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及培训需求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付迎新 胡筱 +3 位作者 马霭雯 韩慧君 王丽 廖苏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了解大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培训现状、需求、工作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下属JY和Y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有工作人员。结果49名(92.5%)工作人员完成了调... 目的了解大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培训现状、需求、工作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下属JY和Y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有工作人员。结果49名(92.5%)工作人员完成了调查。九成以上工作人员参加过职业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大多为医疗护理技术,但50%调查对象反馈需要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满意度调查显示95%以上的调查对象对医患关系满意,84%对技术规范程度和政策扶持满意,但近50%的应答者对人员配置、薪酬福利不满意;其中医生和管理者对人员配置的满意比例低于护理和其他岗位人员;工龄长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工龄短的人员低。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学应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进一步改善薪酬有助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人员满意度 培训需求
下载PDF
羟氯喹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诗婕 宋红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0-493,共4页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儿童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与成人SLE有诸多相似之余,但病情往往更严重。羟氯喹是用于治疗SLE患者的基础用药之一,多个指南或共识提出所有SLE患儿均应接受羟氯喹治疗。本文将综述羟氯喹在儿童SLE中应用的情况,...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儿童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与成人SLE有诸多相似之余,但病情往往更严重。羟氯喹是用于治疗SLE患者的基础用药之一,多个指南或共识提出所有SLE患儿均应接受羟氯喹治疗。本文将综述羟氯喹在儿童SLE中应用的情况,重点关注羟氯喹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羟氯喹 儿童 SLE患者 治疗作用 风湿性疾病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奥马珠单抗治疗阿司匹林哮喘合并中耳炎和鼻窦炎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汤蕊 雷曙槟 王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9-702,共4页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抗IgE靶向生物制剂,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中至重度支气管哮喘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对1例阿司匹林哮喘伴分泌性中耳炎及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治疗哮喘及其合并症中的价值,为...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抗IgE靶向生物制剂,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中至重度支气管哮喘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对1例阿司匹林哮喘伴分泌性中耳炎及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治疗哮喘及其合并症中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 哮喘 鼻窦炎 中耳炎
下载PDF
男性单侧腹直肌罕见缺失变异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梓淇 王宇晨 +4 位作者 张妙颜 赵森 申新华 曹承刚 马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659,共3页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右侧腹直肌完全缺失并不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变异尸体的腹部解剖过程,腹壁肌群及其供血情况。方法解剖并观察尸体腹壁肌、血供、神经支配,对比两侧腹直肌发育和形态差异。结果该尸体右侧腹直肌缺失,腹直肌鞘完好,腹壁上...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右侧腹直肌完全缺失并不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变异尸体的腹部解剖过程,腹壁肌群及其供血情况。方法解剖并观察尸体腹壁肌、血供、神经支配,对比两侧腹直肌发育和形态差异。结果该尸体右侧腹直肌缺失,腹直肌鞘完好,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仍在腹直肌鞘内走行并相吻合,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T7~T12)由鞘内穿出达皮下。左侧腹直肌发育正常并有代偿性增生。男尸腹壁未见疤痕和手术切痕,腹内器官无缺失,腹膜除肝区外无黏连。结论该尸体右侧腹直肌缺失可能是胚胎发育第6周之前出现异常所导致。目前腹直肌肌皮瓣常用于多项外科重建手术,全面了解腹直肌的相关变异,对于扩展重建手术的应用范围和作好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成功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变异 解剖学
下载PDF
我国部分高三学生学医意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晗歌 王楚庭 +6 位作者 王帅 孙彦 董昱诚 李方圆 于憬 杨萍 马超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情况和影响其选择学医的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制订招生政策、开展招生宣传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开展了全国范围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情况和影响其选择学医的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制订招生政策、开展招生宣传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开展了全国范围高三学生的学医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共有48所中学的138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高三学生想学医的原因主要是:"认可医学的社会价值,医生救死扶伤很高尚"为62.4%(863/1382),"对医学感兴趣"为50.3%(695/1382)。对学医的担忧主要是:"学制长"为50.3%(695/1382),"医患关系紧张"为45.7%(632/1382)。高三学生了解医学的途径主要是:"家人交谈"为49.3%(681/1382)、"影视文学作品"为41.8%(577/1382)、"网络"为30.2%(417/1382)。仅有11.2%(155/1382)和12.7%(176/1382)的学生参加过与医学相关的学校讲座或社会实践。经由影视文学作品、网络、学校讲座和社会实践了解医学的学生,担忧学制长的比例分别为55.1%(318/577)、55.2%(230/417)、43.9%(68/155)和48.9%(86/176),担忧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分别为52.5%(303/577)、53.5%(223/417)、49.7%(77/155)和46.6%(82/176)。结论我国高三学生选择学医的动机较为纯粹,但其对医学专业学制长和医患关系紧张的担忧较大,对医学的了解不够客观和深入。积极探索医学学制改革,改善医患关系,注重在中学举办医学相关讲座和医学相关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吸引考生报考医学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学医意愿 招生 医患关系 调查
原文传递
高年级医学生志愿者在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雪 傅麒宁 +2 位作者 徐薇薇 高小惠 杨萍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年第3期432-434,共3页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是八年制医学生提前了解临床工作的机会,是医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师作为临床医生,对医学生所处学习阶段的学习目的缺乏很好的把握,医学生完全缺乏临床经验,也不能明确表达自己在课程中...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是八年制医学生提前了解临床工作的机会,是医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师作为临床医生,对医学生所处学习阶段的学习目的缺乏很好的把握,医学生完全缺乏临床经验,也不能明确表达自己在课程中的需求,教学双方沟通脱节,成为影响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增加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分担教学任务,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12年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引入了高年级医学生志愿者。本文通过对北京协和医学院2005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名志愿者及2009级84名学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后的问卷调查,就高年级医学生志愿者在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 高年级医学生 医学教育
原文传递
八年制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穿 桂欣钰 +1 位作者 张雪 马春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年第5期672-673,714,共3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层社会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始终坚持医学生应当深入基层,“精英教育”应当脚踏实地的思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层卫生情况,体悟医师社会责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学生进行了为...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层社会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始终坚持医学生应当深入基层,“精英教育”应当脚踏实地的思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层卫生情况,体悟医师社会责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基层社会实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了学生对本次基层社会实践的目的、收获,以及对本次实践的总体认可度与建议,旨在为日后的基层社会实践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 医学生 社会实践 基层卫生服务
原文传递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目标与形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傅麒宁 杨萍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年第2期255-257,共3页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早期直接接触临床的机会,同时也是医学生了解整个医疗体系的窗口。在“增进对宏观医疗体系认识,建立医疗全局观”的目标下,北京协和医学院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进行了改革,包括对教学理念上的重新...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早期直接接触临床的机会,同时也是医学生了解整个医疗体系的窗口。在“增进对宏观医疗体系认识,建立医疗全局观”的目标下,北京协和医学院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进行了改革,包括对教学理念上的重新定位,扩展教学内容,并将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小组学习等教学形式应用于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2名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后进行的问卷调查,评价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并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 课程 改革效果 探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