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对植物的伤害效应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红星 孙旭 +11 位作者 姚余辉 万五星 肖扬 孙滨峰 William J.Manning 韩春萌 郜世奇 高付元 徐卫华 冯兆忠 欧阳志云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756-4765,共10页
臭氧是重要的空气氧化剂,适当浓度的臭氧可以消菌杀毒,但过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增多,臭氧浓度随之不断升高,地表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地表臭氧的分布特征... 臭氧是重要的空气氧化剂,适当浓度的臭氧可以消菌杀毒,但过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增多,臭氧浓度随之不断升高,地表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地表臭氧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对植物的胁迫伤害效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是通过监测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规律,鉴定是否有植物受到臭氧伤害,以及受伤害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特征,为城市与区域臭氧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从2012年7月4日到8月30日,采用被动采样分析的方法,在北京东北、西北、西南、东南郊区以及城区设置了10个研究样点,监测平均臭氧浓度的变化。同时,运用"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鉴定植物受臭氧伤害的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的臭氧浓度高于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公园中的臭氧浓度高于道旁绿化带;山区的臭氧浓度平均为105.39μg/m3,公园中为68.49μg/m3,道旁绿化带为56.54μg/m3;(2)在北京的公园和山区发现了18种植物符合"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所述臭氧伤害特征,有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核桃(Juglans reg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喇叭花(Pharbitis purpurea)、桑树(Morus alba)、榆树(Ulmus pumila)、国槐(Sophora japonica)金叶槐(Sophora japonica f.flavi-rameus)、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重瓣棣棠花(Kerria japonica)、山香(Hyptis suaveolens)、决明(Cassia tor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黄花柳(Salix caprea)、大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火炬树(Rhus typhina)、大豆(Glycine max)、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没有在道旁绿化带的植物叶片发现臭氧伤害症状;(3)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树臭氧伤害症状明显,易于辨认,且臭椿出现频率最高,是分布广泛的乡土树种,适合作为臭氧污染指示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臭氧分布 植物伤害效应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研究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效科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仁玉芬 王华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8-935,共8页
随着全球和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受到了高度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评述了近些年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学术观点,比较了Phoenix、Baltimore和北京3个城市生态系统研... 随着全球和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受到了高度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评述了近些年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学术观点,比较了Phoenix、Baltimore和北京3个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研究目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并介绍了这3个城市生态站的一些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指出了今后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是从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创新,将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系统 长期演变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气传花粉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孟龄 王效科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任玉芬 逯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81-2387,共7页
研究北京城区气传花粉种类、数量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花粉症及建设合理城市绿地提供有效资料。应用Burkard采样器于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北京城区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并对花粉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 研究北京城区气传花粉种类、数量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花粉症及建设合理城市绿地提供有效资料。应用Burkard采样器于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北京城区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并对花粉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城区的花粉季节从3月20日起始,至10月18日截止,持续213d,占全年天数的58%;全年花粉含量月分布呈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为3—4月,主要花粉为木犀科、杨属、柳属等树木花粉,占全年花粉总量的30%;第2个高峰为8—9月,主要花粉为菊科、藜科及苋科等莠草花粉,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0%;2011年度北京城区最具代表性的气传花粉来自于菊科,比重占了收集到气传花粉的35%。研究结果还表明,秋季的气传花粉致敏性强,所以北京花粉症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以8—9月为最高,其中有95%的病人在此期间出现花粉症症状。花粉浓度及飘散规律受当地植被状况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北京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飘散种类、数量及季节分布规律的调查结果,可以为本地区花粉症防治及绿化品种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花粉 种类构成 物候特征 花粉监测
下载PDF
