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1
1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以非核素RTPCR方法,对54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结肠癌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进行了检测。结果54例中,41例门静脉血中检出CK20阳性表达,阳性...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以非核素RTPCR方法,对54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结肠癌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进行了检测。结果54例中,41例门静脉血中检出CK20阳性表达,阳性率759%,CK2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存在显著性相关,随着Dukes分期的进展CK20阳性率显著增加。随访发现,门静脉血CK20扩增阳性者,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加(291%)。结论检测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可提高大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帮助综合判断患者预后,且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癌肝脏微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肝转移 门静脉血 癌细胞 检测
原文传递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3
2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3 位作者 赵丹宁 邓永江 曲军 祝学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靶向细胞角蛋白 2 0 (cy tokeratin 2 0 ,CK2 0 )mRNA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法 ,检测 17例大肠癌的 15 0枚淋巴结。结果... 目的 研究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靶向细胞角蛋白 2 0 (cy tokeratin 2 0 ,CK2 0 )mRNA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法 ,检测 17例大肠癌的 15 0枚淋巴结。结果  17例大肠癌经常规组织学和CK2 0RT PCR检出有淋巴结转移分别为 6例 (35 3% ,6 / 17)和 9例 (5 2 9% ,9/ 17) ;15 0枚淋巴结用常规组织学和CK2 0RT PCR分别检出癌转移是 19枚 (12 7% ,19/ 15 0 )和 45枚 (30 % ,45 / 15 0 ) (P <0 0 1)。常规组织学检查阴性的131枚淋巴结 ,CK2 0RT PCR检出微转移 2 6枚 (19 8% ,2 6 / 131)。随访中发现 ,淋巴结微转移多者预后差。结论 CK2 0RT PCR法较常规组织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提高了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 ,对判断患者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微转移 角蛋白 大肠肿瘤 预后
原文传递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CK20非同位素RT.PCR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结肠癌细胞。结果54例病人外周血中查出CK20阳性表达32例,阳性率59.63%,CK20阳性检出与Duke’s分...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CK20非同位素RT.PCR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结肠癌细胞。结果54例病人外周血中查出CK20阳性表达32例,阳性率59.63%,CK2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存在差别有显著性。术后3天内外周血CK20阳性检出较术前多出3例,术后早期短程化疗结束后16例转阴。结论大肠癌在早期就可能已累及全身,外周血中CK20的检测可帮助综合判断疾病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为指导辅助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术后早期短程化疗对控制大肠癌微转移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微转移 外周血 细胞角蛋白20 检测
原文传递
直肠癌保肛术的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世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术 适应证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5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变化。结果72例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查出细胞角蛋白20(CK20)阳性表达42例,阳性率583%。术后3天内外周血...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变化。结果72例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查出细胞角蛋白20(CK20)阳性表达42例,阳性率583%。术后3天内外周血CK20阳性检出较术前多出5例,术后早期短程化疗结束后22例转阴。化疗后外周血微转移未转阴者与肿瘤组织bcl2表达、p53突变密切相关。结论术后早期短程化疗对控制大肠癌微转移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对化疗的反应及其与相关基因的关系,有助于指导辅助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可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循环细胞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大肠癌Fas、FasL表达、突变与肝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波 李世拥 +2 位作者 安萍 梁振家 苑树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6,共2页
探讨Fas、FasL系统表达、突变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和PCR -SSCP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Fas、FasL表达、突变。结果 :在 86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 探讨Fas、FasL系统表达、突变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和PCR -SSCP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Fas、FasL表达、突变。结果 :在 86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7.4 % ,63 .2 % ,4 1.9% ,87.2 %。Fas突变率分别为 50 .0 % ,70 .8% ,2 5.% ,8.0 %。在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Fas突变率较高 (P <0 .0 1)。3 8例肝转移灶中全部有FasL表达 ,而在原发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 5.6% ,14 .0 % ,50 .0 %。肝转移灶中FasL表达高于其它组织 (P <0 .0 1)。结论 :Fas突变和FasL增强表达是大肠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并发生肝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FASL 肝转移 大肠癌 表达 突变
下载PDF
应用半巢式PCR检测大肠癌组织及患者粪便中bcl-2基因的重排 被引量:16
7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祝学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bcl-2基因重排的规律,探讨通过粪便途径的基因诊断筛查大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2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粪便中bcl-2基因重排。结果2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24例(85.7%)检出bcl-2重排,粪便中检...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bcl-2基因重排的规律,探讨通过粪便途径的基因诊断筛查大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2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粪便中bcl-2基因重排。结果28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24例(85.7%)检出bcl-2重排,粪便中检出17例bcl-2重排,其癌组织标本中bcl-2均有重排。癌组织中bcl-2基因重排在大肠癌早期即已出现,随着病程演变,这种异常表现增多趋势。结论bcl-2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调节,并在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进展及转移中起一定作用。存在基因异常的癌细胞的绝大多数能够通过粪便标本得以检出。bcl-2半巢式PCR灵敏、特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粪便 DNA BCL-2基因 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 被引量:12
8
