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铁火灾疏散仿真平台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子甲 高永鑫 +1 位作者 陈峰 李润法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前地铁站火灾疏散演练与实验多采用人与火分离的方式进行,所得结果能否反映乘客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此,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集成走步设备、视觉设备、火灾仿真、地铁环境系统建模等技术,构建适用于地铁大空... 目前地铁站火灾疏散演练与实验多采用人与火分离的方式进行,所得结果能否反映乘客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此,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集成走步设备、视觉设备、火灾仿真、地铁环境系统建模等技术,构建适用于地铁大空间的沉浸式火灾疏散仿真软硬件技术框架。其中地铁列车、车站、隧道等环境采用UNITY建模,而火灾动态发展则加载SMARTFIRE仿真结果导入。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车站及隧道为案例,应用系统框架开发具有丰富交互功能的火灾疏散演练综合平台,设计并开展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乘客行为及体征参数在虚拟火灾中均有明显变化,体现虚拟环境较高的还原度;大部分乘客在逃生过程中较少观察疏散标志;双洞隧道疏散中乘客通常会错过横通道,VR技术在地铁疏散领域非常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火灾 疏散 地铁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人员行为对乘客应急疏散路径选择干预的虚拟现实仿真建模方法
2
作者 余亮 陈峰 王子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0-355,共6页
[目的]为有效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实时影响,解决目前VR(虚拟现实)环境中疏散路径规划采用预定义的静态路径法,而无法揭示乘客疏散对运营人员即时行为动态响应机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营人员行为对乘客应急疏散路径... [目的]为有效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人员行为对疏散的实时影响,解决目前VR(虚拟现实)环境中疏散路径规划采用预定义的静态路径法,而无法揭示乘客疏散对运营人员即时行为动态响应机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营人员行为对乘客应急疏散路径选择干预的VR仿真建模方法。[方法]介绍了将车站物理空间描绘为路径算法可识别的抽象空间的环境建模方法,定义了能感知外部信息和自主决策的乘客智能体模型,制定了基于A算法的出口选择规则;在此基础上,考虑运营人员行为对环境的动态改变,综合实时的疏散路线长度、疏散时间和行人密度等因素,构建了动态路径规划模型;开发了VR仿真系统,以某大型综合枢纽车站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及结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疏散仿真开始时,乘客智能体能根据出口选择制定全局路线,过程中能自主根据运营人员引起的动态障碍物状态变化进行实时的局部路径规划,并且随着场景内乘客数量的增加仍保持较高的响应性。说明所提方法能有效且高效地捕捉虚拟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并将其反映到乘客疏散的过程中,能为开展紧急疏散VR试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紧急疏散 动态路径规划 运营人员 虚拟现实
下载PDF
硫酸盐渍土水-盐-热-力四场耦合理论模型 被引量:20
3
作者 冯瑞玲 蔡晓宇 +1 位作者 吴立坚 张益铭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40,共11页
针对硫酸盐渍土盐胀过程中较为欠缺的四场耦合理论,在已有的冻土三场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盐渍土水-盐-热-力四场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水动力学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在水分场方程和盐分场方程中分别引入等效含水量和等效含盐量... 针对硫酸盐渍土盐胀过程中较为欠缺的四场耦合理论,在已有的冻土三场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盐渍土水-盐-热-力四场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水动力学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在水分场方程和盐分场方程中分别引入等效含水量和等效含盐量的概念,以此为耦合因子简化了水-盐-热耦合模型,不仅考虑了溶质扩散及水动力弥散的作用,还考虑了结晶盐-盐溶液相变(化学反应)对盐分迁移,以及结晶盐相变潜热对温度场的影响。其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增加结晶盐的相变潜热,使温度场方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同时,在建立应力场方程时,盐胀部分由溶质的摩尔质量差进行计算,冻胀部分由原土中的部分水加上迁移来的水减去硫酸钠结晶所需要的水进行计算,从而推导出了应力与水分迁移、盐分迁移以及温度的关系,完善了盐渍土四场耦合理论。最后运用该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新疆某公路盐渍土路基的盐冻胀变形过程。结果表明:计算所得地温规律、盐分迁移规律和盐冻胀规律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与实测结果均表明,从秋末至来年春季,硫酸盐渍土路基经历了降温到升温的温度剧烈变化阶段,此阶段路基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平稳区、缓慢盐冻胀区、剧烈盐冻胀区、盐冻胀变形滞后区、缓慢沉降区、剧烈沉降区6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四场耦合 理论模型 硫酸盐渍土 盐冻胀变形
