术创伤大、对脊柱损伤大、组织粘连等缺点,能替代解... 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可以直达靶点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PELD可避免传统手术创伤大、对脊柱损伤大、组织粘连等缺点,能替代解决大部分传统手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早期可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在与患者持续沟通下,可避免误伤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PELD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在手术创伤、住院时间、患者经济负担、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且明显的优势。本文就目前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概况、适应证、操作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治疗 ENDOSCOPIC 严重并发症 微创外科技术 LUMBAR 手术创伤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被引量:53
3
作者 格日勒 刘鑫 +2 位作者 杨鹏 温冰涛 郭昭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4-1087,111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手术治...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3例资料,其中PVP 70例,PKP 4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恢复等。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PKP组[(34.4±9.7)min vs.(53.8±16.7)min,t=-6.951,P=0.000;(4.5±1.7)ml vs.(6.8±1.4)ml,t=-7.439,P=0.000]。骨水泥渗漏PVP组6例(8.6%),PKP组1例(2.3%)(χ^2=0.875,P=0.350)。2组均未发生肺栓塞及神经损伤。2组术后即刻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高度明显增加,PKP组较PVP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PVP和PKP均可以明显改善疼痛和生活质量,PVP操作简便,PKP渗漏率低,更利于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症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下载PDF
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中O型臂导航下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格日勒 杨鹏 +4 位作者 刘鑫 谭磊 钟军 温冰涛 郭昭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9期3099-3103,共5页
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 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2,B组为(378±70)cGy/cm^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73、16.30、6.25,均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型臂导航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纪春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8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循证护理,对照...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8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手术围术期护理等,股骨颈骨折术式为空心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结果观察组10米步行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齐膝凳子5次坐立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拄拐下地行走时间及弃拐行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老年 髋部骨折 糖尿病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开基 郭昭庆 +3 位作者 徐峰 杨鹏 温冰涛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天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更改引流为常压引流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维持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后进行自行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单节段PLIF病例,其中2017年6月前手术患者均行传统康复措施,纳入对照组,之后手术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纳入早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52例,女性占61.5%(3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15.9岁(23~78岁).对照组61例,患者平均年龄55.0±11.2岁(21~76岁),女性患者占54.1%(33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8.79min vs 117.77min,P>0.05)、术中出血量(306.56ml vs 307.73ml,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拔管时间(3.00d vs 3.15d)及总引流量(390.77ml vs 374.75ml)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ODI和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再手术,1例术后腹胀便秘,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泌尿系感染,4例腹胀便秘,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vs 13.1%,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8.7±3.2d vs 10.2±2.7d,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围手术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但对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早期康复 加速康复 并发症
下载PDF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新光 郭万首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536-540,共5页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骨坏死,发病率较低,可继发骨关节炎。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两种理论:创伤源性理论和血管源性理论,现将关于SONK病因及...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骨坏死,发病率较低,可继发骨关节炎。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两种理论:创伤源性理论和血管源性理论,现将关于SONK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5 位作者 金开基 刘鑫 钟军 谭磊 格日乐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完成的腰椎手术病例共计85例,A组为采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的62例患者,其中28例由具备2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完成的腰椎手术病例共计85例,A组为采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的62例患者,其中28例由具备2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c完成(Ac组),34例由具备25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d完成(Ad组);B组为采用传统操作器械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23例患者,其中10例由医师c完成(Bc组),13例由医师d完成(Bd组)。所有病例术前诊断均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腰椎椎板共计119节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实时记录术中椎板切除时间,手术出血量,统计术中硬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1d及术后1周行ODI评分评估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A组椎板切除平均耗时分别为3.24±0.80min(Ac组)和3.48±0.82min(Ad组);B组椎板切除平均耗时分别为18.84±4.21min(Bc组)和3.72±1.03min(Bd组),Bc组手术耗时较其他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各组手术前后ODI及VAS改善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硬膜损伤2例,B组1例,Ad组神经根损伤1例。