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92
1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CSSCI 2012年第13期4-7,1,共4页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话语权 话语体系 和平发展道路 学术 国际政治 中国国际战略 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被引量:67
2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2-24,共3页
近些年来,话语权成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方式,国际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话语权政治”。纵观当今世界的话语权状况,大体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一种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则... 近些年来,话语权成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方式,国际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话语权政治”。纵观当今世界的话语权状况,大体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一种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则相当有限。只有从根本上加强话语质量建设,才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话语权 话语质量 发展中国家 政治权力 质量建设
原文传递
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质及其政策偏好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尹继武 郑建君 李宏洲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2,共8页
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质是决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国外交的基础。基于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问卷评定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获得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特朗普... 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质是决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国外交的基础。基于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问卷评定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获得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特朗普人格特质结构,即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以及积极外向,其中不羁善变和精干有为是特朗普最为核心的特质。特朗普的五个人格特质维度决定了他打破传统、善于战略欺骗和谈判、行动力和执行力强、凭个人直觉决策、追求尊重和利益交换、报复心强等诸多政策和行为偏好。特朗普人格特质的数据测试分析,展现了一个具有更多积极人格特质和双面维度的政治领导人的形象,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识作为领导人的特朗普及其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人格特质 政策偏好 美国
原文传递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志洲 《绿叶》 2009年第5期76-83,共8页
综合实力的崛起并没有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西方的国际话语权强势地位和中国的弱势地位也难以发生根本改变。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出路在于: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发展基础性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 综合实力的崛起并没有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西方的国际话语权强势地位和中国的弱势地位也难以发生根本改变。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出路在于: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发展基础性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学术概念和话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重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话语权 国际 社会科学研究 核心价值观 综合实力 弱势地位 学术概念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33
5
作者 谢韬 陈岳 +3 位作者 戴长征 赵可金 翟崑 李巍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155,共34页
2021年12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行座谈会,研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期精选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构建和深化区域国别学已是学科体系建设十分迫切... 2021年12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行座谈会,研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期精选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构建和深化区域国别学已是学科体系建设十分迫切的任务。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来看,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明确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基本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估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国别学与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等邻近学科融合发展,发挥学科交叉的创新力量。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内,需进一步探索二级学科设置,切实加强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大国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丰富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供给,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国别与区域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区域研究 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诚意信号表达与中国外交的战略匹配 被引量:31
6
作者 尹继武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共25页
中国外交中的诚意信号表达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地位和利益展现的重要内容。中国对外诚意信号表达具有政策宣示、行为信用两种基本渠道。自冷战结束以来,在中国与东盟以及中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中,均可发现中国的和平、合作以及责... 中国外交中的诚意信号表达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地位和利益展现的重要内容。中国对外诚意信号表达具有政策宣示、行为信用两种基本渠道。自冷战结束以来,在中国与东盟以及中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中,均可发现中国的和平、合作以及责任等诚意信号表达,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同特性的负面效果。在诸多影响变量中,战略匹配的不一致成为影响中国诚意可信性的重要因素。系统剖析中国对外关系中的诚意信号问题,可以管窥中国外交的文化实践及其理论动因,也有益于思考中国在力量增长情况下的国内战略协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意信号 中国外交 战略匹配
原文传递
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志洲 《当代世界》 2012年第7期12-17,共6页
今天,"中国崛起"已不只是受尽近代以来屈辱历史的中华民族内心的抱负,而被认为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有国际舆论还将之视为21世纪的世界头等大事。然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中国崛起,主要以中国物质性力量的崛起为指标。但是,在"有核时... 今天,"中国崛起"已不只是受尽近代以来屈辱历史的中华民族内心的抱负,而被认为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有国际舆论还将之视为21世纪的世界头等大事。然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中国崛起,主要以中国物质性力量的崛起为指标。但是,在"有核时代大国之间不打战"的判断依然有效、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话语权政治"[1]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缺乏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国际舆论 话语权 和平 国际政治 中华民族 近代以来 21世纪
下载PDF
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 被引量:28
8
