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树脂治疗正畸后牙面白垩斑的一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
作者 冯朝华 楚小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面脱矿(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颜色稳定性。方法:对正畸治疗后6颗上颌前牙均出现脱矿的患者8名(患牙共48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在同等条件下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面脱矿(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颜色稳定性。方法:对正畸治疗后6颗上颌前牙均出现脱矿的患者8名(患牙共48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在同等条件下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部分有效的患牙测量术前、术后白垩斑(whitespot,W)及患牙唇面的面积(tooth,T),计算出W/T比值(%),统计方法采用两个样本的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数码照片以JPG格式导入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转化为8位灰度文件,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被治疗区域牙面的灰度值,对比不同时间点牙面颜色的变化情况,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有效患牙11颗(22.9%,11/48),部分有效37颗(77.1%,37/48),无效0颗。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T(%)平均值是31.37%,术后下降为7.99%,P<0.05。术前白垩斑区域灰度平均值是188.07±5.62,术后1周灰度值是143.20±7.03,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灰度值分别是136.33±4.54和139.57±3.70,分别与术后1周相比,P>0.05。结论:渗透树脂能明显改善正畸治疗后白垩斑患牙的美观,渗透治疗后的牙面颜色在1年观察期内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牙失矿质 渗透树脂 美学 牙科
下载PDF
人牙髓细胞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技术 被引量:33
2
作者 薛世华 吕培军 +2 位作者 王勇 赵雨 张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技术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牙再生奠定初步基础。方法:用Imageware 11.0软件设计三维生物打印蓝图;制备海藻酸钠-明胶水溶胶,与体外分离、培养的... 目的: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共混物三维生物打印技术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牙再生奠定初步基础。方法:用Imageware 11.0软件设计三维生物打印蓝图;制备海藻酸钠-明胶水溶胶,与体外分离、培养的hDPCs共混,共混物中hDPCs的密度为1×106个/mL,海藻酸钠和明胶的终浓度分别为20 g/L和80 g/L;用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按一定参数进行hDPCs共混物的三维生物打印,观察打印获得的三维结构体,用钙黄绿素-AM和碘化丙啶溶液对结构体进行染色,评价打印后hDPCs的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体外培养打印获得的结构体,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检测hDPCs在三维结构体中的增殖。结果:利用Imageware 11.0软件设计出了由圆柱状微丝逐层交错堆积构成的具有网格结构的三维结构体数字模型,用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可构建出具有自定义形状及尺寸的三维结构体,结构体中hDPCs的存活率为87%±2%,经打印处理的hDPCs在三维结构体中仍可增殖。结论:本研究实现了hDPCs共混物的三维生物打印,为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牙再生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打印 牙髓 细胞 培养的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修复后前牙美学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峰 杨亚东 +1 位作者 丁中 张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试分析修复后前牙美学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个别前牙全瓷修复患者90例,修复后由患者本人评价患者满意度。由医师根据修复体的整体轮廓、表面形态质地、整体色调、颜色分布、... 目的试分析修复后前牙美学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个别前牙全瓷修复患者90例,修复后由患者本人评价患者满意度。由医师根据修复体的整体轮廓、表面形态质地、整体色调、颜色分布、切端半透明度、表面个体特征与邻牙的相似程度,对修复体进行分级。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方差分析,分析各美学评价指标不同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测量修复体与同名天然牙间的色差,分析其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结果除整体色调"良"、"中"两个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553),其他美学评价指标不同级别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与同名牙间的总色差、明度差的绝对值及Δa 的绝对值与患者满意度相关,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0.371、-0.406(P<0.05)。结论修复后前牙各项美学特征的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均相关,其中表面形态质地、颜色分布、表面个体特征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更密切。修复体与同名牙的总色差及明度差与患者满意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牙修复体 患者满意度 色差
