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感对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峻 郑一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616-622,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 目的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抽样比随机抽取各医院护理单元。最终按照整群抽样,纳入被抽取护理单元的所有护士,最终抽取了531名三级医院护士、394名二级医院护士、60名一级医院护士,共计98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疏离感测量量表、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和组织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一般资料的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结果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为20分,总均分为(45.52±14.96)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最高得分为55分,最低得分为18分,总均分为(37.37±8.00)分;护士组织支持感最高得分为80分,最低得分为23分,总均分为(52.79±12.12)分,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得分在年龄、护龄、科室、技术职称、人事关系、医院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疏离感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是护士工作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护士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增加组织关怀,可以使护士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疏离感 个人组织契合度 组织支持感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海龙 任维 +2 位作者 李彦敏 袁芳 姚树坤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2期73-76,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罗马Ⅲ诊断标准,且需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性别、胃肠道运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罗马Ⅲ诊断标准,且需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性别、胃肠道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饮食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可能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致病因素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4C延续性护理 被引量:51
3
作者 周小英 刘子华 陈兵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19.81±3.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为79.52±16.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4C延续性护理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即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勇 宋正波 +5 位作者 梁军 樊碧发 张力 罗素霞 张沂平 王杰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目的评价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Wanfang),以及结合手工检索。纳入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 目的评价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Wanfang),以及结合手工检索。纳入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滴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价,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2项RCT,合计1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1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16,95%CI:1.64~6.08,P=0.0006);(2)4 h内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4,95%CI:1.49~3.97,P=0.0004);(3)24 h疼痛缓解率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4~1.24,P=0.005);(4)滴定周期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7,95%CI:-1.14^-0.40),P<0.0001);(5)镇痛起效时间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较吗啡即释片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63,95%CI:-45.54^-13.73,P=0.0003);(6)便秘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9,95%CI:0.52~0.92,P=0.01);恶心呕吐方面,羟考酮缓释片组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45~0.73,P<0.00 001);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组在1h、4 h内、24 h的疼痛缓解率及滴定周期和镇痛起效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吗啡即释片组,羟考酮缓释片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剂量滴定,且便秘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即释片,是中重度癌痛滴定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缓释片 吗啡即释片 癌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报告 被引量:42
5
作者 林岩松 王宸 +1 位作者 李慧 梁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1-726,共6页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目前国际指南中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仅有索拉非尼及乐伐替尼。该研究报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目前国际指南中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仅有索拉非尼及乐伐替尼。该研究报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RAIR-DTC 8周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例进展性RAIR-DTC患者予阿帕替尼治疗(750 mg,每天1次,口服)。每2周复查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每4周CT监测靶病灶(target lesions,TL)。观察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Tg水平变化,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初步评估患者经药物治疗的短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以评估安全性。结果:8例Tg可评价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Tg即出现下降,在治疗8周后较基线平均降幅达68%,达到"生化部分缓解"。10例患者共18个TL,治疗4周后即出现缩小,在8周后较基线平均缩小达40%,9例患者(9/10,90%)达到部分缓解,1例(1/10,10%)呈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达90%和100%。最常见的3级以上AE主要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和低钙血症,分别占50%、30%和20%,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AE。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安全用于RAIR-DTC治疗,且在8周治疗中从血清学及结构影像学角度证实快速有效,客观缓解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碘难治性甲状腺癌
