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 被引量:74
1
作者 俞光岩 马大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长期以来,手术是腮腺各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80多年来,腮腺肿瘤切除的术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医师遵循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就使腮腺肿瘤切除术越来越精细,腮腺肿... 长期以来,手术是腮腺各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80多年来,腮腺肿瘤切除的术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医师遵循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就使腮腺肿瘤切除术越来越精细,腮腺肿瘤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术 腮腺肿瘤 治疗方法 肿瘤外科 类肿瘤
原文传递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探 被引量:69
2
作者 张建国 张杰 +3 位作者 宋铁砾 蔡志刚 申文江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植入、术后经皮穿刺植入、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分别... 目的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植入、术后经皮穿刺植入、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分别行靶区设计,平面植入计划或立体植入计划。植入后1周内及2个月后CT验证粒子分布及靶区剂量变化。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晚期恶性肿瘤单纯植入2例,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早期舌癌单纯植入1例,肿瘤完全消退;33例手术及粒子植人后随访,靶区覆盖范围均无复发及转移,有3例出现靶区外复发或转移。除8例局部皮肤充血反应外,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及外照射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对控制复发及颈部淋巴转移近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疗法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牙颌面锥形束CT与普通X线检查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孟娟红 张万林 +2 位作者 柳登高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片、许勒位片、经咽侧位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0例(51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牙颌面专用CBCT行颞下颌关节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许勒位、...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片、许勒位片、经咽侧位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0例(51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牙颌面专用CBCT行颞下颌关节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许勒位、经咽侧位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与CB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骨质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结果:(1)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男性、女性分别为59.04%和69.6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准确性分别为90.64%和94.10%;而许勒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为86.97%。(3)CBCT检查显示骨关节病中骨质硬化的比例最高,为39.86%,其次骨质增生为28.18%,骨皮质模糊为18.90%。结论:CBCT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以及多个层面上准确地反映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及其骨质改变情况,在颞下颌关节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片亦可较好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骨质病变,而许勒位片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严颖彬 彭歆 毛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评价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探讨影响无瘤生存者术后QOL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SF-36及UW-QOL测量55例口腔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QOL,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复发患者术后的... 目的:评价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探讨影响无瘤生存者术后QOL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SF-36及UW-QOL测量55例口腔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QOL,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复发患者术后的QOL显著低于无瘤生存者。②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时,无瘤生存者仍存在较严重的治疗相关的特异性问题和较差的社会功能状况。③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共病、缺损范围及放疗影响无瘤生存者术后QOL,初、高级文化程度、配偶健在、不伴有共病、缺损最大径<6cm及术后未放疗的患者,术后QOL较高。④不同的颈清扫术式对无瘤生存者手术前后QOL总分的差值没有影响,但副神经保留组术后的肩功能明显优于副神经切除组。结论:保留副神经可改善颈清扫患者的肩功能;降低复发率、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改进放疗手段、增加社会支持及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治疗可提高口腔癌患者术后的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口腔癌 SF-36 UW-QOL
下载PDF
复合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修复神经缺损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琪 顾晓明 +3 位作者 俞光岩 毛天球 郑静晨 仝青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构建包含许旺细胞和基底膜的组织工程材料,为周围神经缺损的桥接修复提供可行替代物。方法复合培养的自体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桥接SD大鼠2.5cm的坐骨神经缺损,采用行为学、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神经丝蛋白(NF-200)、突... 目的构建包含许旺细胞和基底膜的组织工程材料,为周围神经缺损的桥接修复提供可行替代物。方法复合培养的自体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桥接SD大鼠2.5cm的坐骨神经缺损,采用行为学、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神经丝蛋白(NF-200)、突触素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神经再生、肌肉与神经功能性连接的建立及再神经化的情况。结果修复后3个月,神经成功再生,功能恢复达40%~60%,再生神经纤维丰富,可与靶肌肉重建功能性连接,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MCV)为(21.77±1.15)m/s。结论复合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可成功修复大鼠2.5cm的坐骨神经缺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组织工程 许旺细胞
原文传递
