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摇椅型唇弓作用下牙弓三维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莉 张丁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研究预成NiTi摇椅型唇弓作用下牙弓在长度 ,宽度及垂直向三个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方丝弓托槽和OPA -L直丝托槽Typodont各一副 ,用三维测量仪测量比较其在预成方丝和圆丝摇椅弓作用前后牙弓的变化趋势。结果 预成NiTi摇... 目的 研究预成NiTi摇椅型唇弓作用下牙弓在长度 ,宽度及垂直向三个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方丝弓托槽和OPA -L直丝托槽Typodont各一副 ,用三维测量仪测量比较其在预成方丝和圆丝摇椅弓作用前后牙弓的变化趋势。结果 预成NiTi摇椅型方丝有使牙弓前部宽度增加和牙弓长度减小的趋势 ,这种趋势在方丝托槽组较直丝托槽组显著 (P <0 .0 5 )。预成NiTi圆丝摇椅弓有使牙弓宽度减小的趋势。方丝和圆丝摇椅弓均有使切牙压低双尖牙升高 ,打开咬合整平Spee曲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仪 摇椅形唇弓 牙弓 三维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中国25392名儿童与青少年错畸形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294
2
作者 傅民魁 张丁 +3 位作者 王邦康 邓燕 王佛汉 叶湘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调查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率。方法 以个别正常和Angle错分类法为标准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 ,由口腔正畸专业人员对全国 2 5 392名各牙龄期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错畸形的患病率调查。结果 得出了我国儿童与青少... 目的 调查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率。方法 以个别正常和Angle错分类法为标准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 ,由口腔正畸专业人员对全国 2 5 392名各牙龄期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错畸形的患病率调查。结果 得出了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患病率为 67 82 % ,同时统计出各牙龄期的患病率和错畸形类别的构成比。结论 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患病率近 40年来有明显增高 ,由 2 0世纪 60年代初的 40 %升至 2 0 0 0年的 67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错HE 患病率 Angle分类法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186
3
作者 胡炜 傅民魁 +2 位作者 谢以岳 王勤 程绰约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 明确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釉质病损的程度。方法 两名龋病专家对 16 5名使用固定矫治器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齿幻灯片上的釉质脱矿病损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患者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病损的程度 ,计算釉质... 目的 明确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釉质病损的程度。方法 两名龋病专家对 16 5名使用固定矫治器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齿幻灯片上的釉质脱矿病损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患者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病损的程度 ,计算釉质脱矿指数 (enameldecalcificationindex,EDI)。结果 正畸治疗中有 98人出现牙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5 9.4% ,无性别差异。在 35 48颗被观察的牙齿中有44 5颗牙齿发生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12 .5 %。上颌牙齿的发病率 (14.1% )高于下颌牙齿的发病率(11.0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左右侧牙齿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不同 (P >0 .0 5 )。上颌前牙的釉质脱矿发病率最高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病率最低。一半以上的脱矿病损集中在正畸托槽龈方的釉质上。 90 %釉质脱矿病损的程度为 1~ 2度。男女患者釉质脱矿程度相似 ,上颌牙齿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下颌牙齿的平均EDI值 (P =0 .0 0 1)。左右侧的EDI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脱矿 固定矫治器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28
4
作者 傅开元 马绪臣 +3 位作者 张震康 周彦恒 田岳红 赵燕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讨如何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评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 ,TMD)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和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 ,定量计算每例患者 (共 60... 目的 探讨如何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评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 ,TMD)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和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 ,定量计算每例患者 (共 60例 )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评价不同检查者获得的各项指数的一致性 ,并应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定量评价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不同检查者获得的各项Fricton紊乱指数值相近 ;②Fricton紊乱指数可明确反映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后临床功能的改善。结论 评价TMD功能障碍程度或评价TMD治疗效果宜避免使用非客观的、描述性的报告 ,Fricton紊乱指数是一方便且有效的客观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颞下颌关节障碍 TMD 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25392名儿童与青少年错畸形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76
5
