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患者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为改善患者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理的理念,成为手术诊疗的新模式.PSH的核心内容是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师和多学科为主导的团队协作,在整个围术期内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学科资源,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缝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展开更多
文摘为改善患者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理的理念,成为手术诊疗的新模式.PSH的核心内容是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师和多学科为主导的团队协作,在整个围术期内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学科资源,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缝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文摘职业耗竭(burnout,又译作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用于描述长期精力耗竭和工作兴趣减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耗竭的概念逐渐发展为"是一种心理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的紧张性刺激的反应"[1].职业耗竭有三个重要的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其中,情绪衰竭是指感到情绪枯竭和体力透支,缺乏活力和心情低落.去人性化的特点是工作态度冷漠麻木,消极怠工,萌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