原文传递
道砟级配的分形方法及对道床剪切性能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旸 高亮 +2 位作者 王红 杨国涛 赵云哲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101,共8页
碎石道砟级配对道床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传统级配曲线区间难以精确量化道砟集料的级配分布特征及力学特性。基于分形理论,提出同时适用于新建和劣化后铁路散体道床的道砟级配分维度量化方法。为分析不同道砟级配对道床力学性能的影响原... 碎石道砟级配对道床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传统级配曲线区间难以精确量化道砟集料的级配分布特征及力学特性。基于分形理论,提出同时适用于新建和劣化后铁路散体道床的道砟级配分维度量化方法。为分析不同道砟级配对道床力学性能的影响原理,采用三维视觉重建技术建立精细化道砟颗粒单元及直剪数值模型,基于验证后的模型,研究分维度量化方法中两项关键级配控制参数对道床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砟级配分维度及道砟细碎颗粒含量与道砟抗剪强度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应在道床的养护维修中关注道砟的细碎颗粒含量。道砟级配分维度能同时反映道床的级配组成特征以及剪切力学性能,建议在规范中考虑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床 三维重建 离散元法 道砟外形 级配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粒度的地铁出行规律相似性度量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晚笛 陈峰 +2 位作者 王子甲 汪波 王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乘客出行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至关重要,而不同时间粒度下观测到的客流规律差异较大。以往研究缺乏多时间粒度车站层级客流规律的量化研究。本文基于刷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地铁出行规律的相似性。构建客流时间序列模型和相... 乘客出行规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至关重要,而不同时间粒度下观测到的客流规律差异较大。以往研究缺乏多时间粒度车站层级客流规律的量化研究。本文基于刷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地铁出行规律的相似性。构建客流时间序列模型和相似性度量方法,使用连续五周北京地铁刷卡数据分别度量1 min到720min共16个时间粒度下,进站客流和OD客流与历史同期的相似性大小,并基于度量结果给出一定精度要求下预测短时进站量和OD量时的最小时间粒度推荐值,以综合相似性指标对全网车站的可预测等级进行划分。多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日客流与历史同期相似性较大,高峰比平峰、早高峰比晚高峰相似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粒度 智能卡数据 相似性度量 出行规律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含砂粉土冻胀率和融沉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沈宇鹏 刘越 +2 位作者 邰博文 汤天笑 田亚护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8-126,共9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共(和)—玉(树)高速公路玛多段地基的含砂粉土为研究对象,对含砂粉土在多因素(含水率、压实度、荷载)作用下的冻胀率及融沉系数的变化特征展开研究。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开展了三向冻融试验,总结了土样冻胀率及融沉系数的变... 以青藏高原东部共(和)—玉(树)高速公路玛多段地基的含砂粉土为研究对象,对含砂粉土在多因素(含水率、压实度、荷载)作用下的冻胀率及融沉系数的变化特征展开研究。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开展了三向冻融试验,总结了土样冻胀率及融沉系数的变化规律;结合麦夸特法及全局优化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建立了预测稳定冻胀率和稳定融沉系数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冻胀率和融沉系数随荷载的增加、压实度的降低、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建立的稳定冻胀率和稳定融沉系数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可用此模型对含砂粉土的稳定冻胀率和稳定融沉系数开展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率 融沉系数 冻融循环 室内试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单层均质土固结理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宇鹏 王云超 +2 位作者 董淑海 金亚伟 王亚琼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基于等应变理论,结合Newman-Carrilo方程,利用分离变量法,提出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单层均质土地基固结度解析解,并得到无井阻和理想井的固结度解析解;编制了便于工程实践的图表。