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人源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的功能伙伴 被引量:1
1
作者 霍丽蓉 邹俊华 钟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14-3717,共4页
背景:酵母双杂交系统3是目前最常用的筛选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技术平台。目的: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人源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的相互作用子。方法:构建酵母细胞表达载体hnRNPE1-pGBKT7/c-myc,转化酵母菌AH109,Western blot证实蛋白表达... 背景:酵母双杂交系统3是目前最常用的筛选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技术平台。目的: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人源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的相互作用子。方法:构建酵母细胞表达载体hnRNPE1-pGBKT7/c-myc,转化酵母菌AH109,Western blot证实蛋白表达,进行毒性和自激活检验,与转化了cDNA文库的酵母菌Y187接合,经过营养删除、滤膜反应以及回交试验筛选酵母文库中与hnRNP E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与结论:hnRNP E1蛋白能在酵母中正常表达,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存在自激活现象。经缺陷培养基3次传代及滤膜反应初步筛选出了16个候选基因,再经NCBI基因比对(BLASTN和BLASTP)及酵母细胞中的免疫沉淀反应最终获得了8个候选蛋白。提示hnRNP E1可能参与特定细胞内的复制,转录,mRNA运输、细胞周期、细胞自噬及免疫应答的过程,并且可能参与某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 相互作用子 质粒
下载PDF
环状RNA在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可 林进 吴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正常组织相比,circRN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具有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miRNA、结合蛋白质、参与翻译等功能。虽然circRNA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circRNA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根据最新研究报道,就circRNA的基本特征、异常表达机制、调控肿瘤的机制及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肿瘤 微小RNA海绵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一个汉族自闭症谱系障碍家系的拷贝数变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颜国迪 梁亚勇 +3 位作者 王莹 黄薇 邹小兵 钟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 对一个中国汉族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家系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分析.方法 该家系共3例患者.建立家系成员EB病毒转染永生化的B淋巴细胞系,并提取基因组进行核型分析与Affymat... 目的 对一个中国汉族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家系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分析.方法 该家系共3例患者.建立家系成员EB病毒转染永生化的B淋巴细胞系,并提取基因组进行核型分析与Affymatrix 500k SNP芯片检测,所获结果由Genotyping Console与GeneChip(R)Chromosome Copy Number Analysis Tool软件分析,采用家系中3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对患者中的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核型分析未发现染色体变异情况,而15q11位点在患者中都存在拷贝数变异,其中物理位置为19827281-19998230的片段出现了拷贝数减少,含有OR11K1P、OR4Q1P、OR4H6P、OR4M2、OR4N3P等基因,而另外3条分别为37 kb、1316 kb、37 kb的片段则出现了拷贝数增加,含有LOC388079、LOC441709等基因.结论 位于这一拷贝数变异位点上有OR11K1P、OR4Q1P、OR4H6P、OR4M2等嗅觉受体基因,也有功能未明的LOC388079基因,为自闭症的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基因芯片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15q11
原文传递
NF1~180mut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建涛 张小燕 +1 位作者 邹俊华 霍丽蓉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前期研究中发现一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为探索血管狭窄的病因,本研究构建该家系患者NF1基因共同突变产物NF1~180mut的过表达质粒,观察该质粒在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NF1~180mut全长序列的相应引物,采用p EG... 目的前期研究中发现一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为探索血管狭窄的病因,本研究构建该家系患者NF1基因共同突变产物NF1~180mut的过表达质粒,观察该质粒在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NF1~180mut全长序列的相应引物,采用p EGFP-N1作为载体框架,构建p EGFP-N1/NF1~180mut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 blot法及共聚焦检测其蛋白表达;之后采用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内皮细胞中观察NF1~180mut在两种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了NF1~180mut表达载体;(2)该表达载体可在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内表达;(3)初步通过细胞计数研究及增殖实验显示NF1~180mut对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本研究中构建了NF1-Q181X突变后的产物NF1~180mut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F1~180mut导致脑血管狭窄发生的通路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狭窄 NF1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丹 吴白燕 +1 位作者 梁红业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Experimental RNA interference (RNAi) leading to the selective knockdown of gene function is induced by introducing into cells either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or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 fragments into which d... Experimental RNA interference (RNAi) leading to the selective knockdown of gene function is induced by introducing into cells either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or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 fragments into which dsRNA is cut. The siRNA triggers degradation of homologous messengerRNA (mRNA). Widely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in the genetic model organism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mous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genes, RNAi has also been deployed in genome-wide, specific gene-knockdown screens. Recent rapid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to mammalian cells, including neurons and muscle cells, offers new approaches to drug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Advances in targeted delivery of RNAi-inducing molecules have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RNAi directly as a therapy for a variety of human genetic and other neural and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Here, we review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to worm, fly and mouse models of such disease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ir pathophys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动物模型 遗传性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NCL)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师尧 金巍娜 吴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9-784,共6页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NCLs)是一组儿科神经退行性变疾病,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uvenile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JNCL)是其中一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退化进而失明、癫痫以及...