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胶质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维海 韩鸿宾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手术切除辅以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收效甚微。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的微环境中,存在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被胶质瘤招募而来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脑胶质瘤的发...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手术切除辅以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收效甚微。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的微环境中,存在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被胶质瘤招募而来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脑胶质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功能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同步放化疗 原发恶性肿瘤 神经胶质瘤 预后差 手术切除 生存期
原文传递
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素华 杨军 +7 位作者 陈新 孙建军 马长城 林国中 韩芸峰 司雨 吴超 杨辰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累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CT血...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累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数据进行影像融合以重建神经纤维束、肿瘤、血管、颅骨等结构,从而设计最佳手术路径,并应用于神经导航指导肿瘤的切除。术后72h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采用波土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评估语言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三维影像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神经纤维束、动脉、静脉等的解剖关系,明确神经纤维束的位移和破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30例患者中,肿瘤累及运动区21例,累及语言区25例。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21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中,末次随访时,20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例神经功能同术前;9例术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相关症状,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肿瘤及周围神经纤维束、血管等重要结构,从而设计手术入路并应用于术中导航以指导手术,有助于对脑功能区的保护并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多模态影像 三维重建 脑功能区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的可视化医学:智能神经外科的新发展与真实世界的新希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军 杨辰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现代医学经历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革命性突破,在不断优化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基础上,更是不断地深化疾病的精准分型分期,但较多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却未达... 现代医学经历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革命性突破,在不断优化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基础上,更是不断地深化疾病的精准分型分期,但较多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却未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数字化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可视化技术为神经外科提供了所见即所得、有图有真相的新手段,也成为改善真实世界中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重点评述了数字化时代可视化医学的发展及其对神经外科发展的历史性意义,尤其指出未来智能神经外科发展中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医学 可视化 神经外科 智能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肿瘤治疗电场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新 陈素华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99,共3页
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是利用特定低强度、中频率的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新型治疗手段。研究表明,TTFields具有抗肿瘤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能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TTF... 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是利用特定低强度、中频率的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新型治疗手段。研究表明,TTFields具有抗肿瘤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能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TTFields现已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是一项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具有潜力的新兴技术。本文拟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对TTFields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生命质量 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 交变电场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椎管肿瘤手术定位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芸峰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椎管肿瘤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0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随机分为Sina定位组(10例)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10例),两组术... 目的探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椎管肿瘤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0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随机分为Sina定位组(10例)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10例),两组术前均定位肿瘤的体表投影。Sina定位组采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仅参考体表解剖标记。应用术中C型臂分别验证两组的定位结果,并与MRI显示的肿瘤实际位置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误差、总定位用时和C型臂投照次数。结果Sina定位组的总定位用时[(12.5±3.0)min]较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9.3±1.7)min]长,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9)。Sina定位组的定位误差[(2.98±0.92)cm]明显小于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4.39±1.87)cm](t=-2.131,P=0.047),且Sina定位组的C型臂投照次数[(1.3±0.5)次]亦少于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2.2±0.8)次](t=-3.077,P=0.006)。结论采用基于Sina的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椎管肿瘤定位安全、精准。然而,Sina的定位准确性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增强现实 Sina应用程序 定位
