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春晖 贺婷 +16 位作者 杨进刚 于梅 苏淑红 杨红梅 胡喜田 高峰 史旭波 吴超 陶水英 张峻 吴元 乔树宾 吴永健 王杨 高晓津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0-936,共7页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4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入组全国7个中心554例AMI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匹伐他汀组...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4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入组全国7个中心554例AMI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匹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最终两组各有209例与203例符合条件入选。主要对比两组随访6个月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的变化,并将患者分为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时与基线相比,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LDL-C([-0.6±0.8)mmol/L vs(.-0.9±1.0)mmol/L,P=0.082]和HbA_(1c)[(-0.6±1.5)%vs.(-0.3±1.1)%,P=0.090]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合并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匹伐他汀亚组和阿托伐他汀亚组中,LDL-C的变化值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亚组与匹伐他汀亚组相比,HbA_(1c)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4)%vs.(0.0±0.7)%,P=0.042]。结论:在AMI伴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匹伐他汀(4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降低LDL-C水平相似,但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匹伐他汀对HbA_(1c)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糖代谢异常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志丽 王国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各年龄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58例男性患者分为青年组(年龄26—44岁,37例)、中年组(年龄45—59岁,65例)和老年组(年龄60~89岁,56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 目的探讨各年龄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58例男性患者分为青年组(年龄26—44岁,37例)、中年组(年龄45—59岁,65例)和老年组(年龄60~89岁,56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青年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中年组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64.9%)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0.05),Gensini评分轻度病变发生率(29.7%)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明显高(P〈0.05)。老年组NT—ProBNP峰值显著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P〈0.05)。三组患者间CK—MB峰值、cTN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指数高、高脂血症、吸烟是青年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虽冠脉受累支数及病变相对轻,但心梗面积与老年患者相当。应重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对青年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宣教,综合干预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脑部病变对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干 刘梅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脑部病变 心脏 影响 临床表现 发生机理 心电图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皮下依诺肝素预处理后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新庆 史旭波 +1 位作者 陈红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5期361-364,共4页
背景:皮下低分子肝素(LMWH)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能有效替代普通肝素,但这些病人心导管检查时的理想抗凝治疗方法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评价了一种对这类病人新的简便抗凝方法。方法和结果:共计451例连续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背景:皮下低分子肝素(LMWH)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能有效替代普通肝素,但这些病人心导管检查时的理想抗凝治疗方法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评价了一种对这类病人新的简便抗凝方法。方法和结果:共计451例连续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治疗至少48小时(1mg/kg,每12小时1次,晨6点~晚6点)。在此非选择性病例中,293例(65%)在晨LMWH注射后8小时内进行了冠脉造影,其中132例(28%)即刻进行了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行PCI者不额外追加普通肝素或LMWH,不进行抗凝监测。进行导管检查时,抗Xa活性为(0.98±0.03)IU/ml,97.6%的病人>0.5IU/ml,而且与LWMH注射到行导管检查时间间隔无关。PCI后无住院期间急性闭塞或限期血运重建;PCI组(n=132)30天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0%,但在整个研究人群中为6.2%,未行导管检查者为10.8%(n=158)。PCI组30天严重出血发生率为0.8%,与未行导管检查者接近(1.3%)。结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8小时内行PCI似乎是安全有效的。皮下LMWH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阻断剂联合使用的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抗凝药物 依诺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卡维地洛前瞻随机累积生存试验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新庆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确立了β阻断剂在治疗轻、中度心力衰竭中的地位,但这些研究尚不足以证明β阻断剂对重度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疗效.卡维地洛兼有β1、β2及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认为可逆转心衰时交感神经激活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卡维地洛前瞻随机累积生存试验 COPERNICUS 研究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运动ECG试验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幸存者仍有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准确预报AMI后心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长期困扰心血管界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ECG试验 临床应用 适应证 禁忌证 安全性 危险分层 预后
下载PDF
放射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地位
7
作者 刘梅林 胡大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病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多种方法可用于再狭窄的防治,如药物涂层支架、覆膜支架、血管内放射治疗以及再次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但迄今为止,任何方法都不能完全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预防 介入治疗 血管再狭窄 心血管病 γ放射源 β放射源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内血栓的血管内超声评价
8
作者 晏沐阳 许玉韵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2期93-98,共6页
已经证实,血栓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发病的重要原因,是临床危险分层中病情最严重的标志.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内血栓 血管内超声 组织学分型 诊断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被引量:35
9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51-1753,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2 位作者 许玉韵 马志敏 刘如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8-57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肌钙蛋白 ST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ACS UAP NSTEMI
原文传递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电风暴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4期307-309,共3页
作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患者特有的现象 ,ICD电风暴不仅缩短ICD的寿命 ,而且潜含着不良的预后 ,正成为心脏病学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电风暴的定义、发生率、时间规律、促发因素、预后意义和对电风暴的处理等方面的进... 作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患者特有的现象 ,ICD电风暴不仅缩短ICD的寿命 ,而且潜含着不良的预后 ,正成为心脏病学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电风暴的定义、发生率、时间规律、促发因素、预后意义和对电风暴的处理等方面的进展 ,强调了纠正促发因素、充分治疗基础心脏病、交感神经阻滞治疗 (尤其是 β 阻断剂 )和胺碘酮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风暴 研究进展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电风暴 交感神经阻滞疗法 胺碘酮 治疗 Β-阻断剂
下载PDF
