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干预模式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宏 闫辉 +2 位作者 邸远志 田丰 刘兵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 探讨互动干预模式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医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3家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互动干预模式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医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3家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互动干预模式。于术后1个月、6个月,采用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QOL,UW-QOL)、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ospit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ale,HA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UW-QOL量表外貌评分为(83.1±15.6)分,与对照组[(80.8±17.2)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86,P=0.494),而观察组UW-QOL量表其他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ADS-D评分[(7.42±1.25)vs(9.53±1.31)]、HADS-A评分[(7.67±0.96)vs (9.21±1.04)]以及SCL-90量表各个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互动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喉癌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及恢复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干预 喉癌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焦虑
下载PDF
减少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弋 陈宏 +3 位作者 张雷 王晓云 宋海涛 黄魏宁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75岁)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手术体会,探讨保证手术安全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高龄(≥7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病情,...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75岁)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手术体会,探讨保证手术安全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高龄(≥7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指征、全身情况、颈部情况、伴随疾病、抗凝药物使用史、插管时间等,术后详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手术,其中3例患者因甲状腺肥大,切开甲状腺峡部并缝扎后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其中1例使用凡士林纱条压迫48小时后出血停止,另1例患者压迫止血无效,行二次手术缝扎止血。4例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前后24小时使用无肝素透析。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风险较高,但通过恰当的术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气管切开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鼾症患者模拟打鼾与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鼾声来源部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云鹏 许辉杰 +5 位作者 高瞻 贾瑞芳 于晖 黄卫红 彭好 黄魏宁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1-44,49,共5页
目的对单纯打鼾(SS)及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通过鼻咽纤维喉镜观察清醒状态下模拟打鼾及药物诱导睡眠下打鼾时的鼾声来源,研究这两种检查方法判断鼾声来源部位的一致性及模拟打鼾判断鼾声来源的可靠度。方... 目的对单纯打鼾(SS)及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通过鼻咽纤维喉镜观察清醒状态下模拟打鼾及药物诱导睡眠下打鼾时的鼾声来源,研究这两种检查方法判断鼾声来源部位的一致性及模拟打鼾判断鼾声来源的可靠度。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单纯打鼾患者及轻度OSAHS患者共40例,依次进行清醒状态下模拟打鼾及药物诱导睡眠,通过纤维鼻咽喉镜观察患者仰卧位打鼾时咽部组织的振动情况。结果在模拟打鼾及药物诱导睡眠两种状态下咽部组织的振动情况有所不同。统计学Mc Nemar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软腭振动及会厌/舌根振动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0.077),对咽侧壁振动判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检查对软腭及会厌/舌根振动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0.110),药物诱导睡眠对咽侧壁振动的检出率远高于模拟打鼾(P=0.005)。结论与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相比,模拟打鼾能较好地判断软腭振动,其次为舌根/会厌,对咽侧壁振动则较难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单纯鼾症 鼾声 药物诱导睡眠 纤维鼻咽喉镜
原文传递
药物诱导睡眠内镜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上气道状态应用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柳 许辉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4-667,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疾病,外科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术前对上气道阻塞平面和塌陷方式的确定,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至关重要。药物诱导睡眠内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疾病,外科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术前对上气道阻塞平面和塌陷方式的确定,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至关重要。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是有效的检查方式之一,该检查于1991年由Croft和Pringle率先开展,通过给予患者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使用纤维鼻咽镜观察患者“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塌陷情况。以往采用的Müller试验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操作,会受到神经反射和肌肉代偿作用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睡眠状态下的上气道情况,特别是舌咽平面,由于颏舌肌代偿收缩,无法观察到舌根松弛后坠的现象,咽侧壁塌陷也难以被发现[1]。而DISE检查可以观察到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状态,因此该检查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DISE检查在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内镜检查 代偿作用 咽侧壁 镇静药物 内镜观察 舌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