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云松 叶红强 +4 位作者 谷明 吕珑薇 孙玉春 赵一娇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图像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设计修复体,得到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图,根据患者意见调整修复体形态后,用牙科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设备根据设计好的修复体形态制作前牙修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制作修复。记录两组患者初戴修复体时每单位修复体所用时间,请未参与实验的医师对修复体质量进行盲评,并请患者对修复体以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数字化设计和效果预测流程,并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出患者满意的前牙修复体。实验组患者对于数字化修复方式的接受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体经过未参与实验的医师盲评,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以及表面光滑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修复体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可行,此方法有助于缩短修复体初戴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美学 牙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 病人参与
下载PDF
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
作者 冯海兰 张晓霞 吴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共5页
Tooth agenesi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in man. Oligodontia is defined as congenital absence of six or more teeth.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our team in cooperation with Peking Universi... Tooth agenesi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in man. Oligodontia is defined as congenital absence of six or more teeth.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our team in cooperation with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Human Disease Genomic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case collectio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tiological genetic studies of oligodontia. The symptoms of oligodontia were classified into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tooth agenesis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developmental defects. A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genetics, a number of gene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the direct eti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some specified diseas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developmental defects. He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outcomes of molecular genetic study of some cases we collected. Of the systemic oligondontia patients, a new four-base-deletion mutation in PITX2 was identified in a large kindred with typical symptoms of Rieger Syndrome; four different gene mutations in ED1 casing X-linked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isplasia were found in five nucleus families.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non-syndromic oligodontia has more genetic heterogeneity rather than some specific virulence gene. PAX9 and MSX1 are the identifi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tooth agenesis without systemic syndrome. Also, in our research, three gene mutations in CBFA1 were detected in four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families, which is a systemic developmental disease including the symptoms of tooth eruption abnormality and accessory tee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畸形 牙缺失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下载PDF
多根管桩核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玉华 孙樱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回顾ParaPost预成桩与铸造桩核联合应用的多根管桩核技术对磨牙残根的临床修复效果。探讨多根管桩核技术修复时,桩的数目、长度与固位的关系。方法选择4颗牙尖均缺损或仅存1颗牙尖的磨牙残根病例69例,进行ParaPost预成桩与铸造桩联... 目的回顾ParaPost预成桩与铸造桩核联合应用的多根管桩核技术对磨牙残根的临床修复效果。探讨多根管桩核技术修复时,桩的数目、长度与固位的关系。方法选择4颗牙尖均缺损或仅存1颗牙尖的磨牙残根病例69例,进行ParaPost预成桩与铸造桩联合应用的桩核修复,观察临床效果。收集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5例,将铸造桩与不同数目和长度的预成桩组合,建立25个实验模型,进行拉力实验测其抗脱位力。结果临床30个月追踪成功率为95%。拉力实验表明桩的数目增加最大脱位力增加,同等长度时多桩的最大脱位力大于单桩。结论ParaPost预成桩与铸造桩联合应用的多根管桩核技术是修复磨牙残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Post 铸造桩 磨牙 固位力
下载PDF
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鑫 孙一飞 +3 位作者 田雷 司文捷 冯海兰 刘亦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并与口外模型扫描的精密度比较。方法:制作6个#14~#17树脂牙列,其中#16为离体牙的全瓷冠预备体。对树脂牙列分别进行:(1)硅橡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3Shape D700模型扫描仪重复...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并与口外模型扫描的精密度比较。方法:制作6个#14~#17树脂牙列,其中#16为离体牙的全瓷冠预备体。对树脂牙列分别进行:(1)硅橡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3Shape D700模型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2)固定于仿头模内,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Geomagic Qualify12.0对重复扫描数据两两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和3D比较,分别输出配准数据间的平均偏差(averaged errors,AE)和差异分布彩图。秩和检验定量分析数字印模组与模型组AE的差异,根据差异分布彩图定性描述偏差分布特征。结果:数字印模组AE均数为7.058 281μm,高于模型组4.092 363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数字印模组AE的均数和中位数均小于10μm,表明扫描数据间一致性良好。模型组偏差分布均匀,数字印模组偏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肩台及邻面区域。结论:TRIOS数字印模精密度良好,可达到临床应用要求,预备体肩台及邻面区域为扫描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成像 三维 牙修复体设计