北运河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贺玉晓 刘天慧 +5 位作者 任玉芬 张红星 苏芝敏 王思琪 王效科 方文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0-1721,共12页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密切相关.为研究北京市北运河不同水体环境特征,于2018年10月(秋季)和2019年2月(冬季)在北京市北运河设置13个采样点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4属99...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密切相关.为研究北京市北运河不同水体环境特征,于2018年10月(秋季)和2019年2月(冬季)在北京市北运河设置13个采样点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4属99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秋季浮游植物物种数(75种)高于冬季(58种),城市河道型水体物种数(78种)>城市湖泊型(59种)>山区河道型(29种).秋季浮游植物密度为916.04×10^4 cells·L^-1,冬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20.52×10^4 cells·L^-1,秋、冬季平均密度为568.28×10^4 cells·L^-1.空间格局上,城市湖泊型水体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城市河道型水体次之,大部分点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山区河道型水体最低,硅藻门为主要优势门类.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北运河水体中以中富营养型指示物种为优势类群,水质污染类型为β⁃中污型.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Ca和TN是影响秋季北京市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H是影响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水环境污染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北运河
原文传递
区域城市扩张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虞文娟 任田 +1 位作者 周伟奇 李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74-8481,共8页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 森林生境丧失与景观破碎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量化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的关系是开展区域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的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覆盖/利用专题图,通过多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和统计分析,定量解析森林景观破碎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城市扩张格局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大湾区林地覆盖面积缩减1,274 km^(2),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林地丧失总面积的比例从1980—1990年的11%增长至2010—2018年的42%,表明城市扩张已成为林地丧失的主导因素;2)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表现为林地斑块密度提高,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但破碎类型与程度具有地域差异;3)城市扩张幅度与空间格局显著影响林地破碎化,其中,城市扩张幅度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基于森林景观破碎化与城市扩张的现状,落实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关键斑块-廊道识别与生态网络构建等措施,有助于保护与连通重要生态空间,保障和提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景观格局 森林景观破碎化 林地丧失 多尺度分析 斑块密度
下载PDF
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贺玉晓 苏小婉 +2 位作者 任玉芬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464-7478,共15页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低效率状态,随时间高低交错波动式发展,整体呈先降后升势态;2)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带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亚热带湿润区,呈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地理区纯技术效率区间差异较大,但空间分布规律不显著,区域规模效率间差距小,且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3)纯技术效率低效是制约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地理区间纯技术效率巨大差距导致全国纯技术效率整体低效,也是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低效的根本原因;4)生态地理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主要是因为高效率区域效率值向低效率区域靠拢,区域间低效向高效的“追赶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地理区域 分类数据包络分析(分类DEA) 收敛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温室气体排放与净固碳量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博杰 张路 +5 位作者 逯非 王效科 刘魏魏 郑华 孟龄 欧阳志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3-1707,共15页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边界内碳成本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年际变化、碳成本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以及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内,西北地区、...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边界内碳成本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年际变化、碳成本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以及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内,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华东地区的碳成本分别为3.38、3.64、1.03、1.66、4.38 Tg C,合计14.09Tg C;碳泄漏分别为21.33、4.60、5.50、1.32、3.78 Tg C,合计36.53 Tg C.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工程措施碳成本组成特征较为一致,造林引起的碳排放是各区域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成本,其中退耕地造林是主要的造林碳成本来源.在各种物资消耗中,肥料引起的碳排放是各区域最大的物资碳成本,其次为建材,而燃油、灌溉和药剂产生的碳排放占各区域碳成本总量的比例仅为10%左右.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工程边界内外共产生温室气体50.62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19.9%;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南华东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38.9%、10.4%、26.1%、8.9%和15.5%.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内的净固碳量为203.50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8.50 Tg C·a^(-1).碳成本和碳泄漏对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林营造采用精准施肥和为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户提供可替代的维持生存的方法是分别减少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可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碳成本 碳泄漏 净固碳量 温室气体
原文传递
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效科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任玉芬 张红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3,共7页
