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清醒患者不良住院经历调查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马朋林 王宇 +6 位作者 席修明 林洪远 许媛 杜斌 赵赫林 张翔宇 曾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3-557,共5页
目的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清醒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诱发因素。方法选择全国31家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性调查,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患者均入选本次调查,于转出后2d内由上海诺... 目的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清醒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诱发因素。方法选择全国31家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性调查,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患者均入选本次调查,于转出后2d内由上海诺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委派、经课题组系统培训合格的访问员按问卷要求独立对患者进行访问。结果共计234例患者接受调查,其中163例(69.6%)发生了心理不良经历;有生理不良经历患者的比例高达97.0%,其中74.8%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生理不良经历。有86.5%存在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生理不良经历,显著高于无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有65.8%和74.8%的患者抱怨对噪音及医护操作难以忍受,且此类患者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比例均较能耐受者显著增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诱发心理不良经历的独立高危因素[优势比(OR)=1.070,95%可信区间(CI)为1.020~1.130,P〈0.053;年龄因素为发生生理不良经历的高危因素(OR=0.936,95%CI为0.879~0.998,P〈0.05)。此外,恰当的镇静能有效降低ICU清醒危重患者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率。结论ICU清醒危重患者不良住院经历发生率高,存在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生理不良经历。疾病严重程度是诱发不良心理经历的独立危险因素,ICU环境因素(如噪音)以及医护操作与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关系密切,而恰当的ICU镇静策略是减少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心理不良经历 生理不良经历 镇静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安全性现状的多中心前瞻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朋林 席修明 +5 位作者 林洪远 许媛 杜斌 赵赫林 张翔宇 曾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4-618,共5页
目的多中心调查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疗错误发生现状及原因。方法于2006年10月23日-12月23日,选择全国8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行ICU患者医疗安全性调查,各中心由一名主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此项研究。除客观记录ICU错误(包括... 目的多中心调查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疗错误发生现状及原因。方法于2006年10月23日-12月23日,选择全国8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行ICU患者医疗安全性调查,各中心由一名主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此项研究。除客观记录ICU错误(包括:①分类:诊断、药物治疗、操作、观察、其他;②性质:并发症、紧急抢救、医护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工作疏忽、其他性质;③后果:无严重影响、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呼吸功能损害、循环波动、产生器官损害、死亡)外,ICU床位数、医师/护士人数,调查期间收治危重患者数及每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生ICU错误患者数以及发生错误的医师/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均予以记录。结果8个参研单位中有3个中心调查结果与实际ICU错误发生情况不符合而将调查资料剔除。5个中心在调查期间共收治危重患者232例,1319个患者住院日。ICU错误发生总次数为296次,平均4.46例患者日发生1起ICU错误。错误涉及患者数为157例,占总患者数的67.6%,其中护理错误占74.3%,显著超过医疗错误。212次错误(占71.6%)未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但有82起ICU错误引起了生命体征的波动。在引起ICU错误的原因中,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医疗错误发生率显著增高。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低学历以及工作时间不足3年与护理错误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本次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高等级教学医院ICU内,危重患者正面临相对较高的医疗错误风险;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高、医护人员人力资源和能力不足与ICU错误发生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危重患者 安全性 人力资源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青 李彤 +1 位作者 张胜彦 许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65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两个亚组:重型(含特重型)脑外伤组(GCS≤8分)15例,轻中型脑外伤组(GCS 9~15分)50例;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65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两个亚组:重型(含特重型)脑外伤组(GCS≤8分)15例,轻中型脑外伤组(GCS 9~15分)50例;健康对照组32例,为同期住院耳鼻喉科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心肌酶(ME)[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脑外伤患者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为75.4%,对照组心肌酶基本正常,两组AST[(35.98±27.70)U/L vs(18.19±3.90)U/L];CK[(531.28±602.20)U/L vs(89.13±41.80)U/L]、CKMB[(24.05±18.00)U/L vs(12.97±4.20)U/L]、LDH[(227.46±88.90)U/L vs(154.75±26.70)U/L]、HBDH[(175.26±60.20)U/L vs(118.63±18.6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GCS评分低,死亡风险高),ME值含量越高。死亡患者ME值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ME值含量升高,早期检查心肌酶可作为伤情判断的指标之一,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心肌酶谱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基于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ICU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茵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9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ICU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ICU住院的17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实施基于同伴支持的... 目的探究基于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ICU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ICU住院的17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实施基于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饮食调节、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79.92±7.23)、(82.36±7.15)、(83.57±7.25)、(85.73±7.4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5±7.12)、(74.79±6.89)、(73.66±7.08)、(76.68±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0—9.069,P〈0.01);焦虑、抑郁评分为(47.16±4.27)、(48.58±5.3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48±4.56)、(53.37±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8、5.671,P〈0.05);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满意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驰与紧张、主观幸福感总分分别为(8.12±0.95)、(7.68±0.85)、(16.45±2.31)、(13.02±1.24)、(13.25±1.33)、(17.56±2.45)、(78.69±8.0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0.82)、(6.31±0.72)、(13.25±1.22)、(12.35±1.22)、(12.02±1.21)、(14.36±1.42)、(67.12±7.