作者 骆成玉 赵丹宁 +4 位作者 曾胜 杨晓明 刘元林 梁龙 祝学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对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方法 构建内皮抑素的重组体腺病毒 ,观察转导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建立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裸小鼠动物模型 ,分析基因转导后动物外周血和肝静脉血内皮抑素水平、肝脏转...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对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方法 构建内皮抑素的重组体腺病毒 ,观察转导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建立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裸小鼠动物模型 ,分析基因转导后动物外周血和肝静脉血内皮抑素水平、肝脏转移瘤形成以及转移瘤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感染上清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重组腺病毒单次注射后第 2、5、10、14天 ,小鼠外周血中内皮抑素水平显著增高 ,分别为 376ng/ml、2 0 19ng/ml、1387ng/ml和 92 4ng/ml,肝静脉血中内皮抑素升高更明显 ,在第 2、5、10、14天分别为 2 0 1ng/ml、316 0ng/ml、2 4 80ng/ml和174 5ng/ml。治疗组动物肝转移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和转移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 结论重组体腺病毒的单次静脉注射 ,实现了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 ,特别是肝组织内的高效、稳定表达。于肝转移形成的萌芽时期 ,阻止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血管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内皮抑素 预防 大肠癌 术后 肝转移
原文传递
多种方法联合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晶 东星 +1 位作者 吴鸿雁 尚丽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为该病的预防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选取孕妇共1 050例,分为3组。A组380例孕妇采用饮食管理,同时进行补锌、钙、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干预,B组350例孕妇进行适度锻炼、体质量...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为该病的预防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选取孕妇共1 050例,分为3组。A组380例孕妇采用饮食管理,同时进行补锌、钙、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干预,B组350例孕妇进行适度锻炼、体质量管理等干预,C组320例孕妇进行常规孕产期宣教和产检,比较3组血清锌、钙、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1)A组孕妇的血钙、锌、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高于B组及C组(P<0.01),B组孕妇的血钙、锌水平高于C组(P<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羊水过少的发生率A组及B组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孕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B组孕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孕期注重饮食调节,并进行补充钙、锌、叶酸、维生素B12及适度锻炼、体质量管理等联合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营养政策 膳食 减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激光诱发荧光与大肠癌的诊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静 李世荣 +6 位作者 高革 曹建彪 李雅君 盛剑秋 李世拥 于波 王鲁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研究激光诱发荧光 (LIF)技术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并对LIF光谱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1.以氮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 ,采用OMAⅢ对体外 60例标本及体内 83例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进行记录、分析。 2 ... 目的 研究激光诱发荧光 (LIF)技术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并对LIF光谱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1.以氮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 ,采用OMAⅢ对体外 60例标本及体内 83例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进行记录、分析。 2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组织各层荧光强度。结果  1.根据体内、外LIF光谱的特点 ,选择主峰强度 (x1)、I 4 0 0nm/I 5 3 0nm(x2 )和集成荧光强度 ( 3 5 0~ 60 0nm) (x3 )三个参数 ,对已知病变求得判别方程 ,利用该方程对未知病变进行分析 ,体外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3 6%和 87.64 % ,体内为 83 .3 3 %和 94 .3 8% ,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 87.10 % ,判别为异常。 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织粘膜下层及肌层荧光较强 ,而正常组织粘膜层与癌组织的荧光均较弱 ;正常粘膜上皮脱落细胞与癌细胞可以产生荧光 ,但光谱强度均较弱。结论  1.LIF光谱可以在体内、外区别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 ,尤其是对不典型增生的鉴别能力较强 ,提示该技术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常组织LIF光谱的来源主要是胶原含量丰富的粘膜下层 ,而癌组织的光谱可能是癌细胞与间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激光诱发荧光 诊断
原文传递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世拥 于波 +2 位作者 安萍 梁振家 苑树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 (TS)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方法 对 6 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局部复发灶、腹腔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的表达 ;用WesternBlo...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 (TS)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方法 对 6 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局部复发灶、腹腔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的表达 ;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S蛋白表达。 结果  6 8例结肠直肠癌原发灶、局部复发灶、腹腔及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2 1%( 15 / 6 8)、88 5 % ( 2 3/ 2 6 )、85 0 % ( 17/ 2 0 )、40 9% ( 9/ 2 2 ) ;T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2 1% ( 15 / 6 8,)、84 6 % ( 2 2 / 2 6 )、80 0 % ( 16 / 2 0 )、36 4% ( 8/ 2 2 ) ,2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肠直肠癌复发灶、肝转移灶中TS基因及TS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原发灶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局部复发和腹腔盆腔内播散灶中TS基因和TS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肝转移灶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癌旁正常肠粘膜中未检出TS基因表达。 结论 TS基因增强表达在结肠直肠癌局部复发和腹腔盆腔内播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胸苷酸合成酶 复发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次黄嘌呤核苷对BGC-823人胃癌细胞株糖代谢调整作用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学军 华益慰 +2 位作者 张新国 修贺明 贾太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2,I003,共4页