作者 尹继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8,156-157,共31页
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划分标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可以区分为国际政治心理研究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同时也可以细分为政治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 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划分标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可以区分为国际政治心理研究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同时也可以细分为政治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多种政治心理因素;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国际冲突与合作领域,比如冲突的起源与预防、威慑与战争的心理学等。基于研究主题和应用领域的逻辑区分,作者选择性地评述了错误知觉及其来源、前景理论、小集团思维、公众舆论和群体认同等国际政治心理因素,同时揭示了心理因素在战争起源、安全困境以及威慑和冲突解决等问题领域研究的应用。国际政治心理研究是政治心理学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应用,是更好地重构与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为理解国际政治世界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描述性和解释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国际政治 知识谱系 研究主题 应用领域
原文传递
战略意图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永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38,共20页
要战略意图是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如何利用自己的实力实现目标的打算或规划。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战略意图分为维护现状和修正主义两种,实质上蕴含了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模式。中美元首的庄园峰会就推动建设... 要战略意图是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如何利用自己的实力实现目标的打算或规划。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战略意图分为维护现状和修正主义两种,实质上蕴含了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模式。中美元首的庄园峰会就推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总体概念",为中美跳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指明了方向,但双方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被认为是一大阻碍因素。中美战略互疑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的变动、两国国内制度文化的差异和领导人因素。在三个层次的原因中,前两个因素既独立存在,又主要通过第三个因素发挥作用。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事在人为"。文章认为,中美缓解战略互疑、建立战略互信也必须坚持事在人为的逻辑,以核和平与相互依赖为基底,充分发挥领导人的作用,加强战略沟通,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建设,推进人文交流,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现实主义 战略互信 战略互疑
原文传递
结构、认知结构与国际政治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尹继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28,共11页
社会科学分析家对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何谓结构、结构作用于行为与进程的机制为何"等基本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亦是如此。有鉴于此,作者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结... 社会科学分析家对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何谓结构、结构作用于行为与进程的机制为何"等基本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亦是如此。有鉴于此,作者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个系统的结构概念化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认知结构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并以图式理论为中心,讨论认知结构在国际政治心理学分析中的相关性。最后,作者指出国际政治心理学认知结构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国际政治 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
原文传递
单边默契、信号表达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0
11
作者 尹继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3,156,共30页
国际关系学界传统上聚焦于战略思维的军事维度,而忽视了政治维度。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思维特性,单边默契超越了主流研究关于战略意图的进攻性和防御性争辩。依据不同的行为主体认知以及动因,单边默契分为基于战略理性和基于文化认同两种... 国际关系学界传统上聚焦于战略思维的军事维度,而忽视了政治维度。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思维特性,单边默契超越了主流研究关于战略意图的进攻性和防御性争辩。依据不同的行为主体认知以及动因,单边默契分为基于战略理性和基于文化认同两种基本类型。中国的单边默契战略思维包括诚意、和谐、道德以及利益平衡多层次的内容。中国的诚意信号表达和利益信号表达及其效果,是决定中国的单边默契战略思维发挥何种战略效应以及进行何种战略选择的重要机制。单边默契战略思维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研究理论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更为清晰地归纳和梳理中国的对外行为和思维模式,对于中国如何处理好相关的争端也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默契 诚意信号 利益信号 战略思维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颖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1,61,共9页
中国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外多国企业共同在第三国市场开展经济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在三方合作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是通过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合作,实现"一带一路"... 中国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外多国企业共同在第三国市场开展经济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在三方合作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是通过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合作,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首脑外交的推动下,第三方市场合作已呈现法律与机制建设先行、融资与项目合作齐头并进、以非洲和东南亚为重点区域等特点。第三方市场合作强调企业主导、政府推动,通过开放的、包容的合作,实现发达国家技术和中国产能优势的互补,推动第三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随着"一带一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越来越多地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模式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经济关系 第三方市场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经济合作
原文传递
浅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外交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翔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53,共6页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中国的农业外交提供了外推力,中国与沿线各国资源的契合为中国推进农业外交搭建了牢固的桥梁。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外交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对象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对象国之间在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自然灾害与动植物疫情风险以及国内部门利益竞争等。要搞好农业外交,中国需要做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扩大与涉农国际组织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农业外交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国家监测能力的建构与提升——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的反思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凤林 顾昕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193,共22页
