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3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 被引量:180
1
作者 张小明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36,共17页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软权力”思想,他所说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奈的软权力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之重要思路,它...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软权力”思想,他所说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奈的软权力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之重要思路,它引导人们关注那些抽象和非物质性的权力因素,有助于人们克服那种过于依赖物质性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物质主义和简单化的倾向。软权力思想既有创新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权力思想的继承,因为传统权力思想既重视具体和物质性权力因素,也关注抽象和非物质性权力因素。奈把权力简单地一分为二,使其软权力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因为他无法阐述清楚软、硬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软权力的大小也难以被测定和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权力 权力因素 思想 国家权力 感召力 政治价值观念 约瑟夫 国际规则 衡量 物质性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40
2
作者 唐士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73,128,共9页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要求人们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与主动精神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论证了这一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且得出结论;这方面探索的成功将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市民社会 现代化 “强国家-强社会”
原文传递
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被引量:142
3
作者 钱雪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5,共10页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论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本文认为,矛盾冲突并非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固有属性和全部内容。文章从辨析认同的基本特性入手,分别考察了个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以及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国...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论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本文认为,矛盾冲突并非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固有属性和全部内容。文章从辨析认同的基本特性入手,分别考察了个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以及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说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长期共存的事实及其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认同 国家 族群
原文传递
“非传统安全”解析 被引量:129
4
作者 朱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解析 国家安全 国际关系 国家行为体 国家主权
原文传递
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 被引量:86
5
作者 李安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5,共10页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非洲战略的弱项。作者认为,中国的非洲战略虽有阶段性,但其延续性十分明显,针对西方指责给中国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有一个国家形象塑造的全方位策略:行动上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宣传上应注意内容、途径和宣传者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非洲 中国非洲战略 国家形象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84
6
作者 约瑟夫.奈 王缉思 赵明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2,共7页
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相对美国来说正在不断增长。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公民社会,而中国软实力的推展却高度依赖政府,并且以凝聚国内人心、形成与加强主流价值观为首要... 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相对美国来说正在不断增长。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公民社会,而中国软实力的推展却高度依赖政府,并且以凝聚国内人心、形成与加强主流价值观为首要目的。中国软实力的拓展是其硬实力增长的必然结果。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软实力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但两国软实力的互动远非一场零和游戏。两国可以通过增强双方在彼此心中的吸引力降低发生对抗的几率。在应对诸多全球挑战时,中美的软实力也可以相辅相成,实现一定程度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 被引量:57
7
作者 门洪华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88,共15页
本文旨在从国际机制的角度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霸权。笔者首先总结了国际机制理论各主要流派对国际机制与霸权关系的认识 ;其次 ,提出机制霸权的概念 ,从历史角度全面剖析美国霸权与国际机制的关系 ,并以之验证国际机制理论对... 本文旨在从国际机制的角度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霸权。笔者首先总结了国际机制理论各主要流派对国际机制与霸权关系的认识 ;其次 ,提出机制霸权的概念 ,从历史角度全面剖析美国霸权与国际机制的关系 ,并以之验证国际机制理论对二者关系的分析 ;最后 ,对美国的跨世纪霸权战略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霸权 国际机制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流派 历史角度 二者关系 霸权战略 跨世纪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中的对冲行为研究——以亚太国家为例 被引量:76
8
作者 王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9,157,共30页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亚太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对冲战略。尽管决策者和战略分析家们经常使用"对冲"这一概念,但在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对冲的理论尚...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亚太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对冲战略。尽管决策者和战略分析家们经常使用"对冲"这一概念,但在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对冲的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现有研究在使用"对冲"这个词汇时存在很多概念界定上的问题。事实上,国内外学界尚未完成对冲的"理论化"工作。作者通过借鉴金融学中的对冲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试图构筑一个关于国际关系对冲行为的普遍性理论。通过厘清对冲的概念,提出解释国际关系中对冲行为的核心假设和变量关系,对亚太国家的对华对冲行为尤其是对冲的强度及具体形态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为中国在快速崛起过程中如何处理周边关系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 中国崛起 威胁感知 亚太国家