下载PDF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及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姚宏英 杨勇 +4 位作者 洪涛 霍勇 杨泉 刘惠亮 王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44-3945,共2页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以及LVE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治疗后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分级以及HR、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冷圈套与热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妍 李欣 +4 位作者 张蕾 白鹏 杨雪松 黄永辉 林香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2732-2736,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圈套与热圈套对于结直肠小息肉的切除效果,探讨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冷圈套组103例(158枚... 目的 比较冷圈套与热圈套对于结直肠小息肉的切除效果,探讨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冷圈套组103例(158枚),以随机选取的同期热圈套患者103例(180枚)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息肉的部位、形状、大小、切除时间、病理类型、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并发症、相关费用等.结果 冷圈套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热圈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727,P〈0.001);冷圈套组围手术期相关费用低于热圈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0,P〈0.001).两组患者息肉数量/例、部位、息肉大小、形态、病理分型、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圈套技术切除结直肠息肉(直径6~9 mm)操作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息肉切除术 冷圈套 热圈套
原文传递
环孢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骥 韦明明 +6 位作者 费贵军 冯云路 杨红 李玥 吕红 舒慧君 钱家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激素抵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激素抵抗的重度活动且应用CsA转化治疗的成人UC患者24例,收集其人口学特点...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激素抵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激素抵抗的重度活动且应用CsA转化治疗的成人UC患者24例,收集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药物治疗等资料。治疗有效指接受CsA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无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且能在治疗后12周内避免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3.8岁,男女比例为13:11,15例(62.5%)患者治疗有效。12例(50.0%)患者出现16人次药物不良反应,仅1例因无法耐受立即停药。CsA初始剂量为4、3和2mg·kg^-1·d^-1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2/2、9/17和1/5。治疗无效组CsA使用前血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治疗有效组(P=0.045)。结论CsA应用于我国激素抵抗的重度UC患者的转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3个月内结直肠手术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回顾性研究 激素抵抗 环孢素A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9
作者 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 赵明辉 +1 位作者 于峰 崔昭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2-290,共9页
膜性肾病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病理组织学类型,典型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近年来... 膜性肾病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病理组织学类型,典型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利妥昔单抗逐渐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规范国内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中英文相关医学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形成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宁 王贵松 +3 位作者 于海奕 米琳 郭丽君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在...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组(n=23)和常规PCI组即对照组(n=23)。远隔缺血后适应组在PCI术前于左下肢绑缚无创血压袖带,术中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而恢复血流后1 min内开始充气加压阻断左下肢血流,充气5 min,放气5 min,交替3个循环。比较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术后1 h ST段完全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的差异以及直接PCI术前、术后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隔缺血后适应组PCI术后1 h 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60.9%vs.30.4%,P=0.04);PCI术后CTFC在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有降低趋势(28±11 vs.33±11,P=0.10),在前壁STEMI患者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9 vs.39±10,P=0.01)。远隔缺血后适应组血浆MDA、ET-1、TNFα水平于直接PCI术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泉 曹云山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制模后,治疗组灌胃芪参益气滴丸0.135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心脏/体重比值、左心室/全心比值、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心肌组织炎性因子〔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环氧合酶-2(COX-2)、5-脂氧化酶(5-LOX)〕的mRNA和蛋白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2/3、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LVEDP、心脏/体重比值、左心室/全心比值、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炎性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LVSP、±dp/dt max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LTB4(ng/L):370.11±46.98比633.23±83.37,PGE2 (ng/L):48.75±26.35比131.25±29.75,TNF-α(μg/L):177.28±22.65比248.47±16.21,IL-6(μg/L):493.22±165.99比638.41±191.66〕、LVEDP 〔mmHg(1 mmHg=0.133 kPa):-2.03±2.98比7.03±1.39〕、心脏/体重比值〔(6.53±0.11)%比(7.14±0.24)%〕、左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心肌梗死 冠心病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最佳预防国际共识”解读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胜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2019年11月25日J A C 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最佳预防国际共识”,本文对此共识做一解读。自1989年加拿大的Campeau率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transradial access,TRA)行冠状动脉(冠脉... 2019年11月25日J A C 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最佳预防国际共识”,本文对此共识做一解读。