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8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被引量:2325
1
作者 张勋 万广华 +1 位作者 张佳佳 何宗樾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86,共16页
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中国尤其得益于互联网革命,使得中国实现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评估互联网... 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中国尤其得益于互联网革命,使得中国实现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评估互联网革命所推动的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首先,基于分样本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数字金融不但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更快,而且显著提升了家庭收入,尤其是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而言。可见,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其次,对于数字金融至包容性增长的传导机制,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帮助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创业行为,并带来了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最后,通过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特别有助于促进低物质资本或低社会资本家庭的创业行为,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包容性增长 创业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709
2
作者 张勋 杨桐 +1 位作者 汪晨 万广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62,共15页
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所推动的手机支付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从支付便利性的角度证实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缩短居民的购物时间来增加消费... 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所推动的手机支付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从支付便利性的角度证实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缩短居民的购物时间来增加消费。紧接着,本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相结合,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地提升了居民消费,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本文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升支付的便利性来促进居民消费,而流动性约束的放松并不是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最后,数字金融的发展尽管更多地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却没有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这体现了破除城乡分割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居民消费 支付便利性 城乡分割 购物时间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被引量:326
3
作者 田鸽 张勋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3,共12页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消费互联网(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向低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工业互联网(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劳动力技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这些发现均证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非农就业 社会分工 消费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 被引量:191
4
作者 张勋 王旭 +1 位作者 万广华 孙芳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64,共15页
本文探讨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机制。为此,本文选取了企业库存这一角度展开分析。理论上,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市场扩张、市场竞争和运输成本三种路径影响企业库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实证上,本文将考虑质量的公路面积数据与... 本文探讨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机制。为此,本文选取了企业库存这一角度展开分析。理论上,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市场扩张、市场竞争和运输成本三种路径影响企业库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实证上,本文将考虑质量的公路面积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行业划分的机制验证等方法,验证了这三种路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市场扩张是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交通基础设施与企业库存关系的讨论。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何种路径促进经济增长,并对各路径的贡献进行了量化。本文验证了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及增强市场活力等作用,这些作用都体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企业库存 市场扩张 运输成本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 被引量:151
5
作者 贺灿飞 梁进社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7,共10页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U型变化态势,但地带间...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U型变化态势,但地带间差异则持续上升;东部沿海和西部省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大,而中部省区内差异较小;总体而言,空间尺度越小,其经济差异越显著。本文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发现改革开放政策、参与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时空变化的显著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地区差异 市场化 全球化 城市化 THEIL系数 统计分析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 被引量:162
6
作者 刘传海 王清梅 钱俊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风靡全社会的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当前国内的运动类APP产品种类和功能。结果表明运动类APP简单便携,绝大多数运动类APP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深受运动健身爱... 风靡全社会的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当前国内的运动类APP产品种类和功能。结果表明运动类APP简单便携,绝大多数运动类APP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深受运动健身爱好者喜欢;在众多功能中,轨迹记录、数据统计与呈现、训练计划是最常被使用的三个功能;本文实证了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养成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其中运动类APP在身体改变、运动表现数据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的成就感表现突出;从而佐证了作者提出的基于运动类APP暗示、体育锻炼惯常行为、奖赏、对于刺激感和成就感的运动渴求为四要素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模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类APP 体育锻炼行为 体育习惯 智能手机 运动辅助应用软件
下载PDF
阅读疗法原理 被引量:156
7
作者 王波 傅新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2,共12页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机能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疗法 图书疗法 书目疗法 原理 阅读活动 心理学 生理学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2
8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4,共12页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用通径分析技术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收入 代际流动 市场化水平
原文传递
拥抱2004社会性软件年 被引量:84
9
