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 被引量:108
1
作者 张力为 林岭 赵福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9-56,74,共9页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重要原因。讨论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指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较低,多维的、长期的和个人化的监测会更加有效。最后给出了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建议,包括变换训练及休息方式、提供社会支持、设置短期目标、悦纳自我和营养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疲劳 心理耗竭 运动员 教练员 心理负荷 生理负荷 训练负荷
下载PDF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 被引量:110
2
作者 邹军 章岚 +3 位作者 任弘 王国祥 卜淑敏 王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1302,1306,共13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组织下,我们邀请多名运动与骨代谢领域的专家...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组织下,我们邀请多名运动与骨代谢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共同撰写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旨在为大众及医学工作者提供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共识主要概述了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总结了不同类型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及特点,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人群及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设计了绝经性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运动预防及治疗方案以及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性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质疏松 运动处方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模拟高原训练的新发展——从HiLo到HiHiLo 被引量:74
3
作者 胡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运动能力 运动员 模拟高原训练 体育科学 运动生理学 有效途径 角度 相关研究 效果 综述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及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赵志宏 王锐 +3 位作者 国宇 王恺 蒋毅 周敬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70-875,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骨质疏松症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地区18岁以上常住人口,自行制定问卷(患病状况和可能影响因素)对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骨质疏松症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地区18岁以上常住人口,自行制定问卷(患病状况和可能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收集。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均为已在医院明确诊断的患者。首先对可能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多因素分析:控制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工作强度、体育锻炼等因素的作用,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症对膝骨关节炎的独立作用。结果本组783例研究对象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53例,患病率为6.77%,患病率95%CI为(5.01%,8.53%)。<45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的患病率依次为2.54%、7.0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84,P=0.000)。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后,骨质疏松症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存在独立的影响(OR=3.56,95%CI:1.76,7.18)。结论年龄越大,退行性膝关节炎患病率越高;骨质疏松症与退行性膝关节炎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判别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67
5
作者 李红娟 杨柳 张楠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以WHO体脂率肥胖判定标准作为"金标准",对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肥胖判定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收益等进行评价,并探讨BMI作为体脂率是否超标的指征的诊断性能及适宜的截断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8~79岁成年人... 目的以WHO体脂率肥胖判定标准作为"金标准",对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肥胖判定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收益等进行评价,并探讨BMI作为体脂率是否超标的指征的诊断性能及适宜的截断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8~79岁成年人689名,测试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DEXA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身身体成分测定。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脂率判定标准(男性F%≥25%,女性F%≥35%)作为肥胖判定的"金标准",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研制的中国成年人肥胖判定的BMI标准(BMI≥28kg/m2)作为筛检阳性标准。对BMI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收益等进行评价,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进行截断值判定。结果 BMI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真实性评价主要表现为特异度高,灵敏度过低,假阴性率过高;尤其是女性,灵敏度只有0.18,假阴性率高达82%。与体脂率"金标准"判断一致性男性尚好(Kappa值为0.32),女性则较差(Kappa值为0.13)。BMI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约登指数较低,尤其女性(0.13);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较高;阴性预测值较低,阴性似然比较高。以体脂率判定的肥胖作为效标时,BMI的诊断性能中等(AUC=0.822,P=0.000),男女分组诊断性能提高(AUC分别为0.844和0.868,P=0.000);BMI切点男女分别为25.24和23.98。结论国内现有成年人BMI肥胖判定界值可能偏高,尤其对于女性;在较小样本研究中不宜以BMI作为肥胖分组的依据;应建立以健康指标为参照的、考虑身体脂肪成分和不同性别年龄的各人群肥胖判定标准;以健康干预为目标的BMI筛查截断值确定时应以提高灵敏度、适当降低特异度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质量指数 体脂率 肥胖 筛检试验评价 ROC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运动训练学亟待科学化——青年体育学者共识 被引量:53
6