结果表明:通过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单层均质土时,随着时间... 基于等应变理论,结合Newman-Carrilo方程,利用分离变量法,提出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单层均质土地基固结度解析解,并得到无井阻和理想井的固结度解析解;编制了便于工程实践的图表。结果表明:通过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单层均质土时,随着时间因子的增加,固结度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井径比n的增加,固结速率减小;理想井固结与无井阻固结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同一时刻理想井的固结度略大。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时,建议排水板的井径比不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真空预压 分离变量法 固结理论 解析解
下载PDF
基于智能卡数据的轨道与公交复合网络通勤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子甲 贾慧慧 +1 位作者 朱亚迪 陈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3,共7页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轨道与公交网络拓扑融合,提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完整出行提取方法;复杂网络中方式选择的本质是路径选择,因此在构建耦合换乘站点的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基础上,建立5种考虑多种因素组合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以分析在复合网络中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组合;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某工作日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刷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出行的选择模型优于基于出行阶段的选择模型;通勤者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与考虑在车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的出行总时间及票价因素显著相关,且出行总时间的影响更大;换乘、候车时间对通勤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低,通勤者更加偏好出行总时间短的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轨道与公交的协同程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方式选择 多项Logit模型 数据融合 复合网络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奇兵 陈峰 +2 位作者 高永鑫 李小红 翟庆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建了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考虑到站立时长对舒适度的影响,类比疲劳程度指标对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时间折减因子并标定参数,构建了基于立席密度的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反推得到合理立席密度求解模型,并对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进行舒适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舒适度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立席密度的变化和影响,借助舒适度评价结果可以改善运营线路的服务水平;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满足舒适等级、设计等级和超员等级的合理立席密度分别为3.1、4.2、4.7人·m-2,美国车辆设计定员的相应立席密度分别为3.0、4.0、6.0人·m-2,两者基本相当,且计算结果与调研结果相符,因此,模型可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立席密度 广义舒适度 人体空间 车厢微环境 站立时长
原文传递
低液限粉土填料掺盐抑制冻胀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宇鹏 汤天笑 +2 位作者 刘建坤 田亚护 蔡小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99,共7页
采用室内单轴冻结试验,对比封闭条件下神朔重载铁路低液限粉土填料掺盐前后水分迁移和冻胀特性,并分析不同类型盐分、含盐量下抑制土体冻胀效果。结果表明:(1)低液限粉土的起始冻结温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掺入NaCl后起始冻结温度明... 采用室内单轴冻结试验,对比封闭条件下神朔重载铁路低液限粉土填料掺盐前后水分迁移和冻胀特性,并分析不同类型盐分、含盐量下抑制土体冻胀效果。结果表明:(1)低液限粉土的起始冻结温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掺入NaCl后起始冻结温度明显降低,有效抑制了土体的水分冻结;Na2SO4也能降低起始冻结温度,但效果不如NaCl。(2)随着盐含量增加,土体水分迁移量减少;加入NaCl后,冻结深度减小,冻结锋面含水率降低;加入Na2SO4后冻结深度无明显改变。(3)掺盐可有效抑制土体冻胀,且冻胀量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NaCl抑制土体冻胀效果强于Na2SO4。建议该地区优先掺入NaCl来抑制路基冻胀,且掺入量控制在1.5%~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限粉土 冻胀 水分迁移 起始冻结温度 含盐量