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NCLs)是一组儿科神经退行性变疾病,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uvenile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JNCL)是其中一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退化进而失明、癫痫以及进行性的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减退。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包括凋亡、自噬、质膜相关的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NO转导通路受阻、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胞内pH失衡等。其中研究最为清楚的是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种方式。在凋亡中,CLN3基因正常功能的缺陷导致神经酰胺的积累,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MMP),并最终引发依赖胱酰蛋白酶(Caspase)以及非依赖胱酰蛋白酶的凋亡。自噬既有发生又有被破坏,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自噬小泡的不成熟导致自噬不能有效循环。本文对发病机制,尤其是其细胞死亡的途径的阐述,将有助于对JNCL等神经退行性病变一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 发病机制 细胞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丹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在学术交流日益全球化的推动下,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医学遗传学实施双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学生英文水平等方面尚有欠缺。因... 在学术交流日益全球化的推动下,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医学遗传学实施双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学生英文水平等方面尚有欠缺。因此,应当在明确专业目标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实践,以推动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双语教学 探索 思考
原文传递
脑血管狭窄患者Nf1全基因的DHPLC分析(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建涛 贾冰冰 +1 位作者 邹俊华 霍丽蓉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91-99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Nf1基因的突变热点及突变方式。方法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对5例脑血管狭窄病例进行Nf1全基因突变筛查;对DHPLC检测有差异洗脱峰型的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例无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狭...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Nf1基因的突变热点及突变方式。方法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对5例脑血管狭窄病例进行Nf1全基因突变筛查;对DHPLC检测有差异洗脱峰型的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例无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狭窄患者Nf1全基因筛查发现:(1)1例出现5号外显子无义突变位点,c.541C-T;(2)5例均有14号和15号外显子之间内含子的基因突变;(3)4例有7号外显子c.702G-A的同义突变位点;(4)1例出现32号(c.4177G-A,Val-Ile)和46号外显子(c.6918T-G,Asn-Lys)的错义突变。结论在目前无其他基础疾病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体内的Nf1基因并非以稳定野生型存在,而是具有不同类型的突变,这些突变集中在第5、7、14、32和46等外显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NF1基因 DHPLC 突变分析
下载PDF
抗癌生物活性肽对BGC-823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凤 贾淑芹 苏秀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一种新型抗癌生物制剂-抗癌生物活性肽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调控的影响,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PCR检测,从而验证芯片的有效性。方法:订制表达谱芯片,分别将400条和648条人类基因的PCR产物点...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一种新型抗癌生物制剂-抗癌生物活性肽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调控的影响,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PCR检测,从而验证芯片的有效性。方法:订制表达谱芯片,分别将400条和648条人类基因的PCR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璃片上制备基因表达谱芯片。以加入不同浓度抗癌生物活性肽及处理不同时间的BGC-823细胞为实验组,以生理盐水处理的BGC-823细胞作为对照组,当确定最佳作用时间及抗癌生物活性肽有效作用浓度后,分别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两种荧光素Cy5和Cy3标记后作为探针,与制备好的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以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将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p15和HSP701B进行RT-PCR的验证。结果:两张芯片上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7个,其中上调27个,下调20个。这些基因按照功能分类涉及细胞周期、代谢酶、免疫相关、细胞凋亡、抑癌基因等类别,包括HSP701B、HSP75、HSP90、磷脂酶D2(PLD2)、凋亡抑制基因(IEX-1L)、人类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3、E2泛素耦联酶Ubch5c、人类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γ-干扰素、TNF诱导因子、人类黑色素瘤抗原p15基因等。同时RT-pCR结果验证了芯片的检测的有效性。结论:抗癌生物活性肽具有调控人胃癌BGC-823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其中对抑癌基因、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等有较明显的影响;基因芯片可以为阐明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有力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生物活性肽 基因芯片 表达谱 胃癌
下载PDF
抑制人BI-1基因表达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丹 王师尧 +1 位作者 王佩蓉 金巍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9992-9996,共5页