原文传递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现代瓷贴面技术是由Pincus[1]于1928年提出,并用于好莱坞演员的即刻美学修复.1955年,Buonocore[2]完成了关于酸蚀的研究,发现采用弱酸对釉质表面进行酸蚀可一定程度增加牙科材料的粘接性能;1975年Rochette提出了酸蚀瓷修复体并粘接于釉... 现代瓷贴面技术是由Pincus[1]于1928年提出,并用于好莱坞演员的即刻美学修复.1955年,Buonocore[2]完成了关于酸蚀的研究,发现采用弱酸对釉质表面进行酸蚀可一定程度增加牙科材料的粘接性能;1975年Rochette提出了酸蚀瓷修复体并粘接于釉质表面的理念,Simonsen[3]和Calamia[4]研究证实经氢氟酸酸蚀的瓷修复体可通过树脂粘接剂与牙釉质表面形成足够强度的粘接;1985年牙科材料厂商陆续推出了制作瓷修复体专用的瓷粉[5].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瓷贴面开始在国外大量应用并被医师及患者逐渐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贴面技术 临床应用 超薄 粘接性能 瓷修复体 牙科材料 釉质表面 树脂粘接剂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全 张晓 +1 位作者 张刚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debeam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了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debeam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了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嗣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49例患者(60侧),进一步行CBCT检查,结合种植机微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术中观察结果,应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评价术前CBCT检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术前CBCT观察IMTM突破下牙槽神经管壁判断的灵敏度82.8%、特异度87.0%,Youden指数0.6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0.0%。两位口腔放射医师术前对CBCT共同判读的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符合率为84.6%(44/52)。对两位医师术前分别判读CBCT影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0。结论对于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病例应用CBCT术前检查,CBCT显示的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曲面体层摄影术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凝胶与米诺环素凝胶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帆 张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凝胶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2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A组(n=35),B组(n=35)在机械方法治疗后分别采用透明质酸凝胶和米诺环素凝胶局部...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凝胶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2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A组(n=35),B组(n=35)在机械方法治疗后分别采用透明质酸凝胶和米诺环素凝胶局部治疗,C组仅采用单纯机械方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慢性牙周炎病情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自身对比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后A组与B组的结果均低于C组,另外在PLI和螺旋体构成比方面比较,B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治疗后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而B组在胃肠道反应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显著,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凝胶缓释剂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相近,米诺环素凝胶可更有效的抑制菌斑及螺旋体,而透明质酸凝胶用药安全性较高且无不良反应,两种药物均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米诺环素凝胶 透明质酸凝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中文版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红梅 夏斌 +3 位作者 王建红 谢盼 黄芊 葛立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3-408,共6页
目的进行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 a 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MCDAS,)中文版的研制,评价MCDASf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的跨文... 目的进行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 a 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MCDAS,)中文版的研制,评价MCDASf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对MCDAS,量表英文版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建立MCDAS,中文版。选取250名幼儿园及小学的大于4岁且小于12岁儿童间隔3周前后两次填写的MCDAS,量表,检测MCDAS,中文版的信度。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临床抽取大于4岁且小于12岁就诊儿童248名,治疗前填写MCDAS,中文版和改良中文版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同时根据国内学者修订的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这些儿童口腔诊疗行为进行分级,以验证中文MCDAS,量表的效度,及儿童焦虑水平与就诊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信度检测同时完成两次测评的为245人,量表填表完整率98.0%(245/250);效度检测共有246名有效完成了MCDAS,中文版量表的填写,量表填表完整率为99.2%(246/248)。该量表内部一致性克龙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 coefficient)为0.814,重测信度为0.907。MCDAS,中文版量表得分与改良中文版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的得分、与儿童Venham临床行为分级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675(P〈0.01)。结论MCDAS,中文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儿童口腔临床测量儿童焦虑程度的一种较好的简单自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医学 牙科治疗焦虑 面部表情 量表
原文传递
