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5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患者之家麻醉学科努力的方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宇光 罗爱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为改善患者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 为改善患者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2012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围术期患者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PSH)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围术期管理的理念,成为手术诊疗的新模式.PSH的核心内容是以患者为中心,麻醉医师和多学科为主导的团队协作,在整个围术期内最大限度地优化多学科资源,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缝式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患者 麻醉学科 麻醉医师 专家委员会 围术期管理 医疗费用 医疗需求 团队协作
原文传递
电子化日常评估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旭 裴丽坚 +5 位作者 阮侠 叶干 李琦 于春华 易杰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电子化日常评估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既往纸质评估表和近3年的电子化日常评估表的回收率,并通过电子系统提取总结不同年级(1~3年级)和不同来源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基地、研究生)的日... 目的研究电子化日常评估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既往纸质评估表和近3年的电子化日常评估表的回收率,并通过电子系统提取总结不同年级(1~3年级)和不同来源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基地、研究生)的日常评估结果。结果纸质评估表格和电子评估表格的回收率分别为59.5%和96.7%。随着年级的增加,总分和各项评分均逐渐增高。各年级住院的最低分均为麻醉决策/紧急处理的评分;2年级住院医整体表现低于预期的比例最高;3年级整体表现高于预期的比例最高。除麻醉理论知识外,北京市基地住院医师其他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和规培研究生。相比较基地住院医师和规培研究生,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整体表现低于预期比例最高。教学小组根据不同住院医师日常评估成绩,针对该住院医师的弱项,在排班方面和授课内容方面加以重点培训,从而达到个体化优质高效教学的目的。结论电子化日常评估的考核模式有助于及时全面的了解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逐渐实现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电子系统 日常评估
下载PDF
持续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全凭静脉麻醉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广俊 马丽 +3 位作者 刘硕 王静捷 罗爱伦 黄宇光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时,术中唤醒试验时继续持续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否改善术中唤醒质量。方法择期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开始唤醒试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n=20...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时,术中唤醒试验时继续持续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否改善术中唤醒质量。方法择期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开始唤醒试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n=20)和小剂量瑞芬太尼组(开始唤醒试验时停用丙泊酚但继续小剂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n=20)。记录2组患者开始唤醒试验时(T0)、遵指令活动手时(T1)、遵指令活动脚时(T2)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及总用量,并观察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T0至T1时间间隔为(10.28±3.46)min,T0至T2时间间隔为(11.72±5.70)min;小剂量瑞芬太尼组T0至T1时间间隔为(11.15±3.91)min,T0至T2时间间隔为(11.92±3.57)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唤醒试验质量评分为1.89±0.63,小剂量瑞芬太尼组为1.34±0.63,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时,术中唤醒试验时继续持续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以显著改善唤醒质量,且不延长唤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试验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脊柱侧弯
下载PDF
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优化术后疼痛管理并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卫佼佼 张越伦 +4 位作者 卢素芳 任丽英 王英丽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观察腹盆部手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疼痛管理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全麻下腹盆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 目的观察腹盆部手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疼痛管理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全麻下腹盆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模式。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静息及活动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及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减少[(0.0372±0.0137)μg/(kg·h)比(0.0498±0.0447)μg/(kg·h),t=-2.190,P=0.030;(7.4±6.7)次比(11.1±10.6)次,t=-2.257,P=0.027],术后24 h内的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VAS评分≤3分者比例均更高(97.0%比85.5%,χ^2=3.938,P=0.047;68.7%比47.3%,χ^2=5.710,P=0.017),肠道排气率更高(26.9%比5.5%,χ^2=9.717,P=0.002),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腹盆部手术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可能有助于术后疼痛管理,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加速术后康复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焕芹 赵晶 +4 位作者 张恒岩 陈峰 席日乐 聂卫华 王惠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关系,探讨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9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关系,探讨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9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由起病到入院的疼痛时长、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前疼痛时长对患者疼痛改善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与入院前疼痛时长>21 d呈负相关(β=-0.41,P=0.007);患者入院前疼痛时长>21 d可降低患者术后即刻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的可能(OR=0.50,P=0.039);术前疼痛时长>21 d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即刻生活质量分级改善的可能(OR=0.34,P=0.007)。结论:在明确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应鼓励OVCF患者尽早手术,以达到更好的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生活质量 疼痛