原文传递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安山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0,共10页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中国对非洲政策面临四大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利益的矛盾、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国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非洲政策 中非合作 政党关系 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规模及其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李安山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45,共21页
中国援外医疗队是南南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至今已有45年的历史。本文以各种资料为依据,对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规模进行了系统梳理,订正了此前公开发表的有关援外医疗队的数字和媒体引用的数据,并着力探讨和分析了中国援外医疗队对中国外... 中国援外医疗队是南南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至今已有45年的历史。本文以各种资料为依据,对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规模进行了系统梳理,订正了此前公开发表的有关援外医疗队的数字和媒体引用的数据,并着力探讨和分析了中国援外医疗队对中国外交与世界和平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援外医疗队不仅为非洲人民治病救人,也以其特殊身份为中国外交服务,并在传播平等思想、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加深对传统医学的认识等方面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援外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南南合作 中非合作 国外交
原文传递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及中国环境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64
11
作者 董亮 张海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5,共8页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支柱的格局。根据进程追踪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环境进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过程,着重分析环境目标未来15年将对全球与中国环境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全球环境治理...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支柱的格局。根据进程追踪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环境进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过程,着重分析环境目标未来15年将对全球与中国环境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全球环境治理层面的基本结论是:1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2新型伙伴关系将强化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市民社会的作用。3未来全球环境治理将形成以数据和指标为驱动的特点。4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机构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环境署的发展受到关注。5环境与气候变化中的资金融资与技术转让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6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深度融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体现在:1《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并形成倒逼机制;2将显著提升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3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着力点;4将使中国的区域合作更加"绿色化"。当然,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也使得中国环境治理的压力与责任不断增加。同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之处:1目标过多且模糊不清,实现难度大。2当前所罗列的一些目标间可能包含潜在的冲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3环境目标缺乏量化的标准。尽管如此,就环境目标而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比千年发展目标更加综合、全面和系统,是当今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集体努力的成果,必须高度重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环境目标 全球环境治理
下载PDF
超越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与大国竞争 被引量:64
12
作者 雷少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54,160,共25页
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KG(2x]地缘政治与军备竞争的效用逐步降低。当今世界的大国竞争已经不仅是军备竞赛和GDP数值的较量,还是持续创新与快速应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先进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竞争的本质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如何防止战争逐渐转向如何确保产业安全。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大国竞争的本质也转向了产业政策竞争。谁控制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谁就控制了全球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而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安全,因此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决定着国家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主导竞争的最重要因素是产业政策、尖端技术和市场规模,而大国竞争的本质是产业政策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缘政治 产业政策 大国竞争 后发优势
原文传递
从海陆二分到海陆统筹——对中国海陆关系的再审视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李义虎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共7页
近来,陆权、海权问题及中国的战略取向已成为广大学者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本刊2007年第6期刊登了北京大学叶自成教授《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一文,该文认为海上力量"聚集得快,消失也快",陆权发展的成果"更能长... 近来,陆权、海权问题及中国的战略取向已成为广大学者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本刊2007年第6期刊登了北京大学叶自成教授《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一文,该文认为海上力量"聚集得快,消失也快",陆权发展的成果"更能长期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地位",更具持久性。他主张每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来选择海权与陆权的孰先孰后,并强调制度建设是一国发展陆权或海权的重要内涵。叶文发表后,不少学者纷纷来稿阐述自己的看法。本刊本期刊登李义虎教授的《从海陆二分到海陆统筹——对中国海陆关系的再审视》一文,以飨读者。李义虎教授提出,中国是一个海陆度值高、兼具陆地大国和濒海大国双重身份的地缘实体,在战略上需要消解海陆二分的现实,而采取海陆统筹的全方位选择。本刊将陆续刊登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讨论文章,并热诚期待有更多学者踊跃来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海陆关系 海陆二分 海陆统筹