下载PDF
数字化修复结合牙周手术解决复杂前牙美学缺陷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3 位作者 叶红强 刘云松 胡文杰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进行两种美学设计(仅考虑"白色美学"、综合考虑"粉白美学"),结合数码摄影得到相应的彩色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模拟图。以患者评分为标准评价两种美学设计,并由患者自主选择,针对选择后一种设计的患者,三维打印其诊断模型并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后续采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结果:患者针对基于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及数码摄影的两种数字化美学设计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粉白美学"设计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且更多患者(66.7%)选择牙周手术改善软组织形态后再行修复;将该设计通过三维打印制作诊断模型及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向最终手术效果的转移;后续数字化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实现全程数字化。结论:通过数字化美学分析和设计,修复效果预测,三维打印诊断模型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并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诊疗流程的方法可行,临床显著提高医生、患者、技师相互间的沟通效率,体现了多学科联合治疗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 白色美学 粉白美学 牙周手术
下载PDF
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乐迪 张豪 +1 位作者 胡文杰 柳登高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检验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20~30岁之间的青年14人(男6人,女8人),共66颗上颌前牙.通过判断牙周探针在探入的牙龈组织内轮廓是否清晰定性判断上颌前牙牙龈生物型;使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 目的 检验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20~30岁之间的青年14人(男6人,女8人),共66颗上颌前牙.通过判断牙周探针在探入的牙龈组织内轮廓是否清晰定性判断上颌前牙牙龈生物型;使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中央釉质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一致率为80%,Kappa=0.699)和可重复性(一致率为88%,Kappa=0.815);牙周探诊法定性判断牙龈生物型与锥形束CT定量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一致,薄型、中间型、厚型3种牙龈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2±0.20)、(1.28 ±0.25)和(1.46±0.25) mm,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是一种简便、相对客观、适用于临床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生物型 牙周探诊法
原文传递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 被引量:36
7
作者 胡文杰 李连生 +1 位作者 张豪 彭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后2个月进行了修复,定期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追踪观察10个月以上。结果:7例患者追踪观察平均17个月(10~31个月)后术牙牙龈健康、美观、稳定。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传统牙冠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保存了更多的残根、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伸长术 牙槽骨切除术 牙根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修复后前牙美学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峰 杨亚东 +1 位作者 丁中 张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试分析修复后前牙美学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个别前牙全瓷修复患者90例,修复后由患者本人评价患者满意度。由医师根据修复体的整体轮廓、表面形态质地、整体色调、颜色分布、... 目的试分析修复后前牙美学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个别前牙全瓷修复患者90例,修复后由患者本人评价患者满意度。由医师根据修复体的整体轮廓、表面形态质地、整体色调、颜色分布、切端半透明度、表面个体特征与邻牙的相似程度,对修复体进行分级。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方差分析,分析各美学评价指标不同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测量修复体与同名天然牙间的色差,分析其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结果除整体色调"良"、"中"两个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553),其他美学评价指标不同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与同名牙间的总色差、明度差的绝对值及Δa 的绝对值与患者满意度相关,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0.371、-0.406(P<0.05)。结论修复后前牙各项美学特征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均相关,其中表面形态质地、颜色分布、表面个体特征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更密切。修复体与同名牙的总色差及明度差与患者满意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牙修复体 患者满意度 色差
原文传递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牙龈厚度 被引量:30
9
作者 曹洁 胡文杰 +2 位作者 张豪 柳登高 乐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BCT拍摄前准备:硅橡胶取初印,藻酸盐与造影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拍摄CBCT后应用配套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清晰牙龈图像,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应用以上方法对15名研究对象的60颗上前牙进行CBCT拍摄,CBCT测量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厚度,牙齿中央骨嵴顶下方2 mm处唇侧牙龈厚度及骨厚度,综合临床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BCT显示牙龈外形并可结合软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薄型、中间型与厚型3组间的牙龈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0.002);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相关(r=0.449,P<0.05);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负相关(r=-0.31)。结论:通过印模技术结合造影使牙龈表面间接显影的方式,应用CBCT拍摄获得了清晰的上前牙区牙龈三维图像;CBCT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与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呈正相关,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呈轻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 牙测量学
下载PDF
关于全瓷修复应用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0
10
作者 冯海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全瓷修复体 修复应用 全瓷材料 口腔修复 机械强度 陶瓷材料 美观效果 上部结构 种植义齿 工作者
原文传递
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1
