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糖尿病 被引量:153
1
作者 郭彩霞 王山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36-639,共4页
妊娠期糖尿病郭彩霞王山米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生率因种族不同和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各国报道相差悬殊,一般认为其发生率约占孕妇的1%~5%[1~3]。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前已患糖尿病即糖尿病合并... 妊娠期糖尿病郭彩霞王山米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生率因种族不同和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各国报道相差悬殊,一般认为其发生率约占孕妇的1%~5%[1~3]。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前已患糖尿病即糖尿病合并妊娠,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 被引量:136
2
作者 李书娴 高淑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的价值。方法:对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目的: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的价值。方法:对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77例内膜厚度≤4mm者中,74例(96.1%)子宫内膜属生理性改变,3例为内膜癌;115例子宫内膜厚度≥5mm者中,92例(80.0%)子宫内膜属病理性改变,其中59例(51.3%)为内膜癌。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检测,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避免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绝经后阴道出血113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93
3
作者 李书娴 李自新 杜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99-500,共2页
绝经后阴道出血113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李书娴李自新杜菁近年来,绝经后阴道出血越来越受到老年妇女的重视。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癌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自1984年至1993年共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35例... 绝经后阴道出血113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李书娴李自新杜菁近年来,绝经后阴道出血越来越受到老年妇女的重视。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癌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自1984年至1993年共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35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阴道出血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的探讨 被引量:33
4
作者 邱少卿 魏丽惠 李自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对输卵管妊娠后有生育要求的58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切除组),15例行输卵管开窗术(开窗组),30例应用药物保守治疗(药物组)。结果:103例治疗后67例宫内妊娠,9例再次异位妊娠。切除组及开窗组宫内妊娠52例,妊娠率(... 对输卵管妊娠后有生育要求的58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切除组),15例行输卵管开窗术(开窗组),30例应用药物保守治疗(药物组)。结果:103例治疗后67例宫内妊娠,9例再次异位妊娠。切除组及开窗组宫内妊娠52例,妊娠率(71.2%)高于药物组(50.0%),开窗组妊娠率(86.7%)高于切除组(67.2%),且无一例再次异位妊娠。同时,随机选择治疗后3~6个月的45例行输卵管通畅检查,开窗组双侧输卵管通畅率为93.3%,药物组为20.0%。提示:输卵管通畅是妊娠的良好条件,术后预防粘连、积极治疗盆腔炎是提高宫内妊娠率减少异位妊娠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输卵管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的宫腔操作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田莉 张春梅 沈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宫腔操作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占较大比例,困难的宫腔操作一直是临床医师时常遇到的问题,并常因此造成子宫穿孔、漏吸、吸宫不全、取器失败等。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应用,在B超引导下进行宫腔操作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在B超引... 宫腔操作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占较大比例,困难的宫腔操作一直是临床医师时常遇到的问题,并常因此造成子宫穿孔、漏吸、吸宫不全、取器失败等。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应用,在B超引导下进行宫腔操作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29例困难宫腔操作总结如下,并探讨该手段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手术 宫腔操作 B超
下载PDF
长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桂敏 郑淑蓉 +1 位作者 杨幼林 范正红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0-274,共5页
本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15例子宫肌瘤患者于早卵泡期服用来非司酮(10例,10mg/日;5例,20mg/日)治疗,1~3个月... 本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15例子宫肌瘤患者于早卵泡期服用来非司酮(10例,10mg/日;5例,20mg/日)治疗,1~3个月后取内膜,另10例肌瘤患者取内膜作对照。结果:用药后所有的患者均闭经,内膜变薄,发育不良,无周期性改变,大部分基质致密,基质与腺体发育不同步,同时相间存在增殖与分泌期样改变,以增殖期样改变为主,腺体以分泌期样改变为主,腺体大小形态不一,但分泌不良。免疫组化显示内膜ER、PR明显分布不均,图象分析结果表明用药后内膜ER、PR相当于对照组增殖早中期水平。结果表明每日10mg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排卵并影响内膜成熟,在无孕激素存在的情况下,米非司酮有微弱的孕激素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子宫内膜 剂量
下载PDF
五种监测排卵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安聚 万焕忠 +1 位作者 高淑华 胡美兰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 1992年第5期261-263,共3页