作者 黎涌明 韩甲 +37 位作者 张青山 王培林 徐飞 于洪军 陈亮 王雪强 王然 刘天彪 李斐 刘鸿优 杨贤罡 陈超 尹晓峰 曹晓东 易清 王丹 孙宇亮 朱文斐 戴伯颐 黄展煜 王雄 任满迎 邱俊强 李海鹏 何卫 王富百慧 姜自立 傅维杰 赵翔 顾耀东 孙君志 张雷 徐金成 晏冰 资薇 毕晓婷 温泉 杨东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52,共14页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 国际化 科学化 青年体育学者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运动延缓衰老的可能机理:活性氧生成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的作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蒋春笋 荣小辉 +3 位作者 时庆德 聂金雷 张勇 陈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3,412,共5页
目的 :以游泳训练为有氧运动模型 ,观察运动对衰老大鼠肝脏线粒体活性氧 (ROS)产生的影响及ROS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MPT)的作用 ,以探讨运动延缓衰老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方法 :1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 (C ,n =6)和衰老训练组 ... 目的 :以游泳训练为有氧运动模型 ,观察运动对衰老大鼠肝脏线粒体活性氧 (ROS)产生的影响及ROS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MPT)的作用 ,以探讨运动延缓衰老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方法 :1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 (C ,n =6)和衰老训练组 (T ,n =6) ;测定肝脏线粒体ROS生成、MDA含量和MPT。结果 :T组肝脏线粒体ROS生成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 (分别P <0 .0 5和P <0 .0 0 5 ) ;T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PTP)半时开放时间较C组延长 ,即对Ca2 + 的敏感性降低 (P <0 .0 5 )。线粒体PTP半时开放时间与ROS生成和MDA含量呈负相关 (分别为r=-0 .494和r=-0 .479,均P <0 .0 0 1 )。结论 :有氧运动训练可能通过降低衰老组织线粒体ROS产生和减轻氧化损伤 ,而降低线粒体PTP开放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线粒体 活性氧 丙二醛 膜通透性转换 衰老 运动延缓衰老
下载PDF
连续运动后延迟性肌肉损伤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田野 马鹏鹏 +1 位作者 郭时杰 满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人体和动物实验观察延迟性肌肉损伤对连续运动的适应性变化。人体研究发现 ,体育系男性大学生一次性运动后即刻身体疲劳感觉 (RPE)达峰值 ,以后逐渐恢复 ;肌肉酸痛感觉、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和肌红蛋白 (Mb)含量运动后第 3天达峰... 采用人体和动物实验观察延迟性肌肉损伤对连续运动的适应性变化。人体研究发现 ,体育系男性大学生一次性运动后即刻身体疲劳感觉 (RPE)达峰值 ,以后逐渐恢复 ;肌肉酸痛感觉、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和肌红蛋白 (Mb)含量运动后第 3天达峰值 ,运动后第 7天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1周运动后 ,RPE、肌肉酸痛感觉、CK活性和Mb的变化明显 ,但无持续增高的趋势 ,运动后第 4天各种症状和指标均开始恢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一次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在运动后 2 4~ 4 8小时最为明显 ,运动后第 7天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连续 7天同样强度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破坏并无积累现象 ,停止运动后第 7天基本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运动 延迟性肌肉损伤 适应性 身体疲劳感觉 肌酸激酶 肌红蛋白
下载PDF
运动性贫血机理和防治的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42
9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3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谢敏豪 满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 发病机制 运动医学 膳食结构 自由基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被引量:33
10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4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谢敏豪 满君 冯连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运动性贫血是限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备受运动医学界的重视 ,由于缺乏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许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受到限制。为了探讨如何建立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本实验分别采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作... 运动性贫血是限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备受运动医学界的重视 ,由于缺乏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许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受到限制。为了探讨如何建立合适的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本实验分别采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游泳运动作为实验手段。跑台运动方案以30m/min、0 %坡度和 1min/次为起始 ,运动时间以 2min/次的速度递增、运动频率前 2周为 1次 /天 ,后 3周为 2次 /天。游泳运动方案以 6 0min/次和 0 %负重为起始、16 0min/次和 5 %负重为结束。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数目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的测试结果显示 ,长期递增负荷的跑台运动方式可能适用于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式 大鼠 血红蛋白浓度 运动性贫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6
11
作者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 张一民 邢文华 《体育科研》 CSSCI 2008年第3期1-16,共16页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关于学生体质研究较多集中在对不同调研年各地区学生体质现状的描述和比较研究,而针对学生体质水平(如身体形态等)发展规律或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选择1985年、1...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关于学生体质研究较多集中在对不同调研年各地区学生体质现状的描述和比较研究,而针对学生体质水平(如身体形态等)发展规律或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选择1985年、1995年和2005年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身体形态指标为研究内容,在重点比较20年间中国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的变化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的变化,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我国中小学生1985—2005年间,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生长水平表现出明显的长期趋势。