作者 傅民魁 张丁 +3 位作者 王邦康 邓燕 王佛汉 叶湘玉 《口腔正畸学》 2002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方法 以个别正常(牙合)和Angle错(牙合)分类法为标准,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由口腔正畸专业人员对全国25 392名各牙龄期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错(牙合)形的患病率调查。结果得出了我国儿童与...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方法 以个别正常(牙合)和Angle错(牙合)分类法为标准,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由口腔正畸专业人员对全国25 392名各牙龄期的儿童与青少年进行错(牙合)形的患病率调查。结果得出了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牙合)患病率为67.82%,同时统计出各牙龄期的患病率和错(牙合)畸形类别的构成比。结论 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牙合)患病率近40年来有明显增高,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40%升至2000年的6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儿童 青少年 错HE 患病率 Angle分类法
原文传递
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的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徐宝华 林久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 评价早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前牙反引起的牙颌面形态学变化及其对前牙反儿童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挑选 40名年龄 8~ 11岁的骨性前牙反儿童 ,随机分为 2组 ,一组进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 ,另一组作对照观察。 2组儿童... 目的 评价早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前牙反引起的牙颌面形态学变化及其对前牙反儿童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挑选 40名年龄 8~ 11岁的骨性前牙反儿童 ,随机分为 2组 ,一组进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 ,另一组作对照观察。 2组儿童在治疗或观察期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 ,行X线片头影测量 ,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儿童的A点平均前移 3 5mm(对照组为 - 1 75mm) ,代表下颌突度的SNB、SNPg角明显减小 ,代表上下颌间关系的测量项目ANB角、NA PA角明显增大。结论 在替牙中晚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 ,可刺激上颌骨前移、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发育 颌骨 矫治器
原文传递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寻春雷 曾祥龙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 介绍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 ,评价该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在 6 7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 ,选择 5例II类骨型、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 ,矫治设计上颌均为减数双侧第... 目的 介绍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 ,评价该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在 6 7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 ,选择 5例II类骨型、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 ,矫治设计上颌均为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 ,支抗设计为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 ,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 ,以每侧 15 0~ 2 0 0g力滑动法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 ,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  5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切牙切缘平均内收 6 4mm ,支抗磨牙平均前移 0 3mm ,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 自攻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代替口外力的使用 ,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该型种植体具有操作简单灵活 ,可即刻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 磨牙 支抗 正畸治疗 有效性
原文传递
矢状骨面型与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曾祥龙 唐志慧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 对 182名恒牙早期青少年按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三种不同矢状骨面型组 ,三组的年龄、性别相匹配 ,垂直骨面型以及腺样体情况三组间分布一致。对上气道矢状径和舌... 目的 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 对 182名恒牙早期青少年按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三种不同矢状骨面型组 ,三组的年龄、性别相匹配 ,垂直骨面型以及腺样体情况三组间分布一致。对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 ,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鼻咽段和腭咽段矢状径无显著差异 ;从悬雍垂尖向下 ,随ANB角的增大咽腔矢状径有减小趋势 ,Ⅱ类患者的舌咽矢状径显著小于Ⅲ类。舌骨的垂直向位置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水平方向上 ,Ⅲ类、Ⅰ类、Ⅱ类舌骨位置逐渐后移 ,Ⅱ类和Ⅰ类比Ⅲ类显著后位。结论 以ANB角为代表与面部矢状发育与上气道鼻咽、腭咽和舌骨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关系 ,而对上气道下段的舌咽和舌骨的矢状位置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与不同矢状骨面型下颌大小位置发育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上气道形态 舌骨位置 腭咽
下载PDF
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20例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谷岩 A.Bakr M.Rabie Urban Hgg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目的 分析替牙期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 选择2 0例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 ,在替牙早期使用前方牵引器 ,治疗开始、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年拍摄头颇侧位片 ,并以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 目的 分析替牙期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 选择2 0例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 ,在替牙早期使用前方牵引器 ,治疗开始、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年拍摄头颇侧位片 ,并以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表明 ,在治疗刚刚结束时 ,覆盖增加 6 5毫米 ,其中 40 %为骨性变化 ,6 0 %为牙性代偿。治疗结束后一年发现覆盖减少 1 2毫米 ,即骨性变化占 2 3% ,牙性代偿 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前方牵引器 代偿 安氏Ⅲ类错He畸形 前牙反HE 下颌 侧位片 头影测量分析 切牙 病例
