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病毒学应答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明慧 陈利军 +3 位作者 邱国华 路遥 谢尧 徐道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疗效的预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标准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IFN-α3~5MU隔日注射1次;PEG—IFNα-2a击...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疗效的预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标准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IFN-α3~5MU隔日注射1次;PEG—IFNα-2a击者135~180μg,或PEG-IFNα-2b 50~80μg,每周注射1次。并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600~1500mg/d的利巴韦林,在治疗的0、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进行HCVRNA含量检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给予24~72周的疗程,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评判指标。根据资料不同采用并。检验或f检验。结果132例患者完成了全程观察,其中4例治疗无效(3.0%),12例复发(9.1%),获得SVR有116例(87.9%)。120例在治疗4周时检测了病毒学指标,101例(84.2%)获得了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5.883±1.246)培拷贝/ml,19例无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6.502±0.693)lg拷贝/ml,两组比较,t=2.1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完成全程观察的RVR患者中,88例(90.7%)获得SVR,17例无RVR的患者,14(82.4%)例获得了SVR,X^2=0.371,P=0.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为80.7%(46/57),非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率为92.6%(25/27),两组间比较,X^2=6.00,P=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RVR率为87.8%,干扰素再治疗者的RVR率为65.0%,两组比较,X^2=4.651,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较高的RVR获得率。RVR的获得与治疗前HCVRNA载量和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相关,与基因型无关,RVR的获得可预测SVR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治疗 预测 干扰素类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曾慧慧 顾燕 +2 位作者 段雪飞 庞琳 陈志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手足门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8年5月1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3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其中67例患儿恢复期的T淋巴细胞... 目的研究手足门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8年5月1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3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其中67例患儿恢复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99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以确定病原。对不同样本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均数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参考值水平。重症患儿各年龄组中的T淋巴细胞(TL)/淋巴细胞(L)比值、〉1岁组T辅助细胞(Th)/L比值,以及1~2岁患儿的TL、Th及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值低于普通病例(P〈0.05)。患儿T淋巴细胞业群随病程进展有逐渐上升趋势,普通患儿的TL/L及Th/L在恢复期增高(TL/L:56.3±8.6比6L1±9.1,t=2.56,P〈0.05;Th/L:30.2±7.2比34.9±7.9,t=2.90,P〈0.05),重症患儿除Ts/L和Th/Ts外,所有指标均在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急件期重症与普通患儿的TL为(1.738±0.976)×10^8/L比(2.696±1.946)×10^4/L(t=2.17,P〈0.05),Th/L为25.9±7.0比30.2±7.2(t=2.34,P00.05),Th为(0.864±0.550)×10^6/L比(1.459±0.879)×10^6/L(t=2.90,P〈0.01),L为(3.352±1.458)×10^6/L比(4.664±2.435)×10^6/L(t=2.32,P〈0.05),恢复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EV)71阳性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各值均低于阴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6
3
作者 魏红山 黄玉波 +3 位作者 宋淑静 董庆鸣 李国立 成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3-544,共2页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基因型和RNA含量与ALT和AST水平不相关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辉 谢尧 +8 位作者 李明慧 徐道振 陆志檬 骆抗先 贾继东 王宇明 赵桂珍 张树林 张大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研究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14家医院的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ALT、AST检测,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 Amplicor HCV Monitor Test version2.0(v2.0)试剂进行HCV RNA定量和Simmons酶切分型... 目的研究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14家医院的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ALT、AST检测,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 Amplicor HCV Monitor Test version2.0(v2.0)试剂进行HCV RNA定量和Simmon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CV基因型、HCV RNA含量与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的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基础HCV RNA含量与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没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093、0.092、0.009,均P〉0.05),高病毒含量组(≥8.5×10^5IU/ml)与低病毒含量组(〈8.5×10^5IU/ml)比较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0.052、0.746);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ALT、AST、AST/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0.461、0.528),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组和非应答组比较的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0.641、0.942),随访结束时,病毒应答组和非应答组的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0.411、0.7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和RNA病毒含量与肝损伤指标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丙氨酸转氨酶 肝炎抗体 丙型
