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比较及预后判断模型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娟 白飞云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4-1387,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近期病死率极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亚太和欧洲肝病学会分别出台或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因东西方患者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导致诊断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近期病死率极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亚太和欧洲肝病学会分别出台或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因东西方患者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导致诊断标准差异巨大。基于不同的诊断标准,预后判断模型也不断更新。对比了上述诊断标准并分析其共同点及差异,同时对新的预后判断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治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浆vW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姗姗 陈亚利 +4 位作者 林伟 陈煜 胡中杰 段钟平 张晶 《肝脏》 2017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浆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及转归;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置换前后血浆中vWF的含量。结果共收集73例重症肝病患者,其中50例患者出院时病情好转,23例恶化。重症肝病...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浆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及转归;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置换前后血浆中vWF的含量。结果共收集73例重症肝病患者,其中50例患者出院时病情好转,23例恶化。重症肝病组血浆vWF水平为60 215.0(19 412.4,127 995.0)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 500.00(5 760.00,44 700.00)ng/mL(P<0.05)。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浆vWF水平为42 855.1(12 714.5,115 684.7)ng/mL,与血浆置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血浆vWF水平治疗后下降18 650.65(1727.93,81 110.42)ng/mL,显著高于恶化组7 517.82(-25 045.33,22 718.17)ng/mL(P=0.005)。结论血浆置换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提示血浆置换有助于改善患者肝脏微循环状态,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肝病 VWF
下载PDF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中杰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52-556,共5页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公众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介绍了近5年来,我国在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无创性诊断、治疗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重要的研...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公众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介绍了近5年来,我国在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无创性诊断、治疗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重要的研究成果,了解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与国际相比,我国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公众的认知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度等方面;未来还应加强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患者的管理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作鹏 聂巍 +7 位作者 梁珊 仇丽霞 许杏梅 杨海霞 陈杰 刘义荣 张晶 胡中杰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DILI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3例DILI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肝衰竭27例(4.9...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DILI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3例DILI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肝衰竭27例(4.9%),平均年龄(49.2±20.7)岁,女性占81.5%(22/27),高于非肝衰竭DILI患者中女性比例(65.8%,P=0.092)。17例(63.0%)存在基础疾病。由单一药物引起者17例(63.0%),最常见的是中药(51.9%)、抗结核药(18.5%)和解热镇痛药(11.1%)。肝衰竭患者中,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和混合性肝损伤分别为10例(37.0%)、10例(37.0%)和7例(25.9%);急性肝衰竭9例(33.3%),以肝细胞性和混合性肝损伤为主;亚急性肝衰竭18例(66.7%),以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主。所有肝衰竭患者均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腹水、细菌感染和肝性脑病。肝衰竭患者中,13例(48.1%)经治疗后顺利恢复,但其中4例发展为慢性DILI;1例(3.7%)经肝移植后存活,6例(22.2%)院内死亡,7例(25.9%)未愈出院。结论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女性比例高,主要由中草药和抗结核药引起,多表现为亚急性肝衰竭,总体预后不良,仅不足半数的患者可顺利恢复,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衰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浩 池萍 +2 位作者 徐慧芳 张晶 林栋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创伤性大,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凝血状况差,术中出血的风险极高。为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补充血容量,围手术期常需输入血液制品。相比其他手术,肝移植围...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创伤性大,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凝血状况差,术中出血的风险极高。为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补充血容量,围手术期常需输入血液制品。相比其他手术,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的需求量较大,涉及的血液制品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g)等。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各种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目前血源紧张的大环境下意义重大。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及规范化管理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液制品 管理规范
原文传递
