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红明 于燕 +7 位作者 柴家科 胡森 雷树红 张冬青 陶白江 张国安 贺立新 姚咏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 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 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 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 d 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5)%、(26±17)%、(28±16)%、(47±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 d(P<0.01)。脓毒症患者TNF-α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 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单核细胞 HLA—DR抗原 延迟复苏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后细胞免疫改变及其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董宁 金伯泉 +5 位作者 姚咏明 于燕 曹玉珏 贺立新 柴家科 盛志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5例烧伤体表总面积〉30%的患者静脉血样,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组(MODS组13例、非MODS组22例),采集患者伤...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5例烧伤体表总面积〉30%的患者静脉血样,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组(MODS组13例、非MODS组22例),采集患者伤后第1、3、5、7、14、21、28天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HMGB1水平;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能力,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比值。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HMGB1水平即明显升高,其中伤后第1、7、21、28天MODS组HMGB1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5)。两组间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能力、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伤后第1、14、21、28天MODS组显著低于非MODS组(P均〈0.05)。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血浆HMGB1含量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2含量、CD4^+/CD8^+T细胞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患者并发MODS密切相关,严重烧伤患者血浆HMGB1水平的持续升高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枕项部高压电烧伤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敬民 郝天智 +3 位作者 孙志刚 贺立新 曹玉珏 鲁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枕项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枕项部高压电烧伤患者12例,清创后采用改良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该皮瓣位于下斜方肌中下部位,有2种类型:一种为偏上的肌皮... 目的探讨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枕项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枕项部高压电烧伤患者12例,清创后采用改良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该皮瓣位于下斜方肌中下部位,有2种类型:一种为偏上的肌皮瓣,靠颈横动脉背段浅降支起始段的皮支和肌皮穿支为主要血供;另一种为部位偏下的肌皮瓣.以颈横动脉背段深降支和肩胛背动脉到斜方肌下部穿支为血供,只携带血管附近少量肌袖而保留大部分斜方肌。结果8例患者皮瓣一次成活;2例因皮瓣邻近创面感染、液化,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后愈合。11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虽皮瓣成活良好,但术后21d因全身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成活皮瓣外观不臃肿,肩背部供瓣区平整,无翼状或下垂肩胛畸形。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能满足枕项部各种创面修复的需要,血管恒定,血运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枕项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下斜方肌
原文传递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位点多态性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2 位作者 于燕 曹玉珏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了解CD14基因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CD14 mRNA表达及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选择2个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77例,分别于伤后1、3、5、7、14、2... 目的了解CD14基因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CD14 mRNA表达及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选择2个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77例,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血浆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RT—PCR法检测患者血浆sCD14的含量及白细胞CD14 mRNA表达。结果77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9.1%、TC杂合子型49例占63.6%、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21例占27.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9.1%和40.9%。经检验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7例CC纯合子型患者中并发脓毒症3例占42.9%,49例TC杂合子型并发该症38例占77.6%,21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并发该症15例占71.4%。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1例出现MODS;38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19例出现MODS占50.0%;15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10例出现MODS占66.7%。伤后7~21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外周血CD14 mRNA表达明显高于CC纯合子型患者(P〈0.05或P〈0.01)。伤后7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CD14 mRNA表达达高峰,分别为1.18±0.25、1.15±0.35。烧伤后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中sCD14含量较高,伤后5d CC纯合子型患者血浆sCD14含量(85±46)μg/L显著低于TC杂合子型患者[(134±43)μg/L,P〈0.01];伤后21、28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sCD14含量明显高于CC纯合子型患者(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后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TT基因型可能是烧伤感染患者发生MODS的主要基因标志物之一。携带TT基因型的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MODS概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烧伤休克期复苏: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贺立新 郭振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8期1-3,共3页