下载PDF
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加速胃肠外科术后康复:单中心前瞻队列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薛志刚 于健春 +12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闫超 李子建 蒋林 林国乐 肖毅 陆君阳 吴斌 牛备战 裴丽坚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胃肠手术的...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在胃肠与营养代谢专业组接受手术治疗及ERAS管理的患者进入ERAS组,在其他专业组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者进入对照组。ERAS组围绕术前营养评估、口服或管饲营养补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措施,结合其他ERAS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等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措施,主要包括开腹或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天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ERAS组和对照组各102例。ERAS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 2±4. 5) d比(9. 8±4. 8) d,P<0. 001],住院总费用亦显著降低[(41 125±18 593)元比(51 512±19 453)元,P<0. 001]。两组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无统计学差异(9. 8%比13. 7%,2. 9%比2. 0%,P均>0. 0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在胃肠外科中应用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实现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风险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预康复 胃肠外科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术中开门次数及人员流动量化分析及其对切口愈合不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薇 韩通 +5 位作者 周航 刘洋 徐梅 王惠珍 陈峰 王升儒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707-711,共5页
背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一直是骨科医师长期以来关心的问题。术中手术室开门次数及人员流动情况常被认为是增加切口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中开门、人员流动情况与切口愈合相关并发症的关系,为后续干预措施及规范化手... 背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一直是骨科医师长期以来关心的问题。术中手术室开门次数及人员流动情况常被认为是增加切口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中开门、人员流动情况与切口愈合相关并发症的关系,为后续干预措施及规范化手术室管理提供依据,以降低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019年7月~12月骨科内固定手术(主要涉及脊柱、关节、骨折病例),记录手术期间手术间开门及人员流动情况,并记录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7台手术,包括脊柱手术72台,关节置换手术60台,骨折手术25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共有8例,其中脊柱手术4例,关节置换手术1例,骨折手术3例。手术期间共开门9432次,平均60.1次/台。术中人员流动分布最多的依次是巡回护士(3649次,38.7%)、麻醉医师(1798次,19.1%)及跟台厂家人员(1700次,18.0%)。各组人员流动最常见原因分别为巡回护士拿取物品(1354次,37.1%)、跟台人员拿取物品(681次,40.1%)及上级麻醉医师巡视(488次,27.1%)。开门次数高于平均值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于开门次数小于等于平均值的患者(P<0.05),切口愈合不良组的开门次数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术中手术间开门次数及人员流动量较大,可能增加切口并发症风险。可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手术室 开门 人员流动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海涛 黄宇光 +3 位作者 王士雷 尤培军 侯景栋 李海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术的OSAHS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65~99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暂停低通气指数20~40次/h。... 目的探讨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术的OSAHS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65~99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暂停低通气指数20~40次/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置入内径6.0~7.0 mm的鼻咽导管,经鼻咽导管吸氧气4 L/min。试验组置入内径为4.0 mm的鼻咽导管,并接高频喷射呼吸机,吸呼比1.0∶1.5,间歇性喷射频率15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80 ml。均采用异丙酚维持麻醉。记录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和通气期间PETCO2峰值及术中提下颌和面罩加压通气和导管置入后鼻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通气期间PETCO2峰值及术中提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和鼻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的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通气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三) 被引量:4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7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王东信 仓静 孙备 田孝东 申乐 龚亚红 李非 许静涌 朱涛 杨尹默 张太平 张鸿 徐强 曹锋 谭广 楼文晖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4-1052,共9页
胰腺切除手术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两大类,其中PD作为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术式之一,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客观因素;DP因不涉及消化... 胰腺切除手术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两大类,其中PD作为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术式之一,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客观因素;DP因不涉及消化道重建,在术式复杂性及病人术后康复等方面与前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消化道重建 临床实践指南 并发症发生率 胰体尾切除术 腹部外科 胰腺切除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唯韫 朱斌 +4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苗齐 黄宇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术中监测下完成了6例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6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显示下腔静脉瘤栓延伸至右心.麻醉诱导后TEE发现,其中3例与术前检查结果有差别,故调整外科决策,决定不使用体... 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术中监测下完成了6例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6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显示下腔静脉瘤栓延伸至右心.麻醉诱导后TEE发现,其中3例与术前检查结果有差别,故调整外科决策,决定不使用体外循环,在TEE密切监测下切开下腔静脉完整取出瘤栓.另3例患者TEE结果与术前类似,在体外循环下行瘤栓切除术.根据TEE结果,调整麻醉管理,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案,调整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手术切除后TEE检查均未见残余瘤栓,但是在3例右心严重受累患者均观察到重度三尖瓣返流.术后随访未见TEE使用相关并发症.本文总结报道了TEE在累及右心的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TEE提供的信息可纠正、优化外科决策和麻醉管理,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血栓切除术 腔静脉 心脏
