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443
1
作者 黄子平 陈平原 钱理群 《文学评论》 1985年第5期3-14,共12页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大,而是要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近代文学 十九世纪 中国文学史 文学语言 美感特征 艺术思维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 被引量:399
2
作者 董秀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文分析“谁知道”和“别说”这两个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指出它们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并概括了话语标记形成中的一些规律。通过词汇化形成话语标记的过程是话语中经常连用的成分的组块化与一体化。其意义是话语意义的... 本文分析“谁知道”和“别说”这两个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指出它们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并概括了话语标记形成中的一些规律。通过词汇化形成话语标记的过程是话语中经常连用的成分的组块化与一体化。其意义是话语意义的规约化和语义化。汉语的话语标记很多都来自包含动词性成分的结构,其最初的句法位置可以在小句首,也可以在小句末。话语标记倾向于保持自由的地位,不发生粘着化,在语形上可以存在变体形式。从话语标记的形成可以看到词汇化与语法化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可以有一致的演变结果,也可以在同一语言形式上相继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 话语标记 规约化 语用推理
原文传递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 被引量:175
3
作者 袁毓林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22,共12页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动词的各种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详细刻划各种论元角色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首先介绍国外语言学界对于论元、论旨角色、论元位置、论元结构、论旨阶层等概念的定义和认识.然后讨论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动词的各种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详细刻划各种论元角色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首先介绍国外语言学界对于论元、论旨角色、论元位置、论元结构、论旨阶层等概念的定义和认识.然后讨论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的五个方面的内容(论元数目、论旨角色、句法特征、语义特征、配位方式)及其基本的研究原则和处理技术.接着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层级体系;着重描写各别论元角色在述谓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也兼及它们各自的句法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讨论不同的论元角色在句法上的共现关系和语义上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角色 句法配置 层级关系 语义特征 共现关系 汉语 动词 论元结构
原文传递
“X说”的词汇化 被引量:203
4
作者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03年第2期46-57,共12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两音节或三音节甚至多音节的“X说”已经成为词或正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之中,本文列举了未被词典收录的这类具有词汇性质的“X说”,讨论了其词性、功能及形成过程,认为这类词的形成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其语义演变方式——...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两音节或三音节甚至多音节的“X说”已经成为词或正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之中,本文列举了未被词典收录的这类具有词汇性质的“X说”,讨论了其词性、功能及形成过程,认为这类词的形成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其语义演变方式——从言说义向认知义的转变——在汉语史上一再出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 惯用语化 主观化 隐喻
下载PDF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 被引量:188
5
作者 郭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175,共14页
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具有两方面的时间性——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本文分析外在时间性。汉语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时状)有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过程指谓词性成分实现为外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这种谓词性成分一般带有"... 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具有两方面的时间性——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本文分析外在时间性。汉语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时状)有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过程指谓词性成分实现为外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这种谓词性成分一般带有"了、着、过、在、正在、呢"等时间性成分;非过程指谓词性成分不与时间流逝发生联系,只是抽象的表示某种动作、状态或关系。汉语中的不少语法限制都与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有关,而有一些现象则是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和内在时间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句子是否指涉现实状况就与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和内在时间性共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时间性 时间类型 现实状况 完句成分 过程结构 动态动词 非自主动词 静态动词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 被引量:155
6
作者 袁毓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6,共14页
本文运用焦点理论和非单调逻辑的有关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包含句尾"的"的事态句在语义结构上的特点,进而揭示句尾"的"的句法功能是名词化、语义功能是自指、语用功能是表示确认语气。首先,建立事态句的各种格式之... 本文运用焦点理论和非单调逻辑的有关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包含句尾"的"的事态句在语义结构上的特点,进而揭示句尾"的"的句法功能是名词化、语义功能是自指、语用功能是表示确认语气。首先,建立事态句的各种格式之间的推导关系,分析不同格式的事态句在焦点结构和焦点类型上的差别,并以此来解释不同格式的事态句在构造方式和语义表达方面的差别。接着,讨论句尾"的"跟名词化标记"的"在语义指称类型上的同异,通过刻划"的"字结构的逻辑性质来揭示:所谓的转指标记、自指标记和传信标记的"的",在句法、语义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然后,用非单调的观念来分析事态句在时体特征和句式意义上的不一致性,用预设的动态求解来解释事态句的已然义和未然义之间的关系;通过揭示事态句中的认定焦点具有对比性、排他性的语义特征,来解释事态句何以能表示确认意义,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事件句都能转换为事态句;并用缺省表达跟标记表达的对立,来说明事态句的确认义、确信义和确询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理论 “的”字结构 非单调逻辑 事件句 事态句 转指标记 自指标记 传信标记
