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钟燕雷 曾祥龙 +2 位作者 贾绮林 张万林 陈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诊治的10505例错殆畸形患者中,经CT检查选出上颌... 目的 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诊治的10505例错殆畸形患者中,经CT检查选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215例(汉族),共有埋伏阻生尖牙248颗。统计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患者中所占比例,X^2检验分别比较患者性别、唇腭侧阻生以及相应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患者中约占2.05%,女性:男性为1.8:1,唇侧:腭侧为2.1:1。“外科手术暴露+正畸牵引”的方式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在腭侧埋伏阻生尖牙中的应用多于唇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组患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以女性、唇侧多见,临床对唇腭侧尖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 阻生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健康成年人颞下颌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瑞永 马绪臣 +1 位作者 张万林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行CBCT扫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使用5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CBCT图像矢状位关节中间层面关节间隙进行定量测量研究,并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获得了5种不同测量方法CBCT图像关节间隙测量值。3种线距定量测量方法均表明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值均大于0.05);双侧关节前、上、后间隙测量结果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P值均大于0.05);5种测量方法双侧关节间隙ln(P/A)值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P值均>0.05)。结论:在CBCT图像上,5种测量方法均显示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位置,左右基本对称,但有一定的变异范围。CB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情况,在与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相关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诊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探讨 被引量:39
3
作者 傅开元 张万林 +2 位作者 柳登高 陈慧敏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医师判断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X 线表现分为6型:髁突表面皮质骨模糊消失型(Ⅰ型)、表面缺损破坏型(Ⅱ型)、髁突磨平型(Ⅲ型)、骨质硬化型(Ⅳ型)、骨质增生型(Ⅴ型)、囊样变型(Ⅵ型)。CBCT 的检出率分别为65.63%、37.50%、27.08%、31.25%、28.13%、1.04%;经咽侧位 X 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2.08%、19.79%、32.29%、23.96%、12.50%、2.08%。对每一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同一医师两次判断或不同医师之间,对Ⅰ、Ⅱ型病变的评判,经咽侧位 X线平片和 CBCT 均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值大于0.60。结论除Ⅲ型外,CBCT 对每一类型的病变均有很高的检出率,所显示的病变及其部位清晰、明确。CBCT 清晰的病变影像、明确的病变部位和显示多层面病变的优势,使其有望成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判定病变程度、预后以及药物治疗后效果的定量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牙龈厚度 被引量:30
4
作者 曹洁 胡文杰 +2 位作者 张豪 柳登高 乐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BCT拍摄前准备:硅橡胶取初印,藻酸盐与造影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拍摄CBCT后应用配套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清晰牙龈图像,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应用以上方法对15名研究对象的60颗上前牙进行CBCT拍摄,CBCT测量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厚度,牙齿中央骨嵴顶下方2 mm处唇侧牙龈厚度及骨厚度,综合临床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BCT显示牙龈外形并可结合软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薄型、中间型与厚型3组间的牙龈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0.002);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相关(r=0.449,P<0.05);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负相关(r=-0.31)。结论:通过印模技术结合造影使牙龈表面间接显影的方式,应用CBCT拍摄获得了清晰的上前牙区牙龈三维图像;CBCT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与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呈正相关,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呈轻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 牙测量学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全 张晓 +1 位作者 张刚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debeam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了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debeam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了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嗣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49例患者(60侧),进一步行CBCT检查,结合种植机微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术中观察结果,应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评价术前CBCT检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术前CBCT观察IMTM突破下牙槽神经管壁判断的灵敏度82.8%、特异度87.0%,Youden指数0.6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0.0%。