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特罗定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过度活动症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洪举 李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脊髓损伤致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予口服托特罗定及间歇导尿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失禁次数、尿失禁量和导尿量。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平均每...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脊髓损伤致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予口服托特罗定及间歇导尿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失禁次数、尿失禁量和导尿量。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平均每次导尿量由(116.3±14.7)mL增加到(218.5±54.3)mL,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由(6.6±2.7)次减少到(3.7±2.1)次,24 h平均尿失禁量由(598.6±265.7)mL减少到(402.5±21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结合间歇导尿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特罗定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 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失禁
下载PDF
脊髓损伤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明 唐丽 +1 位作者 杨德刚 朱致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脊髓损伤后各病理阶段均有各种蛋白表达,代表损伤和修复的病理变化。发现并筛选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复杂的脊髓损伤生物反应并判断预后。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S-100... 脊髓损伤后各病理阶段均有各种蛋白表达,代表损伤和修复的病理变化。发现并筛选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复杂的脊髓损伤生物反应并判断预后。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S-100β作为脊髓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仍需进一步明确。未来仍需开发能预测功能结果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物标记物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单丝检查与轻触觉检查结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根林 李建军 +9 位作者 周红俊 恽晓平 郑樱 张缨 郝春霞 高明明 卫波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观察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的相关性。方法住院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别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判断损伤平面,按身体左侧和右侧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结... 目的观察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的相关性。方法住院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别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判断损伤平面,按身体左侧和右侧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结果以单侧正常轻触觉平面计算,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36%。对于脊髓损伤残损分级A级患者,采用单丝检查法检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关键点71%触觉消失,采用国际标准轻触觉检查法84%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单丝检查与轻触觉检查的一致率较低,可能与脊髓损伤后触觉敏化有关。建议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单丝检查 轻触觉 损伤平面 触觉敏化 康复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明 唐丽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疼痛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有关临床研究涉及疼痛机制、分类及治疗等。由于脊髓损伤后疼痛需要综合性治疗,其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本文通过文献复习脊髓损伤后疼痛方面临床研究,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做出临床决策。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胃部超声造影用于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对胃排空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宇双 李雪梅 +4 位作者 翟蕾 郭志祥 王燕颖 马迎春 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胃部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并评估其胃排空功能。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重症医学科高位SCI并机械通气患者33例(SCI组)和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胃部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并评估其胃排空功能。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重症医学科高位SCI并机械通气患者33例(SCI组)和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胃底、胃体和胃窦的胃壁结构及胃窦蠕动情况,记录胃窦蠕动频率和胃排空时间。对两组的胃窦部蠕动频率和胃排空时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I组31例顺利完成超声造影检查,胃底、胃体和胃窦部均获得完整诊断图像。SCI组胃窦部蠕动频率低于对照组,SCI组排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对高位SCI并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胃部检查并评估胃排空功能。高位SCI者胃窦蠕动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脊髓损伤 胃蠕动 胃排空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轮椅的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庄建龙 王玉明 胡中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9-452,共4页
轮椅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使用的辅助器具之一。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选择合适轮椅和轮椅座位设备的过程更为复杂。近年来,相关研究涉及轮椅的零部件、轮椅的座垫、轮椅的结构等。本文综述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轮椅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合... 轮椅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使用的辅助器具之一。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选择合适轮椅和轮椅座位设备的过程更为复杂。近年来,相关研究涉及轮椅的零部件、轮椅的座垫、轮椅的结构等。本文综述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轮椅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合理地选配轮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轮椅 综述
下载PDF
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亮 李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亮 杜良杰 周红俊 刘根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直肠电刺激(RPES)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分别从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背景、直肠神经解剖基础、脊髓损伤后痉挛产生的机理、直肠电...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直肠电刺激(RPES)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分别从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背景、直肠神经解剖基础、脊髓损伤后痉挛产生的机理、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4个方面,归纳和总结出目前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RPES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直肠内接收和传递RPES信号的神经与受体没有明确,还未找到直肠与躯体肌肉间的神经传导通路,高位神经中枢是否参加调节还未有定论。结论直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干、大脑皮层感觉区、脊髓的后连合体(DCN)和肢体肌肉可能存在某些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其中大脑皮层感觉区、脊髓的DCN是这些神经传导通路中重要的整合区。这些神经传导通路是否存在以及RPES是否通过这些神经传导通路发挥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的作用,将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电刺激(RPES) 脊髓损伤 痉挛 直肠神经 神经传导通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