原文传递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 被引量:104
7
作者 陆俭明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7,共13页
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有无规律可循?根据前人的研究,当宾语和趋向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共现时,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三种可能:X."动+趋+宾",Y."动+宾+趋",Z."... 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有无规律可循?根据前人的研究,当宾语和趋向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共现时,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三种可能:X."动+趋+宾",Y."动+宾+趋",Z."动+趋1+宾+趋2".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了更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描写,发现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制约--既跟动词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所带的趋向补语的性质有关,既跟宾语的性质有关,而且也跟动词带不带"了"有关,有时还跟语境有关.文章以趋向补语为纲,并注意到上述几方面的制约因素,详细描写说明了其中的规则.本研究结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后 位置 趋向补语 宾语 语序 动词语义 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 被引量:156
8
作者 陆俭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5,共9页
"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该分析为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运用最近郭锐(2002)所提出的"语法动态性"理论和詹卫东(1999)关于"广义配价模式"的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说明... "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该分析为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运用最近郭锐(2002)所提出的"语法动态性"理论和詹卫东(1999)关于"广义配价模式"的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说明将"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分析为双宾结构的可取性,并对这类双宾结构内部的动词和语义关系作了更细致的描写,同时说明这类双宾结构从本质上说,跟"给了他三个苹果"还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宾结构 双宾结构 语法 广义配价模式
原文传递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44
9
作者 郭锡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从考证甲骨文中"于"字用作动词出发,肯定介词"于"来源于"去到"义的动词"于"。它最先是介绍行为的处所,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再扩展介绍祭祀的对象。到了西周金文中,更扩大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 从考证甲骨文中"于"字用作动词出发,肯定介词"于"来源于"去到"义的动词"于"。它最先是介绍行为的处所,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再扩展介绍祭祀的对象。到了西周金文中,更扩大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对象,所搭配的动词也更广泛,语义关系也更复杂。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多个变体,它们只是先后不同的假借字或"之于"的合音。语法作用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所带宾语有了谓词性结构,它可以用在形容词的后面引进比较的对象。还进一步虚化,成为构成复音连词的语素。汉代以后介词"于"开始衰亡,逐渐被"在"等多个介词所取代。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批评了《古书虚字集释》和《汉语大字典》对介词"于"的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甲骨文 动词 语义关系 用例 语法作用 祭祀对象 汉语大字典 发展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 被引量:143
10
作者 董秀芳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附在连词和副词后的“是”字的性质 ,认为“是”正在变为一个词内成分 ,其源头是作为判断词或者焦点标记的“是”。“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 ,从判断词 (焦点标记 )变为词内成分是...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附在连词和副词后的“是”字的性质 ,认为“是”正在变为一个词内成分 ,其源头是作为判断词或者焦点标记的“是”。“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 ,从判断词 (焦点标记 )变为词内成分是进一步语法化。这种进一步语法化造成了一批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连词和副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是” 判断词 语法 连词 副词
原文传递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66
11
作者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加以深度研究,强调应该从人类价值中断入手对东西方前沿话语加以整合,优化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导性,在生态文化东西方互动中坚持人类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 精神生态 消费主义 和谐思想 整体创新
原文传递
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被引量:161
12
作者 温儒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17,共7页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概括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立德树人、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课改新理念以及在以往各个版本基础上守正创新等特色,并结合一线教学提出教材使用应当注意的问...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概括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立德树人、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课改新理念以及在以往各个版本基础上守正创新等特色,并结合一线教学提出教材使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教师要理解新教材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想法,用好新教材,完善新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编教材 教材特点 教材使用 小学语文
下载PDF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09
13