原文传递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相关因素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云忠 赵凤林 +2 位作者 张春泽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中HBeAg、抗-HBe滴度,HBV—DNA定量,有无并发症,抗病毒治疗等因...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中HBeAg、抗-HBe滴度,HBV—DNA定量,有无并发症,抗病毒治疗等因素与转归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年龄增加、PTA降低、并发症增多,其死亡率明显增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者其死亡率(52.3%)比HBV—DNA小于1×10^5拷贝/ml的死亡率(32.9%)明显升高;HBeAg,抗.HBe的表达对死亡率无影响;2005年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HBV.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的患者其死亡率(30.38%)比2001年未使用抗病毒治疗者(54.64%)明显下降。结论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除年龄、PTA、有较多并发症外,患者血清中高病毒载量是影响其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及时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DNA 病毒 凝血酶原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铁钢 贺雄 +6 位作者 陈丽娟 和京果 杨洁 孙美平 邵祝军 陈志海 赵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对2005年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对临床流脑病例的血液、脑脊液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对鉴定阳性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多位点序列(MIST)分析。结果在7份血液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检测... 目的对2005年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对临床流脑病例的血液、脑脊液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对鉴定阳性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多位点序列(MIST)分析。结果在7份血液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的核酸片段。共分离到105株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菌株的群内菌株PFGE图谱无差异条带。 MLST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A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序列类型主要是ST7,而C群主要是ST4821。结论北京地区目前流脑病例主要由序列类型为ST7的A群和ST4821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血清群 多位点序列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4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荣猛 陈志海 +3 位作者 徐寒 张维燕 李兴旺 丁静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0-591,共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该病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易出现误诊。以下对244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误诊病例分析 北京地区 自然疫源性疾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临床表现 汉坦病毒 病程进展 误诊原因 肾损害
原文传递
重视利巴韦林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谢尧 李明慧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当前干扰素是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确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作用的药物,但单独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仅有16%~20%的患者取得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虽然开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克服了普通干扰素存在... 当前干扰素是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确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作用的药物,但单独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仅有16%~20%的患者取得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虽然开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克服了普通干扰素存在的皮下注射后快速吸收、血清浓度波动大、系统分布广、肾脏清除率高和血清半衰期短,使得抗病毒程度不充分等缺陷,但也只能将SVR提高到30%~42%,即使增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剂量也难以显著提高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利巴韦林 干扰素
原文传递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肖江 李鑫 +7 位作者 韩宁 王凌航 郜桂菊 刘龙 杨涤 张黎颖 赵红心 毛羽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启动子区C-509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玉波 魏红山 +4 位作者 董庆鸣 刘志英 郭晶晶 成军 毛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建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启动子区C-509T位点的变异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TGF-β1启动子区基因设计引物, 在C-509T位设计Bsu36 I酶切位点,根据PCR 产... 目的:建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启动子区C-509T位点的变异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TGF-β1启动子区基因设计引物, 在C-509T位设计Bsu36 I酶切位点,根据PCR 产物酶切结果判断该位点为C或T.观察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6例.结果:测序显示本文两株纯合子与TGF-β1启动子区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并在C-509T 位点出现预期变异: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两组都是以CT基因型为主,但是肝硬化组CC基因型(28.3%)高于TT基因型(19.6%), 而肝炎组TT基因型(22%)高于CC基因型(4%), 几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TGF-β1启动子区C-509T住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该位点CC 基因型可能与肝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重视传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志海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传染病 预防 疫情 肺结核 病毒性肝炎 狂犬病