背景: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以其专一性、抑制效率高、作用持久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中。该技术病毒包装、转染、以及shRNA序列设计都会对抑制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实验以人的Bax抑制子1(BI-1)为目的基因进行RNA干扰实验来探讨... 背景: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以其专一性、抑制效率高、作用持久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中。该技术病毒包装、转染、以及shRNA序列设计都会对抑制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实验以人的Bax抑制子1(BI-1)为目的基因进行RNA干扰实验来探讨其影响因素。目的:为了利用慢病毒Lentivirus介导的RNAi技术寻找抑制人BI-1基因表达的siRNA。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1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完成。材料:293T细胞、SH-SY5Y细胞为实验室保存;用Ambion公司(www.ambion.com)提供的网络在线工具设计了4个shRNA。方法: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针对人BI-1基因不同区域设计的shRNA重组表达载体,然后与包装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以包装成4种shRNA病毒粒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来摸索最佳包装条件。Real-timePCR以β-肌动蛋白mRNA被用作内参,将4种重组病毒和对照组病毒上清液侵染SH-SY5Y,检测内源性BI-1基因的敲低效率,筛选到最佳RNAi有效序列。主要观察指标:被不同包装病毒侵染的细胞内GFP的表达率。结果:pLentiLox3.7、rev、vsvg、rre等4质粒包装系统的最佳包装比例为2:1:1:1,包装48h收获的病毒粒子的感染效率最高,并且在包装后的24h之后换液会提高包装效率。靶定到人BI-1基因-2-17核苷酸(起始编码区域)的shRNARNA干扰效率最高。能够抑制40%正常基因表达。结论:实验摸索出Lentivirus介导的RNAi技术病毒包装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人BI-1基因表达敲低的神经细胞模型和研究BI-1异常表达参与的神经元凋亡疾病的病理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1基因 RNA干扰 神经细胞模型
下载PDF
超声辐照对孕鼠红细胞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霍丽蓉 闫明 +1 位作者 刘晋敏 刘望彭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孕鼠超声辐照后妊期内分期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用生化技术检测孕鼠血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①孕鼠红细胞SOD检测,早期辐照后两天SOD... 目的通过对孕鼠超声辐照后妊期内分期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用生化技术检测孕鼠血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①孕鼠红细胞SOD检测,早期辐照后两天SOD活性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孕中期时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产前则无显著性差异。其总的趋势是随着孕期的延长,SOD活性增加;②孕鼠血液中MDA含量测定表明早期辐照后两天MDA含量有所增加且低于对照组,孕中期时有所降低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产前则无显著性差异。其总的趋势是随着孕期的延长MDA含量稳定于某一水平。结论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照能够导致母体氧化-抗氧化状态的阶段失衡,但仍然具有可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障碍16例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胡丽竹 王静 +14 位作者 王秋红 杨舟 黄昱 高敬 陈健 王彬 刘蕊 徐贤 彭楠 王卉 邓玉娇 王丽强 陈海旭 马琳 邹丽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730-1735,共6页
目的总结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住院及2015年10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确诊的NER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 目的总结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住院及2015年10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确诊的NER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的中国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在16例NER障碍患儿中男6例,女10例;起病年龄为7.5(4.0,12.0)个月;确诊年龄为42.0(21.5,77.0)个月;包括3种类型:科凯恩综合征(CS)13例、着色性干皮病(XP)2例、眼-脑-面-骨综合征(COFS)1例;涉及4个致病基因,11例CSA、3例CSB、1例XPG、1例XPD。16例患儿以光过敏及发育落后起病,各型均有神经系统症状,XP及CS患儿均有皮肤症状。CS患儿有特殊面容、视听障碍、小头畸形、神经影像学特征改变。COFS伴宫内发育迟缓。2.文献复习结果:共检索到既往报道中国病例96例,共涉及6种类型,其中45例CS,44例XP,毛发低硫营养不良4例,COFS、XP-CS、紫外线敏感综合征各1例。涉及9种突变基因,33例CSA、15例XPA、13例CSB、10例XPV、9例XPC、7例XPG、7例XPD、1例XPF、1例MPLKIP。常见症状为生长发育障碍(62例)、皮肤光过敏(61例)、特殊面容(52例)、智力障碍(49例)、小头畸形(48例)等。33/36例(91.7%)影像学示基底核或苍白球钙化。3例在孕期有宫内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等表现。结论妊娠期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及临床发现皮肤光过敏、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肌张力高、基底核钙化等异常者,应考虑NER相关疾病可能,应早期行相关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 科凯恩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 临床特征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对亲代及子代SOD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霍丽蓉 闫明 +1 位作者 刘晋敏 刘望彭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2期51-52,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流绒毛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检测及孕鼠超声辐照后妊期内红细胞及胎盘组织中相应指标的分期检测,为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用生化技术检测人流绒毛组织... 目的通过对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流绒毛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检测及孕鼠超声辐照后妊期内红细胞及胎盘组织中相应指标的分期检测,为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用生化技术检测人流绒毛组织细胞培养液及孕鼠红细胞及胎盘组织中SOD变化。结果①超声辐照后绒毛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孕鼠红细胞SOD检测,早期辐照后两天SOD活性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孕中期时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产前则无显著性差异。其总的趋势是随着孕期的延长,SOD活性增加;③孕鼠胎盘组织中SOD活性测定表明早期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但在辐照后9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晚期(出生前1天)则无差异。其总的趋势是逐渐降低。结论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照能够导致母体红细胞SOD活性的改变,对子代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是发生改变的潜伏期要长一些,并且这种改变具有可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燕 谢汝萍 +2 位作者 傅瑜 王国英 陈大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中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PCR RFLP方法 ,检测 63例脑出血及 160名健康人对照的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 ,用多元Logistic回...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中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PCR RFLP方法 ,检测 63例脑出血及 160名健康人对照的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 ,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经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调整后 ,①经年龄分层 ,在≥ 6l岁组中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的Pp基因型致脑出血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OR =4 78,P =0 0 3 9) ;②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与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发生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ER基因PvuII酶切多态性可能与≥ 61岁的中国汉族女性人群脑出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女性 脑出血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