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测定谷物成分 被引量:11
1
作者 吉海彦 严衍禄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3,共5页
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方法分别处理谷物的付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谷物中含量分别为 10^(-1)的蛋白质、10^(-2)的脂肪、10^(-3)的赖氨酸进行了定量测定。表明这2种方法与经典化学方法没有系统偏差,结果优于逐步回归分析。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偏最小二乘 谷物 成分
下载PDF
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裴鑫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玉米穗上叶夹角,穗上叶叶向值与棒三叶叶向植三个指标研究了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并按紧凑型、近紧凑型、近松散型与松散型对玉米株型进行四级分类,由对15个自交系玉米的上述三个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 根据玉米穗上叶夹角,穗上叶叶向值与棒三叶叶向植三个指标研究了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并按紧凑型、近紧凑型、近松散型与松散型对玉米株型进行四级分类,由对15个自交系玉米的上述三个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回报准确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又对3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株型判别亦收到了较好效果。说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对玉米株型的判别是可行的,有实际应用价值,对玉米株型育种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叶菜的氮素利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广胜 彭根元 张起刚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芹菜及其下茬油菜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及体内硝酸盐的积累。结果表明:芹菜的产量、总氮量、硝酸盐含量、植物吸收肥料氮的百分数、肥料氮对土壤氮的激发效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回收率随...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芹菜及其下茬油菜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及体内硝酸盐的积累。结果表明:芹菜的产量、总氮量、硝酸盐含量、植物吸收肥料氮的百分数、肥料氮对土壤氮的激发效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回收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用硝酸铵比施用等氮量的硫铵、碳铵使芹菜产量、土壤有效氮的供给数量及对土壤氮的激发效应显著增加。增施有机肥、钾肥使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氮肥 利用率 激发效应 氮-15示踪法
下载PDF
由光谱反射率估算玉米植冠的APAR 被引量:6
4
作者 金仲辉 张建军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玉米生长期中,作了11次野外地物反射光谱的测试,测量了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引用玉米植冠叶面积指数和它截取光合有效辐射系数(APAR)之间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用实测的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计算出它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再分别... 在玉米生长期中,作了11次野外地物反射光谱的测试,测量了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引用玉米植冠叶面积指数和它截取光合有效辐射系数(APAR)之间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用实测的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计算出它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再分别求出玉米植冠的 RVI、ND、PVI、GN 光谱指数和玉米植冠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间的抛物线回归方程。得出的结论是,在20个回归方程中,利用 GN 光谱指数,并使用回归方程 APAR=0.2792+6.187GN-13.38GN^2来估算玉米植冠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 APAR 是最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反射率 叶面积指数 玉米植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烯唑醇及中间体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冬 刘军 +1 位作者 王敏 武侠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3,15,共3页
采用MICROSi-5色谱柱,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对烯唑醇及中间体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组合色谱峰分离完全,分离时间不到10分钟,回收率为97.47%。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烯唑醇 杀菌剂 有机杀菌剂 测定
下载PDF
油料加工过程对豆油中^(14)C-久效磷残留的去除作用
6
作者 彭根元 齐孟文 王化国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14)C-久效磷在大豆花期通过注射法引入田间生长的植株.最终在籽粒中的残留浓度为2.193 mg·kg^(-1),总残留相当于引入量的1.04%。用正己烷浸提的粗油中,残留量仅占籽粒中总残留的15.6%,残留浓度降至1.784 mg·kg^(-1)。粗油... ^(14)C-久效磷在大豆花期通过注射法引入田间生长的植株.最终在籽粒中的残留浓度为2.193 mg·kg^(-1),总残留相当于引入量的1.04%。用正己烷浸提的粗油中,残留量仅占籽粒中总残留的15.6%,残留浓度降至1.784 mg·kg^(-1)。粗油经精炼后,39%的原有残留被除去,在除臭油中的残留浓度降至1.43 mg·kg^(-1),约降低20%。实验发现,在各精炼过程中,只有除奥过程能降低被精炼油中的残留浓度,然而当把^(14)C-久效磷直接加入普通粗油后进行粗油精炼,发现每一步骤对残留浓度的减小都有明显的作用。经水化与碱解后,95%的原有残留被除去,在整个的精炼过程结束后,除臭油中的残留不足原来粗油中的1%,其浓度从粗油中的37.4mg·kg^(-1)降至0.32 mg·kg^(-1)。TLC 分析表明,粗油中的残留主要是母体化合物,另外有两种代谢物约占25%,精炼过程对除去代谢物较母体化合物有效。考虑到来自田间实验粗油中的残留几乎不能为乙腈提取,因此其残留可能主要以轭合物的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久效磷 残留 大豆油 加工过程
下载PDF
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中样品制备的评价
7
作者 张录达 裴鑫德 +1 位作者 严衍禄 高文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引入 Mahalanobis 距离的多元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组内均方根的比较,评价了谷子样品过40目与过60目筛的两种制样的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测量结果,从而得出与实际定量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即过60目筛的样品在光谱定量分析中有较好... 引入 Mahalanobis 距离的多元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组内均方根的比较,评价了谷子样品过40目与过60目筛的两种制样的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测量结果,从而得出与实际定量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即过60目筛的样品在光谱定量分析中有较好结果。由此,认为仅通过付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测定即可确定较好的样品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付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分析 样品
下载PDF
^(14)C-甲霜灵在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化国 彭根元 齐孟文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在实验室中研究了甲霜灵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土壤中,甲霜灵的降解主要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土壤降解速率差别很大。其中甲醇提取残留的降解半衰期对于中国北方潮土、水稻土和粉沙土分别为69,84和159 d。甲醇... 在实验室中研究了甲霜灵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土壤中,甲霜灵的降解主要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土壤降解速率差别很大。其中甲醇提取残留的降解半衰期对于中国北方潮土、水稻土和粉沙土分别为69,84和159 d。甲醇提取后的土壤用1%NaCl 再提取的残留呈抛物线变化,对于不同土壤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其中北京潮土为4~7周,水稻土为5~7周,粉沙土为15周,峰值分别为引入量的21.5%,33.3%和19.7%。1%NaCl 提取后的土样用燃烧法测得的残留量在实验期间不超过引入量的4%。甲醇提取相发现一种降解产物,其在甲醇展开系统中的 R_1值为0.65,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周时上述3种土壤中甲醇相的降解物分别占提取量的11.6%,12.7%和7.5%。^(14)C-甲霜灵土壤经3个月培养,用甲醇提取后,引入新鲜的土壤,继续培养,发现甲醇未提取残留可以重新释放出来,并为甲醇提取,在第6周时,对于北方潮土和水稻土提取量可分别占到培养前甲醇未提取残留量的25.91%和32.94%。甲霜灵在土壤中的行为符合两室一阶动力学模型,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霜灵 残留 降解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