自1989年加拿大的Campeau率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transradial access,TRA)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1992年荷兰Kiemeneij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陆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及亚洲(尤其是中国)逐渐开展起来。目前TRA已是多数国家冠脉介入诊疗中首选的血管穿刺途径。大量临床观察研究及大的随机对照试验揭示:TRA不仅减少穿刺血管部位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也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高危患者亚组的死亡率。因此,2017年ESC STEMI指南中建议对于ACS拟行PCI的有桡动脉穿刺经验的术者,TRA优先于经股动脉途径(IA指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闭塞 造影技术 桡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介入 经桡动脉途径 血管穿刺 高危患者 经皮穿刺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姚宏英 杨胜利 +3 位作者 杨勇 陈学智 杨泉 袁玉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比较两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结果心力衰竭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LVEDD和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APS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RV-MPI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组用TAPSE方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59%,用RV-MPI方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2%。TAPSE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而RV-MPI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TAPSE、RV-MPI也与FS和LVEDD显著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用TAPSE方法和RV-MPI方法测量发现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一致性,心力衰竭组存在明显的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丽 林香春 +6 位作者 张蕾 李欣 白鹏 杨雪松 王妍 范雪 丁一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019年1~4月结肠镜检查270例随机分为二甲硅油组及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EG+二甲硅油或...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PEG)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019年1~4月结肠镜检查270例随机分为二甲硅油组及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分别采用PEG+二甲硅油或PEG+生理盐水的清肠方案,评价肠道清洁度及祛泡情况、进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以及服药耐受性。最终纳入251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二甲硅油组进镜时间更短[(6. 0±3. 4) min vs.(7. 8±5. 2) min,t=-3. 246,P=0. 001],退镜观察时间更短[(8. 1±2. 0) min vs.(9. 7±3. 0) min,t=-4. 910,P=0. 000]。二甲硅油组右半结肠的肠道清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的祛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35,0. 000及0. 000)。二甲硅油组息肉检出数、1~5 mm息肉检出数及Ⅰs型息肉(扁平息肉)检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16、0. 004及0. 011)。2组肠道准备耐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结论二甲硅油联合PEG较单纯PEG肠道准备存在优势,有利于改善视野,提高息肉检出数量尤其是微小息肉及扁平息肉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二甲硅油 肠道准备 肠道祛泡评分 息肉检出
下载PDF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郭晔 梁军 +1 位作者 吕静 李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5-553,共9页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广义上包括:聚碘能力丧失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受体表达降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及甲...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广义上包括:聚碘能力丧失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受体表达降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及甲状腺髓样癌。由于RAIR-DTC对放射性^(131)I、TSH抑制剂治疗及放化疗均不敏感,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是甲状腺癌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共识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血糖和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智玉 谢燕 +1 位作者 孙波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7-533,共7页
背景基线血糖(GLU)、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是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的指标,老年人群是脑卒中高发人群,了解老年人群基线GLU、血脂及FBG水平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为老年人群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预防策略。目的分... 背景基线血糖(GLU)、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是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的指标,老年人群是脑卒中高发人群,了解老年人群基线GLU、血脂及FBG水平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为老年人群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预防策略。目的分析6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基线GLU、血脂及FBG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379例,依据年龄将其分为60~69岁组(139例)、70~79岁组(145例)及≥80岁组(95例),依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组(169例)和女性组(210例),检测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FBG水平,并计算不同年龄、性别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结果 GLU、TG、TC和LDL-C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HDL-C、FBG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TG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FBG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女性组的GLU、TG、TC、HDL-C、LDL-C水平均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的TG、TC和LDL-C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组,HDL-C异常检出率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老年AIS患者GLU、血脂及FBG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在对老年人群进行AIS一级和二级预防时,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糖 血脂 纤维蛋白原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下载PDF