长期监测是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方法。针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国内外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需要,在介绍美国巴尔的摩和凤... 长期监测是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方法。针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国内外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需要,在介绍美国巴尔的摩和凤凰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研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工作实践,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3个目的(为研究长期演变、为探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为城市居民提供数据)、5个原则(综合与重点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前瞻性原则、与城市相关部门监测融合原则、面向科学研究原则和长期一致性原则)、4项内容(生态要素、生态格局、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和4种方法(遥感监测、长期调查样地监测、定位观测站监测和社会经济调查监测),将为我国开展长期城市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科学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长期生态监测 城市生态监测 美国城市生态站 北京城市生态站
原文传递
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资源再利用价值评估——以徐州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汤姚楠 周伟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30-3441,共12页
矿产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资源再利用及其价值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徐州为例,对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资源再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在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价值替代法评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抵御地质灾害能... 矿产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资源再利用及其价值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徐州为例,对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资源再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在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价值替代法评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抵御地质灾害能力的保险价值;基于生态修复前后土地覆盖时空变化分析,采用市场价格法和影子工程法,比较采石采矿宕口与采煤塌陷地两种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对城市建设用地土地供应的增加、增值与环境价值效应,以及其他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代表性宕口废弃矿山的生态脆弱度指数为0.72,属高度脆弱,市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增加的防灾避险保险价值为26.61亿元,研究区宕口废弃矿区防灾避险安全受惠人口从修复前1540人增加到12290人,增加了6.98倍;2015年两类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增加的各类建设用地总共为226.81 hm^2,折算成2015年增长的土地价值总共为17.78亿元;2015年废弃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964万元,比2005年的6996万元增长28%;生态修复防灾避险与环境优化,不仅是废弃矿区资源再利用及其价值提升的主要方法,而且是实现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废弃矿区 资源再利用 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我国典型城市空气质量演变及其调控--以深圳市2000-2017年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秀玲 李伟 +2 位作者 王伟民 韩立建 周伟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894-5903,共10页
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体健康。同时,部分城市(如深圳)空气质量已经达到并保持在良好的水平。探究这些城市空气质量演变过程及其调控,可为我国大量仍面临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城市提供参考... 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体健康。同时,部分城市(如深圳)空气质量已经达到并保持在良好的水平。探究这些城市空气质量演变过程及其调控,可为我国大量仍面临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深圳市为案例,利用环境质量公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分析多个社会经济因子与典型污染物的相关关系,探究其空气质量演变特征与调控经验。结果表明,深圳市各类型空气污染物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均符合EKC模型假说,但不同污染物所处阶段不同。颗粒物、SO2和NO2均处于下降阶段,而O3目前处于高水平平稳阶段。总结深圳市空气质量改善历程及调控措施,发现主要有两大方面:宏观上严格把控;微观上精准治理。宏观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快速调整上,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而在微观精细化的管理上,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政策要具有持续性、精准性和及时性。当下,针对首要的O3污染问题,深圳市应重点关注城市人为排放VOCs和植物释放VOCs对O3生成的影响,以及城市热环境对O3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空气污染 EKC 空气质量调控
下载PDF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幼苗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媛媛 江波 +1 位作者 王效科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73-3682,共10页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20 cm)和光合参数等指标,...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20 cm)和光合参数等指标,分析3种树木叶片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硬化地表极显著地提高了地表温度(P<0.01),表现为透水地表>不透水地表>对照;不透水地表极显著地降低了3种树木土壤含水量(P<0.01);透水地表极显著地提高了油松和元宝枫土壤含水量(P<0.01)。两种硬化地表下油松、元宝枫和不透水地表下白蜡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株高和基径生长受到抑制。硬化地表对油松和元宝枫的影响主要源于硬化地表形成的高温胁迫,对白蜡的影响主要源于不透水地表形成的干旱胁迫。因此,在配置和种植城市绿化植物时,为缓解硬化地表对城市树木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选择适应高温和干旱的植物,并采取降温和灌溉措施来降低硬化地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油松 白蜡 元宝枫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城市群空气污染综合评估范式与应用——以京津冀城市群PM_(2.5)污染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迪 韩立建 +5 位作者 李世玉 李伟峰 钱雨果 周伟奇 谭晓芮 李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78-4287,共10页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明显的空气污染问题。由于传统的针对某一城市地区进行细致研究,难以解决在城市聚集的城市群下形成的区域性空气污染来源...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明显的空气污染问题。由于传统的针对某一城市地区进行细致研究,难以解决在城市聚集的城市群下形成的区域性空气污染来源和影响机制等问题,使区域性空气污染造成的负面效应难以评估。通过构建综合评估模型范式,并运用空间分析,对京津冀168个区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PM_(2.5)人口暴露风险、人类活动对PM_(2.5)的贡献、以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源汇”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人口暴露风险、空气污染分布、综合评估结果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现象。(2)2000—2015年,各县域的人口暴露风险和空气污染的程度、范围呈上升趋势。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的源汇特征,且对污染的贡献不同。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估模型范式对城市群或区域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的权衡关系模式开展量化解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范式和初步的实证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京津冀 综合评估模型