作者 庄秀丽 刘双桂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对社会性软件起源、发展、分类的介绍,重点阐释社会性软件对知识传递、分享和创新的作用,从而揭示在社会技术化、软件社会化的发展大趋势下,社会性软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2O04年 社会性软件 知识管理 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下载PDF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被引量:109
10
作者 田地 严正兵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2-713,共32页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生态学家通过野外采样和控制实验,探索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与植物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该文在概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综述了19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该文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思想萌芽期、假说奠基期和理论构建期3个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第二,概述了植物主要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尤其是陆生植物叶片氮(N)和磷(P)的计量特征。总体上,全球陆生植物叶片N、P含量和N:P(质量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8.74mg·g^(–1)、1.21mg·g^(–1)和15.55(与16:1的Redfield比一致);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叶片N和P含量一般呈现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和P计量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草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木本植物,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常绿木本植物。与叶片相比,细根和其他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较少。第三,总结了养分添加实验对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总体上, N添加一般会提高土壤N的可利用性,使植物器官中N含量和N:P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生产力;P添加可能会缓解过量N输入导致的N-P失衡问题,提高植物器官P含量。但是,长期过量施肥会打破植物器官原有的元素间计量关系,导致元素计量关系失衡和生产力下降。第四,梳理总结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假说,主要包括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生态 植物 假说 简史
原文传递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上) 被引量:75
11
作者 王珠珠 刘雍潜 +2 位作者 黄荣怀 赵国栋 李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32,共8页
本报告共分七部分:前言;基础教育信息化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素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之管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基础... 本报告共分七部分:前言;基础教育信息化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素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之管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对策,为中小学和教育技术机构提供本领域未来发展的建议,也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是:1.制定并成功应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基本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ICT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2.调查统计了一批来自全国教学第一线的珍贵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3.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6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应用 调查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与代际收入向上流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95
12
作者 方福前 田鸽 张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97,共19页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论证。那么,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能否促进以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更能体现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开放性的纵向公平?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论证。那么,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能否促进以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更能体现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开放性的纵向公平?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人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首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代际收入流动分析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然后将“宽带中国”政策外生冲击与CFPS数据相结合,利用DID模型以及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多种内生性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这一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劳动力供给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父代对农村户籍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减少农村户籍子代对父代社会资本的继承,即能够通过破解教育资源以及高水平社会资本对农村户籍子代的约束,实现对劳动力供给侧的数字化赋能。从劳动力需求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与法治,可以为农村户籍子代收入向上流动提供良好的“市场运气”,实现对劳动力需求侧的数字化赋能。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事实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更全面地评价数字基础设施对公平和效率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也为政府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流动性、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代际收入向上流动 户籍制度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 被引量:96
13
作者 陈国良 孙家广 +8 位作者 冯博琴 李廉 何钦铭 李晓明 蒋宗礼 张龙 王飞跃 徐志伟 董荣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17,共5页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计算思维的概念,正在科技界和教育界萌发、激荡和蔓延。所到之处,彻底更新和改变了现在被广泛认同的一些理论和认识。一种新的关于计算和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正迅速荡涤着旧有的传统,焕发出面向新时代和新技术...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计算思维的概念,正在科技界和教育界萌发、激荡和蔓延。所到之处,彻底更新和改变了现在被广泛认同的一些理论和认识。一种新的关于计算和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正迅速荡涤着旧有的传统,焕发出面向新时代和新技术的崭新面貌。从事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围绕着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被吸引到这一领域里来。这种共同的兴趣将酝酿出新的重大的理论革命和技术飞跃,一种全新的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的时代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科学 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 宣言 教育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新技术
下载PDF
农业生产率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工农业联动发展 被引量:93
14
作者 徐建国 张勋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7,97,共13页