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3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杰 梁珊 +7 位作者 范作鹏 聂巍 仇丽霞 杨海霞 林伟 刘义荣 张晶 胡中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00-402,40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CLD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CLD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38.2%)、保健品或膳食添加剂(14.7%)、非... 目的分析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CLD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CLD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38.2%)、保健品或膳食添加剂(14.7%)、非甾体类抗炎药(11.8%)、抗生素(8.8%)、抗结核药(8.8%)。CLD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23例(67.6%)和食欲减退23例(67.6%),其次为尿黄22例(64.7%),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恶心14例(41.2%),厌油7例(20.6%),呕吐6例(17.6%),皮肤瘙痒3例(8.8%),大便颜色变浅2例(5.9%)和肝区疼痛1例(2.9%)。体征:皮肤巩膜黄染24例(70.6%),皮疹和肝脾肿大各1例(2.9%)。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症患者除GGT、ALP外,ALT、AST、TBil、DBil水平显著升高。经药物治疗后ALT、TBil、GGT及ALP可恢复正常,其复常时间分别为(46.7±24.5)d、(41.9±21.4)d、(35.8±20.2)d和(40.3±22.6)d。结论中草药是导致慢性药物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兼具肝脏炎性反应及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后近期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药物性 慢性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发生相关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金凤 张晓慧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干扰素队列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RBV)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且应用PEG-IFNα联合... 目的本研究利用干扰素队列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RBV)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且应用PEG-IFNα联合RBV方案抗病毒治疗患者235例,并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HCV RNA、HCV病毒基因型及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型检测,在2、4、8、12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RBV相关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对RBV相关溶血性贫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2、4、8、12周时ITPA(rs1127354)基因型CC组Hb下降程度显著大于AA+AC组(P值均<0. 05)。AA+AC型组与CC型组4周时Hb降低> 30 g/L比例(2. 38%vs 39. 9%,X^2=23. 175,P <0. 001)、Hb水平<100 g/L比例(0 vs 10. 88%,P=0. 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Hb下降程度[比值比(OR)=1. 073,P <0. 001]、ITPA(rs1127354)基因型(OR=18. 920,P=0. 005)、基线Hb水平(OR=1. 032,P=0. 024)是4周Hb水平下降> 30 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TPA(rs1127354)基因型CC型更易发生RBV相关溶血性贫血。ITPA(rs1127354)基因型、基线Hb水平及2周Hb下降程度可用来预测患者抗HCV治疗过程中RBV相关溶血的发生,从而实现早期预警,指导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贫血 溶血性 利巴韦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显著肝纤维化无创预测指标及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汤珊 梅婷婷 +2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于海滨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09-511,515,共4页
目的寻找预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相关的临床指标,以期建立可以诊断乙肝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2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寻找预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相关的临床指标,以期建立可以诊断乙肝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2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据肝穿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诊断和分级,以肝纤维化程度S≥2作为显著肝纤维化判别标准,其中轻度肝纤维化组(S0~S1期)21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S2~S4期)334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得到影响HBV相关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9项无创指标在轻度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包括ALB、TP、球蛋白、尿酸、TC、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RBC、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AST、ALT、T-BIL、D-BIL、GGT、PLT、血小板比积(plateletcrit, PCT)、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凝血酶原比率(prothrombin time ratio, PTR)、INR、APTT、FIB、凝血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 TT)、肝门静脉内径、脾长径、脾静脉内径、肝硬度值(fibroscan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fibroscan值是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建立回归模型为Logit P=-1.413-0.021*PLT+0.670*fibroscan值。该模型判断肝纤维化程度S≥2的ROC曲线的AUC为95.8%。在约登指数最大点切割,模型预测显著纤维化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97.5%。结论该无创预测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无创 血清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彭丹 何秋水 张晶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322,共6页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吸收的场所,也是共生菌群的栖息地。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可能取决于多种生物活性小分子代谢物的产生。该文将对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吸收的场所,也是共生菌群的栖息地。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可能取决于多种生物活性小分子代谢物的产生。该文将对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其对免疫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肠道菌群或菌群代谢物调节宿主健康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共生菌群 代谢产物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计数试剂盒8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作鹏 梁珊 +5 位作者 聂巍 仇丽霞 陈杰 张晶 金荣华 胡中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并应用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诊断。方法筛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收集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并应用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诊断。方法筛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收集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培养后,与可疑药物共孵育,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程度。每次实验设阳性对照组,以植物血凝素进行刺激;同时以健康人的PBMC暴露于相同药物,同步检测作为阴性对照。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评估对急性DILI诊断敏感性的影响。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预实验确定了CCK-8法DLST的实验条件。共纳入61例急性DILI患者,其中52例75种药物完成了基于CCK-8法的DLST检测,48例70种药物结果可靠,共19例22种药物DLST阳性,患者和药物的阳性率分别为39.6%和31.4%,特异性为93.8%,38.2%(13/34)的中药和25.0%(9/36)的西药的DLST结果为阳性,刺激指数中位数为2.29(1.81~14.20)。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可将评估结果为"极可能"和"很可能"的药物由74.7%提高至92.0%(χ2=8.112,P=0.004)。结论利用CCK-8法可进行DLST,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可显著提高对DILI诊断的敏感性。与经典DLST相比,这种基于CCK-8法的DLST实验室要求低,操作简便、快捷,且花费更低,可在临床进一步使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淋巴细胞活化 细胞计数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程度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聂巍 林伟 +7 位作者 梁珊 范作鹏 仇丽霞 刘义荣 马丽霞 韦新焕 胡中杰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门静脉血栓(PVT)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明确PV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178例,根据血栓严重程度分为单支...