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9
1
作者 武全莹 杨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2期2733-2737,共5页
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糖尿病临床治疗的目标之一,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决定着疾病的转归,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实际问题将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终身治疗过程中,出院后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糖尿病临床治疗的目标之一,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决定着疾病的转归,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实际问题将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终身治疗过程中,出院后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从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现状、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构建、规范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照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 临床应用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提升血培养标本质量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霞 宋葵 +4 位作者 吴欣欣 封艳超 聂圣肖 邹琪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2023年5月—6月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送检方式为双瓶双侧的比例分别为19.1%、61.3%,高于2022年同期的4.7%、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3年5月—6月和2022年同期污染率分别为2.9%和3.8%,呈下降趋势;2023年护士血培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2.69±2.81)、(5.89±0.44)、(36.73±3.40)分,高于2018年的(7.89±2.79)、(5.82±0.52)、(30.81±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下的质量改进策略,提高了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和合格率,降低了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提高了护士血培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体现了护士在院感防控工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多部门协作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控制
下载PDF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培训实施现状分析
3
作者 武全莹 孙超 +3 位作者 王蕾 王霞 刘杰 于淑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2247-2251,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培训现状,为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专项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5—6月选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家医院的279名静脉治疗专科...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培训现状,为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专项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5—6月选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家医院的27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9份,回收有效问卷2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279/279)。141名护士所在医院开展了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其中93名护士在科室开展了该项技术;34名护士能独立完成该技术。113名护士接受过专项隧道式PICC培训,141名护士认为影响该技术实施和开展的首要因素是专科护士技术掌握程度;248名护士表示通过工作坊操作演练的方式可有效增强培训效果。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的培训及推广有待加强,亟须进一步增加静脉专科护士再认证等方式,完善专项培训的平台及培训的规范性,以提高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专科护士 隧道式 护理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首次输注不同方法防止过敏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全莹 王蕾 +1 位作者 杨嫚 杨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0期3706-3707,共2页
目的:探讨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最适宜方法,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157例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55例,按照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50 mg/h)建议方法进行输注;... 目的:探讨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最适宜方法,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157例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55例,按照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50 mg/h)建议方法进行输注;观察1组62例,起始输注速度为10 mg/h,每30分钟调整输注速率;观察2组40例,起始输注速度为20 mg/h,每30分钟调整输注速率。观察3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1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9.7%,观察2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5.7%,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0.9%。3组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时,采用起始输注速度为10 mg/h,每30分钟调整输注速率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过敏反应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