烧伤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学科,始建于全民大炼钢铁的1958年,烧伤患者的骤然增多,催生了烧伤专科建立与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独具特色的烧伤治疗与研究已蜚声于国内外,烧伤救治的成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评选出的20... 烧伤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学科,始建于全民大炼钢铁的1958年,烧伤患者的骤然增多,催生了烧伤专科建立与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独具特色的烧伤治疗与研究已蜚声于国内外,烧伤救治的成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评选出的20世纪我国25项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中,由烧伤和显微外科组成的'外科诊疗'是医学专业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补液 内脏并发症 休克期 延迟复苏 吸入性损伤 呼吸道烧伤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CD14基因多态性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黄显金 贺立新 于燕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 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 目的 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 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 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 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 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 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 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 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 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对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4 位作者 董宁 贺立新 张庆红 于燕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符合人选标准的65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确诊后28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脓毒...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符合人选标准的65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确诊后28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脓毒症死亡组24例与脓毒症存活组41例.于脓毒症确诊后1、3、7、14 d,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脓毒症确诊后1d,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 2检验.对脓毒症确诊后1 d65例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绘制65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 结果 (1)脓毒症确诊后1、3、7、14 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分别为(146±44)、(85 ±24)、(28 ±7)、(19±4) mg/L,均显著低于脓毒症存活组的(287±82)、(179 ±51)、(196±56)、(249±67) mg/L,t值为1.735 ~4.304,P<0.05或P<0.01.(2)脓毒症确诊后1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分别为(56±7) mg/L、(12.54±0.82) μg/L、(2.74±0.27) mmol/L、(24.3±2.4)分、(11.43 ±0.57)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存活组的(35±4) mg/L、(2.38±0.16)μg/L、(1.83 ±0.12)mmol/L、(15.0±1.5)分、(7.22±0.23)分,t值为1.902~3.883,P<0.05或P<0.01.(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确诊后1 d65例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比值比为6.83,95%置信区间为4.33 ~10.2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预后 凝溶胶蛋白
原文传递
我国烧伤康复疗法的建立发展与成效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振荣 李峰 +5 位作者 屠海霞 高国珍 崔晓林 张博 卢长虹 张萍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35-839,共5页
我国烧伤康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加压疗法做起,显示了预防与治疗瘢痕增生的双重功效,促进了功能康复,也增强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此后又陆续开展了醋酸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可塑夹板应用、浸浴疗法、器械锻炼、皮肤护理、局部... 我国烧伤康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加压疗法做起,显示了预防与治疗瘢痕增生的双重功效,促进了功能康复,也增强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此后又陆续开展了醋酸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可塑夹板应用、浸浴疗法、器械锻炼、皮肤护理、局部按摩、主动与被动活动、外用抑制瘢痕及色素的药物。21世纪以来,康复手段逐渐增多,开展了心理康复、作业治疗、外用硅酮凝胶、蜡疗及声、光、电、放射治疗,许多医院建立了基金会,举办了儿童夏令营。就全国而言,与巨大的需求相比,依旧面临人员短缺、场地太小、资金断链、缺乏多学科合作、开始时间晚、未能全程康复等问题。伴随着烧伤业界对康复认识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增多、设备的改善、经济状况的好转,康复步伐加速,全面落实烧伤康复疗法已显现勃勃生机。全国不同层次医院收治的烧伤总面积超过8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超过60%TBSA患者被治愈并获得良好康复,不仅反映了我国高超的烧伤救治水平,也体现了整体康复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康复 疗法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4 位作者 董宁 贺立新 张庆红 于燕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和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将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10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设为烧伤组,另设2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伤...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和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将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10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设为烧伤组,另设2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同法取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行相同检测。(1)按烧伤总面积将烧伤组患者分为小面积(30%~49%TBSA)烧伤组39例、中面积(大于49%且小于或等于69%TBSA)烧伤组33例、大面积(大于69%且小于或等于99%TBSA)烧伤组30例;(2)根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将烧伤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3例与非脓毒症组59例;(3)根据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4例与脓毒症存活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并发脓毒症及死亡的关系。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LSD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伤后1、3、7、14、21 d,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F值分别为140.01、369.52、702.15、360.14、84.16,P值均小于0.01)。(2)大、中、小面积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43±11)、(85±23)、(124±3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76,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26±51)mg/L(P值均小于0.01)。(3)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77±12)、(122±38)mg/L,脓毒症组患者伤后3、7、14、21 d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F值分别为30.35、111.59、209.36、422.76,P值均小于0.01)。(4)脓毒症死亡组、脓毒症存活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53±8)、(103±2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预后 凝溶胶蛋白
原文传递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强 孟爱华 +2 位作者 贺立新 杨红明 柴家科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375,共2页
一、资料与方法 1.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健康白色家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所)16只,雌雄不限,体重(53±6)kg.处死后取断层皮片(厚度为0.3~0.4mm),采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30min,再用何种分数0.5%的Trito... 一、资料与方法 1.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健康白色家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所)16只,雌雄不限,体重(53±6)kg.处死后取断层皮片(厚度为0.3~0.4mm),采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30min,再用何种分数0.5%的Triton X-100持续振荡24h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基质 动物实验 临床观察 体内转归 家猪 军事医学科学院 TRITON X-100
