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巨型混杂堆积的特征及其地裂——地震成因论证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志广 梁定益 +3 位作者 刘文灿 万晓樵 赵兴国 王克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20,i0003,共8页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北缘和洋壳本身。宗卓组中广泛发育有同沉积角砾岩、同沉积塑性变形、微断层、液化脉和砂岩脉等震积标志。依据岩块大小和碎屑沉积物粒径,这套巨震浊积岩可划分为8个“巨浊积旋回”,表现为8个地震周期。宗卓组震积岩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是被动伸展构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晚白垩世 混杂堆积 地裂-地震 震积岩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西藏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岩系岩石构造地层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志广 赵兴国 +2 位作者 王克友 李文庆 张祥信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对西藏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59个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不仅岩石组合特征不同,而且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亚东岩群过渡族元素V、Cr的含量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而亚东岩群... 对西藏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59个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不仅岩石组合特征不同,而且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亚东岩群过渡族元素V、Cr的含量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而亚东岩群的Rb、Sr、Ba、Mo的含量远小于聂拉木岩群的,这与上、下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亲氧元素族特征上,表现为亚东岩群的w(Th)/w(U)值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2)在稀土元素特征上,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均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但(La/Yb)N值和δEu值均为亚东岩群的小于聂拉木岩群的。因此,认为亚东岩群的埋深要大于聂拉木岩群,亚东岩群的变质程度和构造层次要深于聂拉木岩群,二者的原岩物源区不同或沉积区大地构造背景存在着差异,为构造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的证据。从岩石地球化学这一角度证明了将亚东地区结晶岩系划分为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是合理的,它为研究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系 岩石地球化学 亚东地区 西藏
下载PDF
从第四届国际矿床地质会议(SGA)看矿床地质工作现状与前景
3
作者 彭齐鸣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2期35-40,共6页
第四届SGA会议选择“科研和找矿在哪里会合?”作为大会主题,这反映了近年来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工作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者从哪里得到经费?BHP公司的代表从公司的角度对科研与勘探工作的结合问题作了充分论述。本次会议对当代矿... 第四届SGA会议选择“科研和找矿在哪里会合?”作为大会主题,这反映了近年来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工作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者从哪里得到经费?BHP公司的代表从公司的角度对科研与勘探工作的结合问题作了充分论述。本次会议对当代矿床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当前及今后矿床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被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流体在不同环境下对成矿的贡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对成矿的贡献;洋底成矿作用;与矿业有关的环境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对科研工作影响程度的加大,现代矿床学研究的出路是更加紧密地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A会议 矿床学研究 找矿 矿床地质
下载PDF
藏南亚东县帕里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特征及古湖泊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灿 周志广 +2 位作者 高德臻 万晓樵 赵兴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8-714,共7页
藏南帕里地区发育有2级湖积阶地,前人对其Ⅱ级湖积阶地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湖积Ⅱ级阶地形成于89~58kaBP,Ⅰ级阶地形成于约4kaBP。根据湖相地层的分布、沉积物特征和测年结果,将帕里地区湖泊发育划分为帕里湖期(89... 藏南帕里地区发育有2级湖积阶地,前人对其Ⅱ级湖积阶地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湖积Ⅱ级阶地形成于89~58kaBP,Ⅰ级阶地形成于约4kaBP。根据湖相地层的分布、沉积物特征和测年结果,将帕里地区湖泊发育划分为帕里湖期(89~58kaBP)、外流湖期(23~10kaBP)和多庆错湖期(10~2.5kaBP)3个演化阶段。Ⅱ级湖积阶地对应于帕里湖期发育阶段;外流湖期发育于末次冰期晚冰阶,以冰碛为主要特征,此时喜马拉雅山主脊带分水岭北移至现今荡拉山的位置;多庆错湖期形成了大型冲积扇(5.7~5.15kaBP)和湖积Ⅰ级阶地,湖面面积大幅度萎缩。2.5kaBP后藏南局部地区开始沙化,帕里地区湖体减少,呈现今天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热释光测年 晚更新世 帕里地区 藏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