原文传递
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围术期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满姣 马璐璐 +5 位作者 张秀华 仉建国 沈建雄 张爱华 陈林 刘长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9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脊柱侧弯(AS)后路矫形术围术期异体红细胞(RBC)输注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青少年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接受异体输血... 目的了解青少年脊柱侧弯(AS)后路矫形术围术期异体红细胞(RBC)输注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青少年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接受异体输血,将患者分为异体输血组和非输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围术期异体输血率为30.5%,危险因素为校正体质量指数(BMI)(OR=0.887,95%CI:0.815~0.966,P<0.01)、其他类型(相比于特发性)脊柱侧弯(OR=3.847,95%CI:1.660~8.917,P<0.01)、术前贫血(OR=6.322,95%CI:2.053~19.473,P<0.01)、手术节段>12.5个(OR=3.554,95%CI:2.174~5.885,P<0.001)、术前Cobb角>64.5°(OR=2.381,95%CI:1.356~4.178,P<0.01)和截骨手术(OR=7.551,95%CI:3.258~17.503,P<0.001)。与非输血组相比,输血组患者术后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更高(P<0.001)、住院时间更长(P<0.001)和住院花费更多(P<0.001)。结论AS后路矫形手术围术期异体RBC输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校正BMI、其他类型脊柱侧弯、术前贫血、手术节段>12.5个、术前Cobb角>64.5°和截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弯 后路矫形手术 异体红细胞(RBC)输血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机器人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术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满姣 张秀华 +2 位作者 刘子嘉 吴文铭 赵玉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机器人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比较在2015年采用ERAS策略前后两组患者(常规组和ERAS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8例患...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机器人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比较在2015年采用ERAS策略前后两组患者(常规组和ERAS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8例患者纳入研究,肥胖率为69.1%。ERAS组的术中输液量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尿量无差异;ERAS组气道峰压最高值低于常规组(P<0.05);ERAS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机器人腹腔镜胰岛素瘤患者采用ERAS策略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胰岛素瘤 加速康复外科 肥胖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传染病分级防控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芳艳 梁爽 +4 位作者 王丽雪 郭勤 王爱 柴文昭 徐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834-839,共6页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原则,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冬春季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如何科学、精准、灵活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院感防控面临的巨大挑战。北京协...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原则,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冬春季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如何科学、精准、灵活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院感防控面临的巨大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定了“可收可放”的四级防控方案,并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医院具体要求对防控级别进行动态调整,各部门快速响应,保障复工复产。该方案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 医院感染 分级防控
下载PDF
重视麻醉职业耗竭把握学科健康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晗歌 黄宇光 罗爱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职业耗竭(burnout,又译作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用于描述长期精力耗竭和工作兴趣减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耗竭的概念逐渐发展为"是一种心理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的紧张性刺激的反应"[1]... 职业耗竭(burnout,又译作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用于描述长期精力耗竭和工作兴趣减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耗竭的概念逐渐发展为"是一种心理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的紧张性刺激的反应"[1].职业耗竭有三个重要的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其中,情绪衰竭是指感到情绪枯竭和体力透支,缺乏活力和心情低落.去人性化的特点是工作态度冷漠麻木,消极怠工,萌生退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耗竭 健康 麻醉 情绪衰竭 去人性化 紧张性刺激 职业倦怠 工作兴趣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身麻醉插管方法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羽冠 校搏 +1 位作者 张越伦 易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5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插管困难的程度,预测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插管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AS行手术治疗患者347例,男276例,女71例,年龄15~7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级。全麻诱导过...