原文传递
VEGF16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彩虹 贺立新 +1 位作者 曹玉珏 李冬海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特异表达,为重组VEGF165进一步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特异表达,为重组VEGF165进一步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以抗生素培养基筛选抗性细胞,并对抗性细胞进行单克隆化,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对目的蛋白在细胞中的特异表达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完成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的构建,并成功转染NIH/3T3细胞,筛选到一批G418抗性的阳性细胞,单克隆化的阳性细胞(吸光度值0.345±0.064)与空载体转染(吸光度值0.114±0.012)的对照比较,有显著的VEGF165表达(P<0.01),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VEGF165在扩大培养的克隆细胞中的特异表达。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的NIH/3T3细胞可高效表达具生物学活性的VEGF165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 转染 筛选 单克隆化 表达 鉴定
下载PDF
重组VEGF16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立新 马彩虹 +1 位作者 曹玉珏 李冬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NIH 3T3并进行抗生素压力筛选,采用双抗夹心ELISA、SDS-PAGE和免疫印迹方法对目的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特异表达进行鉴定,在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上对表达产物的细胞结合活性和促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成功转染NIH3T3,获得加压筛选的重组细胞,目的基因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能与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特异结合,并具有促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的NIH 3T3细胞可稳定表达具生物学活性的VEGF165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 转染 筛选 表达 鉴定 活性
下载PDF
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鹏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2015年我科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前足底创面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切取范围2cm×2cm^3cm×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2015年我科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前足底创面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切取范围2cm×2cm^3cm×4cm,供瓣区全厚植皮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个月~6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良好,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结论: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耐磨,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 岛状皮瓣 前足底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人工皮膜OMIDERM^(TM)治疗小儿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赵鹏亮 贺立新 +2 位作者 曹玉珏 屠海霞 董平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2期90-90,98,共2页
我科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应用伤口敷料人工皮膜OMIDERM^TM,于伤后24h内覆盖创面,治疗小儿浅Ⅱ度烧伤6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Ⅱ度烧伤创面 小儿 治疗 皮膜 人工 浅Ⅱ度烧伤 伤口敷料 覆盖创面
下载PDF
经VEGF165转染的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15
作者 贺立新 马彩虹 +2 位作者 李冬海 曹玉珏 刘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9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构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并对其在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30例深Ⅱ度或Ⅲ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移植转染有VEGF165成纤维细胞-脱细... 目的构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并对其在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30例深Ⅱ度或Ⅲ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移植转染有VEGF165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组为实验组,单纯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移植组为对照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至经传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再将转染后的人成纤维细胞接种于猪脱细胞真皮表面得到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而后将此替代物与自体薄皮片移植于深度烧伤患者切痂后创面,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组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可成功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经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可顺利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形成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替代物移植后实验组患者皮片成活率(90.25±5.39)%,对照组患者皮片成活率(83.98±3.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3.737,P<0.01)。实验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量要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经VEGF16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具有显著的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 脱细胞异种真皮 转染 移植 烧伤
下载PDF
醉酒致挤压综合征一例
16
作者 朱海涛 曹玉珏 +2 位作者 屠海霞 姜久龙 陈帆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58-459,共2页
患者男,49岁,离异,于2015年11月29日晚饭时饮白酒约1斤半后昏睡于家中硬地上,第2天晨起被其家属发现。当时患者左侧卧位,右手压于左侧躯干下,仍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急送其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给予积极促醒救治后,患者于晚间... 患者男,49岁,离异,于2015年11月29日晚饭时饮白酒约1斤半后昏睡于家中硬地上,第2天晨起被其家属发现。当时患者左侧卧位,右手压于左侧躯干下,仍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急送其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给予积极促醒救治后,患者于晚间逐渐清醒,醒后主诉躯干、左臀、双上肢胀痛。体格检查示患者左侧躯干、左臀部、左前臂及双手肿胀明显,局部见张力性水疱,血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醉酒 医院就诊 张力性水疱 血生化检查 肾功能不全 左侧卧位 昏迷状态
原文传递
电烧伤诱发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一例
17
作者 朱海涛 曹玉珏 +3 位作者 屠海霞 付伟 姜久龙 陈帆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6-586,共1页
患者男,37岁,2016年4月1日在建筑工地工作时左足不慎触碰到裸露电线(电压380V)被电击摔倒,当时昏迷约20min,被同事救起后于伤后3h急诊入院。
关键词 Chiari-Ⅰ畸形 合并脊髓空洞 电烧伤 诱发 建筑工地 急诊入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