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锥形束CT诊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探讨 被引量:39
1
作者 傅开元 张万林 +2 位作者 柳登高 陈慧敏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医师判断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X 线表现分为6型:髁突表面皮质骨模糊消失型(Ⅰ型)、表面缺损破坏型(Ⅱ型)、髁突磨平型(Ⅲ型)、骨质硬化型(Ⅳ型)、骨质增生型(Ⅴ型)、囊样变型(Ⅵ型)。CBCT 的检出率分别为65.63%、37.50%、27.08%、31.25%、28.13%、1.04%;经咽侧位 X 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2.08%、19.79%、32.29%、23.96%、12.50%、2.08%。对每一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同一医师两次判断或不同医师之间,对Ⅰ、Ⅱ型病变的评判,经咽侧位 X线平片和 CBCT 均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值大于0.60。结论除Ⅲ型外,CBCT 对每一类型的病变均有很高的检出率,所显示的病变及其部位清晰、明确。CBCT 清晰的病变影像、明确的病变部位和显示多层面病变的优势,使其有望成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判定病变程度、预后以及药物治疗后效果的定量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体征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慧敏 傅开元 张震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症状、体征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初次就诊的 TMD 患者492例,自制"生活质量视觉模拟尺评估表",计分评价 TMD 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结果 TMD... 目的定量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症状、体征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初次就诊的 TMD 患者492例,自制"生活质量视觉模拟尺评估表",计分评价 TMD 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结果 TMD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咀嚼、日常生活和情绪方面;单纯关节弹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小;关节绞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纯关节弹响;重度和中度的疼痛、开口受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轻度的疼痛、开口受限。结论临床治疗应考虑 TMD 患者主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生活质量 面部疼痛
原文传递
乳牙列及混合牙列儿童夜磨牙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祝欣 郑树国 +3 位作者 郑毅 傅开元 周永胜 俞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夜磨牙症儿童的心理、咬合等特点,探索儿童夜磨牙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117例4~10岁乳牙列和混合牙列儿童,其中59例符合夜磨牙症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组;58例未患... 目的研究夜磨牙症儿童的心理、咬合等特点,探索儿童夜磨牙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117例4~10岁乳牙列和混合牙列儿童,其中59例符合夜磨牙症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组;58例未患夜磨牙症,为对照组。通过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研究其口腔、颞下颌关节和心理等,分析各项因素与夜磨牙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关系、特定的睡眠姿势、父母遗传和亲属遗传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1.074、1.528、4.472、11.164和8.757。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关系、特定的睡眠姿势和遗传因素是儿童夜磨牙症发病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症 回归分析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原文传递
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组织蛋白基因产物及P物质表达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烨 李锴 +1 位作者 傅开元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咬合干扰后大鼠咬肌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外周神经介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咬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干扰后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 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咬合干扰后大鼠咬肌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外周神经介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咬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干扰后咀嚼肌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粘固0.4 mm厚度全冠制造咬合干扰,对照组模拟干扰过程不施加干扰。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扰后1、5、10、21 d(实验组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定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实验组动物在各时间点测试后于全麻下行心脏灌注,对照组在21 d测试完毕后全麻下行心脏灌注,取双侧咬肌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抗PGP9.5和抗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施加0.4 mm咬合干扰后各时间点大鼠表现出双侧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咬肌组织经HE染色未见肌纤维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咬合干扰后PGP9.5表达在早期增高并且持续至观察结束;SP表达在5 d时到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观察结束时与对照组相近。结论:咬合干扰所致大鼠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与肌肉损伤和炎症无直接关系;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机械刺激痛觉敏感的初期可能存在外周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蛋白基因产物9.5 P物质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疼痛