作者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郭锡良一“以”字在甲骨文中作和。郭沫若先生把释作“以”是对的,我们赞同李亚农、金祥恒和裘锡圭同志的看法,和是繁简体的关系,象人手提一物①。“以”的本义应是提携、携带,用作具体“提携”义的例证在卜...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郭锡良一“以”字在甲骨文中作和。郭沫若先生把释作“以”是对的,我们赞同李亚农、金祥恒和裘锡圭同志的看法,和是繁简体的关系,象人手提一物①。“以”的本义应是提携、携带,用作具体“提携”义的例证在卜辞中很难找到,用作抽象的“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字 介词“以” 《论语》 介词用法 “是以” 宾语前置 “以为” 西周金文 构词语素 固定结构
下载PDF
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 被引量:102
14
作者 董秀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5,共10页
句法结构是指由语法性成分与词汇性成分共同组成的句法单位。在汉语史上, 一些句法结构由于其中的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退而变成了词,原来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法性成分往往变成了词缀。
关键词 词汇化 句法结构 语法标记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被引量:112
15
作者 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 :( 1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 ;(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文章最后强调指出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 :( 1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 ;(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文章最后强调指出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教学 定位问题
原文传递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被引量:147
16
作者 孔庆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7期20-21,共2页
一、如何理解“语文”? 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 一、如何理解“语文”? 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是说语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人文精神 高校 教学目的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 被引量:100
17
作者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38,共16页
本文对国外焦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着重介绍和分析焦点研究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方面,诸如:句子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的关系,焦点和预设的定义及测试方式,焦点的种类、特征和表达手段,焦点的三分结构和Lambda演算... 本文对国外焦点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着重介绍和分析焦点研究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方面,诸如:句子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的关系,焦点和预设的定义及测试方式,焦点的种类、特征和表达手段,焦点的三分结构和Lambda演算,焦点的指派和投射规则,焦点结构决定句子的命题意义、预设意义和会话含义的逻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结构 语义解释 投射规则 信息结构 语法
原文传递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 被引量:101
18
作者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5-201,共16页
本文尝试用信息量和认知处理策略来解释汉语中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首先从语义聚合角度描写定语的排序规则:“对立项少的定语>对立项多的定语”,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解释,得出新的规则:“信息量小的定语>信息量大的定语”。接着从... 本文尝试用信息量和认知处理策略来解释汉语中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首先从语义聚合角度描写定语的排序规则:“对立项少的定语>对立项多的定语”,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解释,得出新的规则:“信息量小的定语>信息量大的定语”。接着从信息加工难度和认知处理策略角度进行解释,得出更为概括的语序规则:“容易加工的成分>不易加工的成分”,并用以解释部分主谓结构、同位结构和能愿动词连用,以及汉语和英语中姓名等的语序问题。最后,讨论从这项研究中抽绎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蕴涵:(1)描写和解释是互相推动、交替上升的;(2)为了更好地理解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定语 信息量 偏正结构 组合式 粘合式 理论蕴涵 认知解释 可能世界 语气词 信息加工
原文传递
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124
19
作者 陈松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95,共15页
语言态度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而语言使用,又往往给语言能力的大小以决定性的影响;语言能力转而影响到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通过使用语言的效果,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态度。语言态... 语言态度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而语言使用,又往往给语言能力的大小以决定性的影响;语言能力转而影响到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通过使用语言的效果,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态度。语言态度本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分: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态度 教学语言 新加坡华人 语言能力 英语 语言使用 汉语方言 购物中心 被调查人 听说能力
原文传递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被引量:93
20
作者 陆俭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0.下面所举的都是属于“VA了”述补结构的实例(格式中的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了”是虚字,下同): (1)凉干了 (2)挖浅了 (3)挖深了 但是,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例(1)表示(a)某种结果的实现;例(2)表示(b)某种预期... §0.下面所举的都是属于“VA了”述补结构的实例(格式中的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了”是虚字,下同): (1)凉干了 (2)挖浅了 (3)挖深了 但是,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例(1)表示(a)某种结果的实现;例(2)表示(b)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例(3)则有时表示(a)义,例如: (4)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了”述补结构 形容词 制约作用 语义指向 语义分析 预期结果 语法意义 行为动作 顺向 兼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