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准确性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明明 刘峰 +1 位作者 张峰 丁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的准确性,探讨电脑比色仪对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颜色的精确表达作用。方法选取天然牙颜色分布相对均一的单颗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V组和S组),每组60例。V组采用比色... 目的通过分析比色板与电脑比色仪比色的准确性,探讨电脑比色仪对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颜色的精确表达作用。方法选取天然牙颜色分布相对均一的单颗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V组和S组),每组60例。V组采用比色板,S组采用电脑比色仪,对患者的天然牙进行比色;再根据测色结果分为色标颜色组(V1、S1)和中间颜色组(V2、s2)。修复后使用电脑比色仪对所有修复体及V组比色参照的天然牙进行测色,分别计算每组修复体中部与天然牙中部的总色差△E^*ab,对结果进行配对£检验。结果V组△E^*ab(3.92±1.59)与s组△E^*ab(2.23±0.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2.29±0.88)与V2组△E^*ab(4.42±1.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组△E^*ab(2.12±0.84)与s2组△E^*ab(2.27±1.01)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4)。V2组△E^*ab与S2组△E^*a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1组△E^*ab与s1组△E^*a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对于比色板色标未能覆盖的颜色,电脑比色仪的定位与表达比单纯用比色板比色更准确,利于指导修复体的颜色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比色 电脑比色仪 比色板
原文传递
色彩学知识与牙科比色Ⅲ.比色方法及颜色信息传递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本次系列讲座的前两讲已经分别介绍了色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影响比色的因素,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视觉比色的方法,并探讨仪器测色及颜色信息传递等问题。
关键词 比色方法 信息传递 色彩学 颜色 牙科 仪器测色 讲座
原文传递
静脉给药镇静技术在2582例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菲 赵阳阳 +4 位作者 关明 王晶 许向亮 刘宇 翟新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监测数值、镇静、镇痛用药情况、手术和镇静时长、术中镇静效果及术后顺行性遗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年间进行静脉镇静下口腔外科手术共2582人次,患者年龄段集中于3.5岁至10岁及21~40岁。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多生牙,占38%(981/2582),阻生智牙占30%(775/2582),其他疾病共占32%。围手术期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数值在患者入室、局部麻醉、手术切开、手术开始10 min及术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咪达唑仑静脉镇静占69%(1781/2582);单独使用丙泊酚占7%(181/2582);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复合镇静占24%(620/2582)。使用的静脉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酮咯酸氨丁三醇,分别占33%(852/2582)、23%(594/2582)、6%(157/2582),未使用静脉镇痛药患者占35%(907/2582)。手术总时长平均(31.2±20.8)min,镇静给药总时长平均(38.4±19.2)min;术中总体镇静效果较好,Ramsay镇静评分多为2~4分;术后患者对局部麻醉注射、手术切开、牙钻声音的顺行性遗忘率分别为94%(2431/2582)、92%(2375/2582)、75%(1452/1936)。结论: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舒适性,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镇静 镇痛 麻醉 口腔外科手术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在单侧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智勇 冯志强 +3 位作者 巩玺 贺洋 安金刚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7-661,共5页
目的评价导航系统在单侧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导航指导下完成眶壁重建的15例单侧眼眶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4.3±9。5)岁。术前CT扫描、数据导人BrainLa_b导航系统工作站、以健... 目的评价导航系统在单侧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导航指导下完成眶壁重建的15例单侧眼眶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4.3±9。5)岁。术前CT扫描、数据导人BrainLa_b导航系统工作站、以健侧眼眶CT数据的镜像作为参考,完成术前设计。对粉碎性严重眶壁骨折则以镜像数据为基础,制作模板并在模板上完成钛网预成形;如眶壁骨折较局限,则采用羟基磷灰石补片在术中直接完成眶壁缺损修复。在导航系统的指导下分别以钛网(10例)、羟基磷灰石补片(5例)完成眶壁重建。术后再次CT扫描,评价导航系统应用效果4个变量:①整体眶腔容积差;②眶壁疝出组织体积;③眼球内陷程度;④重建误差。由于羟基磷灰石在CT中显像效果差,因此,只测量钛网移植病例的重建误差。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视神经损伤、感染或植入体排斥等并发症。经测量术前平均眼球内陷(3.54±1.6)mm、整体眼眶容积差(4.5±1.8)ml、疝出组织体积(2.1±O.7)ml;术后以上3项指标分别降低到(1.3±0.6)mm、(1.8±0.9)ml和(0.7±0.3)111l。统计学测量显示,眶内壁和下壁的重建误差分别为(2.5±0.6)mm和(2.1±Q4)mm。结论单侧眼眶骨折治疗应用导航系统可以得到精确的眶壁重建和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治疗 计算机辅助 眶壁重建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直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的有限元法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团锋 王新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比较在功能状况下,上颌中切牙3种不同直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后,桩核及牙根的应力分布情况,为CAD/CAM一体化全... 目的: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比较在功能状况下,上颌中切牙3种不同直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后,桩核及牙根的应力分布情况,为CAD/CAM一体化全瓷桩核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上颌中切牙分别建立直径1.5 mm、2.0 mm、2.5 mm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后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基牙分为无肩领和2.0 mm高肩领两组,共6种模型。用100 N力,通过牙长轴与切缘垂直向加载和切缘下腭侧2.0 mm与牙体长轴45°角斜向加载,模拟上、下切牙相对时和下颌前伸运动时的两种受力情况。结果:在100 N垂直向加载下,直径为2.0 mm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牙根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桩末端的根管内侧壁,其力值随着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100 N 45°角斜向加载下,所有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和牙根的最大应力值是垂直向加载下的3倍以上,桩核的最大应力位于根管内桩的唇侧中1/3,应力集中不明显,牙根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桩末端的外侧壁及根尖孔区。