下载PDF
肉毒素注射治疗在颌面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窈 傅开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肉毒素(botulinum toxin,BTX)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分7型,即A、B、C、D、E、F、G。A、B、E、F是人中毒的主要型别,可引起20%-40%的病死率。
关键词 肉毒素 临床应用 注射治疗 颌面部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 细菌外毒素 肉毒梭菌 人中毒
原文传递
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能量代谢产物含量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啸翔 曹烨 +1 位作者 傅开元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咬合干扰后不同时间大鼠咬肌能量代谢产物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磷酸肌酸、肌酸、乳酸及p H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咬合干扰后不同时间大鼠咬肌能量代谢产物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磷酸肌酸、肌酸、乳酸及p H水平的变化,分析咬合干扰对咀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0~250 g)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于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4 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并分别维持3、7、10、14 d(每个时间点各10只),对照组不施加咬合干扰。各组大鼠全麻下取双侧咬肌组织,其中5只大鼠样本加入0.4 mol/L高氯酸(10 m L/g)充分匀浆,离心、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TP、ADP、IMP、磷酸肌酸、肌酸及乳酸含量,另外5只大鼠样本加入含5 mmol/L碘醋酸钠的匀浆液(10 m L/g),充分匀浆后在37℃恒温水浴环境中利用p H计测试p H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双侧咬肌ATP含量在咬合干扰3 d[右侧:(5.36±0.13)μmol/g,左侧:(5.77±0.25)μmol/g]升高(P<0.05),7、10和14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IMP[右侧:(0.21±0.03)μmol/g,左侧:(0.19±0.03)μmol/g]、肌酸[右侧:(24.76±2.94)μmol/g,左侧:(27.75±2.23)μmol/g]含量在咬合干扰7 d升高(P<0.05),3、10和14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磷酸肌酸含量在咬合干扰7、10和14 d降低[右侧分别为:(10.70±0.71)μmol/g、(11.57±0.52)μmol/g、(10.74±1.39)μmol/g,左侧分别为:(10.05±0.57)μmol/g、(10.75±1.12)μmol/g、(10.61±1.15)μmol/g,P<0.05],3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ADP、乳酸含量及p H水平在咬合干扰后各时间点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咬合干扰导致大鼠咀嚼肌能量代谢产物含量改变,可能与咬合干扰诱发咀嚼肌疼痛、功能紊乱、肌纤维构筑改变等病理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咬肌 腺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磷酸肌酸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髁突囊样变的锥形束CT影像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澍 雷杰 傅开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利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观察髁突囊样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囊样变的影像特点并加以分类。方法收集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影像学表现有囊样变的194例患者,观察并记录囊样变的部位、大小、数量、边缘骨白线、周围骨小梁结构、髁突整体骨质... 目的利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观察髁突囊样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囊样变的影像特点并加以分类。方法收集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影像学表现有囊样变的194例患者,观察并记录囊样变的部位、大小、数量、边缘骨白线、周围骨小梁结构、髁突整体骨质情况。根据髁突整体骨质情况,将髁突囊样变分为Ⅰ型和Ⅱ型,比较其发生的部位、数量、边缘骨白线以及周围骨小梁结构情况。结果 194例患者的198侧关节发现囊样变表现,94例位于左侧关节,96例位于右侧关节,4例位于双侧关节。50.0%(99侧)的囊样变位于髁突前外侧皮质骨下方;囊样变直径最小1.2 mm,最大13.5 mm,平均(3.4±1.5)mm;75.3%(149侧)为单发囊样变;62.6%(124侧)存在完整的骨白线包绕;80.8%(160侧)周围骨小梁结构有骨质硬化。66.7%(132侧)囊样变髁突表现有晚期骨关节病征象,5.1%(10侧)囊样变髁突表现有早期骨关节病征象,28.3%(56侧)髁突除囊样变外无其他明显骨质改变。Ⅰ型和Ⅱ型髁突囊样变在发生部位、数量和周围骨小梁结构方面存在差异,Ⅰ型髁突囊样变较多发和骨质硬化,Ⅱ型髁突囊样变发生于髁突内部或髁突颈部较多。结论Ⅰ型和Ⅱ型髁突囊样变在发生部位、数量和周围骨小梁结构存在不同,这可能与其病因及形成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 囊样变 放射学特征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常规MRI检查规范及关节盘移位诊断标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3
8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5 位作者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8-612,共5页
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对颞下颌关节常规MRI检查规范及关节盘移位的MRI诊断标准达成初步一致意见,供国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理念的进步及对规范化治疗的思考 被引量:44
9