下载PDF
北京城区自生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昌 邢韶华 +2 位作者 姚扬 张红星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4-558,共15页
了解城市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城市植物景观的规划和管理。基于北京城区的252个自生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使用指示克里金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展示了北京城区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共记录自生植... 了解城市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城市植物景观的规划和管理。基于北京城区的252个自生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使用指示克里金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展示了北京城区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共记录自生植物173种,其中草本植物144种,木本植物29种。草本和木本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草本自生植物多样性沿城市中心—城郊梯度增加;木本自生植物多样性在空间上没有明显的城乡梯度,在城区多数区域的多样性较低。人为干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生植物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草本自生植物主要受到距市中心距离、社会经济因素和绿地管理强度的影响,而木本自生植物则受到距城市中心距离、绿地管理强度、房价等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北京城区将来迫切需要保护或增强物种多样性的区域,为北京城市绿地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自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 城乡梯度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探索--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姚楠 王佳 周伟奇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8,共12页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系列改进,提出包括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在内的多种方法融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得出:(1)徐州市研究区按生态功能强度调整后的生态服务价值2005年为19.33亿元,2015年为29.27亿元,2005~2015年增长51.42%;(2)按Meta回归分析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调整后的2015年评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7.32亿元,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2005~2015年的增长值为28.05亿元,其中森林22.60亿元、湿地0.53亿元、河湖水域4.92亿元。文章在论述了城市人工生态、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在丰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同时,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方法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体系创新。文章最后提出推进评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级分类评估的环境资产考核制度与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价值评估 时空比较 方法体系
下载PDF
南京和北京城市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差异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相洋 许燕 +1 位作者 杜英东 冯兆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9-1500,共12页
以南京市和北京市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小时气象观测资料和G95光温模型算法对中国南北典型城市南京和北京地区2015年森林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南京市总BVOCs排放主要来自湿地... 以南京市和北京市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小时气象观测资料和G95光温模型算法对中国南北典型城市南京和北京地区2015年森林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南京市总BVOCs排放主要来自湿地松、栎树类和杨树,北京市主要优势树种BVOCs排放量最高的是栎树类、杨树和油松.从排放总量来看,北京市森林BVOCs排放量是南京的2~3倍,分别为72114.1和28025.3t/a,但南京市单位面积BVOCs排放通量是北京市的1.6倍.两市各类BVOCs排放量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即夏季排放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排放量相差不大.南京市的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要BVOCs排放源,北京市BVOCs的主要排放源是中龄林和幼龄林.总BVOCs排放量在各龄级的比例主要由其叶生物量决定,但各龄级内部优势树种类型不同也一定程度地影响BVOC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北京 蓄积量 优势树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下载PDF
硬化地表对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伟伟 陈媛媛 +1 位作者 汪旭明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75-3585,共11页
城市硬化地表可减少土壤有机物输入,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由此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树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硬化地表的响应,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ervious pavement, P)、不透水硬化地表(... 城市硬化地表可减少土壤有机物输入,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由此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树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硬化地表的响应,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ervious pavement, P)、不透水硬化地表(Impervious pavement, IP)和自然地表(Control, C)3个处理水平的地表类型,并栽种北方常见的常绿针叶树油松(pine, Pinus tabulaeformis)和落叶阔叶树白蜡(ash,Fraxinus chinensis)。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磷脂脂肪酸法(PLFA)及BIOLOG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自然地表(C)相比,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发生了改变。透水和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降低,真菌/细菌(fungi/bacteria, F/B)、cy/pre(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结构 cyclopropyl fatty acid/monoenoic precursors)和sat/mono(一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ormal saturated fatty acid/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等环境压力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土壤微生物cy/pre值在不透水硬化地表下显著高于透水硬化地表下,表明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压力更大;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和聚合物的利用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群落功能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油松树下土壤微生物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F/B值在透水和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均显著降低(P<0.05),而白蜡树下只在透水硬化地表下显著降低(P<0.05);硬化地表使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聚合物的利用强度在油松和白蜡树下表现出显著差异。硬化地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土壤微生物群落 油松 白蜡
