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宇辉 张伟滨 +4 位作者 庄澄宇 蒋如珊 寇伯龙 孙亚宁 李建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并验证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片剂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0例骨关节炎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胶囊剂、片剂及安慰剂3组,按照1:1:1的对照原则,每组120例。分别口服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目的:观察并验证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片剂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0例骨关节炎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胶囊剂、片剂及安慰剂3组,按照1:1:1的对照原则,每组120例。分别口服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片剂和安慰剂,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 mo,随访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胶囊剂组与片剂组治疗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92.5%及93.3%,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上2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20.8%,与试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胶囊剂组和片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8%和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片剂治疗骨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 氨基葡萄糖 软骨素硫酸盐类
下载PDF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人军 姜军 黄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472-1476,共5页
本文回顾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文献,综述了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病理改变,免疫学机制(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中作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免疫学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57
3
作者 吕厚山 徐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5-156,160,共3页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3.8%。未见症状性肺栓塞患者。结论本组统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国外报道接近,这一结果应该引起人工关节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酌情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中国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13
4
作者 王斌 邢丹 +4 位作者 董圣杰 帖儒修 张志强 林剑浩 卫小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KOA患病率和疾病负担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5年1月至2017年8月。由2位...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KOA患病率和疾病负担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5年1月至2017年8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研究,包括77 957例KO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KOA患病率为18%[95%CI(14%,2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95%CI(9%,13%)],女性患病率为19%[95%CI(16%,23%)],女性KOA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地域KOA患病率分别为:北部11%[95%CI(8%,14%)]、东北17%[95%CI(15%,20%)]、东部21%[95%CI(13%,32%)]、西北21%[95%CI(13%,33%)]、西南22%[95%CI(6%,57%)]、中南18%[95%CI(13%,23%)]。结论中国KOA患病率较高,且疾病负担较重。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果未来尚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患病率 生存质量 疾病负担 横断面研究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92
5
作者 杨刚 吕厚山 +3 位作者 高健 寇伯龙 袁燕林 徐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 ,其中未用药组共 47例患者 ,6 2...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 ,其中未用药组共 47例患者 ,6 2例关节置换 (34膝 ,2 8髋 ) ,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用药组共 31例患者 ,36例关节置换 (19膝 ,17髋 ) ,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结果 用药组DVT总发生率为 19 4% ,其中TKR术后发生率为 2 6 3% ,THR术后发生率为 11 8% ;未用药组DVT总发生率为 48 4% ,其中TKR术后发生率为 5 5 9% ,THR术后发生率为 39 3%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 2 8% ,较未用药组为 19 4% ,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组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出血增多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人工关节 低分子肝素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的诊治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6
作者 吕厚山 孙铁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22,60,共17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人群发病率约为2%-6%,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骨关节炎具有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多重定义;在其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骨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人群发病率约为2%-6%,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骨关节炎具有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多重定义;在其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在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综合作用下,关节软骨发生生化、结构和代谢改变,最终出现关节软骨软化、破溃和局部剥脱以及关节边缘骨与软骨赘生物形成等病理改变,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骨关节炎相关的滑膜炎症是软骨基质降解产物引起的继发性改变,滑膜炎性病变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关节结构破坏的参与者,促进了骨关节炎的病程进展。 骨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治疗的毒副作用。目前,骨关节炎缺乏治愈的手段。但是,针对患者设计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减轻疼痛、保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减缓关节功能的受损。应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康复治疗,特异性COX-Ⅱ抑制剂减少了胃肠道副反应事件的发生。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日常活动进行性受限时,应该考虑关节镜清理、截骨术和关节置换手术等外科治疗。软骨移植、氨基葡萄糖、针对炎性因子或细胞内与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的生物治疗手段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病因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3