作者 马绪臣 张震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共4页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tern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为口腔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长期存在争议,至今尚未真正明确。一般认为该病病因涉及验、精神心理、遗传、免疫、微小创伤、解剖、神经一肌肉等因素。由于病因并未真正明确...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tern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为口腔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长期存在争议,至今尚未真正明确。一般认为该病病因涉及验、精神心理、遗传、免疫、微小创伤、解剖、神经一肌肉等因素。由于病因并未真正明确,不同学科、不同医师对TMD的治疗存在着较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规范化治疗 临床常见疾病 精神心理 病因 小创伤 TMD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锥形束CT检查规范及诊断标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1
10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5 位作者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3-616,共4页
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召集相关专家研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锥形束CT检查规范及诊断标准达成初步一致意见,供国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退行性关节病 骨关节病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睡眠问题、焦虑及压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筋膜疼痛发病的风险指标 被引量:24
11
作者 雷杰 刘木清 傅开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目的:调查睡眠及心理问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是否可能与TMD发病有关。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s-21,DASS-21)评估患者抑... 目的:调查睡眠及心理问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是否可能与TMD发病有关。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s-21,DASS-21)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压力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纳入连续就诊的755名TMD初诊患者(男性:172名,女性:583名),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29.99±13.60)岁。收集患者TMD临床检查各项数据及临床统计信息,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DC/TMD),755名TMD患者共分为7组,包括肌筋膜疼组、关节盘移位组、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以及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将TMD患者又分为伴有(n=181)和不伴有肌筋膜疼痛(n=574)两组,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有肌筋膜疼痛患者,其中度以上睡眠问题、抑郁、焦虑以及压力的患病率(27.1%、28.7%、60.8%及32.0%)显著高于不伴有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的患者(11.1%、10.1%、27.4%及11.0%),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问题[(OR=1.74),具体包括主观睡眠质量(OR=1.69)和睡眠障碍(OR=1.63)两项睡眠因子]、焦虑(OR=3.14)及压力(OR=2.15)与TMD肌筋膜疼痛的发病有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患者常常主诉有睡眠及心理问题,与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相比,肌筋膜疼痛患者更为严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焦虑及压力与TMD肌筋膜疼痛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睡眠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机制及对临床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24
12
作者 雷杰 傅开元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前伸再定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 前伸再定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垫(stabilization splint,SS)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
原文传递
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木清 傅开元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髁突外伤骨折、正颌手术、修复咬合重建、正畸治疗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正常生理位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 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髁突外伤骨折、正颌手术、修复咬合重建、正畸治疗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正常生理位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特别是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目前多项研究认为,健康成年人髁突平均位置为基本中性,但存在较大变异;髁突后移可能是关节盘前移位的危险因素,关节盘前移位也可导致髁突后移;在关节盘移位的垫治疗中,髁突在垫戴入后显著向前、下移位,可有效改善盘突关系;稳定垫使髁突前下移位不明显,改善盘突关系的效果有限。此外,再定位垫使髁突前下移位还可促进髁突骨质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牙合]垫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0
14