结论:采用超声骨刀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具备可行性,应用超声骨刀并没有增加硬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于应用骨刀及椎板咬骨钳等普通器械切除腰椎椎板,超声骨刀技术更加容易掌握,学习曲线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椎板切除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PVP术后有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诊治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华锋 叶小伟 +2 位作者 周福山 梁珪清 陈仲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有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主要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VP术后有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以硬膜囊后方、侧方侵占为主2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并切除侵占严重侧关节突关节,仔细分离骨水泥与硬膜囊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有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主要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VP术后有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以硬膜囊后方、侧方侵占为主2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并切除侵占严重侧关节突关节,仔细分离骨水泥与硬膜囊间隙,分块取出骨水泥后,行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例以硬膜囊前方侵占为主,行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3例骨水泥与硬膜囊之间粘连较轻,均顺利取出,未发生硬脊膜撕裂。3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8~18)个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1例行经椎弓根环形减压植骨融合术者ASIA由术前B级恢复至C级, 2例由术前C级分别改善至D级和E级。结论出现症状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是PVP手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椎基静脉孔和椎体后壁骨折线为骨水泥渗漏的解剖学基础;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减压是治疗的关键,而术中骨水泥与硬膜囊常较容易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脊髓神经损伤 翻修手术
原文传递
平山病外科治疗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结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宇 刘鑫 +9 位作者 樊东升 傅渝 潘胜发 张凤山 张立 王少波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赵衍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9-1026,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探讨外科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方法:36例平山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1年、2年时肌肉萎缩和肌力变化,测量术后C2-7颈椎活动度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探讨外科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方法:36例平山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1年、2年时肌肉萎缩和肌力变化,测量术后C2-7颈椎活动度的改变及C4-7节段中立位颈椎MRI横断面脊髓面积的改变。结果:(1)临床结果: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术后肌肉萎缩和肌无力无继续进展。随着时间推移,自觉肌无力改善的患者比例逐年增高:术后3个月为26.5%,术后1年为36.0%,术后2年时有85.7%的患者感觉肌力增加;同时肌萎缩改善的患者比例也逐年增高:术后3个月为8.8%,术后1年为24.0%,术后2年时有35.8%的患者感觉肌萎缩好转。截至术后2年随访时段时,14例患者中有12例受累肌力改善,5例肌肉萎缩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影像学结果:C2-7颈椎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显著减小,由术前平均62.25°±2.10°减少为术后2年时平均13.67°±7.51°(P<0.01)。屈曲位MRI脊髓不再受到压迫。颈椎各个节段MR横断面积:术后3个月时仅C6一个节段的面积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年时C4-5-6三个节段面积均较术前增大(均为P<0.01);术后2年时C4-5-6-7四个节段面积均较术前增大,其中C4脊髓面积增大15.60%、C5增大19.08%、C6增大21.60%、C7增大23.9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平山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中期临床转归和影像学结果,对于控制平山病的发展和转归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内固定融合术 疗效 影像学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鑫 王翔宇 +1 位作者 温冰涛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声骨刀切除椎体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2.7±7.3岁(37~66岁);传统工具组(B组)应用咬骨钳及高速磨钻切除椎体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0.5±7.9岁(38~67岁)。记录两组患者椎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切除每节椎体的平均时间为8.3±1.5min,显著低于B组的11.3±1.5min(P<0.05)。手术出血量A组为122.6±28.0ml,显著低于B组的163.4±39.0ml(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脊髓损伤或硬膜撕裂,A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B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7.2±1.6分与6.8±1.4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1.3±1.5分,B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0.9±1.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分别为(41.7±13.6)%与(40.4±9.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80±0.89d与6.84±1.06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与传统的咬骨钳与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 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骨刀
下载PDF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新虎 李危石 +5 位作者 郭昭庆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9-686,共8页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HDDS患者,滑脱节段均为L5,年龄14.9±5.9岁(9~35岁)。均行减压、部分复位或完全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随访42.5±33.1个月(3~120个月)。依据术后末次随访时的Dubousset腰骶角(Dubousset lumbosacral angle,Dub-LSA)将患者分为<70°(7例)、70°~79.9°(8例)、80°~89.9°(4例)及≥90°(16例)四组,依据末次随访时滑脱的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Ⅲ度及以上(5例)、Ⅱ度(6例)、Ⅰ度以内(24例)三组,分别对比各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结果:滑脱率术前为(66.7±22.5)%(35%~100%),末次随访时为(18.9±20.9)%(0%~72%);DubLSA术前为61.9°±14.7°,末次随访时82.1°±17.3°。末次随访时Dub-LSA越大、滑脱程度越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较术前改善越明显;直至Dub-LSA≥90°和滑移程度在Ⅰ度以内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均有显著性改善,由后倾型骨盆转变为平衡型骨盆的比例显著增加。