两位口腔放射医师术前对CBCT共同判读的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符合率为84.6%(44/52)。对两位医师术前分别判读CBCT影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0。结论对于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病例应用CBCT术前检查,CBCT显示的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曲面体层摄影术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位置的曲面体层X线片和锥形束CT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全 柳登高 +1 位作者 张刚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二者实际位置关系。... 目的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二者实际位置关系。为临床制定IMTM拔除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观察390例(645侧)曲面体层X线片,将IMTM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的影像分为3种类型:①无接触类,二者影像无任何重叠或接触;②点状接触类,二者之间影像仅为点状接触;③部分重叠类,二者影像部分重叠或有较大范围接触。统计3种类型的构成比。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颌管影像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的部分病例行CBCT检查,观察曲面体层X线片IMTM与下颌管关系密切者中,IMTM实际突破下颌管壁所占的比例。结果390例(645侧)IMTM的曲面体层x线片影像中,无接触类441侧(68.4%);点状接触类149侧(23.1%);部分重叠类55侧(8.5%)。对31例(50侧)曲面体层X线片上显示IMTM与下颌管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的CBCT检查发现,25侧(50%)IMTM突破下颌管壁。结论①曲面体层x线片可以排除90%以上IMTM与下颌管关系不密切的病例;②曲面体层x线片IMTM与下颌管影像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表现的病例有必要行CBCT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第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拔牙
原文传递
4674颗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莹 董颖韬 +4 位作者 王晓燕 王祖华 李刚 刘木青 傅开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行根管治疗和牙根发育完整的下颌前牙4 674颗.根据牙位和年龄分组,观察牙根、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0.7% (11/1 542)的尖牙为双根.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双根管率分别为6.7% (105/1 566),17.4% (273/1 566)和3.0% (46/1 542).下颌前牙为双根管的患者中,双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为中切牙58.7% (37/63),侧切牙76.1% (108/142),尖牙29.6% (8/27).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最高的分别为31~40岁年龄组(9.8%,28/287),31~40岁年龄组(21.5%,61/284),51岁(含51岁)以上年龄组(9.2%,19/207).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 Ⅲ.结论: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率、双根管对称发生率最高,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以Type Ⅲ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切牙 牙髓腔 尖牙 下颌骨
下载PDF
口腔专用锥形束CT概述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刚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2-703,共2页
口腔专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又名数字容积体层片(digital volumetric tomography)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能三维(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正常组织结构和病变组织,避免了二维图像上影像重叠等缺点... 口腔专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又名数字容积体层片(digital volumetric tomography)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能三维(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正常组织结构和病变组织,避免了二维图像上影像重叠等缺点,一经推出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对口腔专用锥形束CT机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现从5个方面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机 锥形 口腔 20世纪90年代末 病变组织 组织结构 二维图像 矢状位
原文传递
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伪影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原福松 孙玉春 +2 位作者 谢晓燕 王勇 吕培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9-992,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定在光固化树脂固定板上。用锥形束CT扫描全冠及离体牙,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定量评价全冠周围伪影的条纹数量和最大径。结果: 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天然牙、玻璃陶瓷和聚合瓷无伪影,氧化锆和金属均产生条状伪影,条数为5~9条/全冠,左右和上下最大径分别为2.4~2.6 cm和2.2~2.7 cm。结论: 在锥形束CT二维断层图像中,氧化锆和金属全冠周围均会产生伪影,玻璃陶瓷、聚合瓷全冠和天然牙齿不产生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科材料 牙修复体 伪影
下载PDF