但前10年(1985—1995年)和后10年(1995—2005年)相比,身高、体重和胸围增长值和增长速度呈现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身高"前快后慢"和体重"前慢后快"、胸围保持不变的特点,也就是说,我国学生长度生长水平的高峰期在今后可能速度会放慢,但是重量和围度生长的高峰期将会继续。(2)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速度具有整体加速、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的基本特点。(3)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突增期在20年间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城市和乡村男生胸围突增期延迟的问题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学生 身体形态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2,共10页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疲劳 脑力疲劳 身体疲劳 运动员 教练员 自我控制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学者共识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丹阳 赵焕彬 +43 位作者 杨世勇 李春雷 闫琪 史东林 王雄 尹晓峰 牛雪松 曹晓东 李山 李豪杰 孙君志 史衍 李赞 戴剑松 任占兵 史兵 张婧 曲国洋 甄志平 刘俊一 于亮 裘鹏 邹晓峰 张利锋 杜长亮 黄彩华 黄岩 胡晓燕 张卫 牛永刚 马瑞 张秀丽 徐飞 赵华 李恩荆 崔运坤 黄森 黄信嘉 张琰 黄展煜 王川 Georgios Nassis 路文平 吕万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Early sport specialization,ESS)是关乎青少年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明晰青少年早期专项化的概念,梳理早期专项化的基本内涵,归纳青少年早期...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Early sport specialization,ESS)是关乎青少年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明晰青少年早期专项化的概念,梳理早期专项化的基本内涵,归纳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国际经验及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提出青少年专项化训练科学化的应对之策。基于此,拟定如下学者共识:第一、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在青春期之前围绕一个特定运动项目进行的高强度的训练;第二、尽管诸如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要求很早(6~9岁)进行专项化训练,但绝不能忽视早期专项化训练极易对动作技能学习、运动技能学习、体能训练科学化、长期职业生涯发展及身体健康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对于大多数运动项目来说,青少年相对较晚的进行专项化训练、或早期进行多样化训练且在晚期进行高水平专项化训练,成年后在竞技体育领域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第四、技术主导类项目可以在正确动作模式基础上开展早期专项化训练,训练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动作质量,避免出现动作模式异常诱发运动损伤;第五、青少年专项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在于建立集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运动智商及人文素养于一体的训练体系;第六、青少年专项训练科学化的关键在于依据生理年龄和身体机能发育特征,强化青少年各个时期体能训练科学化;第七、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综合应对策略为:选择合适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时机、构建青少年长期发展模型、强化青少年多样化训练、训练与监控充分结合,以及建立与年龄相适应的赛事体系;第八、倡导以健康和快乐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导向,以培养终身体育素养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专项化训练 多样化训练 青少年体能训练 青少年长期发展模型
下载PDF
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学生锻炼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丁维维 毛志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1,共8页
对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的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结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检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锻炼参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1名高中生样本数据(年龄:16.5岁±2.5岁)进行了基于SDT理论的结构检验。研究的... 对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的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结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检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锻炼参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1名高中生样本数据(年龄:16.5岁±2.5岁)进行了基于SDT理论的结构检验。研究的主要结果: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锻炼自主定向的人格特征和内部锻炼目标的追求这3个因素由于满足了个体自主感、能力感和归属感三种锻炼基本心理需要,因此提升了个体的锻炼自主性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内化,进而促进了个体的锻炼行为的产生。结论: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释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学生的锻炼行为。促进个体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需要强调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以及树立锻炼自主定向的人格特征和追求内部锻炼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评价理论 有机整合理论 因果定向理论 基本需要理论 目标内容理论 中学生 锻炼行为
原文传递
全球运动处方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启示:基于CiteSpaceⅤ的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龚丽景 高镝 +1 位作者 陈晓可 王馨塘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3,共13页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XPANDED、SSCI数据库中的2 812篇运动处方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近十年来全球运动处方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运动处方研究领域发文量呈稳步增长...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XPANDED、SSCI数据库中的2 812篇运动处方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近十年来全球运动处方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运动处方研究领域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涉及学科集中在康复学和运动科学,载文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且偏重医学相关刊物,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常见慢性疾病治疗、慢性非传染病预防、运动处方与人工智能等;2)呈现4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的细化、运动量效的深度挖掘、干预手段的多重组合、运动处方形式的转变。我国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现为大众体质健康及全民健身与运动关联性分析,国外运动处方研究先进成果的系统阐释,量化探讨有氧运动及太极拳对临床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运动处方框架体系。通过分析全球运动处方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完善体制、人才、激励机制等维度,提出优化我国运动处方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处方 体医融合 热点与发展趋势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原文传递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向何处去?十个趋向与三个问题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力为 张凯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共11页
