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衎 何筝 张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针对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现象,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牙根外吸收第二磨牙预后的影响。方法:以52颗因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牙根外吸收的无临床症状的第二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拔除阻生智... 目的:针对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现象,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牙根外吸收第二磨牙预后的影响。方法:以52颗因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牙根外吸收的无临床症状的第二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拔除阻生智齿)和对照组(保留阻生智齿)并进行随访,分别记录不同治疗方法对相邻第二磨牙的牙根外吸收程度、牙髓活力、远中牙周探诊深度(PD)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二磨牙在观察期内牙根外吸收均未出现进展。实验组中5颗第二磨牙术后出现了牙髓症状,其中2颗可复性牙髓炎随诊观察至今、2颗因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1颗最终拔除。实验组其余27颗及对照组所有第二磨牙均未出现牙髓症状。实验组第二磨牙术后远中探诊PD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远中探诊PD无显著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随访前后PD差值(末次复查PD-初次就诊PD)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的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病例,立即拔除阻生智齿可能不是唯一的选择。若必须拔除此类阻生智齿,术中亦应注意保护相邻外吸收第二磨牙的牙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外吸收 阻生齿 牙髓活力
下载PDF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玥 刘筱菁 +2 位作者 穆雄铮 杨宏宇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 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均显著大于术前(F=10.09,P=0.001;F=5.13,P<0.001;F=10.78,P=0.001),眼球突度(F=6.73,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F=18.47,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 Le FortⅢ型截骨术 骨生成 牵张 围术期管理 初步疗效
原文传递
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玥 张益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龙 姚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12期848-853,共6页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主诊,麻醉科、ICU、血管外科、胸外科等多学科参与、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2例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实施围术期全程管理的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主诊,麻醉科、ICU、血管外科、胸外科等多学科参与、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2例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实施围术期全程管理的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的多学科治疗过程(麻醉⁃栓塞⁃协同手术⁃ICU复苏⁃术后管理)均按术前计划顺利实施,术中未出现多学科风险评估未预测到的不良事件或意外,均完成手术治疗,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神经纤维瘤,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结论多学科诊疗模式可在颌面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诊治中发挥积极作用,患者可以得到安全、有效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 神经纤维瘤 多学科诊疗模式 麻醉 动脉监测 静脉监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富勒醇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唐艳婷 张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554-2559,共6页
目的探讨富勒醇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口腔颌面创伤中基于再生医学的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和修复带来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Live/Dead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μmol/L、0.1μmol/L、1.0μmol/L、1... 目的探讨富勒醇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口腔颌面创伤中基于再生医学的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和修复带来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Live/Dead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μmol/L、0.1μmol/L、1.0μmol/L、10.0μmol/L、100.0μmol/L)的富勒醇对大鼠AD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大鼠ADSCs在成骨培养基中培养,以加入较高浓度(1.0μmol/L)富勒醇为实验组(成骨培养基+富勒醇,1.0μmol/L),以未添加富勒醇为对照组(成骨培养基),成骨诱导14 d及21 d时利用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Live/Dead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富勒醇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茜素红染色及q-PCR结果显示,富勒醇可以促进大鼠ADSCs中钙化结节的形成,提高成骨基因Runx2、骨钙素(OCN)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论富勒醇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且具有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富勒醇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