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临床及X线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贾瑞芝 郑树国 张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观察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的 X 线表现并进行测量,为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牙齿在牙根形成后是否需要及时改做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5例(31颗牙)曾行活髓切断术、牙根已形成的冠折年轻恒前牙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中的12... 目的观察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的 X 线表现并进行测量,为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牙齿在牙根形成后是否需要及时改做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5例(31颗牙)曾行活髓切断术、牙根已形成的冠折年轻恒前牙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中的12例仅单侧上中切牙冠折病例(对侧上中切牙正常,无外伤史)和50名志愿者的100颗正常上中切牙分别进行了 X 线片的测量。结果活髓切断术后牙根继续发育,根长及根尖形态均与正常牙相似,但部分患牙根管可明显缩窄,甚至几乎根尖闭锁。测量结果显示正常双侧上中切牙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右上切牙分别为(0.67±0.14)mm,(1.05±0.19)mm,(1.78±0.34)mm,左上切牙分别为(0.66±0.12)mm,(1.04±0.17)mm,(1.76±0.3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与其对侧正常中切牙相比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明显缩窄[活髓切断中切牙分别为(0.70±0.23)mm,(1.16±0.24)mm,(1.96±0.34)mm,对侧正常中切牙分别为(0.99±0.17)mm,(1.51±0.25)mm,(2.24±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其根管有缩窄、钙化趋势,当牙根形成时,尤其是需利用髓腔和根管固位进行修复者,不宜观察时间过长,最终应打通钙化桥进行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折断 牙髓切断术 X线胶片 年轻恒前牙
原文传递
外放疗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树铭 孙艳 +5 位作者 郑磊 张杰 黄明伟 朱京丽 张祖燕 张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常规分割外放疗,然后再行125I粒子植入增量放疗。外放疗总照射剂量(total dose,DT)为50 Gy(鳞癌)或70 Gy(低分化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 Gy(TNM分期为Ⅰ~Ⅱ)或80 Gy(TNM分期为Ⅲ~Ⅳ)。125I粒子活度为25.9~29.6 MBq/个。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性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2~28个月),有1例出现软组织坏死,1例出现吞咽困难和局部大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所有病灶均在6个月内完全消退,1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远处转移,余未见复发和转移。10例患者中有7例存活。结论:外放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能根治手术头颈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治疗 外放疗 碘-125粒子 头颈癌
下载PDF
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景亚楠 叶欣 +2 位作者 柳登高 张祖燕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髓腔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离体下颌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钟金晟 欧阳翔英 +1 位作者 柳登高 曹采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离体干下颌骨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9个干下颌骨上有Ⅱ°根分叉病变的20颗第一、第二磨牙进行检查,并测量相关的8个参数,与直接探诊测...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离体干下颌骨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9个干下颌骨上有Ⅱ°根分叉病变的20颗第一、第二磨牙进行检查,并测量相关的8个参数,与直接探诊测量结果、根尖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BCT可以对全部根分叉病变进行准确分度,对于全部8个参数中的5个,CBCT和直接探诊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分叉开口至骨嵴顶、骨袋底及水平骨缺损最深处距离3个参数则CBCT小于探诊结果(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方法对根分叉开口位置的判定不一致。两颗磨牙的根分叉病变无法通过根尖片进行诊断,且根尖片测量只能获得全部8个参数中两个参数的相关数据。结论:在体外,CBCT可以为下颌磨牙Ⅱ°根分叉病变提供较为准确、全面的三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根分叉部缺损 X线胶片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乔静 段晋瑜 +1 位作者 孙昌洲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进行根分叉区翻瓣术的22颗下颌磨牙共38个根分叉病变,术前对根分叉进行临床探诊,并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比较术前临床探诊、...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进行根分叉区翻瓣术的22颗下颌磨牙共38个根分叉病变,术前对根分叉进行临床探诊,并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比较术前临床探诊、根尖片和CBCT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CBCT检查与术中检查所得根分叉病变分度一致性较高(κ=0.976),完全一致率为86.8%。CBCT上测得的根分叉区垂直骨缺损[(4.03±2.27)mm]与术中直接测量值[(4.32±2.3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远中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2.05±0.89)mm,术中为(2.07±0.97)mm;两者测得的根柱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2.35±0.88)mm,术中为(2.24±0.75)mm;而CBCT测得的水平骨丧失[(3.40±1.27)mm]则小于术中直接测量值[(3.72±1.19)mm,P<0.05],但差异的平均值较小(0.32 mm)。根尖片只能获得垂直骨丧失[(2.17±1.32)mm]和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远中向距离[(1.46±0.88)mm]这两个参数,且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实际情况,弥补临床检查和传统X线根尖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根分叉部缺损 磨牙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根形态异常的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莉 孟焕新 +3 位作者 田雨 张立 冯向辉 张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 探讨牙根形态异常的评价方法,了解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的分布状况。