原文传递
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10
作者 姜若萍 张丁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过固定正畸治疗 ,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者 96例。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每名患者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探... 目的 研究影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过固定正畸治疗 ,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者 96例。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每名患者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探讨正畸后平均根吸收值 (rootresorptionaftertreatment ,RRAT )与性别、年龄、减数与否、部位、疗程和治疗前平均根吸收值 (rootresorptionbeforetreatment,RRBT )的关系。结果 ①女性RRAT校正均值为 0 4 1,男性为 0 3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5 )。②拔牙组的RRAT校正均值为 0 4 3,未拔牙组为 0 3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0 1)。③前牙区RRAT校正均值为 0 5 9,后牙区为 0 12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④上牙RRAT校正均值为 0 4 0 ,下牙为 0 37,差异无显著性。⑤RRAT与年龄、疗程及RRBT呈正相关 ,复相关系数R =0 5 9,判定系数R2 =0 35。结论 性别、年龄、减数与否、疗程、部位及治疗前牙根状况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正畸 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 牙移动
原文传递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3
11
作者 姜若萍 张丁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至少经过十二个月固定正畸治疗,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的病例96例,用根吸收分级评估法记录每人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 (1)正畸治...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至少经过十二个月固定正畸治疗,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的病例96例,用根吸收分级评估法记录每人矫治前后全口牙齿根吸收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 (1)正畸治疗前8.6%的牙齿存在根吸收,治疗后41.6%的牙齿有程度不等的根吸收;(2)治疗前的根吸收绝大部分为轻度,治疗后仍以轻度吸收为主,但也有部分中重度吸收;(3)治疗前的根吸收主要在上颌前牙区;治疗后根吸收上下颌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牙明显高于后牙。结论(1)正畸后的根吸收较为常见;(2)大部分正畸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是可接受的;(3)正畸治疗后有一部分牙齿(1.3%)出现重度根吸收,主要分布于上前牙,成为危害患者颜面美观及功能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 临床研究 全口曲面断层片
原文传递
骨性前牙反的前方牵引治疗 被引量:52
12
作者 徐宝华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骨性前牙反HE 牵引治疗 Ⅲ类错He 错HE矫治
原文传递
前方牵引对于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牙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4
13
作者 贾绮林 王海岚 王以玲 《口腔正畸学》 2003年第4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He,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He,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He,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骨性Ⅲ类错he 前方牵引 牙颌结构
原文传递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14
作者 魏松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目的 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 ,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 ,以丰富骨性前牙反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 骨性前牙反患者七名 ,其中男三人 ,女四人 ,年龄最大为 18岁 ,最小为 12岁 ,平均年龄为 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 ,治... 目的 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 ,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 ,以丰富骨性前牙反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 骨性前牙反患者七名 ,其中男三人 ,女四人 ,年龄最大为 18岁 ,最小为 12岁 ,平均年龄为 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 ,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 :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 ,下后牙段得到远中竖直 ,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后牙高度得到较好的控制 ,下前牙升高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上前牙在较粗的方丝控制下 ,体现出良好的整体向前移动趋势。ANB角减小 ,但减小幅度很小 ,矫治并未改善骨性前牙反的矢状生长型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尚需进行外科矫正。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尚未得到充分控制 ,但平面变平。结论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 ,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 骨性前牙反HE 临床应用 后牙 上前牙 多曲方丝弓技术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代偿 覆HE 治疗前后
原文传递