下载PDF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 被引量:50
14
作者 朱锋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9,共27页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美国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并非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缺乏了解,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反应。“中国崛起”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中国威胁意象”,既与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独特...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美国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并非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缺乏了解,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反应。“中国崛起”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中国威胁意象”,既与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独特的地位有关,也同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传统所坚持的“价值、利益和政治”所驱动的政策需要紧密相联。这种“意象”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关系较少,而更多地与美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中国威胁” 美国 “意象” 意识形态 国际权力结构 对外政策
原文传递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 被引量:60
15
作者 朱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6,154,共23页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东亚安全 亚太秩序
原文传递
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联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强调了以下五点:(1)“民族”(nation)是有政治性的,是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形成的。(2)英文nation和ethnicgroup等可表示“民族”含义的词有不少区别:前者所指范围更大,侧重于全体国民,政治性较... 本文强调了以下五点:(1)“民族”(nation)是有政治性的,是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形成的。(2)英文nation和ethnicgroup等可表示“民族”含义的词有不少区别:前者所指范围更大,侧重于全体国民,政治性较强;后者所指范围较小,侧重于一国内部的某一部分国民,文化性较强。(3)与第二点相关的是,中文里的“民族”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中的“民族”可视为nation;而“汉族”、“苗族”、“回族”等中的“族”则接近于ethnicgroup。(4)不仅在单一民族国家中存在民族主义,而且在多民族(实际为多族体)国家中也存在民族主义。(5)正是因为民族有不同层次,所以民族主义也有不同的表现层面,应全面看待。本文坚持认为,民族主义应被看作是以政治性较强的民族为中心的一套思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ethnicgroup 民族国家 资产阶级 中华民族 政治 文化性 “族”
原文传递
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 被引量:57
17
作者 王缉思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71,共6页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韬光养晦"战略思想的关系,重新思考"韬光养晦"的概念和提法,与时俱进地发展"韬光养晦",使其精神实质得...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韬光养晦"战略思想的关系,重新思考"韬光养晦"的概念和提法,与时俱进地发展"韬光养晦",使其精神实质得以延续,才能实现中国从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演进到和谐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文化大国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中国国际定位
下载PDF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被引量:42
18
作者 于铁军 《欧洲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14-25,共12页
同盟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现实主义者的同盟理论以势力均衡论为基础,其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近十几年来,同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中,代表性成果有“同盟困境”理论、“威胁均衡... 同盟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现实主义者的同盟理论以势力均衡论为基础,其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近十几年来,同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中,代表性成果有“同盟困境”理论、“威胁均衡理论”以及对导致体系不稳定的两种同盟模式的研究等。与传统理论相比,这些理论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实证性。近年来,面对新的国际政治现实,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也开始进军同盟研究。它们分别从制度层面和规范、认同层面来解释同盟,为同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同盟理论可以弥补现实主义的某些不足,但新的理论综合仍然需要以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同盟 同盟理论
原文传递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 被引量:39
19
作者 潘维 《开放时代》 CSSCI 2004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流行内涵提出质疑,并在两个层次上讨论了改善乡镇政府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海选”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海选”能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竭力鼓吹小农“个人”的... 本文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流行内涵提出质疑,并在两个层次上讨论了改善乡镇政府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海选”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海选”能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竭力鼓吹小农“个人”的权力和权利,会伤害农村社区的团结,鼓励宗法关系和黑社会势力的复苏,激化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行政体制 改革 乡镇政府 “三农”问题 农村管理体制 乡镇政权 政治体制 公务员管理
原文传递
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正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共7页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随着亚洲区域化进程的深入 ,国际学术界出现了四种相互竞争的观念 :“雁型发展模式” ;“大中华圈论”和“中国威胁论” ;“势力均衡论”或“力量和谐论” ;“东盟方式”。这四种观念在过去二十多年或多或少地左右...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随着亚洲区域化进程的深入 ,国际学术界出现了四种相互竞争的观念 :“雁型发展模式” ;“大中华圈论”和“中国威胁论” ;“势力均衡论”或“力量和谐论” ;“东盟方式”。这四种观念在过去二十多年或多或少地左右着东亚地区的区域化进程。如何分析亚洲区域化 ,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基于亚洲区域化的经验探讨如下三个问题 :区域化研究的最新理论进展 ;是否存在一个区域化的“亚洲方式” ;亚洲区域化是否向国际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区域化 理性主义 社会建构义 “雁型发展模式” “大中华圈论” “中国威胁论” “势力均衡论” “力 量和谐论” “东盟方式”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东亚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