作者 傅开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5-509,共5页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越来越引起广大口腔医师的重视。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其中锥形束CT和MRI检查结果对临床的重要性更显示其必要性,如明确诊断、认识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访追踪、精准治疗。但...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越来越引起广大口腔医师的重视。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其中锥形束CT和MRI检查结果对临床的重要性更显示其必要性,如明确诊断、认识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访追踪、精准治疗。但目前仍有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并获得共识,如检查方法需进一步规范,资料需能共享;医师自身需不断学习和培训,以提高阅片水平;需重视患者的病史和临床检查,避免过度的影像学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评估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术后髁突骨质再吸收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思思 雷杰 傅开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61-265,共5页
目的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术后髁突骨质影像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正颌术后髁突骨质稳定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颌面畸形并接受正颌手术,术前观察至少一年且髁突骨... 目的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术后髁突骨质影像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正颌术后髁突骨质稳定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颌面畸形并接受正颌手术,术前观察至少一年且髁突骨质稳定的患者48例,共计85侧髁突。采用CBCT评估术后3月、半年、一年的髁突骨质情况,比较术前髁突表面光整或不光整,以及术后即刻的髁突位置等因素对正颌术后髁突骨质情况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髁突骨质再吸收率16.67%,显著性低于术后半年(39.76%)、一年者(54.84%),虽然大多数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髁突表面光整,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再吸收率(半年:42.03%;一年:56.86%)。正颌术后即刻髁突后移位或后下移位组,术后半年(60.61%)、一年再吸收率(76%)显著性高于髁突前移位或前下移位组(半年:22.22%;一年:23.08%)。结论 (1)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术后半年和一年髁突骨质再吸收率较术后3月显著增高;(2)即使术前髁突表面光整者(稳定期),正颌术后髁突骨质再吸收的风险并不会降低;(3)正颌术后即刻髁突位置可能与正颌术后髁突再吸收有关。一般来说,髁突向前、前下移位与髁突向后、后下移位相比,后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重度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正颌手术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诊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必须明确的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傅开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症状或体征在人群中很常见,是继龋病、牙周病和错(牙合)畸形之后的口腔科第四大疾病.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一些TMD症状或体征,需要医师作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症状或体征在人群中很常见,是继龋病、牙周病和错(牙合)畸形之后的口腔科第四大疾病.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一些TMD症状或体征,需要医师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大家普遍的反映是"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观点和认识的不一致.现根据文献复习和笔者近年研究,提出影响TMD诊断和治疗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错(牙合)畸形 诊治 口腔医师 临床工作 文献复习 TMD 口腔科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节嘌呤能P2X4受体参与(牙合)干扰致大鼠咬肌痛觉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啸翔 曹烨 +2 位作者 丁婷婷 傅开元 谢秋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 研究(牙合)干扰后大鼠三叉神经节嘌呤能P2X4受体(purinergic P2X4 receptor,P2X4R)的表达变化,探讨(牙合)干扰致大鼠咬肌痛觉过敏的外周受体机制.方法 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4 mm金属冠建立(牙合)干... 目的 研究(牙合)干扰后大鼠三叉神经节嘌呤能P2X4受体(purinergic P2X4 receptor,P2X4R)的表达变化,探讨(牙合)干扰致大鼠咬肌痛觉过敏的外周受体机制.方法 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4 mm金属冠建立(牙合)干扰,空白对照组大鼠不施加(牙合)干扰.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空白对照组及(牙合)干扰3、7、10、14 d组大鼠(每组5只)三叉神经节P2X4RmRNA表达水平.利用咬肌神经元逆行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咬肌神经元表达P2X4R的比例(分组及样本量同前).于(牙合)干扰7d大鼠右侧咬肌注射0.1、10、125、250、500 μmol/L P2XR广谱抑制剂[2′,3′-O-(2,4,6-trinitrophenyl) adenosine-5′-triphosphate,TNP-ATP,每种浓度5只],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为阴性对照(5只),于(牙合)干扰前、注射前、注射后30及60 min测试咬肌机械反应阈值.结果 (牙合)干扰7d组大鼠双侧三叉神经节P2X4R mRNA表达((牙合)干扰侧:5.98±3.56;非干扰侧:5.06±2.88)均较空白对照组((牙合)干扰侧:1.00±0.26;非干扰侧:0.94±0.21)显著上调(P<0.01),同时咬肌神经元P2X4R的表达比例[(牙合)干扰侧:(81.7±1.5)%;非干扰侧:(82.9±2.3)%]均较空白对照组[(牙合)干扰侧:(64.3±6.3)%;非干扰侧:(67.7±5.8)%]显著升高(P<0.05).注射10、125、250、500 μmol/L TNP-ATP 30 min后(牙合)干扰大鼠注射侧咬肌机械反应阈值均较注射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牙合)干扰致大鼠咀嚼肌痛觉过敏与支配咀嚼肌三叉神经P2X4R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嘌呤能P2X4 三叉神经节 咬肌 痛觉过敏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典型疼痛病人感觉功能改变的初步定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洋 赵燕平 +1 位作者 杨广聚 谢秋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3-509,共7页