原文传递
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国中 谢京城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02±11.81)岁,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按照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型:终丝牵张型(69例)、脊髓纵裂型(21例)、脊髓脊膜膨出型(20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36例)、皮窦道型(25例)。对不同类型的TCS采取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以Kirollos分级评定手术拴系松解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关键肌肉力量0~5级评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括约肌功能评分评价膀胱功能。结果:171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松解粘连,切断终丝,其中61例将伴随病灶也分离切除。脊髓拴系均达到KirollosⅠ级松解,均重建硬膜囊。除5例脑脊液漏切口愈合不良外,其余无手术并发症,经过再次缝合加俯卧位,伤口均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也逐渐恢复。随访时间6个月至12.5年,平均(5.62±2.31)年,1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好转,18例稳定,无恶化病例,随访期间未见再拴系。结论:成人原发性TCS按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种类型,按照分型制定手术策略,手术解除脊髓牵张及压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预防再粘连,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终丝 脊柱裂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置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国中 杨军 +7 位作者 谢京城 刘彬 马长城 陈晓东 孙建军 吴超 陈素华 于国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多模态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林国中 杨军 +7 位作者 马长城 陈素华 韩芸峰 杨辰龙 孙建军 于涛 吴超 陈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38例垂体腺瘤患者(导航组)的临床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38例垂体腺瘤患者(导航组)的临床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8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导航组蝶窦开口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91.7%(44/48)]、视神经沟和颈动脉压迹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83.3%(40/48)]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67.0±13.2)min、(85.6±18.2)min],术中出血量更少[M(Q1,Q3)分别为15(15,20)ml、30(15,40)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航组与对照组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2.9%(4/138)、6.3%(3/48)]、短暂性尿崩[分别为4.3%(6/138)、8.3%(4/48)]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航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5%(129/138)、87.5%(42/48),χ^(2)=1.72,P=0.190].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导航组的随访时间较对照组短[(10.1±5.6)个月、(22.6±6.9)个月,t=-12.55,P<0.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无激素水平低下者;导航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2%(2/48),P=0.066].结论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多模态神经导航有助于辨识解剖学结构,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导航 多模态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经鼻蝶入路
原文传递
组织蛋白酶B对成人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凯明 杨军 陈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组织蛋白酶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功能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证实,其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高表达,并且密切参与肿瘤增殖、凋亡抵抗、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形成及维持、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抑制、应... 组织蛋白酶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功能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证实,其在成人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高表达,并且密切参与肿瘤增殖、凋亡抵抗、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形成及维持、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抑制、应激及治疗抵抗等过程,被认为是成人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病理学特征和不良预后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组织蛋白酶B对成人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人胶质母细胞瘤 组织蛋白酶B 肿瘤增殖 肿瘤干细胞 半胱氨酸蛋白酶 免疫抑制 特殊类型
原文传递
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2 位作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症状性单发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采用微通道牵开进行个体化骶管后壁切除(宽度≤1.5 cm),... 目的探讨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症状性单发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采用微通道牵开进行个体化骶管后壁切除(宽度≤1.5 cm),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囊肿有无复发。结果4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7.0±12.6)min(7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1)d(5~9 d)。45例患者中,41例骶管囊肿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远端囊壁旷置)。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学结果均提示为单纯囊肿。除4例术后出现骶尾部麻木感外,其余41例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45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4例出现骶尾部麻木感者均恢复正常,未见囊肿复发。末次随访VAS为0~3分(中位数为0分),与术前的1~10分(中位数为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6,P<0.001);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28.7±1.1)分(22~29分)]较术前[(21.6±3.9)分(14~28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6,P<0.001)。结论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微通道 骶管
原文传递