方法将108例A扩患者的2841颗牙、41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的1135颗牙和30名牙周健康者的84... 目的 探讨牙根形态异常的评价方法,了解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的分布状况。方法将108例A扩患者的2841颗牙、41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的1135颗牙和30名牙周健康者的840颗牙纳入本项研究,在全口根尖片上根据根宽度参照值并结合牙根外形评定5类牙根形态异常(锥根、细长根、冠根比例失常、弯曲根和后牙融合根)。结果锥根上、下前牙根宽度参照值[分别为(0.04±0.01)、(0.02±0.02)cm]均较正常上、下前牙根宽度参照值[分别为(0.10±0.03)、(0.07±0.02)cm]小,但前者的冠根比大于后者;细长根下前牙的根宽度参照值[(0.02±0.02)cm]、锥根上、下双尖牙的根宽度参照值[分别为(0.03±0.03)、(0.02±0.01)cm]均较相应的正常同名牙[分别为(0.07±0.02)、(0.07±0.01)、(0.18±0.26)c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它们的牙根长度与正常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P组根形态异常牙407颗(14.3%)、CP组57颗(5.0%)、健康组31颗(3.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P患者和牙周健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根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氢氧化钙封闭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病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宇红 张刚 王嘉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8-662,共5页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根管封闭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病患牙的两年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患牙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第1组患牙使用氢氧化钙根管封闭剂(Sealapex,试验组),第2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根管封闭剂(ZOE,对照...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根管封闭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病患牙的两年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患牙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第1组患牙使用氢氧化钙根管封闭剂(Sealapex,试验组),第2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根管封闭剂(ZOE,对照组),两组患者根管治疗的方法和步骤相同。利用根尖片标准化拍摄技术,将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subtractionradiography,DSR)及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分方法作为疗效评价手段,追踪两年,观察氢氧化钙封闭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和两年两组患牙的相对修复骨量和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206、0.776)。试验组两年临床有效率为83.7%(PAI)~90.6%(DSR),痊愈率为58%(PAI)。DSR 方法比 PAI 对于病变区骨质变化更敏感,可以较早发现骨的变化。PAI 和 DSR两种方法间存在相关性(P<0.01,γ=0.58)。结论提示氢氧化钙根管封闭剂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与 ZOE 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两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R 与 PAI 临床应用均具有可行性,可以将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进行根尖周病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材料 根尖周疾病 牙科数字减影技术 根尖周指数
原文传递
健康青年人髁突松质骨结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树铭 张祖燕 +2 位作者 李居朋 柳登高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 测量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可行性,了解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分布特点。方法用锥形束 CT 对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20~32岁)的80侧下颌骨,获取髁突冠状位正中层面图像,用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 测量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可行性,了解下颌骨髁突松质骨结构的分布特点。方法用锥形束 CT 对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20~32岁)的80侧下颌骨,获取髁突冠状位正中层面图像,用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分8区对松质骨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单位体积内的松质骨体积即骨小梁体积分数、测量范围内骨小梁的平均厚度即骨小梁厚度、单位毫米长度内骨小梁数目及骨小梁间的平均空间距离即小梁分离度。结果髁突上区与中、下区的所有松质骨结构参数值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上区骨小梁体积分数最高(52.2%),骨小梁数目最多(1.33 mm^(-1)),骨小梁厚度(393.48μm)和骨小梁分离度(361.59μm)最小;两侧髁突松质骨的结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内部的松质骨结构分布不均,但两侧的分布对称;用锥形束 CT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髁突松质骨结构的体内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与8层螺旋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晓艳 张祖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8-632,共5页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评估CBCT诊断牙根表面微小缺损的能力,并探讨其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在40颗离体单根...