目的:初步定量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两种典型疼痛的感觉功能改变。方法: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技术测试颞下颌关节痛病人与咀嚼肌痛病人(各30名)的疼痛点、对侧点与手... 目的:初步定量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两种典型疼痛的感觉功能改变。方法: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技术测试颞下颌关节痛病人与咀嚼肌痛病人(各30名)的疼痛点、对侧点与手部,基于健康对照组(60名)数据进行Z值转换,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上调/下调评估系统分析两组病人感觉功能差异。结果:疼痛点与对照点比较,机械触觉较迟钝,机械痛觉和温度觉较敏感(P<0.01);两组病人比较,颞下颌关节痛组疼痛点多种感觉更敏感,咀嚼肌痛组对侧与手部多种感觉更敏感(P<0.05);98.3%病人存在感觉功能异常,两组病人异常类型存在差异,咀嚼肌痛组手部异常比率较高(P<0.01)。结论:颞下颌关节痛和咀嚼肌痛的感觉功能改变存在差异,咀嚼肌痛可能涉及中枢敏化,需个性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感觉功能 定量感觉测试
下载PDF
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李红光 韩玮华 +3 位作者 吴训 冯继玲 李刚 孟娟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MJOA)的短期临床效果,以期为TMJO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 目的:观察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MJOA)的短期临床效果,以期为TMJO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就诊的单侧TMJ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由患者自行选择入组。试验组行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CGF注射治疗,对照组行关节腔冲洗联合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注射治疗,分别治疗3次,每两周1次。治疗完成后6个月通过最大自主张口度、疼痛值和下颌功能受限程度等指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髁突骨质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纳入20例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4.40±8.41)岁;对照组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20±12.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张口度、疼痛值及下颌功能受限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下颌功能受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BCT二维图像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髁突骨质均较治疗前光滑,图像融合分析显示试验组10例(50.0%)患者和对照组5例(33.3%)患者的髁突出现修复改建区域,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试验组患者外,两组其余患者的髁突均有部分区域吸收。结论: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CGF注射在短期内可以改善单侧TMJO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在增加张口度和改善下颌功能方面优于HA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BCT融合图像均显示部分病例有髁突骨质修复改建的表现,但其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仍需要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浓缩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关节腔注射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三维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源 刘木清 +2 位作者 刘博 雷杰 傅开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7-623,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定量测量方法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且诊断为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或关节盘绞锁、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定量测量方法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且诊断为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或关节盘绞锁、采用手法复位关节盘结合前伸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的41例患者(共82侧髁突)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为12~30(19.7±4.4)岁。获取治疗前后6~12个月的锥形束CT图像。根据髁突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影像中“双线征”数目定性评价髁突骨改建,将82侧髁突分为无改建组(0个“双线征”)、部分改建组(1~4个“双线征”)和显著改建组(5~6个“双线征”)3组。应用锥形束CT数据进行髁突骨改建的三维定量测量。采用基于人工预标注结合分水岭算法的半自动分割方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分割,重建颞下颌关节髁突的表面模型,应用基于距离图的初始配准和基于灰度信息的二次配准,将治疗前后的髁突图像配准重叠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差定量反映髁突骨改建程度。结果二维定性评价的Kappa值为0.66~0.87。三维定量测量髁突及髁头体积的同一研究者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分别为0.998和0.941,不同研究者组间ICC值分别为0.999和0.942。治疗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较治疗前增加量分别为(41.7±90.2)mm^3和(62.8±70.9)mm^3。82侧髁突中无改建组21侧、部分改建组20侧,显著改建组41侧。显著改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髁突和髁头体积增加量均为最大,部分改建组次之,无改建组最小(P<0.05)。结论三维定量测量评价髁突骨改建程度的方法一致性和可靠性良好,定量变化值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髁突骨改建,其中将髁头作为感兴趣区计算的体积变化量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骨改建 三维测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