中晚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慧 王玉 +3 位作者 孟立强 张路霞 王芳 李晓玫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与中晚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06年6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CKD专业门诊规律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基线估算GFR(eGFR)为15~60 ml·min-1·1.7...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与中晚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06年6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CKD专业门诊规律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基线估算GFR(eGFR)为15~60 ml·min-1·1.73 m-2的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血压控制水平对中晚期老年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影响.结果 共有118例中晚期老年CKD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73.8±5.1)岁,eGFR为37.9(29.3,46.7)ml·min-1·1.73 m-2,血压(137.0±18.0)/(72.5±10.3) mmHg(1 mmHg=0.133 kPa);随访26(12 ~94)个月,随访治疗血压(136.2±12.1)/(70.5±6.9)mmHg;血压控制率(<140/90 mmHg)为64.4% (76/118).有28例患者肾功能进展.基线eGFR(HR=0.923,95% CI0.872~0.977)和治疗收缩压水平(HR=1.504,95% CI 1.023 ~2.212)是中晚期老年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治疗收缩压≤140 mmHg比,治疗收缩压>140 mmHg者肾功能进展危险比为2.505(95% CI1.090 ~5.756,P=0.031).结论 收缩压是中晚期老年CKD患者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老年CKD患者的血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肾脏病 血压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谢燕 高智玉 +1 位作者 王雪花 李小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0-982,共3页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250 mg,qd,口服+盐酸舍曲林10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灵胶囊每次0....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250 mg,qd,口服+盐酸舍曲林10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灵胶囊每次0.99 g,t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抑郁症状、血生化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40/43例)和74.42%(32/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为(17.72±3.24),(22.02±3.44)分;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量表评分分别为(1.17±0.42),(1.90±0.51)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9.72±1.12),(13.27±2.14)分;血清胱抑素C分别为(0.80±0.11),(0.92±0.16)mg·L^(^(-1));丙二醛分别为(5.33±0.57),(6.27±0.85)μmol·L^(^(-1));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86.79±10.65),(80.12±8.38)U·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口干、失眠、食欲缺乏、乏力,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率分别为18.60%和1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帕金森病 抑郁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陶庆梅 孙星河 +3 位作者 高乐 翟伟 梁伟 孙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4-1340,共7页
背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数量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 背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数量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全面报道。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ails.gov,均从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检索至2016-11-01。中英文分别结合(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事件or不良反应or安全性)相关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检索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囊袋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脱位/移位、电极断裂、电极穿孔、电极阈值升高、膈肌刺激症状、皮肤破溃红肿、感知不良/过度、死亡等10种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他,采用SPSS 16.0和Meta-analyst统计学软件进行率的Meta分析,根据随访时间、发表年份、起搏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组死亡发生率最高,为6.6%〔95%CI(4.8%,8.9%)〕,其次为其他〔4.5%,95%CI(4.0%,5.2%)〕、皮肤破溃红肿〔3.6%,95%CI(1.8%,7.0%)〕和电极脱位/移位〔3.4%,95%CI(2.9%,4.0%)〕,再次为电极阈值升高〔2.9%,95%CI(1.9%,4.5%)〕、感知不良/过度〔2.6%,95%CI(1.8%,3.8%)〕、电池提前耗竭〔2.3%,95%CI(1.4%,4.0%)〕等。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5%CI(6.7%,8.4%)〕。结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死亡、皮肤破溃红肿、电极脱位/移位等,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学与影像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鑫 王宸 +1 位作者 梁军 林岩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1-376,共6页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对于局部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中位随访7.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入组阿...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对于局部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中位随访7.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入组阿帕替尼治疗RAIR-DTC临床实验的受试者10例,从血清生化角度,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及影像学角度,靶病灶长度(target lesions,TL)观察阿帕替尼疗效及相关性,总结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9个月,在平均服用阿帕替尼6周内Tg呈快速下降趋势,平均下降60%,最大可达90%,提示该药物血清学疗效反应迅速,此后呈现稳定趋势,但停药3~14天即可观察到Tg的反弹趋势,升幅波动在4%~135%;TL在服用阿帕替尼平均8周内呈快速下降趋势,平均下降40%,最大可达60%,提示该药物快速的影像学疗效反应,此后呈稳定趋势,受停药影响不明显;Tg周变化速率(Tgvn)和TL周变化速率(TLvn)呈正相关[TLvn=0.17×Tgvn+0.50(r=0.56,P<0.05)];受试者因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剂量下调,剂量调整后AE于3~14天缓解,下调剂量至250 mg/d仍能有效控制病情。结论: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RAIR-DTC具有快速、持久的血清学及影像学反应,Tgvn和TLvn呈正相关,且Tg较TL更为敏感,应作为RAIR-DTC靶向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清学反应 影像学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