作者 樊聪 冯海兰 +1 位作者 徐莉 欧阳翔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对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的148颗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用改良 Ryge 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 Kay 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前后的美观效... 目的探讨对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的148颗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用改良 Ryge 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 Kay 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22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 Kay 牙齿美学分类 ClassⅡ-Ⅰ(化妆)或 Class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时约7.4%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8.6%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时,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2例患者随访4年余,其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牙冠比例保持正常。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修复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正规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伸长术 义齿修复术 美学 牙科
原文传递
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体机械并发症及菌斑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谢也斯 孟焕新 +3 位作者 韩劼 潘韶霞 张立 释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评估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种植体软组织乳头充满情况与食物嵌塞和种植修复体清洁效果的关系。方法随访复查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治疗... 目的评估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种植体软组织乳头充满情况与食物嵌塞和种植修复体清洁效果的关系。方法随访复查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治疗且固定修复1年以上的患者103例,记录种植体机械并发症、菌斑指数、食物嵌塞、软组织乳头指数等,并复查X线片。根据初诊时牙周情况分为牙周健康组(健康组,30例)、轻中度牙周炎组(轻中度组,36例)及重度牙周炎组(重度组,37例),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比较3组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复查时种植体软组织乳头充满情况分为充满组(61例)和未充满组(93例),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食物嵌塞和菌斑清洁情况。结果种植体存留率为100%(162/162),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9%(16/162),无种植体折断或基台折断等严重并发症。健康组、轻中度组、重度组3组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满组与未充满组食物嵌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中,充满组种植体颊侧菌斑指数[0(0)]显著小于未充满组[1(1)](P〈0.05);重度组中,充满组种植体的舌侧菌斑指数[1(1)]显著大于未充满组[0(1)](P〈0.05)。结论通过规范的牙周治疗和种植修复治疗,牙周炎患者种植体短期存留率和修复体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牙周健康者无明显差异;对于组织缺损明显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修复体外形设计更应利于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应慎重、适度采用关闭邻间隙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种植体 牙菌斑指数 机械并发症 软组织乳头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叶红强 柳玉树 +5 位作者 王冠博 王时敏 刘云松 贾璐 孙玉春 周永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9-736,共8页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牙修复体设计 成像 三维 三维面部扫描 口内扫描
原文传递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毕小成 危伊萍 +5 位作者 胡文杰 詹雅琳 徐涛 甄敏 刘云松 张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598-604,共7页
目的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 目的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6颗患牙)和自然愈合组(5例,共7颗患牙)。分别在拔牙后经位点保存或自然愈合后行种植治疗,6~8个月后接受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30个月。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包括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乳头指数(PI)及种植修复体食物嵌塞与否。修复后每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边缘骨丧失量(MBL)。根据Karoussis等2004年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计算种植体成功比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获得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整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两组种植体修复后12~30个月存留率均为100%;位点保存组成功比例为100%,自然愈合组为42.9%。种植体负重1年时两组的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B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与自然愈合组种植体修复后1年时近远中MBL均<1 mm,两组的远中M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种植体修复1年后每年边缘骨丧失均<0.2 mm,近中为(0.03±0.16)mm,远中为(0.05±0.10)mm。两组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均>85。结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为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修复后12~30个月的成功比例高于自然愈合组,是可靠的牙槽嵴增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位点保存 成功率 存留率 磨牙 重度牙周炎
原文传递
不同冠延长术式处理上中切牙冠根折并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比较 被引量:23
15
作者 甄敏 危伊萍 +2 位作者 胡文杰 荣起国 张豪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2-367,共6页
目的 构建上中切牙不同冠根折类型行改良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对比分析常规和改良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显微CT扫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 目的 构建上中切牙不同冠根折类型行改良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对比分析常规和改良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显微CT扫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逆向工程技术和有限元法,构建9种上中切牙冠根折类型行改良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简称不同改良冠延长术模型),分析牙体、牙周和修复体各结构(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桩、核)的等效应力(von Mises stress)峰值及其分布位置、牙周膜面积、牙周膜极限阈值,并与本课题组既往研究中常规冠延长术模型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改良牙冠延长术模型中不同结构的等效应力大小:牙本质>桩>核>牙槽骨>牙周膜;牙本质的应力峰值(44.37~ 80.58 MPa)出现在舌侧中央肩台处;改良冠延长术术后牙周膜面积减少了6%~28%,在相同折裂条件下,改良冠延长术模型保留的牙周膜面积大于常规冠延长术模型;改良冠延长术模型中仅B3L1m、B3L2m、B3L3m模型的牙周膜应力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而常规冠延长术模型中的B2L2c、B2L3c、B3Llc、B3L2c、B3L3c模型的牙周膜应力均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结论 改良冠延长术较常规法保留了相对多的牙周支持组织,有利于术牙的远期疗效;改良冠延长术的适应证范围大于常规冠延长术;唇侧折裂平齐龈缘且舌侧折裂至牙槽嵴顶及其根方的上前牙冠根折不是改良冠延长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折断 牙冠伸长术 有限元分析 牙冠 牙根