下载PDF
台风“山竹”对深圳城市绿地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韫钰 周伟奇 +2 位作者 钱雨果 郑重 潘雪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0,共10页
台风是影响沿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最频繁的自然干扰因子。2018年9月的台风"山竹"以强台风等级袭击深圳,陆地最大阵风达46.5 m/s(15级)。以深圳市区绿地(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行道树)中的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灾后实... 台风是影响沿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最频繁的自然干扰因子。2018年9月的台风"山竹"以强台风等级袭击深圳,陆地最大阵风达46.5 m/s(15级)。以深圳市区绿地(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行道树)中的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灾后实地调研,采用相关统计方法以及生物量评估方法,探讨了台风"山竹"对深圳市区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圳市区调查树木受损比例高达21.4%,其中以轻度受损(枝干折断)为主;市区树冠生物量总量较台风之前下降了8.44%。(2)南部地区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内陆,东南地区受损程度高于西北地区;福田区、龙岗区以及坪山新区受损情况最为严重,受损树木比例均超过30%。中东部树冠生物量损失程度高于西部地区。(3)公园绿地受损最为严重,居民区绿地的受损情况最轻。(4)行道树中黄金榕、腊肠树受损比例均超过50%,而棕榈科植物受损程度较轻。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抗风树种的选择、不同类型绿地针对台风的减灾防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城市绿地 生物量损失 抗风树种 深圳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的亚热带森林树种分类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扬 秦海明 +2 位作者 张志明 王伟民 周伟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66-3677,共12页
树种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树木的种类和空间分布信息可有效服务于可持续森林管理。但在复杂林分条件下,获取高精度分类结果的难度大。而无人机遥感可获取局域超精细数据,为树种分类精度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基于可见光、高光谱... 树种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树木的种类和空间分布信息可有效服务于可持续森林管理。但在复杂林分条件下,获取高精度分类结果的难度大。而无人机遥感可获取局域超精细数据,为树种分类精度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基于可见光、高光谱、激光雷达等多源无人机遥感数据,探究其在亚热带林分条件下的树种分类潜力。研究发现:(1)随机森林分类器总体精度和各树种的F1分数最高,适合亚热带多树种的分类制图,其区分13种类别(8乔木,4草本)的总体精度为95.63%,Kappa系数为0.948;(2)多源数据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全特征模型精度最高,且高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显著影响全特征模型分类精度,可见光纹理数据作用较小;(3)分类特征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为结构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最小噪声变换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源数据 机器学习分类器 树种分类
下载PDF
大气O_3浓度升高对2种基因型矮菜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曙光 宫文亮 +1 位作者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33-3039,共7页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受O3影响明显不同,S156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在O350和80 nL.L-1下明显下降,而R123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仅在O380 nL.L-1时下降.在O3、AM、植物基因型单独及复合作用下,根际放线菌(分别受genotype、O3×AM、O3×AM×genotype影响)和菌丝际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物量(分别受O3、AM、AM×genotype影响)最易受影响.对于S156植物,接种AM真菌或O3浓度升高均可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且两者复合作用增强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但O3浓度升高仅显著影响菌根化植物菌丝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R123植物,O3浓度升高或接种AM真菌均能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但两者复合作用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仅80 nL.L-1 O3对菌丝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O3浓度升高或接种AM真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根际和菌丝际的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但它们的复合影响则与宿主植物对O3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敏感性植物 O3耐受性植物 丛枝菌根 高浓度臭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量
原文传递
硬化地表对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及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伟伟 陈媛媛 +2 位作者 杨宁 崔博文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r)相比,PP和IPP显著降低了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土壤MBC、MBN、MBC/OC(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和MBN/TN(微生物量氮/全氮)(P<0.05),并显著降低了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N/TN(P<0.05);PP显著降低了白蜡树下根围土壤MBN、MBC/OC、MBN/TN和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C(P<0.05)。硬化地表引起的土壤MBC、MBN的变化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MBN的变化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硬化地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在非根围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不利影响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分循环、树木生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非根围 根围 油松 白蜡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