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11.405,P〈0.05或0.01)。结论基于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ICU手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支持 ICU手术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B超检测胃动力指导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荣丽 何伟 +3 位作者 李彤 侯静 周华 许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1-343,34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胃窦运动指数(MI)在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EN)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拟行经鼻胃管喂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病人每天应用B超行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空腹MI,以确定当天EN计划;... 目的:探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胃窦运动指数(MI)在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EN)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拟行经鼻胃管喂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病人每天应用B超行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空腹MI,以确定当天EN计划;对照组则由主管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制订。EN期间,根据病人胃残余量和耐受性调整EN的速度,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EN实施情况和相关终点指标。结果:研究组病人EN起始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0~75 ml/h vs 30~50 ml/h,P=0.04);达到最大喂养速度的时间也有下降趋势(4.0 h vs 9.3 h);研究组病人超过一种以上EN并发症的发生率(37.9%)明显低于对照组(62.1%),两组的终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MI可以较客观地确定EN喂养速度,有助于及早实现喂养目标和降低EN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早期肠内营养 B超 胃肠动力 胃窦运动指数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躁动评分指导短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栋 许媛 +2 位作者 何伟 李彤 何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实时监测和镇静-躁动评分(SA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短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ICU中18~60岁外科手术后需持续机械通气(>12 h)患者105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BIS组(42例)...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实时监测和镇静-躁动评分(SA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短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ICU中18~60岁外科手术后需持续机械通气(>12 h)患者105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BIS组(42例)和SAS组(63例),分别依据BIS和SAS评估镇静深度.两组均给予芬太尼镇痛,丙泊酚和咪唑安定联合镇静,每小时根据镇静深度评估调节镇静药物泵入剂量(BIS组目标值为50~70,SAS组目标为3~4级).入ICU后次日晨6时停用镇静及镇痛药物,每小时记录镇静深度(BIS值或SAS分级)、镇静持续时间、觉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单位时间内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用量及累计总量,以及吸痰后躁动发生率、镇静期间气管导管耐受率和疼痛耐受率、拔管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BIS组单位时间内眯唑安定和丙泊酚用量均高于SAS组[咪唑安定(mg·kg-1·h-1):0.10±0.02比0.09±0.02,丙泊酚(mg·kg-1·h-1):0.95±0.23比0.86±0.20,均P<0.05],总体镇静达标时段(Dt,以1 h为1个时段)以及前3个时段(D1、D2、D3)的镇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SAS组[Dt:75.2%(507)比52.8%(421),D1:78.6%(33)比22.2%(14),D2:88.1%(37)比20.6%(13),D3:81.0%(34)比31.7%(20),均P<0.01],觉醒时间(min)明显短于SAS组[0(0,20)比15(0,47),P<0.05];BIS组和SAS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分:3.57±2.60比4.19±2.30)、机械通气时间[h:16.5(14.5,19.0)比17.0(15.0,19.0)]、镇静持续时间[h:14.0(12.9,17.1)比16.0(13.0,18.0)]及吸痰后躁动发生率(81.0%比79.4%)、镇静期间气管导管耐受率(71.4%比74.6%)和疼痛耐受率(92.8%比93.6%)、拔管后谵妄发生率(4.8%比1.6%)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SAS比较,BIS在指导ICU短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中,对镇静深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躁动评分 机械通气 镇静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实施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伟 刘杨 +5 位作者 李彤 周华 侯静 张彤彦 赵栋 许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入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857例)和B组(血糖控制目... 目的评价计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入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857例)和B组(血糖控制目标7.3~8.3mmol/L,894例),用自行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血糖管理,记录并追踪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共对1751例患者的26222次血糖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分别为(5.99士0.54)mmol/L和(7.43±0.84)mmol/L,均控制在目标血糖范围内。A、B两组低血糖(〈3.3mmol/L)发生率分别为1.65%(197/11933)和1.04%(149/14289);而严重低血糖(〈2.2mmol/L)发生率仅为0.07%(8/11933)和0.12%(17/14289),无低血糖相关不良影响发生。在亚组分析中,两组内接受肠内营养(EN)患者的血糖达标率(A组38.77%,B组19.15%)显著低于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A组50.81%,B组23.40%,P均〈0.01);且两组接受EN患者高血糖(〉8.3mmol/L)发生率(A组13.68%,B组38.61%)均显著高于TPN患者(A组8.77%,B组29.05%,P均〈0.01)。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方式(EN或TPN)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本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指导下实现了ICU患者目标指导下的血糖控制,安全、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检测次数。但本方案对于控制EN期间血糖方面尚存在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 危重症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应激性高血糖 低血糖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超声胃动力测定指导鼻空肠营养管置管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丹 何伟 许媛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利用床旁B超改良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动力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鼻肠螺旋管盲插成功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拟行幽门后喂养的危重症病人22例。先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病人的胃窦收缩频率(ACF... 目的:利用床旁B超改良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动力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鼻肠螺旋管盲插成功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拟行幽门后喂养的危重症病人22例。先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病人的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随后经鼻盲插复尔凯(CH10-145)鼻空肠螺旋营养管。24 h后行床旁X片检测确定营养管的尖端位置,以尖端达到幽门下小肠为置管成功。分析比较置管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ACA,ACF及MI差异。结果:124 h内导管尖端通过幽门(成功组)14例(63.60%),未通过(失败组)8例(36.40%)。2成功组[ACA 0.49±0.16,ACF(3.70±2.00)次/2 min]明显高于失败组[ACA 0.31±0.15,ACF(2.50±2.10)次/2 min],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ACA和AC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和0.71(P<0.05),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P>0.0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ACA和ACF均可作为盲插鼻空肠营养管成功的预测指标,尤其是ACA的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内营养 B超 胃肠动力 胃窦运动指数 鼻肠营养管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晓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3期2339-2341,共3页