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评估CBCT诊断牙根表面微小缺损的能力,并探讨其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在40颗离体单根牙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mm,深度分别为0.1 mm、0.2 mm、0.3 mm、0.4 mm,用以模拟牙根外吸收缺损。分别对样本进行容积扫描(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Accuito-mo 3DX型CBCT)和层厚0.625 mm的高分辨薄层扫描(美国GE公司生产BrightSpeed Edge型8层MSCT);两名研究者评估图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z值),用于评估两种设备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结果:CBCT和MSCT检测所有部位、所有大小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21和0.770;检测根颈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85和0.752,根中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1和0.844,根尖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73和0.709;检测0.1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794和0.592,0.2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34和0.719,0.3 mm缺损的Az值分别是0.992和0.920,0.4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2和0.990。结论:体外条件下,Accuitomo 3DX型CBCT检测单根牙根舌面缺损的可靠性优于8层MSCT,检测小缺损的优势更明显;CBCT对深度大于0.2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0.1 mm的缺损,MSCT对深度大于0.3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小于0.2 mm的缺损;两种设备检测根中部缺损的可靠性均高于根颈部和根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锥形束CT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前部颌弓形态对“All-on-4”种植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世赢 李刚 +1 位作者 冯海兰 潘韶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9-703,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测量可能植入种植体的A-P距离(anterior-posterior distance),分类前部颌弓形态,探究颌弓形态对"All-on-4"远中倾斜种植体临床设计的影...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测量可能植入种植体的A-P距离(anterior-posterior distance),分类前部颌弓形态,探究颌弓形态对"All-on-4"远中倾斜种植体临床设计的影响。方法:收集下颌无牙颌患者的CBCT图像共74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9例,拟行"All-on-4"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在经颏孔并平行于牙合平面的平面上测量可能植入种植体的A-P距离,分类前部颌弓形态,测量由颏孔往近中方向7.5 mm的颌骨段所跨过的颌弓弧度,探究A-P距离与该弧度的相关性。结果:74例患者测得可植入的颏孔间区种植体的A-P距离为(8.5±1.5)mm(最小为4.5 mm,最大为11.8 mm),其中≤7 mm者占12.2%(男性3例,女性6例),颌弓为方圆形;>7 mm、≤9 mm者占54.0%(男性20例,女性20例),颌弓为卵圆形;>9 mm者占33.8%(男性12例,女性13例),颌弓为尖圆形。测量患者颏孔前方7.5 mm颌弓段转角弧度,左、右两侧共测得148个数据,平均为15.9°±5.5°(最小为5.6°,最大为35.2°)。统计分析发现,A-P距离与转角弧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中下颌无牙颌患者的前部颌弓形态中,卵圆形所占百分比最多,尖圆形次之,方圆形最少。女性方圆形颌弓者多于男性,卵圆形和尖圆形颌弓与性别无明显相关。颌弓越方,A-P距离越小,颏孔前区颌弓弧度就越大,远中斜行种植体所需要的骨宽度就越大。下颌无牙颌患者的"All-on-4"种植固定修复采用远中斜行种植体,术前应评估颌弓形态,设计远中种植体的合理倾角,远中种植位点的骨宽度应在常规要求外留有余量。方圆形颌弓是"All-on-4"种植固定修复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无牙 牙种植 牙弓
下载PDF
不同根管内容物对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诊断牙根纵裂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锦花 潘洁 +1 位作者 孙志鹏 王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内容物对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诊断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或牙周病而拔除的结构完整的单根管干燥离体牙24颗,沿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 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内容物对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诊断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或牙周病而拔除的结构完整的单根管干燥离体牙24颗,沿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进行根管和桩道预备后制备为研究样本。将24个样本分为两组,每组12个。A组为对照组(无VRF组),根据根管内容物分为5个亚组: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和金钯桩组;B组为实验组(VRF组),亚组分组同上。VRF组使用统一方法制备为VRF模型,以专用根管钉使牙根发生颊舌向完全裂开后再粘接复位;对照组不进行模拟VRF的操作。钛桩和金钯桩根据根管预备情况个性制作,通过X线检查确认桩与根管壁的密合性。所有样本均置于猪下颌骨牙槽窝中进行CBCT扫描,由经验丰富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师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科医师进行盲法判读,统计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金钯桩组中VRF的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83%、91.67%、87.50%、79.17%和45.83%,与空白组相比,纤维桩组(P>0.999)、牙胶尖组(P=0.500)和钛桩组(P=0.125)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金钯桩组中VRF诊断准确率最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根管内容物在CBCT中的伪影对VRF诊断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纤维桩、牙胶尖和钛桩的影响较小,而金钯桩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根管内容物 牙根纵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