本文对3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了56个周期的排卵监测.根据是否给予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排卵和超排卵周期两组,应用超声显像、测血清LH 及E_2,基础体温测定(BBT)及宫颈评分五种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超声显像对判断和预测排卵最为准确、实用;... 本文对3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了56个周期的排卵监测.根据是否给予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排卵和超排卵周期两组,应用超声显像、测血清LH 及E_2,基础体温测定(BBT)及宫颈评分五种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超声显像对判断和预测排卵最为准确、实用;BBT 及宫颈评分虽不够准确,但方法简便实用;LH 及E_2虽较准确,但不能及时出示结果.在超排卵周期中,由于外源性激素的干扰,LH、E_2及宫颈评分均失去了预测排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排卵 自然排卵周期 超排卵周期
原文传递
残角子宫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丽惠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9,共2页
1 概述残角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的一种,发生率很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由两侧副中肾管汇合发育而成。大约在胚胎发育的第6周末,女性副中肾管头段形成输卵管,两侧中段和尾段合并。
关键词 残角子宫 诊断 处理
原文传递
产前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儿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梅英 王山米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了解孕妇的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对120 例产妇产前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分娩后取胎盘子面分泌物及新生儿胃液分别检测GBS,留脐血检测C反应蛋白、IgM、IgG 抗体,产后观察母婴情... 目的 了解孕妇的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对120 例产妇产前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分娩后取胎盘子面分泌物及新生儿胃液分别检测GBS,留脐血检测C反应蛋白、IgM、IgG 抗体,产后观察母婴情况并随访6 周。 结果 产前母体GBS带菌率15-8% ,胎盘带菌率10 % ,新生儿带菌率3-3 % ,患病率0-83 % 。GBS阳性孕妇既往流产史多,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较阴性者高(P< 0.05) 。产时胎儿窘迫、羊水混浊及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虽比阴性者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脐血C反应蛋白、IgM、IgG 无明显升高。 结论 为降低GBS感染对围产期母儿的患病率,应对孕妇常规行GBS筛检,阳性孕妇应给予预防性治疗并于产前复查,产时应对GBS阳性孕妇及新生儿给予适当治疗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学 无乳链球菌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高龄初产的妊娠与分娩(附1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梅英 王山米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1997年第2期56-57,68,共3页
本文对1990年1月至1995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43例高龄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井与我院同期年龄<35岁孕妇相比较,结果示高龄初产发生率为2.3%,孕期合并症主要为妊高征(30.1%),子宫肌瘤(18.2%)及卵巢肿物(4.9%),其发生率均明... 本文对1990年1月至1995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43例高龄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井与我院同期年龄<35岁孕妇相比较,结果示高龄初产发生率为2.3%,孕期合并症主要为妊高征(30.1%),子宫肌瘤(18.2%)及卵巢肿物(4.9%),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5岁年龄组(P<0.01),早产率、低体重儿率明显增高(P<0.01),畸形率、围产儿死亡率无增加。提出高龄初产孕期合并症多,难产率高,不提倡高龄分娩,尤其年龄大于40岁,但只要重视和加强管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合并症,母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妊娠 初产妇 预后 妊娠 分娩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113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书娴 李自新 杜菁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占12.2%;≤60岁者,良性病变占多数;>70岁者,恶性病变占多数;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97.0%内膜属生理性改变。结论:年龄越大,出血时间越长,恶性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免除部分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出血 病理学 绝经后期
下载PDF
59例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蓉 魏丽惠 +1 位作者 富琪 虞幸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为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59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30例,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辅助治疗〔化、放疗和(或)激素治疗〕;第2组29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或... 目的为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59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30例,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辅助治疗〔化、放疗和(或)激素治疗〕;第2组29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结果第1组中死亡2例,2年和5年的存活率均为966%,平均生存697个月。第2组中死亡3例。2年存活率为957%,5年存活率为852%,平均生存439个月。这3例患者术后均未接受任何辅助治疗,发生远处器官或淋巴结转移后死亡。结论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可明确分期,但不是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远处转移可能。是否所有Ⅰ期患者均应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远处转移灶的效果,以及其它辅助性治疗如化疗药物的新配伍、新剂量和新方案等均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治疗 腹膜后淋巴结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抗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1 位作者 钱和年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抗人子官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裸鼠分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对照4组,用药并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移植瘤,测定裸鼠血清雌二醇。结果:米非司酮抗癌...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抗人子官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裸鼠分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对照4组,用药并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移植瘤,测定裸鼠血清雌二醇。结果:米非司酮抗癌作用与三苯氧胺相似,二者联合作用增强。米非司酮使癌细胞坏死,内质网及线粒体肿胀,使裸鼠血清雌二醇升高。结论:米非司酮有抗子宫内膜癌作用,与三苯氧胺联合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药物疗法 米非司酮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 被引量:8
