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360
1
作者 王浦劬 汤彬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4,204,共22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与西方国家依托于韦伯式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相比,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具有独特的结构构成和运行功能: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与西方国家依托于韦伯式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相比,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具有独特的结构构成和运行功能: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在组织和意识形态层面深刻塑造并融入中国特色的政府体系而成的集中统一的党政结构。这个结构既具有政治的权威性和开拓性,又具有行政的规范性和科层性。在功能实现机制方面,当代中国治理贯彻行动性治理与科层治理、“行动主义”与“制度主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辩证统一的运行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功能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治理的主导性与基础性、战略性与常规性、绩效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的有机结合。在治理实践中,党政治理结构兼具的治理“弹性”和功能机制的复合性,成为国家治理优效的产生缘由。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要求均衡协调政治领导性与行政规范性。为此,应在加强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以法治建设为基本方略,不断完善政治与行政统筹协同、良性互动的党政结构及其功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党政结构 政治-行政 法治建设
原文传递
论国家治理能力生产机制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浦劬 汤彬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2,120,共9页
国家治理能力作为国家特有的"潜能",并非天然发挥作用,在由休眠状态到显性释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能力生产环节和生产机制。本质上,它们可以被还原为"组织资源""价值资源"和"物质资源"三种质料... 国家治理能力作为国家特有的"潜能",并非天然发挥作用,在由休眠状态到显性释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能力生产环节和生产机制。本质上,它们可以被还原为"组织资源""价值资源"和"物质资源"三种质料在对应的加工机制-国家结构的聚合机制、国家行动的合法化机制、国家组织的延展机制的合成和作用之下,转化为实际执行效能的显化过程。资源要素、机制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构成了一个明确的关系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家主义 国家能力 治理能力 来源 机制
原文传递
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结构性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姗姗 王浦劬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25,共9页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总体目标的重要构成,也是公众政府满意与政府绩效的测度标尺。既有研究多就特定领域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相关关系展开,忽略了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结构性。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政府...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总体目标的重要构成,也是公众政府满意与政府绩效的测度标尺。既有研究多就特定领域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相关关系展开,忽略了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结构性。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理论分析,厘定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结构性相关的逻辑框架,运用四市六区23个城乡社区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线性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双重校检,确认了公众安全感对政府信任对象、品质和结构的积极影响;部分证实了公众安全感各维度与政府信任各面向的结构性关联关系。研究结果为准确把握公众安全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提供了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安全感 政府信任 线性回归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驾驭模块化:政策范式变迁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4
作者 宋磊 《文化纵横》 2023年第6期61-70,共10页
专攻东方艺术史的汉学家曾经这样评论中国文化的特征:“模块化并非中国所独有,可资比较的现象也存在于其他的文化之中。然而,中国人在历史上很早就开始借助模块体系从事工作,而且将其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水准。他们在语言、文学、哲... 专攻东方艺术史的汉学家曾经这样评论中国文化的特征:“模块化并非中国所独有,可资比较的现象也存在于其他的文化之中。然而,中国人在历史上很早就开始借助模块体系从事工作,而且将其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水准。他们在语言、文学、哲学,还有社会组织以及他们的艺术之中,都应用了模块体系。确实,模块体系的发明看来完全合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调整 模块化 生产组织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5
作者 杨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本体论层面,突破“天意政治”和“关系论”局限,确立彻底的人民本位、人民所有和人民主体地位论;在目的论层面,深化“万物为民”和“利民为本”的思想,确认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系统思想;在认识论层面,深化传统“人民立场”“人民途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民认识路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超越“君主制”下的“仁政”思维,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民本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不仅适应了民本思想持续发展和革新的需要,也满足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实进行有效理论阐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中国共产党 本体论 目的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