18例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手术正畸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例。年龄 12~ 2 0 (14 6± 2 5 )岁。 12例采用Tip Edge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 ,6例采用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平均治疗时间为 (2 5±0 8)年。病例选择标准 :①近中或超完全近中磨牙关系 ,后者指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颊沟 ;②下颌不能后退 ;③Ⅲ类骨型 (ANB <- 1 5°) ;④多为高角病例 ,SN MP平均值为(34 9± 5 9)°,有 4例合并前牙开畸形 ;⑤侧貌呈凹面型 ;⑥已经其他正畸医师诊断为手术适应证 ,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 ,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 ,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后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 ,下颌前牙发生明显的舌向倾斜移动 ,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U1 SN角平均增加了 5 9° (P <0 .0 0 1) ,L1 MP角平均减少了 6 6°(P <0 0 0 1)。上下唇至Sn Pg审美线的差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20岁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非手术治疗 正畸治疗 错胎畸形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颅面形态的种族差异 被引量:42
16
作者 陈晓娟 谢以岳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颅面形态 正畸学 种族差异 颅面结构 牙HE 正常 矫治 鉴别 影响 角度
原文传递
正畸内收上切牙对上颌牙槽骨改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许天民 刘妍 +1 位作者 江久汇 张海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 :调查上切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的增生与吸收情况。方法 :以 5 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头颅侧位片为研究样本 ,测量他们在这 3个阶段切牙的位移以及其牙根前方和后方牙槽骨的厚度变化及牙槽突总厚度的变化情况。... 目的 :调查上切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的增生与吸收情况。方法 :以 5 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头颅侧位片为研究样本 ,测量他们在这 3个阶段切牙的位移以及其牙根前方和后方牙槽骨的厚度变化及牙槽突总厚度的变化情况。测量方法采用腭结构重叠法 ,以治疗前的前颅底平面为参照平面建立同一坐标系 ,双人定点取均值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完成测量及重叠计算。结果 :上切牙阻力中心治疗后向腭侧移动了 1.8mm(P <0 .0 0 1) ,向上移动了 0 .4mm(P >0 .0 5 )。阻力中心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了 0 .2mm (P<0 .0 1) ,腭侧牙槽骨厚度减小了 0 .8mm(P <0 .0 0 1) ;随访期切牙阻力中心向唇向复发了 0 .8mm(P <0 .0 1) ,阻力中心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厚度相应减小了 0 .2mm(P <0 .0 5 ) ,但腭侧牙槽骨厚度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结论 :在上前牙唇腭侧向移动的过程中 ,牙槽骨的生物学改建是以骨吸收为主 ,骨增生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移动 骨吸收 骨增生 治疗 拔牙
下载PDF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被引量:38
18
作者 施捷 周彦恒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观察其疗效。方法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16例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 ,使用临床牙周健康指数分析、根尖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观察其疗效。方法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16例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 ,使用临床牙周健康指数分析、根尖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正畸压入使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 1 2mm ,前牙覆盖由 7 0mm减至 2 0mm ,覆由 4 0mm减至 2 0mm;牙周组织健康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 ,正畸压入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可改善牙周组织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错位 正畸治疗 牙周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青少年期正畸治疗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36
19
作者 许天民 SBaumrind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 ,牙齿移动与上中切牙根尖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与对照组匹配后 ,确定其中 5 8例为研究样本 ,分别以治疗前后根尖片测量上中切... 目的 探讨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 ,牙齿移动与上中切牙根尖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与对照组匹配后 ,确定其中 5 8例为研究样本 ,分别以治疗前后根尖片测量上中切牙根吸收的情况 ,以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牙根在前后向及垂直向的位移值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根吸收与牙根尖的龈向压入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0 1) ,与牙根尖的向伸长也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 (P <0 0 5 ) ,但根吸收与牙根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还显示 ,治疗过程中牙根尖位移为零时 ,根尖的平均吸收量达到 2 2 9mm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进行正畸治疗 ,正畸牙移动量与牙根尖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正畸学 牙移动 中切牙 青少年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赵颖 曾祥龙 +1 位作者 傅民魁 黄席珍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Snoreguard治疗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和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①Snoreguald治疗OSAS客观有效率是90%。... 目的评价Snoreguard治疗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和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①Snoreguald治疗OSAS客观有效率是90%。②OSAS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出现唤醒,治疗后明显改善:REM期的比例增加(P<0.01),NRE M期中深睡眠比例增加(P<0.01),浅睡眠比例减少(P<0.01),睡眠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使用Snoreguald治疗OSAS应对患者有所选择,并由口腔专科医师进行。低角或下颌元明显后下旋转,夜间睡眠以鼻呼吸为主,无大张口呼吸习惯的轻中度OSAS患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鼾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夜间睡眠监测 下颌前移矫治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