原文传递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接修复前牙缺失的四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肖遵胜 姜婷 +3 位作者 方晓倩 吕品 李健 贾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存活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3颗前牙缺失、缺牙区邻牙牙周支持丧失严重、不符合种植义齿及全冠固位固定义齿修复条件的30例患者,制作玻璃纤维(EverstickC&B)增强...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存活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3颗前牙缺失、缺牙区邻牙牙周支持丧失严重、不符合种植义齿及全冠固位固定义齿修复条件的30例患者,制作玻璃纤维(EverstickC&B)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30个。采用树脂粘接系统(SuperbondC&B)进行粘接固定修复。在修复即刻、修复后1、2、3、4年分别对义齿的完全存活率、功能存活率、基牙牙槽骨高度进行记录和评估,分析失败原因。采用完全随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基牙骨高度变化。结果修复1.3年后,每年分别出现义齿连接体折裂1例,经过树脂修补后继续使用。第3、4年各有1例连接体再次折裂后义齿整体脱落。4年随诊后,30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的完全存活率为83%(25/30),功能存活率为93%(28/30)。22%(13/60)的邻牙骨高度降低,而另外78%(47/60)的邻牙骨高度增加,与修复后第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牙牙周状况得到改善。结论4年临床观察显示,对于1~3颗前牙缺失合并邻近基牙牙周支持受损的患者,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是一种可行的固定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牙周夹板 存活率
原文传递
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至6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甄敏 胡文杰 +1 位作者 张豪 李连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手术疗效,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因素。方法对17例患者、共20颗患牙实施改良牙冠延长术并完成修复术后1—6年的长期追踪(探诊深度每颗牙检测6个位点,共120个位点;出血指数每颗牙检测颊、舌面2个...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手术疗效,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因素。方法对17例患者、共20颗患牙实施改良牙冠延长术并完成修复术后1—6年的长期追踪(探诊深度每颗牙检测6个位点,共120个位点;出血指数每颗牙检测颊、舌面2个位点,共40个位点),对比分析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牙周状况,并对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7例患者中1例发生根折,1例对磨牙金属修复体颜色不满意,其他15例患者对术牙的美观和功能均非常满意;术牙仅有4%(5/120)的位点牙周探诊深度为4mm,其余位点探诊深度均≤3mm;术牙83%(33/40)的颊舌面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探诊出血,但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松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体冠缘位置与牙龈出血指数呈高度负相关(r=-0.742);菌斑指数与牙龈出血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0.480)。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疗效较好,是保留残根残冠的一种可行的牙周手术;术后修复体冠缘位置可能是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伸长术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桩核修复牙体重度缺损的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新知 杨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桩核是用于根管治疗后修复牙齿残冠、残根的常见修复体,桩是粘固在患牙根管内用于获得桩核固位的部分,核是连接固定于桩之上,与牙冠剩余的牙体硬组织一起形成全冠预备体的部分。
关键词 牙修复体 根管疗法 牙缺失
下载PDF
数字化全口义齿个别托盘制作与临床应用时间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魏菱 陈虎 +2 位作者 周永胜 孙玉春 潘韶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功能易适性数字化全口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FSD)系统修复方式及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将利用两种方式制作的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后制作全口义齿,记录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结果: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制作平均人工用时分别为(28.6±2.9)min、(31.1±5.7)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的临床操作平均用时为(23.4±11.5)min、(25.4±13.0)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均小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采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制作全口义齿能够节约技工的制作时间及临床操作用时,且由于其不需要灌注初印模,可节省印模材料及模型材料,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义齿 全口 成像 三维 个别托盘
下载PDF
牙周-正畸-种植综合治疗改善重度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附1例5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翠 许砚耕 +3 位作者 胡文杰 张浩筠 刘云松 寻春雷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牙周炎是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伴有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口腔医生掌握多学科的诊疗知识,严格把控不同治疗阶段的时机和标准,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 牙周炎是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伴有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口腔医生掌握多学科的诊疗知识,严格把控不同治疗阶段的时机和标准,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多个口腔问题,最终恢复其健康、改善功能和美观。文章展示了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消除炎症,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并重建缺牙区修复间隙,最后结合种植修复治疗重建口腔功能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为此类重度牙周炎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重度牙周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