下载PDF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静 李峰 +2 位作者 赵红心 王玉光 倪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60-262,共3页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密切相关。近年米,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积极预防和及时控制血脂水平。目前常用的降脂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停药...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密切相关。近年米,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积极预防和及时控制血脂水平。目前常用的降脂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停药后血脂反弹明显,有继发其他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水平 毒副作用 高血压 糖尿病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血清学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辉 李明慧 +2 位作者 谢尧 杜邵才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HCV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对来自14家医院的104例已知HCV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经ELISA方法,用Murex HCV Serotyping1-6 Assay血清分型试剂进行HCV的血清学分型。结果104例血清中的86(82.69%)例可分出血清型... 目的探讨HCV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对来自14家医院的104例已知HCV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经ELISA方法,用Murex HCV Serotyping1-6 Assay血清分型试剂进行HCV的血清学分型。结果104例血清中的86(82.69%)例可分出血清型,检出血清型病毒株91株,病毒株检出率为78.4%。血清型与基因型的总符合率为62.1%,血清型1型、2型和3型的符合率分别为69.4%、51.2%和70.0%,以2b基因型的符合率和漏检率最低(54.5%)。结论HCV血清型特异性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与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型 血清分型 肝炎 丙型 慢性
原文传递
北京奥运会传染病紧急医疗救援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艳丽 李兴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486-488,共3页
为保障奥运会顺利举行,北京已制订针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建立敏感的监测检测系统,但仍面临传染性疾病和生物恐怖的威胁。奥运会期间正值夏季,最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病原众多,出现暴发流行的原因与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有关。... 为保障奥运会顺利举行,北京已制订针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建立敏感的监测检测系统,但仍面临传染性疾病和生物恐怖的威胁。奥运会期间正值夏季,最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病原众多,出现暴发流行的原因与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经由呼吸道传播,传播迅速、流行性强,不容忽视。生物恐怖作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现实威胁,给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生物恐怖使用生物战剂作为恐怖袭击武器,具独特的杀伤和破坏作用,生物恐怖的病原具有毒性强、传染性高、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及可以将某些"老"的病原体重组成新病原四个特点,预防和应对生物恐怖发生已成为保障国际大型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生物恐怖的概述、疫情现场处理、定点医院接诊、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展示了北京奥运会传染病紧急医疗救援准备工作,表明北京完全有能力对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事件进行紧急应对和医疗救援,为本届奥运会提供卫生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传染病 紧急医疗救援
下载PDF
含CpG的不同寡脱氧核苷酸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刺激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天新 邬小萍 +5 位作者 李明慧 谢尧 段元志 张斌 李小权 张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DN)作为佐剂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方法31例慢性HBV感染者分成两组,免疫耐受组(14例)和免疫清除组(17例),同时设置7例正常对照。用CpG1826、C...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DN)作为佐剂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方法31例慢性HBV感染者分成两组,免疫耐受组(14例)和免疫清除组(17例),同时设置7例正常对照。用CpG1826、CpG1826m、CpGT7、HBsAg、M1(CpG1826+HBsAg)、M2(CpG1826m+HBsAg)、M3(CpGT7+HBsAg)分别与受试者的PBMC共同孵育,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的分泌情况,以斑点数的多少评价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CpG1826、CpG1826m、CpGT7、HBsAg、M1、M2、M3与PBMC孵育后,IFN-γ斑点数分别为16±10、17±9、17±10、201±51、215±63、218±63、216±59。其中,免疫清除组分别为21±10、22±9、23±10、226±49、261±51、264±47、254±54;免疫耐受组分别为8±4、10±3、8±4、164±42、155±36、157±41、167±2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6、17±7、18±9、209±17、217±24、221±17、217±46。在3种不同免疫状态组,单用HBsAg与CpGODN联合HBsA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免疫状态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CpGODN均不能显著增加HBsAg刺激PBMC分泌IFN-γ的能力,且3种CpGODN联合HBsAg刺激PBMC分泌IFN-γ的能力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笑梅 兰孟东 +4 位作者 郎振为 沈冰 高岚 谢尧 成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25例患者及10例肝移植术后...