振动排痰机在欧美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21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其最初的使用目的是配合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胸部物理治疗,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振动排痰机给胸部物理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一... 振动排痰机在欧美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21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其最初的使用目的是配合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胸部物理治疗,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振动排痰机给胸部物理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讨细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机 应用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严格血糖控制对危重症炎症与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京阳 张彤彦 +5 位作者 周华 何伟 李彤 赵栋 王超 许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目的:了解创伤、感染等应激后重症病人血清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MI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变化及其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互关系;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病人体内炎... 目的:了解创伤、感染等应激后重症病人血清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MI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变化及其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互关系;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病人体内炎症反应与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33例收住SICU的重症病人分为3组:血糖控制1组(目标血糖4.44~6.11mmol/L),血糖控制2组(目标血糖6.66~8.33mmol/L),对照组(目标血糖9.99~11.10mmol/L),入选后第1、4、7天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及血清IL-6、MIF、CRP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病人血清CRP、IL-6、MIF均明显升高,CRP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降低,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1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RP、IL-6在第7天显著下降(P〈0.05),血清MIF的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LA-DR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于正常水平更有助于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下调应激后重症病人机体内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血糖控制 强化胰岛素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下载PDF
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许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05-407,共3页
1985年,由美国外科感染学会Calico等教授第一次提出了“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始动器官”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对肠屏障与细菌易位的认识为基础,认识到肠道共生菌生长的失衡并发生细菌易位,... 1985年,由美国外科感染学会Calico等教授第一次提出了“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始动器官”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对肠屏障与细菌易位的认识为基础,认识到肠道共生菌生长的失衡并发生细菌易位,进一步导致全身性感染,这在肠屏障破坏时显得更为突出。所以,作为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和“中心器官”,肠道结构与功能的维护在危重症病人的整体治疗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营养 危重病人 综合疗法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京阳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945-946,共2页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后7天及14天APACHEⅡ评分较前明显下降,CT评分无明显变化,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在肠内营养后7天及7、14天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对SAP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曦 李青文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72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3... 目的了解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72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3.21±1.13)分;应对方式得分为(1.63±0.57)分;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应对方式可独立解释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变异的20.2%。结论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肾功能衰竭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ICU治疗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侯静 许媛 +3 位作者 何伟 张彤彦 周华 叶京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6期377-378,388,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noeasyndrome,OSAHS)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ICU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0例OSAHS患者,术后转入ICU治疗。结果术后保留经鼻气管插管116例(61.1%),血压升高123例(64.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noeasyndrome,OSAHS)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ICU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0例OSAHS患者,术后转入ICU治疗。结果术后保留经鼻气管插管116例(61.1%),血压升高123例(64.7%),收缩压上升明显,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绞痛发作,2例患者二次手术止血,1例术后喉痉挛。结论OSAHS患者术后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护循环稳定,保留气管插管并延迟拔管,辅以镇静止痛药物,可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术后 ICU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保留 血压升高 喉痉挛 心绞痛发作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病人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华 许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评价半定量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病人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取121例体温>38℃、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表现并疑似感染的ICU重症病人入选,测定其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分... 目的:评价半定量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病人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取121例体温>38℃、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表现并疑似感染的ICU重症病人入选,测定其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及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血清PCT,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121例入选病人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的血清PCT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46.736,P=0.000),参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血清PCT≥2ng/mL为阳性标准诊断感染的敏感度(80.65%)、特异性(77.78%)、阴性预测值(92.11%)及准确度(78.51%)均高于以CRP和WBC为诊断标准者。血清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与CRP、WBC等传统炎症指标相比,血清PCT在重症病人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PCT与严重感染的脏器功能障碍程度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较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危重病 感染 诊断