Dub-LSA≥90°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6.4°±6.5°与27.2°±4.9°(P<0.001)、SS分别为33.5°±9.1°与42.1°±9.3°(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16)与43.8%(7/16)(P=0.007),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滑脱程度在Ⅰ度以内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8.9°±8.6°与30.6°±7.4°(P<0.001)、SS分别为31.4°±11.5°与41.2°±8.7°(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24)与29.2%(7/24)(P=0.009),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HDDS患者的Dub-LSA复位至≥90°和将滑移复位至Ⅰ度以内能够显著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且能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 复位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彬 杨滨 张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9-444,共6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近年来经过改进感染预防的措施,PJI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依旧是关节外科医生最担心的术后并发症。在美国,PJI是膝关节置换翻修...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近年来经过改进感染预防的措施,PJI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依旧是关节外科医生最担心的术后并发症。在美国,PJI是膝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在髋关节翻修术的病因中排第3位[1,2],PJI不仅给患者造成灾难性打击,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如何及时、准确诊断PJI仍是一个挑战,尚缺乏金标准。近年来,新型生物标记物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PJI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PJI传统诊断方法、专家指南与共识进行回顾,对新进展及诊断标准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感染诊断 周围 假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翻修术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A组(脊髓型颈椎病,n=208)、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94)和C组(颈型颈椎病,以轴性症状为主且无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n=161)。所有患者行颈椎MRI及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C2-7 Cobb角、C0-2 Cobb角、C7斜率(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通过Image J软件对MRI轴位像上C3~7上终板水平浅层颈伸肌截面积(superficial extensor area,SEA)、深层颈伸肌截面积(deep extensor area,DEA)与相应颈椎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以SEA/VBA及DEA/VBA作为颈伸肌肌容量。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矢状位参数,颈伸肌肌容量进行对比(组间两两对比采用Games-Howell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肌容量与矢状位参数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2-7 Cobb角A组(8.64°±6.19°)显著低于B组(12.55°±6.27°,P<0.05)及C组(13.08°±5.77°,P<0.05);C7S A组(28.09°±10.16°)显著高于B组(22.26°±7.55°,P<0.05)及C组(21.63°±8.96°,P<0.01);C2-7 SVA A组(21.77±12.38mm)显著高于B组(17.80±10.82mm,P<0.05)及C组(15.54±6.82mm,P<0.01)。SEA/DEA比值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DEA/VBA比值明显低于B、C组(P<0.05),其中以C3-5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C3 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379,P<0.05)及C7S (r=-0.311,P<0.05)呈弱负相关,C4水平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478,P<0.01)及C7S(r=-0.466,P<0.01)呈中度负相关,而SEA/VBA比值与矢状位参数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伸肌肌容量 颈椎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磊 邢志利 +1 位作者 姬涛 郭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3例。病程2~6个月,平均3.2个月。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遗留骨缺损长度为8~23 cm,平均17.7 cm。以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其中8例股骨缺损者联合瘤体骨灭活后回植。结果手术时间180~390 min,平均280 min;出血量200~480 mL,平均31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4.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除1例随访2个月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3个月,移植腓骨均有活跃代谢,患侧骨代谢值为111~257,平均184;健侧为127~259,平均193;健患侧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Enneking评分为20~30分,平均24.6分。随访期间无供区踝关节不稳、疼痛及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结论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术后骨缺损,可显著降低骨不愈合率,恢复良好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运腓骨 骨移植 骨肿瘤 骨缺损 修复 下肢
原文传递
应用跳跃式与连续式Arch钛板内固定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格日勒 刘鑫 +3 位作者 杨鹏 温冰涛 郭昭庆 陈仲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978-1984,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式钛板固定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Arch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3... 目的对比分析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跳跃式钛板固定与连续式钛板固定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Arch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71例,年龄(62±8)岁,病程(18±7)个月(3~37个月)。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跳跃式固定组(A组,n=68,C3、C5、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和连续式固定组(B组,n=66,C3、C4、C5、C6、C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内固定费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C3-7椎管矢状径、椎板开门角度、门轴骨愈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等)。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0±8)个月(14~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压迫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固定费用跳跃组为(34970±1325)元,连续组为(57450±21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JOA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C3、C4、C5、C6、C7各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C2-7 Cobb角与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年跳跃组颈椎活动度大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跳跃组C4、C6节段椎板开门角度均较连续组减小(均P<0.05);术后3个月时连续组C4及C6门轴愈合显著优于跳跃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跳跃式固定 连续性固定
原文传递
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的左右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军锋 李沼 +4 位作者 张克石 袁峰 李儒军 钟群杰 关振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1-866,共6页