侧方非功能区入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建军 陈素华 +11 位作者 尹晓亮 陈新 杨辰龙 于涛 马千权 杨军 常青 田素青 马长城 韩芸峰 刘颖 吴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侧方非功能区入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的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对36例功能区脑胶质瘤行侧方避开功能区皮层的手术入路,导航、显微镜下黄荧光指引下切除脑内胶质瘤,入路包括利用脑叶旁间隙、附近非功能区脑沟回和功能... 目的探讨侧方非功能区入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的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对36例功能区脑胶质瘤行侧方避开功能区皮层的手术入路,导航、显微镜下黄荧光指引下切除脑内胶质瘤,入路包括利用脑叶旁间隙、附近非功能区脑沟回和功能区皮层侧方进入3种方式。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72.2%),近全切除4例(11.1%),次全切5例(13.9%),大部切除1例(2.8%)。术后肢体肌力较术前改善10例(27.8%),言语功能较术前改善5例(13.9%)。GOS评分5分30例,4分6例。36例随访4~20个月,平均11个月。偏瘫进一步恢复3例,失语进一步恢复2例,癫痫继续发作2例,肿瘤复发8例(首次术后6~8个月复发,复发后再次手术4例)。3例分别于首次手术后11、12、18个月发生继发中线播散。1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未能进行有效的放化疗,术后11个月死亡,且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阴性,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野生型。结论侧方非功能区入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安全可行、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功能区 侧方非功能区入路
下载PDF
S100A10在成人弥漫性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凯明 陈新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8-741,共4页
S100A10是S100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多功能钙结合蛋白,其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具有强侵袭力、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及较大的遗传异质性等原因,目前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本文针对S100A10的生物学特征及其... S100A10是S100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多功能钙结合蛋白,其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具有强侵袭力、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及较大的遗传异质性等原因,目前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本文针对S100A10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成人弥漫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重点探讨了S100A10在胶质瘤相关的免疫反应、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黏附、干性分化、应激反应和耐药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S100A10在成人弥漫性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优化设计富集更多精准生物标志物的胶质瘤精准诊疗新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微环境 遗传异质性 S100蛋白 肿瘤新生血管 胶质瘤 免疫反应 整体治疗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大型、巨大型上矢状窦中后1/3侵犯颅外复发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素华 杨军 +9 位作者 陈新 杨辰龙 孙建军 林国中 于涛 杨欣 韩芸峰 吴超 司雨 马凯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颅骨三维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评估肿瘤侵及范围、脑水肿情况、颅骨受侵程度、肿瘤血液供应、上矢状窦受压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行头颅增强MRI评估肿瘤情况。结果:1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上矢状窦中后1/3段,侵犯至颅外,3例肿瘤直径≥4 cm,13例肿瘤直径≥7 cm,其中,第二次手术8例,第三次手术6例,第四次手术2例;末次手术采用原骨瓣复位4例,采用钛网修补12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栓塞肿瘤血管3例。10例患者实现SimpsonⅠ级切除,6例实现SimpsonⅡ级切除;术中行去骨瓣减压2例,同期行颅骨修补14例;处理头皮时,直接缝合14例,转移皮瓣修复头皮缺损2例;术后肢体肌力均较术前改善,术后3个月卡尔诺夫斯基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100分。本次手术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于术后1年肿瘤原位复发,行伽马刀治疗,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前详细评估,根据脑水肿情况、肿瘤血液供应、静脉窦受压程度、头皮受侵犯程度等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窦 复发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波 陈新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在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中,MR技术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DWI和DTI技术均是基于组织内水分子遵循高斯分布的假设,存在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扩散峰度成像技术(DKI)是一种基于DWI的新兴... 在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中,MR技术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DWI和DTI技术均是基于组织内水分子遵循高斯分布的假设,存在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扩散峰度成像技术(DKI)是一种基于DWI的新兴技术,反映组织内呈非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是DTI技术的自然延伸,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组织细微结构的复杂程度。近年来,该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脑胶质瘤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就DKI技术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 非高斯分布 细微结构 临床实践 DTI MR技术
原文传递
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京城 陈晓东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19年6月,对36例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在保持项韧带、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完整的基础上,经后路行半椎板显露、切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36例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19年6月,对36例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在保持项韧带、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完整的基础上,经后路行半椎板显露、切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36例椎管内肿瘤均获全切,手术时间90~246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90~600 ml,平均2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6 d。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1例,肠源性囊肿2例。36例随访6个月~10年,中位随访时间5.3年,其中6个月~3年9例,>3~5年10例,>5~10年17例,末次随访按McCormick分级标准:Ⅰ级35例,Ⅱ级1例,MRI示肿瘤无复发。结论对大多数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经后路半椎板入路切除,手术对肿瘤显露及切除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板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姬相天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7-860,共4页