1107例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分类及修复方法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森 王洋 +3 位作者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9-513,共5页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 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 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 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 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 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 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559例,50.6%)。1 107例患者中,自体组织移植修复349例,修复体修复443例,未修复107例,失访208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修复体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上颌骨缺损重建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为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较多应用于大型缺损。结论:上颌骨缺损的类型中,最多见的为Brown 2a类缺损;游离组织瓣已成为上颌骨缺损重建的最常用方法,可根据上颌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1009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晨 杨尧 +3 位作者 巩玺 贺洋 安金刚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50-655,共6页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 009例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的临床资料,将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分析新鲜骨折的高峰年龄、致伤原...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 009例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的临床资料,将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分析新鲜骨折的高峰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致伤时间的特点.结果 1 009例新鲜骨折中男:女为2.94:1,20~29岁(338例,33.5%)为高峰年龄,致伤原因以交通伤居首位(424例,42.0%),其次是摔伤(250例,24.8%)和暴力伤(128例,12.7%).2008至2013年新鲜骨折病例数逐渐增加,各种致伤原因的患者在20~29岁均达到高峰,因年代、月份不同呈现时间规律性变化.骨折部位以单纯下颌骨骨折居首(536例,53.1%),其次为颧骨复合体骨折(233例,23.1%).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中,眶下神经受累最多(144例);合并全身损伤中,四肢损伤最多见(77例),其次为胸部(65例)和颅脑(57例)损伤;交通事故引发的全身合并伤最多(127处),其次为高坠伤(32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坠伤、摔伤是下颌骨、髁突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OR>1,P<0.05),年龄是二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以青年人最多见,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致伤原因呈规律性变化.眶下神经常受累,合并损伤中四肢损伤最常见,治疗时应注意检查眶下区及四肢.交通伤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全身合并伤,高坠伤、摔伤患者应特别注意下颌骨及髁突有无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及牙根影响的锥形束CT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佳琪 江久汇 +3 位作者 徐莉 梁成 李翠英 徐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improved corticotomy,IC)对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和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C的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72颗牙齿纳入研究,采... 目的 探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improved corticotomy,IC)对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和牙根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C的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72颗牙齿纳入研究,采用锥形束CT结构重叠法,测量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后(T1)和上颌牙列间隙关闭后(T2)锥形束CT上颌前牙根尖水平的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和总厚度以及牙根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差异;按照Sharpe分级,判断牙根吸收程度.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根尖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由T1的(2.32±0.71)、(1.89±0.83)和(2.28±1.08) mm增加到T2的(2.68±1.48)、(2.47±1.02)和(2.41±1.40) mm,其中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两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harpe分级,12例患者72颗牙齿中69颗牙根吸收为1级,2颗为2级,1颗为3级.结论对于本组前牙移动量较大的减数患者,IC使其唇侧牙槽骨骨量有增加趋势,且绝大多数牙齿的牙根吸收为Sharpe分级的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胎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根吸收 骨皮质切开术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程特点与分类治疗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益 何冬梅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 目的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节切除和全关节扩大切除术+颞肌筋膜瓣衬垫术、选择性下颌支后缘垂直骨牵引及颏成形术。术后复查9~54个月(平均30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回顾调查引起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和强直发生的过程。手术与CT及MRI对照观察早期骨化部位、关节盘移位和关节残余运动方式。结果创伤性TMJA均继发于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且关节盘发生移位者。I型(纤维性)强直通常出现在伤后4~5个月,平均张口度18.3mm。术中探及的关节盘全部发生移位,早期强直骨化发生在无关节盘区域。随诊期内,2例(6.45%)复发,其他患者张口度均稳定维持在30mm以上。结论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导致关节强直的骨折类型。关节盘移位是强直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可以复位关节盘,避免后期强直时必须切除全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下颌骨髁状突
原文传递
MicroRNA表达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调控舌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贾凌飞 甘业华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部分抑癌相关miRNA,如miR-195/34a/26a/375/29b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调控舌鳞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主要结果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 微RNAS 预后 肿瘤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11
作者 侯锐 翟新利 +14 位作者 方剑乔 孙沫逸 赵吉宏 马立昌 黄小瑾 章燕 马东 张巍 任媛媛 马静 徐礼鲜 于世宾 袁华 柴碧芳 邓中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TN的诊治理论知识,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验,提高PTN的诊疗效果,预防减少PTN的反复发作,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对PTN的病因、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并制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面痛 辨证施治 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髁突骨折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髁突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一个永恒的议题,虽然争论多年,但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对其兴趣依然不减。过去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有关髁突骨折的中文文献107篇,Medline收录的英文文献151篇。
关键词 髁突骨折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MEDLINE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收录
原文传递
累及颅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传瑸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7-469,共3页
发生于颞下窝、咽旁间隙、翼腭窝、颞骨等处的肿瘤可原发,也可由邻近部位侵犯扩展而来。肿瘤向上发展可侵及颅义底甚至颅内。由于该解剖区域隐蔽、深在,四周以骨性结构为主,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较大,尤其是原发于颅... 发生于颞下窝、咽旁间隙、翼腭窝、颞骨等处的肿瘤可原发,也可由邻近部位侵犯扩展而来。肿瘤向上发展可侵及颅义底甚至颅内。由于该解剖区域隐蔽、深在,四周以骨性结构为主,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较大,尤其是原发于颅底或由他处侵犯扩展到该区甚至侵入颅内的肿瘤,治疗上还有许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手术 咽旁颞下区 入路选择 颅底 侵入颅内 咽旁间隙 骨性结构 诊断困难 颞下窝 翼腭窝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下载PDF