在2.0 mm肩领存在时,相同直径的桩核和牙根的最大应力较无肩领设计时减小。结论:在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根管预备时2.0 mm的直径有利于应力的均匀分布,末端牙体预备要防止应力集中,前伸侧向力对牙根及桩核的影响较大,根尖1/3是可能发生根折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设计 桩核技术 氧化锆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自体骨与异种骨移植延期种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晓 孙凤 +1 位作者 张峰 张智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经上颌骨前外侧壁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延期种植术的长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的骨移植材料在种植修复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牙列缺损患者18例(21侧)上颌窦行经上颌骨前外侧壁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延... 目的评价经上颌骨前外侧壁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延期种植术的长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的骨移植材料在种植修复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牙列缺损患者18例(21侧)上颌窦行经上颌骨前外侧壁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延期种植术。延期(6~8个月)植入共46枚种植体。将牙列缺损区域剩余牙槽骨高度〈4mm的患者分为两组:①混合材料组(自体骨+异种骨)5例6侧;②单纯异种骨组(Bio—Oss)13例15侧。在3个时间点(植骨术后即刻、种植体负荷即刻、〉12个月随访)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评估骨吸收率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在植入的46枚种植体中,除1枚因感染取出外,其余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并完成修复。在平均54个月随访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45/46)。3个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比较,移植骨量两组均减少,混合材料组(10.88%和7.77%),总吸收率18.65%;单纯异种骨组(4.40%和-2.47%),总吸收率1.93%。骨量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临床效果是可以预期的;单纯异种骨移植的骨吸收率低于自体骨十异种骨混合材料的骨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骨吸收率
原文传递
同向施压测定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奇 薛世华 +1 位作者 刘志勇 吴凌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粘结系统对牙釉质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粘结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取近期拔除人上中切牙10颗,轴向纵切,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用Single BondTM2粘结FiltekTMZ250树脂;另一组用SE Bond粘结Fil...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粘结系统对牙釉质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粘结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取近期拔除人上中切牙10颗,轴向纵切,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用Single BondTM2粘结FiltekTMZ250树脂;另一组用SE Bond粘结FiltekTMZ250树脂。所有试件按自切端向颈部施压法测定剪切粘结强度。结果:Single BondTM2对牙釉质的剪切粘结强度大于SE Bond,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酸蚀粘结系统对牙釉质的粘结剪切强度大于自酸蚀系统,临床上对牙釉质的粘结应选择全酸蚀技术,采用自切端向颈部的方向施压的原则测定试件的剪切粘结强度更具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蚀 牙科黏固剂 牙釉质 黏着性
下载PDF
口腔医疗摄影技巧Ⅰ. 口腔医疗摄影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期刊刊登论文的专业水平,为促使更多的医院和医师能按专业规范的方法留取病例影像资料,以便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更真实、直观地反映临床疗效,并在国际口腔医学界客观地反映我们的专业水准。我们将在2007年度开设&qu...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期刊刊登论文的专业水平,为促使更多的医院和医师能按专业规范的方法留取病例影像资料,以便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更真实、直观地反映临床疗效,并在国际口腔医学界客观地反映我们的专业水准。我们将在2007年度开设"口腔医疗摄影技巧"讲座,分6期为大家介绍口腔医疗影像的基本要求、摄影的设备要求、基本的拍摄方法,以及各种常用的影像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疗 摄影技巧 影像资料 拍摄方法 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临床疗效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22例牙源性腺样瘤的X线三维影像学特点分析
16
作者 屈留洋 凌晓彤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22例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AOT)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22例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AOT)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或锥形束CT影像的AOT患者22例,结合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包括位置、大小、膨隆情况及钙化情况等。根据病变内钙化特点,将病变分为:无钙化型(无明显钙化)、偏侧型(钙化位于病变一侧的边缘)、星环型(钙化环绕病变中心呈圆形或环形);散发型(钙化在病变内零星分布)。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0~34岁。22例AOT均为骨内型单房病变,其中21例(95.5%)为类圆形,11例(50.0%)位于下颌骨前部。19例(86.4%)病变内可见形态及数目不等的钙化物,包括偏侧型3例,星环型12及散发型4例;余3例(13.6%)无钙化。另外,18例(81.8%)病变唇/颊侧骨皮质膨隆,12例(54.5%)舌/腭侧膨隆;6例(27.3%)存在骨皮质不连续;12例(54.5%)含阻生牙,其中8例(66.7%,8/12)阻生牙为尖牙;仅4例(18.2%)有牙根吸收。结论本组病例中AOT以年轻女性多见,好发于颌骨前部,病变膨隆明显,近90%的病变内可见钙化物。根据瘤内钙化特点可分为无钙化型、偏侧型、星环型及散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腺样瘤 影像诊断 螺旋CT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经牙槽嵴顶入路非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同期植入术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巍 李良玉 张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嵴萎缩、上颌窦气化均使种植体植入困难,上颌窦内、外提升技术解决了部分难题,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与缺点。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植入 牙槽嵴顶 植入术 上颌后牙缺失 牙槽嵴萎缩