目的: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置换髌骨,对侧保留髌骨,对比研究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4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8个膝,均为女性,年龄为53~78岁,平均(66.9±7.8)岁,体重指数为(26.3±1.8)kg/m2。随... 目的: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置换髌骨,对侧保留髌骨,对比研究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4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8个膝,均为女性,年龄为53~78岁,平均(66.9±7.8)岁,体重指数为(26.3±1.8)kg/m2。随机分组为拟行左侧或右侧髌骨置换和对侧髌骨保留,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随访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双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有无术后膝前痛及髌骨弹响、有无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髌骨置换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9±22.2)分提高至(92.4±6.7)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值为(53.5±20.3)分;保留髌骨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4±20.5)分提高至(92.1±4.2)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为(53.7±21.4)分,两组间KSS评分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髌骨置换侧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3.5°提高至120.4°±8.9°,术后ROM较术前增加为25.0°±14.5°;保留髌骨侧ROM由术前的92.9°±19.1°增加至120.4°±8.4°,术后较术前ROM增加为27.5°±19.4°,两组间ROM的增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0)。术后随访时,患者髌骨置换侧出现膝前痛共3膝(占21.4%),而保留髌骨侧膝前痛共出现2膝(占14.3%),两组间膝前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术后髌骨置换侧出现髌骨弹响共3膝(占21.4%),保留髌骨侧3膝(占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置换侧术后PTA为2.6°±2.6°,保留髌骨侧为3.6°±2.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髌骨关节面轻中度破坏的骨关节炎患者,髌骨置换较髌骨保留在术后膝前痛、髌骨弹响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改善及髌股轨迹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髌骨保留
下载PDF
中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及临床获益的年龄分层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柏林 李危石 +4 位作者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孙垂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6-1005,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的并发症及临床评分改善情况,为医务人员评估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PLIF的并发症风险和临床获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的并发症及临床评分改善情况,为医务人员评估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PLIF的并发症风险和临床获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 136例行PLIF治疗的55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的年龄分为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特征、合并症情况及手术资料,统计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病率,并按照最小临床显著标准(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对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年龄段并发症发病及VAS和ODI评分改善达到MCID的情况,并对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手术融合节段数和合并骨质疏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合并症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2个月,平均27.4个月。术后并发症结果中,3组术中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ODI评分改善达到MCI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VAS评分改善达到MCID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55~64岁组和65~74岁组间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ODI评分改善达到MCID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症、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ODI评分改善达到MCID情况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是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中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鑫 杨鹏 +1 位作者 温冰涛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患者共2632例,其中8例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男5例,女3例,年龄为55.8±9.3岁(41~69岁)。8例均出现高...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患者共2632例,其中8例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男5例,女3例,年龄为55.8±9.3岁(41~69岁)。8例均出现高热,7例出现头痛,4例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例出现颈抵抗。除1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余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升高。8例脑脊液检查均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增加、葡萄糖降低、蛋白升高,1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其余患者细菌培养均为阴性。8例患者头部CT均无异常。1例患者胸椎MRI提示切口深部感染,1例腰椎MRI提示硬膜内脑脊液异常T2WI信号改变。记录8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留置引流管时间、是否发生硬膜撕裂及手术部位感染等因素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清创手术,8例患者均接受18.50±3.07d(14~24d)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正常。随访20.50±8.19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均无发热、头痛、颈抵抗或意识障碍,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正常。卡方检验显示手术节段≥3及硬膜撕裂在两组患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当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颈抵抗和意识障碍时应尽快实施腰穿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结果。手术节段≥3及硬膜撕裂与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胸腰椎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腹膜后血肿1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军 温冰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1,共3页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该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血肿是罕见的...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病人接受度高等优点。该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血肿是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相关文献报道较少。2016年9月我院诊治1例PELD术后腹膜后血肿,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血肿 进行性 经皮椎间孔镜 上关节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