本文探讨农业生产率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释放的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促进非农部门的发展;非农部门的进步又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率... 本文探讨农业生产率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释放的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促进非农部门的发展;非农部门的进步又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从而形成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联动发展。实证分析发现了支持工农业联动发展的证据。本文的分析为理解我国的经济奇迹,提供了一个视角,对其他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和内生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率依然较低,农业人口占比依然很大,联动效应的作用空间依然显著,政策层面应该继续因势利导,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工农业联动效应,进一步培育经济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工农业联动发展
原文传递
汇率、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 被引量:91
15
作者 王雅琦 戴觅 徐建炜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5,共19页
基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层面中国海关出口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2000-200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几乎不受汇率冲击的影响,这意味着汇率的出口传递效应接近于完全,即中国的出口企业产品... 基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层面中国海关出口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2000-200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几乎不受汇率冲击的影响,这意味着汇率的出口传递效应接近于完全,即中国的出口企业产品定价基本遵循生产者货币定价(PCP)原则。同时,中国出口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比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有更高的汇率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质量是解释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上升:产品质量每提高1个标准差,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上升5.85个百分点。因此,低质量的出口产品很容易呈现出较高的汇率传递性。与文献中的生产率渠道与中间品进口渠道相比较,我们发现质量因素具有更高的解释力度。本文的稳健性检验印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率 产品质量
原文传递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风险与时机——基于利率双轨制模型的讨论 被引量:91
16
作者 纪洋 徐建炜 张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51,共14页
本文在利率双轨制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刻画了"计划轨"的存款利率影响"市场轨"的贷款利率的微观机制,并讨论利率市场化与其他金融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显著提... 本文在利率双轨制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刻画了"计划轨"的存款利率影响"市场轨"的贷款利率的微观机制,并讨论利率市场化与其他金融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显著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居民部门的收益;同时将赋予银行更多的竞争手段,有利于银行吸纳存款,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另外,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才能够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应对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因此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应先于降低准入门槛与开放资本账户;此外,在市场自由进出的条件下,放宽存款利率上限将导致部分银行破产,但由于我国对设立银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银行数量远低于长期均衡的银行数量,在现实中并没有破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存款利率上限 改革次序
原文传递
“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被引量:91
17
作者 于家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116,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群体,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90后"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90后” 青年群体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式学科评估: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87
18
作者 陈学飞 叶祝弟 +13 位作者 王英杰 熊庆年 龚放 胡建华 秦惠民 陈洪捷 施晓光 刘海峰 董云川 马陆亭 卢晓中 周川 樊秀娣 王鸿(整理)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74,共16页
今年四月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邀请全国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随之,各个高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高级别的学科评估申报及材料提交总动员。第四轮学科评估自发... 今年四月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邀请全国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随之,各个高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高级别的学科评估申报及材料提交总动员。第四轮学科评估自发布起也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高等教育是中国崛起的思想发动机,关涉民族复兴的未来,而学科评估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其意义和影响可谓深远。为了更好推进学科评估科学进行,特别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出路展开对话,特别就评估的目的、主体、结果使用及如何改进等做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评估 中国式 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探索与争鸣》 教育学科建设 学位授予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被引量:85
19
作者 戴炜栋 胡壮麟 +4 位作者 王初明 李宇明 文秋芳 黄国文 王文斌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27,共9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我国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显著。新文科倡导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为语言学研究、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语言学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认知科学、计算机... 在新文科背景下,我国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显著。新文科倡导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为语言学研究、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语言学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不仅拓展了外语学科研究的外延,丰富了外语学科研究的内涵,而且契合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分类卓越的需求。2020年6月20日,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引发学界的热烈关注。现刊载会议的部分代表性观点,以飨读者,并期待引发语言学跨学科研究领域更多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 跨学科发展 计算机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跨学科研究 认知科学 代表性观点
原文传递
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在湄洲湾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20
作者 曾维华 王华东 +2 位作者 薛纪渝 叶文虎 关伯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1-74,共4页
从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入手,系统阐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与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以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污染控制规划为例,对湄洲湾各规划小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从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入手,系统阐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与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以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污染控制规划为例,对湄洲湾各规划小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发展变量 限制变量 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