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玉兴 王佃灿 +3 位作者 安金刚 彭歆 蔡志刚 郭传瑸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 分析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4例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的用药种类、方式及时间,患者原发疾病及出现颌骨骨髓炎症状时间、处理方法及预后.24例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患者中,20例患者为恶... 目的 分析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4例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的用药种类、方式及时间,患者原发疾病及出现颌骨骨髓炎症状时间、处理方法及预后.24例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患者中,20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应用二膦酸盐药物的平均时间为36.4个月,均为静脉给药;另4例为骨质疏松患者,其中3例伴类风湿关节炎(有激素治疗史).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口腔临床症状的时间平均为11.6个月,19例有拔牙史.累及下颌骨11例、上颌骨10例,同时累及上下颌骨3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21例.经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10例,骨面暴露症状稳定6例,4例死骨进一步加大再次手术.随访期内1例因原发疾病(肾癌)死亡.结论 静脉及口服二膦酸盐药物均可出现颌骨骨髓炎症状;牙槽骨创伤后易引发临床症状,上下颌骨分布无特异;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坏死 双膦酸盐 颌骨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在上颌死髓劈裂磨牙拔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丹 郭传瑸 +1 位作者 刘宇 王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piezosurgery)在上颌死髓劈裂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需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死髓、劈裂的上颌磨牙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使用超声骨刀拔牙工作尖切削去骨、扩大牙周间隙后拔除,...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piezosurgery)在上颌死髓劈裂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需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死髓、劈裂的上颌磨牙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使用超声骨刀拔牙工作尖切削去骨、扩大牙周间隙后拔除,对照组采用常规峨眉凿去骨、增隙后拔除。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颊侧牙槽嵴顶高度及牙槽窝宽度的改变量、患者术中感觉评价、患者对手术的畏惧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629.5±171.0)s,对照组(456.0±337.2)s;试验组颊侧牙槽骨降低(1.07±0.64)mm,对照组降低(1.49±0.61)mm,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窝宽度的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畏惧率、术中手术不适感VAS评分、术后24 h的VAS评分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死髓、劈裂牙拔除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去骨、扩隙与应用凿去骨增隙相比在原理上类似,但可更好地保存牙槽骨骨量,降低骨创伤,同时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畏惧率,体现出微创拔牙的特点,具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磨牙 拔牙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建国 张杰 +3 位作者 宋铁砾 郑磊 蔡志刚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 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梁成 吴佳琪 王宪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 目的 观测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行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及术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全身和牙周健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9例,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18~30岁,观测前牙和前磨牙共72颗,216个位点,于排齐牙列后关闭间隙前行改良(超声)骨皮质切开术,并植入磷酸三钙骨材料.观察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及牙龈生物型等牙周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2、4、8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术前与术后各观测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手术前后中位数均为0;牙龈退缩手术前后中位数均小于2 mm,术前薄龈型牙齿占74% (53/72),厚龈型牙齿占26% (19/72).术后1、2、4周时角化龈宽度[分别为(5.7±1.3)、(5.8±1.3)、(5.6±1.4) mm]均显著大于术前[(5.1±1.4) mm] (F=12.087,P =0.000),术后8周时角化龈宽度为(5.1 ±1.2)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结论 初步证明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组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牙周组织 骨皮质切开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网治疗眼眶骨折继发眼球内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安金刚 张益 +1 位作者 张智勇 贺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个性化钛网重建眶壁,矫治眼眶骨折继发眼球内陷,并与传统方法对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例非单纯性眼眶骨折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A组8例应用个性化钛网,B组12例应用传统方法。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以C...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个性化钛网重建眶壁,矫治眼眶骨折继发眼球内陷,并与传统方法对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例非单纯性眼眶骨折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A组8例应用个性化钛网,B组12例应用传统方法。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以CT数据为基础,行眼眶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眼眶替代患侧眼眶,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复制后的患侧眼眶的三维模型,在其上成形钛网,手术植入行眶壁重建。通过临床检查和CT测量,并与传统眼眶重建方法对比,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患侧眼球内陷的差值:A组平均为2.6mm,B组平均为2.0mm;术前、术后患侧眼眶容积扩大量的差值:A组平均为4.3mL,B组平均为3.7mL;术后眶下壁修复指数A组和B组均为100%;眶内壁修复指数:A组为84.7%,B组为53.3%;植入体眶内置入深度:A组平均为31.2mm,B组平均为28.3mm;术后复视相改善情况:A组平均1.5个象限恢复,B组平均1个象限恢复。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网技术在重建眶壁形态、眶壁修复范围和置入深度等方面均优于自体骨、人工材料移植等传统重建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网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重建眶壁,提高眼球内陷和复视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眼球内陷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蔡志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4-478,共5页
30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牙种植技术、牵引成骨技术及数字化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数字化 应用 牵引成骨技术 牙种植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