肌钙蛋白I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立清 赵明中 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肌钙蛋白(Tn)I阳性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STEACS)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探讨TnI对其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0个医院入选起病后24h内就诊的NSTEACS患者,随机接受早期介入或保... 目的 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肌钙蛋白(Tn)I阳性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STEACS)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探讨TnI对其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0个医院入选起病后24h内就诊的NSTEACS患者,随机接受早期介入或保守治疗。随访30d和6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结果 6个月时,TnI阳性组患者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与TnI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早期介入干预可明显降低TnI阳性患者30d及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值均<0 01)。结论 TnI阳性患者6个月心血管事件较TnI阴性者明显增加,TnI阳性是NSTEACS患者的预后预测因素。早期介入干预治疗能减少TnI阳性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能使TnI阴性患者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5期379-383,共5页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已经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尽管它能够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 ,但对于有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重要的辅助治疗 ,对于频繁发作的有症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已经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尽管它能够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 ,但对于有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重要的辅助治疗 ,对于频繁发作的有症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更是如此。为达到最大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需合用ICD和药物治疗。本文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 ,综述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在ICD患者中使用的趋势、用药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动过速起搏 Β受体阻断剂 胺碘酮 索他洛尔 除颤阀值 起搏阈值
下载PDF
房颤血栓栓塞病例对照研究与关系型数据库
14
作者 周自强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为“中国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研究”科研项目中病历对照研究部分提供一个采用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的解决方案。方法:在全面分析房颤血栓栓塞病例对照研究对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分析统计等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本项目研究的实... 目的:为“中国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研究”科研项目中病历对照研究部分提供一个采用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的解决方案。方法:在全面分析房颤血栓栓塞病例对照研究对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分析统计等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本项目研究的实际需求,以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为数据库开发工具。结果:建立了一个房颤病例对照研究专用的数据库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界面友好、数据采集与管理快捷方便等特点,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先进高效的科学工具。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证实。结论: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案,在医学研究的大规模的数据管理分析中应用的意义十分重要。本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将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领域的数据库管理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血栓拴塞 病例对照研究 关系型数据库 特点
下载PDF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无复流现象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贵琴 刘晓华 +2 位作者 王德昭 李运田 吴阳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PTCA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于同仁医院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TCA的患者。病例被分为无复流组(18例,TIMI≤2级)和PTCA后冠脉血流正常组... 目的探讨急诊PTCA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于同仁医院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TCA的患者。病例被分为无复流组(18例,TIMI≤2级)和PTCA后冠脉血流正常组(35例,TIMI3级),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心脏性猝死和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组间差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无复流组发生充血性心衰、恶性≤2级性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脏性猝死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无复流组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强烈提示AMI预后不良。但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预后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国良 胡大一 +1 位作者 李洁 商丽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应用花生四烯酸前后人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结果 花生四烯酸对人心房肌钠电流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电压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IC50为10.3μM...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应用花生四烯酸前后人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结果 花生四烯酸对人心房肌钠电流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电压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IC50为10.3μM。用药前后,钠电流的激活曲线几乎重叠,50%的通道激活点分别为(-40.8±2.7)mV和(-42.5±3.2)mV(n=10,P>0.05);钠电流失活曲线左移,50%的通道失活点分别为(-94.5±3.4)mV和(-116.6±4.l)mV,即左移(21.2±3.2)mV(=11,P<0.01);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显著延长,50%钠通道复活时间分别为(5.9±0.4)ms和(27.3±1.7)ms(n=8,P<0.01)。结论 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具有抑制和延长复活时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冠心病 心房肌细胞 钠电流
原文传递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与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绪光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1.定义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发病率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2-714,共3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少见的交接性自搏性心动过速
19
作者 王德昭 英俊歧 +1 位作者 付贵琴 李运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96-197,共2页
交接性自搏性心动过速(JET)是一种罕见的快速不匀齐的室上速,自Coumel和他的助手1975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尚少病例报道。近来我们遇到1例,并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交接性自博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JET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里程碑——解读LIFE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大一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年第2期37-38,共2页
2002年3月20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第51届学术大会上公布的氯沙坦对高血压终点事件减少的干预研究(the losarta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hypertension study,LIFE),在新型与传统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对比方面,首次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002年3月20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第51届学术大会上公布的氯沙坦对高血压终点事件减少的干预研究(the losarta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hypertension study,LIFE),在新型与传统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对比方面,首次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优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 LIFE试验入选了9193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平均年龄67岁,随机接受氯沙坦(4605例)和阿替洛尔(4588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LIFE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新里程碑 阿替洛尔 点事件 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 E试验 血管紧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