原文传递
牙源性钙化囊肿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三维影像特点
18
作者 凌晓彤 屈留洋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COC和16例CEOT的螺旋CT或CB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大小、膨隆程度、内部结构及牙齿受累情况等,并对病变内钙化特点进行分类。结果:19例CO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7岁,89.5%(17/19)的病变位于前牙区和前磨牙区,100.0%存在颌骨膨隆,78.9%出现骨皮质不连续。16例CEOT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6岁,81.3%(13/16)的病变位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56.3%存在颌骨膨隆,93.8%出现骨皮质不连续。根据病变内钙化物的分布特点分为无钙化型(未见钙化影像)、边缘型(钙化影位于病变边缘,且仅在一侧散在分布)、弥散型(多发钙化影广泛分布于病变范围内)、团块型(存在直径大于5 mm的钙化团块)及冠周型(钙化影像聚集于阻生牙周围)。73.7%的COC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边缘型9例、弥散型3例及团块型2例;42.8%的CEOT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弥散型2例及冠周型5例。另外,6例COC病变中存在牙瘤样影像,9例无钙化的CEOT中8例为朗格汉斯(Langerhans)型,病变较小(近远中径平均为17.8 mm),不含阻生牙,且无牙根吸收。结论:COC好发于颌骨前部,膨隆明显,而CEOT好发于颌骨后部,多存在骨皮质不连续。两者的钙化特点差异较大,COC病变区钙化影像发生率高,多沿病变边缘散在分布,位于病变一侧,远离阻生牙,部分病变与牙瘤共同发生;CEOT逾半数无钙化且病变较小,其余病变中钙化物影像多围绕在阻生牙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三维成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中国≥65岁老年人牙齿缺失与听力损伤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睿捷 李宏宇 施红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背景听力损伤和牙齿脱落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但目前针对老年人牙齿缺失、义齿使用与听力损伤关系的人群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我国≥65岁老年人牙齿缺失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23年1月,在中国老年健康... 背景听力损伤和牙齿脱落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但目前针对老年人牙齿缺失、义齿使用与听力损伤关系的人群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我国≥65岁老年人牙齿缺失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23年1月,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65岁老年人15161名为研究对象。以听力损伤情况为结局变量,以口腔牙齿数量为解释变量,以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信息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牙齿数量对听力损失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义齿使用情况老年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5161名研究对象中,牙齿数量为≥20、10~19、1~9、0颗的老年人分别有3655名(24.11%)、2355名(15.53%)、4008名(26.44%)、5143名(33.92%),听力损伤者有6148名(4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牙齿数量≥20颗者相比,牙齿数量为10~19、1~9、0颗者容易发生听力损伤,OR(95%CI)分别为1.31(1.08~1.58)、1.57(1.32~1.86)、1.97(1.65~2.3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牙齿数量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联在≥80岁和未使用义齿的老年人中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牙齿缺失可增加听力损伤的发生风险,高龄和未使用义齿的老年人发生听力损伤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伤 牙齿缺失 老年人 义齿使用 横断面研究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三种烤瓷桥临床修复六年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凤 张相嗥 +2 位作者 刘峰 周团锋 孙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追踪观察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金合金烤瓷桥和镍铬合金烤瓷桥的临床效果,为评价不同烤瓷桥临床修复的远期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制作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A组)35件,同期分别制作金合金烤瓷桥(B组)和镍铬... 目的追踪观察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金合金烤瓷桥和镍铬合金烤瓷桥的临床效果,为评价不同烤瓷桥临床修复的远期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制作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A组)35件,同期分别制作金合金烤瓷桥(B组)和镍铬合金烤瓷桥(C组)各35件,临床检查105件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105件修复体平均随访6年。A组边缘密合性好(100%),明显好于B组(91%)与C组(77%)(P〈0.01)。6年内A组基牙继发龋率为0%(0/35),B组基牙继发龋率为6%(2/35),C组基牙继发龋率为14%(5/35)。A组中有1例在修复2年后饰面瓷崩瓷,占3%;随访期内B组无崩瓷现象;C组1例在修复4年后饰面瓷崩瓷,占3%,3种修复体崩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修复体均无桥架松动、折断以及修复体脱落。结论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有良好的边缘密合度,强度可满足临床要求,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与常规铸造合金烤瓷桥一样,需谨慎使用,提倡用于无髓基牙烤瓷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随访研究 金沉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