肿瘤细胞内酵解酶的活性增强,是造成其异常代谢和出现恶病质的主要原因,降低肿瘤细胞的酵解酶活性对纠正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应用次黄嘌呤核苷对BGC-823人胃癌细胞株作用,结果显示:次黄嘌呤核苷作用后,... 肿瘤细胞内酵解酶的活性增强,是造成其异常代谢和出现恶病质的主要原因,降低肿瘤细胞的酵解酶活性对纠正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应用次黄嘌呤核苷对BGC-823人胃癌细胞株作用,结果显示:次黄嘌呤核苷作用后,培养肿瘤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反应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消失,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结构改变。大剂量药物作用时,出现细胞变小及萎缩现象。结果表明,次黄嘌呤核苷可抑制BGC-823人胃癌细胞株酵解酶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主要的能量来源,调整其异常糖代谢过程,并促进机体竞争代谢底物,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恶病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糖代谢 代谢紊乱 次黄嘌呤核苷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HSV-tk自杀基因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波 李世拥 +2 位作者 安萍 陈钢 蔡惠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联合人野生型p5 3基因共转染 ,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 pAdCMV Link1(tk/ p5 3)、pAdCMV Link1(tk)、pAdCMV Link1(p5 3) ,分别感染p5 3突变的人...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联合人野生型p5 3基因共转染 ,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 pAdCMV Link1(tk/ p5 3)、pAdCMV Link1(tk)、pAdCMV Link1(p5 3) ,分别感染p5 3突变的人直肠癌细胞SW 837。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和裸鼠移植瘤治疗实验 ,观察HSV tk/GCV系统与野生型p5 3基因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应用 pAdCMV Link1(tk/ p5 3)、pAdCMV Link1(-)、pAdCMV Link1(tk)、pAd CMV Link1(p5 3)重组腺病毒感染SW 837细胞 ,加入GCV ,各组细胞集落数分别为 8、95、40、70。pAdCMV Link1(CD / p5 3)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减少、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P <0 .0 1)。裸鼠移植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6 .5 %、0 .8%、5 5 .8%、2 3 .2 % ,pAd CMV Link1(tk/ p5 3)重组腺病毒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最强。 结论 HSV tk自杀基因与野生型 p5 3基因共转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因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p53基因
下载PDF
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涛 左富义 崔伟 《人民军医》 2011年第6期491-491,495,共2页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混合痔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前1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1.5 g/次,2次/d,术后连续口服6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给予时间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混合痔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前1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1.5 g/次,2次/d,术后连续口服6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给予时间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第2、第3、第6天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第3、第6天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奥司明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周创面水肿及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创面水肿 地奥司明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CD自杀基因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波 李世拥 +3 位作者 安萍 陈钢 蔡惠云 郭文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 (CD)基因和人野生型 p5 3基因共转染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携带CD/p5 3、CD、p5 3基因腺病毒感染直肠癌细胞SW 837,计数瘤细胞集落数 ,采用四唑蓝比色 (MTT法 )检测瘤细胞存活率。于 ...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 (CD)基因和人野生型 p5 3基因共转染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携带CD/p5 3、CD、p5 3基因腺病毒感染直肠癌细胞SW 837,计数瘤细胞集落数 ,采用四唑蓝比色 (MTT法 )检测瘤细胞存活率。于 6 0只裸鼠移植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磷酸盐缓冲液 (PBS) ,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用CD/p5 3、CD、p5 3重组腺病毒感染SW 837细胞 ,加 5 FC后细胞集落形成分别为 :6、38、6 9。裸鼠移植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8.6 %、5 6 .5 %、2 2 .3 %。CD/p5 3重组腺病毒感染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下降最显著 (P <0 .0 1)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 CD自杀基因与野生型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因治疗 p53基因 重组腺病毒 CD自杀基因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骆成玉 李世拥 《腹部外科》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发病机理 治疗 CD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晶 东星 尚丽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2期77-79,101,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乙酰肝素酶(H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乙酰肝素酶(H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PA、MMP-9的表达。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胎盘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明显降低(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2)妊娠期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胎盘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和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MMP-9表达逐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高血压病组胎盘组织中HPA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388,P<0.01)结论孕妇胎盘组织中HPA、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胆汁癌胚抗原监测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骆成玉 赵丹宁 +4 位作者 张红军 曹建彪 曲军 李世拥 祝学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大肠癌 手术手 肝转移癌 诊断 胆汁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胆囊结石手术切除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涛 鲁建国 《人民军医》 2013年第1期97-99,共3页
我国胆石症患者近年来明显增多,由2%~7%上升至8%~10%[1]。在胆石症患者中80%以上为胆囊结石,有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约为50%[2],胆囊结石已成为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胆囊为主。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微创外科 手术切除方式
原文传递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世拥 骆成玉 +1 位作者 安萍 李炬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 ,探讨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间的关系。 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 /银染技术 ,检测 5 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 3和k ras基因的突变...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 ,探讨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间的关系。 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 /银染技术 ,检测 5 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 3和k ras基因的突变。 结果  5 5例患者门静脉血中检出基因突变阳性 2 2例 (4 0 % ) ,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显著相关。随访发现门静脉血基因突变阳性者 ,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加。 结论 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基因 突变 门静脉血 P53基因 K-RAS基因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