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肿瘤的重要原则,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大价值。术前能够精准预测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和空间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精准神经影像学是精准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其衍生技术... 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肿瘤的重要原则,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大价值。术前能够精准预测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和空间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精准神经影像学是精准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其衍生技术可对大脑重要的皮质功能区及相关的白质纤维束进行非侵入性立体成像,因此在术前规划和术中指导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TI及其衍生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脑胶质瘤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白质纤维束 生命质量 衍生技术 病理学分型 立体成像 脑胶质瘤 非侵入性
原文传递
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维海 王艳 +4 位作者 张一博 陈素华 陈新 薛丽香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I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I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fNCSC的原代培养,培养第10.13天时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培养第13天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嵴来源干细胞标志物Sox10及神经元标志物β-Ⅲ Tubul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HIF-2α,0c14、Nanog、Lin28、Sox2、KLF4、Nestin、Sox10、Slug以及PAX3在hfNCS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Oc14.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培养第10天时,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1.868±0.147),其与低氧组(1.580±0.107)和常氧组(1.451±0.0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第13天时,仍以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5.322±1.111),其与低氧组(4.117±0.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而与常氧组(1.535±0.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下,Nestin,Sox10,β-Ⅲ Tubulin均有表达,Nestin、β-Ⅲ Tubulin均定位于细胞质,Sox1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0c14,Nanog、Lin28、HIF-2α,Sox10,Slug、PAX3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estin、Sox2、KLF4在低氧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0ct4、Sox2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高于另外两组。结论低氧有利于提高hfNCSC的增殖能力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其中3%的氧气浓度更适合hfNCSC的增殖以及未分化状态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低氧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毛囊神经嵴干细胞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雨 于涛 +4 位作者 韩芸峰 陈素华 林国中 马长城 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膜联蛋白A2与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马凯明 杨军 +4 位作者 马长城 陈素华 陈新 孙建军 杨辰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瘤周水肿(PTBE)区膜联蛋白A2(ANXA2)的表达与PTB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2例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前头颅MRI测量水... 目的探讨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瘤周水肿(PTBE)区膜联蛋白A2(ANXA2)的表达与PTB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2例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前头颅MRI测量水肿指数(EI),依据EI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TBE.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检测PTBE区ANXA2的表达情况,计算IHC评分,将患者分为ANXA2高表达组(IHC评分≥6分)和低表达组(IHC评分<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PTBE程度.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NXA2与PTBE程度的关系.结果ANXA2高表达组(26例)与低表达组(16例)PTBE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XA2高表达组重度水肿者占比更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XA2高表达(OR=14.44,95%CI:3.40~80.82,P=0.001)和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高级别(OR=14.45,95%CI:3.41~80.82,P=0.001)是重度PTBE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XA2高表达(OR=19.48,95%CI:2.88~253.96,P=0.007)和肿瘤WHO分级高级别(OR=19.15,95%CI:2.91~233.86,P=0.006)为重度PTB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确诊时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cm以及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等并非其影响因素(均P>0.05).PTBE区ANXA2的IHC评分与EI呈线性正相关(r=0.72,P<0.001).结论PTBE区ANXA2高表达的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发生重度PTBE的风险高,PTBE程度随着ANXA2表达水平升高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危险因素 膜联蛋白A2 瘤周水肿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1016,共6页
听神经瘤是脑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随访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各有优缺点,标准治疗方法尚存争议。随着对肿瘤进程和治疗认识的深入,较为认可的治疗方案是,初诊的无症状性听神经瘤可采取随访观察... 听神经瘤是脑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随访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各有优缺点,标准治疗方法尚存争议。随着对肿瘤进程和治疗认识的深入,较为认可的治疗方案是,初诊的无症状性听神经瘤可采取随访观察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期间若每年肿瘤生长> 2 mm即建议放射治疗;体积较大(直径> 20 mm)的听神经瘤可采取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体积大、向腹侧生长较多和脑干压迫严重者,可考虑近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等相对保守的手术策略,并辅以适当的放射治疗;难治性听神经瘤可将靶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放射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