14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于1996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会议内容涉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免疫、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现简要介绍如下。基础研究一、b... 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于1996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会议内容涉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免疫、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现简要介绍如下。基础研究一、bcl2、bax蛋白内异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国际会议 会议纪要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自新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170-171,共2页
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和分娩等生理上的特点,铁的需求量增加,故女性缺铁性贫血多于男性.患缺铁性贫血者,男性成人约为10%,非孕妇女为20%,孕妇为40%以上.1985年上海在纺织女工中随机抽样检查发现,非孕期女工缺铁患病率为43.3%,妊娠期妇女为... 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和分娩等生理上的特点,铁的需求量增加,故女性缺铁性贫血多于男性.患缺铁性贫血者,男性成人约为10%,非孕妇女为20%,孕妇为40%以上.1985年上海在纺织女工中随机抽样检查发现,非孕期女工缺铁患病率为43.3%,妊娠期妇女为66.3%,说明妊娠妇女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育龄妇女每日需吸收铁量为1.5~2.0mg。孕妇为4mg 左右,而绝经妇女仅为0.5~1.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贫血 缺铁性
原文传递
p16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予妹 魏丽惠 +3 位作者 富琪 屠铮 虞有智 虞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16基因 D1蛋白经 细胞周期素
原文传递
扫描电镜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素恩 李玉苓 +3 位作者 王书合 刘书文 顾方颖 李自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85-88,T007,共5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卵巢不同类型的上皮性肿瘤42例。各类型肿瘤有不同表面形态特征,对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有重要意义。SEM对分辨和发现癌细胞亦有很大优越性。有诊断意义的癌细胞表面形态特征为:(1)出现奇形乳头或奇形细胞簇;(2... 本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卵巢不同类型的上皮性肿瘤42例。各类型肿瘤有不同表面形态特征,对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有重要意义。SEM对分辨和发现癌细胞亦有很大优越性。有诊断意义的癌细胞表面形态特征为:(1)出现奇形乳头或奇形细胞簇;(2)可见奇形细胞或巨细胞;(3)细胞重度多形性及排列紊乱、拥挤,致被复面崎岖不平;(4)存在细胞的特异性分化不良。本组有3例临界恶性瘤在SEM下发现光镜所不能辨认的电镜下局部细胞癌变。6例恶性Brenner氏瘤的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证明肿瘤为鳞状上皮所构成,发生自苗勒氏管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细胞癌变 卵巢肿瘤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电镜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素恩 王素霞 +4 位作者 李玉苓 刘书文 顾方颖 李自新 唐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6,F003,共5页
对2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进行了电镜观察,并与光镜观察对比。提出分支管道样腔、纤毛及顶浆分泌是浆液性肿瘤电镜诊断的主要指标。而核不规则形伴细桥和分叶核形成、核内胞浆包涵体及畸形核仁是确认细胞指征。纤毛杆的大量出现是肿瘤细胞... 对2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进行了电镜观察,并与光镜观察对比。提出分支管道样腔、纤毛及顶浆分泌是浆液性肿瘤电镜诊断的主要指标。而核不规则形伴细桥和分叶核形成、核内胞浆包涵体及畸形核仁是确认细胞指征。纤毛杆的大量出现是肿瘤细胞分化成熟的表现,但纤毛杆缺如不一定是不成熟的征象。核糖体丰富及粗面內质网减少是癌细胞分化低下的表现?疚奶致哿私盒韵傧宋龅拿?认为改成浆液性纤维腺瘤更符合肿瘤命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肿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彩霞 魏丽惠 +3 位作者 富琪 周蓉 虞有智 虞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了解nm23H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子宫内膜癌60例。...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了解nm23H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子宫内膜癌60例。结果nm23H1基因在6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nm23H1基因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9%,明显高于晚期的25.0%(P<0.01);在高、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3.6%、29.4%(P<0.05);1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2例表达阳性,3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2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0.0%和64.9%(P<0.05);nm23H1基因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和55.3%(P<0.05)。结论nm23H1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并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NM23-H1基因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正常孕妇、盆腔炎和性病门诊就诊者宫颈淋病奈瑟氏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安平 沈浣 +5 位作者 徐英春 何海英 廖绍荣 盖铭英 徐苓 王家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菌 细菌培养 血清诊断 正常孕妇 性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