7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3 位作者 陈彦章 宋奕宁 秦秀龙 姜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52例80膝.术前及术后7~10 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9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有45人,DVT发生率为47.4%(45/95),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7.8%(26/4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008、3.094、8.887倍(P<0.0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4倍(P<0.05).结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是人工关节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类风湿关节炎(RA)则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我们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或造影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被引量:120
8
作者 赵昌盛 钟群杰 林剑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050-2052,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病,并且是引起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KOA是被报道最多的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病,并且是引起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KOA是被报道最多的外周关节疾病。有效地防治该病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晚期膝关节置换率,也可减轻社会和经济的负担。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制定其防治措施的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 外周关节 膝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老年人口比例 老年人常见病 软骨下骨 生物力学 肌力减弱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104
9
作者 吕厚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进展 现状 假体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90
10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4 位作者 吴淳 孙铁铮 田京 寇伯龙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 ,来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方法 共有 92 6例行 1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5 6 6例行 1745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有 5例患者术后诊断肺栓塞 ,其中 2例死亡 ... 目的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 ,来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方法 共有 92 6例行 1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5 6 6例行 1745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有 5例患者术后诊断肺栓塞 ,其中 2例死亡 ,均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3例抢救成功 ,2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1例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结果 肺栓塞总的发生率为 0 2 % ( 5 /2 492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 0 4% ( 4/ 92 6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 0 0 6 % ( 1/ 15 6 6 ) ;2 0 0 0年以前肺栓塞发生率为 0 % ;发生肺栓塞的患者 5例中有 2例死亡 ,其中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 4例中有 2例死亡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则无死亡。 结论 肺栓塞尤其大块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 ;肺动脉造影术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随着医生诊断和认识水平的升高 ,以及人工关节手术的普及 ,肺栓塞的诊断率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 ;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高度重视肺栓塞的发生 ,检查应抓住鉴别重点 ;骨科医师如怀疑出现肺栓塞 ,应及时请内科医师协助 ,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 ,并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膝置换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被引量:75
11
作者 吕厚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去除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无痛、稳定、有功能的关节,使关节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各种人工关节假体和配套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TJR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去除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无痛、稳定、有功能的关节,使关节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各种人工关节假体和配套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TJR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我国TJR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数量呈直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关节炎患者 人工关节假体 关节畸形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2
作者 李儒军 林剑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7期6-10,共5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流行病学 退行性骨关节病 治疗 诊断 老年人健康 关节疾病 患病率
下载PDF
1202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1
13
作者 吕厚山 袁燕林 +3 位作者 寇伯龙 关振鹏 周殿阁 冯传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0-7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14年所行1202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我国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特点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1987年4月~2001年8月对833例1202膝行关节置换,其中单膝关节置换464例,双膝同期置换369例738膝。原发疾病为骨关节炎、类风... 目的通过对14年所行1202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我国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特点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1987年4月~2001年8月对833例1202膝行关节置换,其中单膝关节置换464例,双膝同期置换369例738膝。原发疾病为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畸形包括内翻、外翻、屈膝挛缩、屈膝骨性强直、屈膝半脱位骨性强直及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多发关节破坏。结果有些被文献认为是膝关节表面置换禁忌的严重畸形,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高度屈膝畸形的术后并发症比早期起步阶段明显减少。结论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病例的难度、传统观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比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假体选择必须尽早定型以便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康复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应建立专职康复队伍;假体早日国产化,是推动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61
14