以重要学术期刊的论文、会议主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为例,总结出两大类10小类重要的研究方法走向。研究思路的走向包括从数据驱动走向理论建构,从描述、预测走向解释、控制(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从现象描述过渡到机制探索),从实验室实验走... 以重要学术期刊的论文、会议主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为例,总结出两大类10小类重要的研究方法走向。研究思路的走向包括从数据驱动走向理论建构,从描述、预测走向解释、控制(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从现象描述过渡到机制探索),从实验室实验走向现场实验,从单一方法走向混合方法,从小数据走向大数据。研究手段的走向包括从单一研究走向系列研究,从叙事性文献综述走向元分析,从简单技术统计走向高级技术统计,从只报告显著性走向同时报告效果量和置信区间,从两组差异走向剂量效应。最后,提出并讨论了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相关的3个问题: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体育科学研究者亟需解决的方法问题是什么?体育科学学术刊物的论文发表政策应如何引领体育科学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建构 因果关系 外部效度 混合方法 大数据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卉 凤翔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Hz、35Hz、40Hz、45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下肢 即时影响 柔韧 爆发力
下载PDF
高住低训对大鼠骨骼肌SDH与L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毛杉杉 潘同斌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住低训(HiLo)对骨骼肌有氧代谢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低氧对照组(HC)、高住低训组(HT)和常氧训练组(NT),又依4天、7天、28天的不同取样时间,将以上每组分成3小组。建立... 目的:探讨高住低训(HiLo)对骨骼肌有氧代谢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低氧对照组(HC)、高住低训组(HT)和常氧训练组(NT),又依4天、7天、28天的不同取样时间,将以上每组分成3小组。建立模拟海拔4000米中等强度高住低训4周的动物模型(跑台坡度10%,跑速20米/分,1次/天,1小时/次,5次/周)。用生化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结果:4~28天高住低训后,骨骼肌SDH活性显著升高(P<0.001),其在第28天时较对照组高约2倍;整个实验期LDH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高住低训可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但对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影响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住低训 骨骼肌 琥珀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酶活性 SDH活性 SD大鼠 骨骼肌 LDH 有氧代谢能力 琥珀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对照组 取样时间
下载PDF
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基于动作能力研究模型的综述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政淞 李红娟 张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2-80,共9页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一直是全世界体育科学和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人类整体发展认识的不断加深,动作能力这一重要的健康概念已经逐渐被引入到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领域之中。通过系统...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一直是全世界体育科学和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人类整体发展认识的不断加深,动作能力这一重要的健康概念已经逐渐被引入到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领域之中。通过系统地梳理动作能力与体力活动、健康体质、感觉机能和体重状态等健康要素之间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外学者提出的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研究模型,详细阐述了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我国未来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的研究前景在于:1)开发新式动作能力测量工具;2)进一步探索动作能力对体力活动的具体作用;3)全面探究发展动作能力对认知功能改善和学业成绩提高等内容的积极影响。建议: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儿童青少年的动作能力进行科学干预,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更多的体力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体力活动 健康促进 动作能力研究模型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少年心肺功能下降及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正珍 赵慧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2,48,共5页
对12~14岁正常体重少年40名(男生22人,女生18人)与超重和肥胖少年84名(男生45人,女生39人)进行了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心率、身体成分、血压、脉搏、肺活量的测试.其中,VO2max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用电阻抗法(BIA)测身体成分.结果... 对12~14岁正常体重少年40名(男生22人,女生18人)与超重和肥胖少年84名(男生45人,女生39人)进行了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心率、身体成分、血压、脉搏、肺活量的测试.其中,VO2max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用电阻抗法(BIA)测身体成分.结果表明:12~14岁超重和肥胖少年心肺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体重少年,高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者占32.92%,但血压升高与身体成分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肥胖少年肺活量/体重显著下降,男性与体脂百分比呈中度负相关;肥胖少年VO2max/BM显著下降,VO2max/BM与身体成分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肥胖对最大心率影响不明显,此年龄段肥胖少年和正常体重少年的最大心率平均值分别为194次/min和197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少年 心肺功能 最大耗氧量 最大心率 体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