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25例患者及10例肝移植术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前-S1的表达。结果在35例标本中检测到cccDNA阳性的有22例(62.9%),阳性信号为紫蓝色呈块状或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核。25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患者其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84%对10%,P<0.01)。HBV cccDNA和HBcAg均为阳性的有20例,有2例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性,但HBV cccDNA检测为阳性。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阳性率与HBcAg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5,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再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型肝炎再感染 肝移植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CpG ODN激活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CD4^+T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天新 邬小萍 +5 位作者 李明慧 谢尧 黄家淦 马小艳 李小权 张斌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DN)作为佐剂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和CD4^+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慢性HBV感染者20例分成两组,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各10例,用CpG ODN、HBsAg、M[CpGODN+HBsAg...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DN)作为佐剂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和CD4^+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慢性HBV感染者20例分成两组,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各10例,用CpG ODN、HBsAg、M[CpGODN+HBsAg]分别与同一感染者的PBMC和CD4^+T细胞孵育,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两种细胞IFN-γ的分泌情况,以斑点数的多少来评价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CpGODN、HBsAg、M[CpGODN+HBsAg]与PBMC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3±8、339±429、375±496;与CD4^+Tcell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1±4、5±16、5±12。在免疫耐受组,CpGODN、HBsAg、M[CpGODN+HBsAg]与PBMC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3±8、361±153、375±276;与CD4^+Tcell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0±2、2±2、4±4。在免疫清除组,CpGODN、HBsAg、M[CpGODN+HBsAg]与PBMC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3±21、289±345、405±656;与CD4^+Tcell孵育后IFN-γ斑点数是2±14、8±40、7±30。PBMC与HBsAg、M孵育后IFN-γ斑点数比较统计分析P:0.720;CD4^+Tcell与HBsAg、M孵育后IFN-γ斑点数统计分析P=0.890,两种不同细胞中与M孵育后IFN-γ斑点数比较统计分析得P=0.000。结论在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CpGODN不显著增加HBsAg刺激PBMC和CD4^+T细胞分泌IFN-γ,但CpGODN对PBMC刺激效果优于CD4^+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单核细胞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的DNA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京龙 魏红山 +2 位作者 刘霞 蓝孟东 范小玲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穿或重症乙肝患者尸检肝组织标本50例,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0.05%多聚赖氨酸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穿或重症乙肝患者尸检肝组织标本50例,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0.05%多聚赖氨酸处理后使用。分别设立无引物、无地高辛标记引物、无TaqDNA聚合酶PCR反应体系及非乙肝患者肝组织共10例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原位PCR技术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HBV-cccDNA在乙肝患者肝细胞中阳性表达以核型为主,呈蓝紫色,在肝细胞中总阳性表达率为60%~85%;偶见于细胞浆中,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原位PCR可以在肝细胞原位检测出HBV-cccDNA,阳性信号以核型为主,提示HBV-cc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及复制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抗HBc IgM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性、病毒学和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泽 田志新 +2 位作者 石栓柱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 目的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指标、血清HBVDNA载量和血清学指标,分析抗HBcAg IgM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差异及抗HBcAg IgM状态与HBV DNA载量和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收集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抗HBc IgM阳性70例,阴性130例,轻、中和重度肝脏疾病患者分别为71、83、46例。抗HBc IgM阳性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数高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抗HBc IgM阳性的轻度肝脏疾病患者百分比为45.71%,中重度患者为54.29%,低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30.0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7,P=0.027)。抗HBc IgM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血清HBeAg/抗HBe状态、住院天数和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Ag IgM的状态与肝脏疾病的程度相关,但与HBV DNA载量和HBeAg/抗HBe状态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 免疫球蛋白M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慧 郑俊福 +3 位作者 陈利军 谢尧 蓝梦东 郎振为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