下载PDF
增压式真空预压两种固结解析解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宇鹏 董淑海 +2 位作者 王云超 金亚伟 李鑫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171-3178,共8页
增压式真空预压能够克服常规预压淤堵问题,但施加增压后的土体固结规律缺少理论依据,基于土体等应变理论,结合Newman-Carrilo方程,利用积分变换法,提出增压式真空预压单层均质土地基固结度解析解,并与分离变量法的固结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增压式真空预压能够克服常规预压淤堵问题,但施加增压后的土体固结规律缺少理论依据,基于土体等应变理论,结合Newman-Carrilo方程,利用积分变换法,提出增压式真空预压单层均质土地基固结度解析解,并与分离变量法的固结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便于工程实践使用的图表。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因子T_h的增大,固结度总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井径比n增大,固结速率减缓;积分变换法与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的解析解相差甚小,认为两种方法均可以完成增压式真空预压固结解析解的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增压式真空预压 积分变换法 固结理论 解析解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预约进站配额优化研究
12
作者 朱亚迪 张晓迪 +1 位作者 杨晓 孙颖 《交通工程》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通勤时段客流激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过度拥挤,安全风险较大.除站外限流外,采用线上预约、快速进站制度可以使乘客合理规划出行时间,提升系统效能.作为1种新解决方案,预约进站制度中,预约时段选择以及预约配额设置仍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通勤时段客流激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过度拥挤,安全风险较大.除站外限流外,采用线上预约、快速进站制度可以使乘客合理规划出行时间,提升系统效能.作为1种新解决方案,预约进站制度中,预约时段选择以及预约配额设置仍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此,本研究基于智能卡数据分析通勤高峰时期乘客出行特征,确定预约时段;通过实地调研获取进站时间特征,利用排队论以最小化非预约乘客站外排队时间为目标的预约配额优化模型.以北京地铁沙河站为例,分别采用数值算法以及仿真模型实现并验证了提出模型的适用性,为城市轨道交通预约进站制度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预约系统 预约配额 排队论 排队时间递推模型
下载PDF
基于火场信息的地铁车站智能疏散技术研究
13
作者 唐鹏程 孙颖 +1 位作者 丁时政 朱亚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 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地铁车站内的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员分布信息和火灾发生位置,建立空间拓扑模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耗时最短且转弯次数较少的疏散路线,实现站内乘客更科学高效的疏散,最后通过3个场景的案例应用验证本文所提疏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计算机视觉 人员分布 路径规划 智能疏散 火灾
下载PDF
30t轴重18号道岔准静态及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涛 张琦 +1 位作者 侯博文 高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5,117,共6页
建立了30t轴重75kg/m钢轨18号重载道岔静力、动力分析模型,对辙叉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变形进行了准静态分析,对辙叉区钢轨强度进行了检算;对列车通过道岔的行为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下车辆、道岔动态响应.结果表明:辙叉区钢轨具... 建立了30t轴重75kg/m钢轨18号重载道岔静力、动力分析模型,对辙叉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变形进行了准静态分析,对辙叉区钢轨强度进行了检算;对列车通过道岔的行为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下车辆、道岔动态响应.结果表明:辙叉区钢轨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心轨顶宽20mm处等效应力较大,建议对尖轨尖端适当加强;列车通过道岔时各指标均随速度增加而增加,列车可以直向速度110km/h、侧向速度90km/h安全通过道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道岔 30t轴重 准静态分析 动态响应
下载PDF