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门静脉血栓(PVT)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明确PV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178例,根据血栓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栓组(n=109)和多支血栓组(n=69)。记录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单支血栓组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多支血栓组(50.5%vs 71.0%,χ~2=7.350,P=0.008),单支血栓组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多支血栓组(11.0%vs 0,χ~2=8.145,P=0.004);单支血栓组的PTA水平低于多支血栓组[(63.58±21.12)%vs(71.84±16.68)%,t=-2.701,P=0.008];单支血栓组食管静脉曲张重度比例显著低于多支血栓组(57.7%vs81.1%,χ~2=8.921,P=0.012);单支血栓组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比例明显低于多支血栓组(64.1%vs 86.8%,χ~2=8.298,P=0.005)。结论门静脉多支血栓并未影响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多支血栓患者较单支血栓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会敏 尹玉华 +4 位作者 张莉莉 李国英 董桂芳 杨建昆 安丽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调查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5~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在岗的554名护士,采用《行为医学量表》(2005版)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 目的调查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5~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在岗的554名护士,采用《行为医学量表》(2005版)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个维度。结果本科学历以下护士在抑郁、恐惧、强迫-焦虑方面评分明显高于本科及以上组(P<0.05)。没有突发疫情救治经历的护士在恐惧评分方面明显高于有工作经历的护士(P<0.05)。随着护士工作年限的增加,5个维度的评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低学历、没有突发疫情救治经历以及工作年限长的护士更应该受到各级管理者的关注,及时请专业人员给予心理疏导,以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护士 心理状况 调查分析 对策
下载PDF
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仇丽霞 梁珊 +8 位作者 范作鹏 马丽霞 韦新焕 郭海清 林伟 刘义荣 于海滨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分析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完成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纤维化分期,分为F1~F... 目的分析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完成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纤维化分期,分为F1~F4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肝功能、血常规、病毒定量等检测,利用公式计算APRI及FIB-4。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无创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TATA验证3种无创诊断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共131例,其中男60例(45.80%),女71例(54.20%),平均54.00(45.00~58.25)岁。FibroScan水平为7.80(5.60~14.30) kPa,APRI水平为0.63(0.37~1.28),FIB-4水平为2.28(1.43~3.60)。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进展,各分期的肝脏硬度值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83,P<0.01)。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ibroSc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及FIB-4,经STATA进一步验证,FibroScan与APRI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IB-4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FibroScan与ALT、AST、GGT、PLT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71、0.507、0.444、-0.263,P值均<0.01)。但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并不能显著提高FibroScan的AUC。结论 FibroScan对于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有着较好的诊断效能。其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PRI及FIB-4,且诊断的准确性不受ALT、AST、GGT等指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84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馨 杨海霞 +4 位作者 韦新焕 梁珊 范作鹏 张晶 胡中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依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84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依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84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将其人口学资料、致病药物、临床特点等录入Epidata软件管理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共132种,33例患者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其中中药占47.0%,主要是治疗皮肤病、风湿病或保健的中药,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56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占66.7%,其中有16例患者存在2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患者的症状体征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14.3%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护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中老年女性患者,特别是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教.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长、易反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重点观察患者的用药后反应,针对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 护理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韦新焕 马丽霞 +7 位作者 范作鹏 梁珊 仇丽霞 林伟 刘义荣 胡中杰 魏红山 张晶 《肝脏》 2017年第11期991-993,1058,共4页
目的明确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86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 目的明确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86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进行血清M65、M30检测。结果血清M65和M30水平与转氨酶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G2和cG3组的M65中位水平分别为208.3和238.8 U/L,M30中位水平为251.8和282.9 U/L,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M65:144.5 U/L;M30:208.8 U/L)和G1组(M65:199.6 U/L,M30:241.9 U/L)。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M65水平是严重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指标。在S1患者中,血清M65和M30水平均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炎症损伤较重的G2S1组的血清M65和M30中位水平为206.0U/L、280.7 U/L,均高于G1S1组(M65:190.5 U/L,M30:241.9 U/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65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M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M65 M30 肝脏炎症