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插管困难的程度,预测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插管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AS行手术治疗患者347例,男276例,女71例,年龄15~7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级。全麻诱导过程中根据是否应用可视设备插管分为两组:可视组(V组,n=168)和非可视组(N组,n=179)。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脊柱后凸、张口度、马氏分级、颈部活动度、AS时间。对变量进行分析,推测AS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时插管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V组年龄明显大于N组(P<0.05),脊柱后凸发生率、张口度、马氏分级、颈部活动度受限分级明显高于N组(P<0.05),AS时间明显长于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部活动度中度受限(OR=5.41,95%CI:2.32~13.10,P<0.001)、重度受限(OR=9.22,95%CI:4.37~20.25,P<0.001)是患者困难气道提示应用可视设备进行气管插管术的相关因素。结论颈部活动度对于是否使用可视设备影响较大,当颈部活动度下降时,麻醉科医师更倾向于使用McCoy喉镜、可视硬质及纤维支气管镜等可视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困难气道 全身麻醉插管 相关因素 可视设备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后血管内溶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瑾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1-713,共3页
血管内溶血是心脏瓣膜术后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严重瓣膜相关血管内溶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但亚临床溶血仍普遍存在。该并发症主要发生机制为瓣膜术后局部结构改变,导致非生理性血流形成,剪应力增高,引发红细胞破碎、血管性血友... 血管内溶血是心脏瓣膜术后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严重瓣膜相关血管内溶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但亚临床溶血仍普遍存在。该并发症主要发生机制为瓣膜术后局部结构改变,导致非生理性血流形成,剪应力增高,引发红细胞破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溶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受人工瓣膜、手术操作和原发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早期主要原因为瓣膜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现阶段以手术操作并发症所致为主。患者同时具有瓣膜功能异常和血管内溶血相关临床表现,治疗以纠正原发病为主,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用药,严重者考虑再次手术。近年来,介入下瓣膜置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相关研究及证据资料有限,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贫血 溶血性
下载PDF
组胺受体1和2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17
作者 黄亮 長櫓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左侧坐骨神经部分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P1、P2组分别注射组胺受体1拮抗药美吡拉敏1.5μg和15μg;R...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左侧坐骨神经部分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P1、P2组分别注射组胺受体1拮抗药美吡拉敏1.5μg和15μg;R1、R2组注射组胺受体2拮抗药雷尼替丁10μg和100μg,评价注药后痛阈的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R1、R2组雷尼替丁能显著提高大鼠对机械性刺激的痛阈(P<0.05);且R2组对疼痛的治疗效果加强,时间延长。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时,采用组胺受体2拮抗药能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受体拮抗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 疗效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肝素抵抗: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恳 何丽仙 +3 位作者 姚允泰 陆海松 袁素 李立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140-3145,共6页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患者肝素抵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以获取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提取信息。结果最后纳入24篇相关病例报道,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共33例患者)。特殊情况1...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患者肝素抵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以获取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提取信息。结果最后纳入24篇相关病例报道,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共33例患者)。特殊情况1例机械瓣故障行二次阻断,1例氧合器里有血凝块立即更换氧合器及动静脉管道。2例ACT不达标手术取消。3例死亡(分别因脑梗、肺脓肿感染、心肌梗死)。24例手术后痊愈。结论肝素抵抗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应严密监测ACT值变化,特别在复温后肝素代谢快,更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肝素抵抗 病例报道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情况问卷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羽冠 申乐 +3 位作者 张圣洁 王惠珍 张秀华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2,共6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方法通过匿名在线回答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方法通过匿名在线回答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头面部防护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调查问卷分2次发放。第1次为疫情全国爆发阶段,共回收问卷153份。第2次为北京市防控响应级别降为三级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共回收问卷101份。98%被调查人员在疫情工作期间均使用过任何一种形式的头面部防护用具。其中,麻醉医师在挂耳式防溅面屏式口罩的使用率最高(93.0%)。在疫情期间,对发热患者的诊疗,被调查人员主要以护目镜(71.2%)进行防护为主;对非发热患者的诊疗,被调查人员主要以挂耳式防溅面屏式口罩(56.2%)进行防护为主。在两次调查问卷中,43%及68%被调查人员仍持续进行头面部防护,其中以防溅面屏(50.0%及56.5%)及防溅面屏式口罩(56.1%及68.1%)为主。结论此次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对头面部防护的认识水平可达90%以上,手术室内不同医务人员对头面部防护的选择各有不同,40%以上的人员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继续进行头面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调查问卷 头面部防护
下载PDF
笔墨耕耘三十载 与时俱进攀高峰 祝贺本刊创刊30周年
20
作者 罗爱伦 张立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新年的钟声送走了难忘的2010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1年。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华麻醉学杂志》创刊的30周年,还是第十届编委会的换届之年,由此也注定是办刊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创刊 耕耘 编委会 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