国家的监测能力既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国家监测能力有助于确保政府充分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作为其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国家监测能力的建... 国家的监测能力既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国家监测能力有助于确保政府充分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作为其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国家监测能力的建构和提升对于危机管理的实施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各地在实施某些疫情防控措施上的差异化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其国家监测能力的差异。在对国家监测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并预警的同时,如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充分挖掘技术赋能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依然是公共管理学界亟待发展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危机 国家能力 监测能力 技术赋能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未来:主权、竞争与共识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明进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4期15-23,共9页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网络空间治理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博弈,一方面说明大国对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空间自由主义的式微。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需要治理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由于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网络空间治理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博弈,一方面说明大国对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空间自由主义的式微。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需要治理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由于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属性问题上存在"全球公域说"和"网络主权"说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在网络空间治理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和矛盾。在网络自由主义衰退的大背景下,在看似存在尖锐分歧的具体治理领域,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共识基础也在不断增强。全球网络空间政治是现实国际政治的真实反映,在博弈中谋求合作,在分歧中拓展共识,将是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网络自由主义 网络主权 网络安全战略 治理
下载PDF
中国和平外交战略视野中的对外援助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效民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共6页
对外援助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外援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新世纪,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 对外援助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外援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新世纪,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应当适时改进中国的外援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外交战略 对外援助 国家利益 和谐世界
下载PDF
警惕话语陷阱 走好中国道路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CSSCI 2013年第21期4-8,1,共5页
西方舆论对中国之所以能构成话语陷阱,从实质上说,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西方通过话语来展开对我国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争夺;二是在根本上西方推行其所信奉的崇尚实力与理性自私的国家政治哲学;三是将西方利益进行了道义性的话语包... 西方舆论对中国之所以能构成话语陷阱,从实质上说,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西方通过话语来展开对我国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争夺;二是在根本上西方推行其所信奉的崇尚实力与理性自私的国家政治哲学;三是将西方利益进行了道义性的话语包装;四是话语中隐含着西方国家国际战略上的盘算。因此,揭示西方针对中国道路的话语陷阱,是走好中国道路与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罗素悖论” 国道 中国哲学史 语言现象 日常生活 国际舆论 白马非马
原文传递
国际信任的起源:一项类型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继武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6,共9页
信任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综合分析国际信任的起源问题的基础上,国际信任的类型可以细分为五对基本范畴,即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宣示信任和成本信任、制度信任和文化信任、互惠信任和公平信任以及同质信任和声誉... 信任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综合分析国际信任的起源问题的基础上,国际信任的类型可以细分为五对基本范畴,即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宣示信任和成本信任、制度信任和文化信任、互惠信任和公平信任以及同质信任和声誉信任。国际信任的指向性和非对称性,决定了信任起源及其类型分析包括行为体为何信任他者和如何取信于他者两种维度。信任起源的类型学比较分析,清晰梳理了信任来源及其变化的核心影响变量,对于信任类型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信任 类型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国际公务员胜任素质研究——以联合国业务人员和司级人员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源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国际组织是国际交往的高级形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凭借过硬的素质进入国际组织,成为国际公务员,并在关键岗位和级别立足,获得话语权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联合国业务人员和司级人员... 国际组织是国际交往的高级形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凭借过硬的素质进入国际组织,成为国际公务员,并在关键岗位和级别立足,获得话语权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联合国业务人员和司级人员的六个职级(P2-D2职级)为研究对象,基于"个人—职位匹配"的理论视角,探索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职位的胜任素质特征。通过对联合国212份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将胜任素质划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两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了不同的指标。研究发现,国际公务员职位层次越低,对知识、技能、动机三个维度的胜任力要求越高;职位层次越高,对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三个维度的胜任力要求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联合国 国际公务员 胜任力
原文传递
科学、公众与疫情的社会治理——科学传播学的视角 被引量:16
20
作者 顾昕 郭凤林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界与公众的对话。这种传播模式的缺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中显露出来:科学家对知识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传播的相对忽视,影响了科学界对政府和大众决策所需知识的供给;在有限的科学传播中,科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的隔阂,引发了大众对疫情风险的误解。因此,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传播从赤字模式向对话模式和知识共同生产模式转型,融合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在传播中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科学情境的差异,实现及时和有效的科学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学共同体 社会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