下载PDF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组间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新焕 马丽霞 +8 位作者 范作鹏 梁珊 仇丽霞 聂巍 林伟 刘义荣 郑素军 魏红山 张晶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已证实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意义,而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M65和M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组间的差异比较,以探索其潜在的诊断价值... 目的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已证实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意义,而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M65和M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组间的差异比较,以探索其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们收集186例行肝脏穿刺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通过M65 EpiDeath ELISA和M30 Apoptosense ELISA试剂盒,对所有人群进行血清M65、M30等指标检测.结果 血清M65水平在S2组和cS3组的中位水平分别为246.7 U/L和226.5 U/L,均明显高于S1组(中位水平为199.6 U/L)和cS3组(中位水平为144.5 U/L).结论 血清M65水平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可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M65 M30 肝纤维化 肝脏炎症
原文传递
PDCA循环促进肝病内科病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成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颖 胡中杰 +1 位作者 王馨 张晶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14-917,共4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促进肝病内科病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肝病病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对管理前后每个月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管理开始...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促进肝病内科病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肝病病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对管理前后每个月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管理开始前13个月(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设立改进目标,2014年2~6月进行第1轮PDCA循环,针对发现的问题,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进行第2轮循环,使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5.6%降至36.1%(P〈0.001);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3.4降至25.1(P〈0.001)。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促进肝病内科病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下载PDF
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对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铭 林伟 +4 位作者 尚晓娟 范子玲 张健 刘海军 张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总胆固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1周ADP是否>300 ml、2周ADP是否>400 m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周ADP>400 ml为影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TBil回归系数为0.008,2周ADP回归系数为-1.832。结论 TBil和2周ADP是否>400ml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TBil为危险因素,2周ADP>400 ml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平均每日血浆置换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27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巍 范作鹏 +7 位作者 梁珊 仇丽霞 许杏梅 杨海霞 陈杰 刘义荣 张晶 胡中杰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近期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出院诊断为DILI的病例,对其中符合药物性肝衰竭诊断的患者按近期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未愈组,对其临床资...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近期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出院诊断为DILI的病例,对其中符合药物性肝衰竭诊断的患者按近期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未愈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例确诊药物性肝衰竭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好转组13例(48.1%),但4例(30.8%)发展为慢性DILI;未愈组14例(51.9%),包括1例经肝移植后存活,7例(25.9%)未愈出院,6例(22.2%)在院内死亡。未愈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好转组[(58.1±17.4)岁vs.(39.6±20.3)岁,P=0.017],未愈组全部为女性,而好转组中女性占61.5%(P=0.016)。未愈组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多于好转组(71.4%vs.5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而2组间引起药物性肝衰竭的药物种类无明显差别,最常见的均是中药。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损伤类型和肝衰竭类型无明显差别。好转组的血清T-BIL[(463.0±167.7)μmol/L vs.(292.5±176.1)μmol/L,P=0.016]和总胆汁酸[(177.1±75.4)μmol/L vs.(109.5±56.2)μmol/L,P=0.016]水平高于未愈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未愈组肝性脑病、低蛋白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好转组,而好转组的腹水及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总体预后不良,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大,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或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发生3期以上肝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衰竭 临床特点 转归
下载PDF
半量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透析患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仇丽霞 胡中杰 +3 位作者 林伟 范文俊 张晶 金荣华 《慢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半量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透析患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规律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39例,其中丙肝基因型1型8例。给予索非布韦半量联合达卡他韦常规剂量在透析结束时服用,疗程24周。观察停药后12周HC... 目的观察并探讨半量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透析患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规律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39例,其中丙肝基因型1型8例。给予索非布韦半量联合达卡他韦常规剂量在透析结束时服用,疗程24周。观察停药后12周HCV应答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时HCV-RNA阴转率(<15 IU/ml)为28例(71.8%),停药后12周病毒学应答率为100%。无因不良反应停药或减量患者。ALT/AST在治疗后显著下降,16例患者出现了HGB降低,平均降低(14.3±17.4)g/L,其中2例降低50 g/L以上。结论半量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透析患者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 肾功能衰竭 索非布韦 达卡他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