作者 吕厚山 王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6-4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胫骨移植术,男5例(5膝),女17例(2...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胫骨移植术,男5例(5膝),女17例(24膝);年龄43~78岁,平均61.2岁。手术前诊断:骨关节炎13例(14膝),其中膝内翻12例(13膝),膝外翻1例(1膝);类风湿关节炎7例(12膝);滑膜软骨瘤病1例(1膝);大骨节病1例(2膝)。术中将胫骨平台倾斜型骨缺损修整成台阶状水平型骨缺损。将截下的胫骨平台骨块修整后使其厚度和形状与缺损处匹配,并将带有皮质骨的部分尽量放置在台阶状缺损的外缘,以承受平台的压力。术中植骨厚度为8~15mm,平均10mm。在置入假体以及在骨水泥固化之前,应在植骨块侧方加压。所有膝关节假体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9年,平均4.2年,除1例因迟发性感染和植骨吸收再次出现膝内翻畸形和假体松动而行ⅠB-Ⅱ楔形假体翻修外,其它病例未发现自体移植骨的不愈合、移位、骨折、骨吸收和胫骨假体松动。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0~26分提高到术后76~94分。结论在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胫骨移植可恢复胫骨平台的完整性,防止平台塌陷,并为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 骨缺损 胫骨近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 植骨 自体 诊断 修整 防止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的新进展 被引量:54
15
作者 吕厚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 人工全膝关节 假体 设计 固定
原文传递
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2
16
作者 关振鹏 陈彦章 +3 位作者 宋奕宁 秦秀龙 姜军 吕厚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4月~2004年8月符合纳入条件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8例。年龄2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4月~2004年8月符合纳入条件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8例。年龄23~78岁,平均60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14.34~40.39kg/m2,平均25.88kg/m2。人工髋关节置换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52例80膝。患者按WHOBMI标准分层,即:非肥胖BMI≤25.00kg/m2、超重BMI25.01~27.00kg/m2、肥胖BMI27.01~30.00kg/m2、病理性肥胖BMI>30.00kg/m2,以及按年龄分为≤40岁、41~60岁、61~70岁、>70岁4层,研究其与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患者术前及术后7~10d均行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术后DVT,并于术后7~10d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4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7.4%,近端DVT发生率为3.2%。DVT组BMI为27.50±3.18kg/m2,高于无DVT组(24.42±4.5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后,BMI>25kg/m2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是BMI≤25kg/m2患者的2.24倍(P<0.05);BMI按WHO标准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及病理性肥胖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患者的7.04、4.80及9.6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比其他两层患者低,而病理性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DVT组年龄为65.24±6.98岁,高于无DVT组(54.84±15.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61~70岁及>70岁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年龄≤40岁患者的24.0、38.2及24.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BMI>25kg/m2)及高龄(年龄>40岁)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61~70岁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肥胖、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予足够预防性抗凝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重指数 年龄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50
17
作者 陈晓欣 林剑浩 +2 位作者 张秀英 陈芳 吕厚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9-51,共3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常规,其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前的评价、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和体力恢复训练。自1992年1月以来在我院试用于3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48膝),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康复 人工关节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因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0
18
作者 高辉 刘午阳 +2 位作者 赖光松 姬广林 吕厚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的临床转化应用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斌 邢丹 林剑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近些年,针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诊断与治疗,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指南,但是不同的指南由于纳入证据等级的不同,导致其推荐强度不同,而且指南过于文本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转化应用。2016年国际骨关节炎会议(OARSI)通过... 近些年,针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诊断与治疗,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指南,但是不同的指南由于纳入证据等级的不同,导致其推荐强度不同,而且指南过于文本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转化应用。2016年国际骨关节炎会议(OARSI)通过更新现有指南,以求得到OA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导方针,并针对手部OA、髋关节OA、膝关节OA提出了4种用户友好型的治疗路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指南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指南 转化
原文传递
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型柄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寇伯龙 吕厚山 +5 位作者 林剑浩 袁燕林 关振鹏 张斌 李虎 王晓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评价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6年11月~2001年1月,对55例56髋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男26例,女29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 目的评价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6年11月~2001年1月,对55例56髋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男26例,女29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18例19髋,其中骨水泥固定3例3髋,非骨水泥固定15例16髋;全髋关节置换37例37髋,其中骨水泥固定25髋,非骨水泥固定12髋.术后20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36髋因无菌性假体松动行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16髋行髋臼植骨术,其中自体碎屑植骨15髋,异体大块植骨1髋.所有病例均使用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术后随访时间为5~6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2例33髋,所有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处愈合良好.3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I区出现约1 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6分(10~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对于髋臼环完整需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使用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牢固,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锥面螺旋臼 加长矩型柄 髋关节翻修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