下载PDF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管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杨 何伟 +2 位作者 周华 李彤 许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EN)期间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胰岛素应用由静脉持续泵入成功转换为皮下注射方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EN)期间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胰岛素应用由静脉持续泵入成功转换为皮下注射方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当EN供能比例达到当日总能量的50%时纳入研究,并将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应用本研究中建立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43例)应用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案控制血糖;目标血糖均定为4.4-7.8mmol/L(80~140mg/d1)。当连续2次血糖≥11.1mmol/L时则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控制血糖。当胰岛素泵速〈3U/h持续≥6h,每次血糖检测数值均≤7.8mmol/L时,再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ICU时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共1689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mol/L)控制于目标血糖范围内并显著低于对照组(7.58±1.17比9.40±1.74,P〈0.05);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2%(534/1074)比35.61%(219/615),P〈0.01]。试验组血糖标准差(SD,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2比2.17±0.94,P〈0.05),平均每人每日血糖检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7.51±1.31比8.15±0.97,P〈0.05),中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09%比44.19%,P〈0.01)。试验组患者低血糖(≤33mmol/L)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0.74%(8/1074)比0.49%(3/615),P=0.75]。结论与间断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法相比,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血糖控制方案 甘精胰岛素 低血糖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荣丽 何伟 +4 位作者 李彤 周华 王超 高爽 许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对ICU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共338例预计住ICU时间≥2天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即80~1...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对ICU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共338例预计住ICU时间≥2天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即80~110mg/dl,n=168)和B组(血糖控制目标7.2~8.3mmol/L,即130~150mg/dl,n=170),并根据不同病因分为不同亚组,应用我科2005年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血糖控制,记录并追踪各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相关指标,包括28天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住ICU费用,分析两种血糖控制水平对不同病因收住ICU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A组与B组相比,各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低血糖(血糖<3.3m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1.87%vs.0.86%,P<0.01)。结论正常化血糖控制并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而且使低血糖的风险明显增加。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重症病人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其相关激素改变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华 许媛 何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时的特点,及其与皮质醇、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8例重症病人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13例),非MODS组(25例)。入选后...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时的特点,及其与皮质醇、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8例重症病人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13例),非MODS组(25例)。入选后记录病人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测定其血清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GH、IGF-1等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蛋白质代谢改变。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急性期两组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降低(P<0.01);T3与皮质醇和CRP改变呈负相关关系(P<0.05);TSH与GH呈正相关改变(P<0.01)。延迟期重症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与皮质醇仍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05),与其他激素之间无相关关系;与血清蛋白PAB、TRF正相关改变(P<0.01);非MODS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早于MODS组(P<0.05)。结论重症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SH、GH等垂体分泌释放激素水平下降提示NTIS时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受抑制;皮质醇改变亦与NTIS的发生相关;延迟期重症病人甲状腺激素与PAB、TRF等内脏蛋白改变与机体应激状态及高分解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代谢
下载PDF
腹腔压力监测中的护理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25期3095-3096,共2页
在危重病患者中,腹腔压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腹腔内高压对各个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护士在监测腹腔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高危病人的识别,脏器功能的评估,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及对腹腔内高压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 在危重病患者中,腹腔压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腹腔内高压对各个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护士在监测腹腔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高危病人的识别,脏器功能的评估,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及对腹腔内高压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压力 腹腔内高压 压力监测 护理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4期199-202,共4页
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掌握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并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 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掌握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并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血糖和应用免疫营养素等措施,提高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获得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营养支持 免疫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