基于概率图模型的乘客出行链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亚迪 陈峰 +1 位作者 王子甲 李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为基础,构建概率图模型,从乘客连续出行行为以及时空转移角度提取乘客出行链。从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出发,构建混合泊松模型,识别出站点周边用地性质信息;然后结合乘客连续的活动序列,构建隐马尔科夫模型,从乘... 以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为基础,构建概率图模型,从乘客连续出行行为以及时空转移角度提取乘客出行链。从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出发,构建混合泊松模型,识别出站点周边用地性质信息;然后结合乘客连续的活动序列,构建隐马尔科夫模型,从乘客连续出行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用地特征上识别出行目的,从而构建每位乘客基于公共交通的出行链。以北京市某一周工作日的轨道交通智能卡数据为例实现本文模型,结果表明:工作类活动以及回家类活动在全天主要时段分布与以往研究和调查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出行链,通勤类出行为主要出行,占68.5%,而其他类活动以单程出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智能卡数据 混合泊松模型 隐马尔科夫模型 出行链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平竖重合段三维高阶连续曲线线形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鸣 魏庆朝 +3 位作者 潘姿华 臧传臻 秦晓春 时瑾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60,共11页
针对平竖重合曲线段存在几何连续性衰减并引起列车运动状态突变的现象,以三维曲线的Frenet标架为基础,结合曲率、挠率建立三维车体运动状态模型,得到了曲率、挠率与车体加速度、急动度的关系,并通过该模型从三维角度分析了三维曲线的几... 针对平竖重合曲线段存在几何连续性衰减并引起列车运动状态突变的现象,以三维曲线的Frenet标架为基础,结合曲率、挠率建立三维车体运动状态模型,得到了曲率、挠率与车体加速度、急动度的关系,并通过该模型从三维角度分析了三维曲线的几何连续性等级对车体运动的影响;考虑几何连续性对曲率、挠率的要求,提出以曲线曲率、挠率变化最小为目标的线形选择方法,利用三维欧拉曲线创建平竖重合段高阶连续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平竖重合段曲线连接点处几何连续性存在衰减,仅为1阶几何连续,曲率、挠率对列车加速度和急动度起主导作用,几何连续性的衰减是竖向急动度突增的主要原因;二维设计曲线在起点处的竖向急动度为1.206~1.264m·s-3,超过乘客舒适性运动学阈值0.240m·s-3,难以实现二维线形的高阶几何连续;提出的曲线设计方法对连接点处的曲率和挠率都有明确定义,容易在连接点处实现高阶几何连续,且不存在几何连续性衰减,曲线的曲率、挠率变化最小,可有效降低线形参数变化给车体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所建曲线的加速度与急动度在全程均连续且满足运动学阈值,实现了2阶几何连续,最大竖向急动度为0.149m·s-3,为阈值的62.0%,为二维设计的11.7%~12.3%,有效地改善了行车稳定性与乘客舒适性;所建曲线路径与二维设计相比变化小,在2%~3%坡度差时,水平、竖向坐标差分别为0.907~2.305、1.085~2.498m;所建曲线的设计参数同时也是车体运动状态的计算参数,从而可根据列车运行条件直接优化线路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高速铁路 平竖重合曲线段 几何连续性 三维线形 三维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长期客流数据的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志刚 贾慧慧 +1 位作者 陈峰 王子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131,135,共7页
构建了考虑乘客异质性的客流分配方法和基于信息熵的均衡度模型。选取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等跨度10年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经过客流分配得到全网早高峰时刻断面客流量;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其... 构建了考虑乘客异质性的客流分配方法和基于信息熵的均衡度模型。选取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等跨度10年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经过客流分配得到全网早高峰时刻断面客流量;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其可视化,并结合城市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情况,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近10年的线网客流演变。分析显示: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量、断面客流量均在2009—2012年迅速增长,在2015年略有下降,而在2015—2018年又恢复增长;最大客流量出现的位置基本稳定,仅个别位置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演变
下载PDF
基于GM(1,1)模型与相关向量机的轨道不平顺区间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杰 楚杭 +1 位作者 陈云峰 时瑾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为开展以预防修为主的养护维修作业,联合GM(1,1)灰色模型与相关向量机(RVM)算法,提出一种预测轨道不平顺演化区间的GM(1,1)-RVM组合模型;结合轨道质量指数(TQI)的振荡演变特性,通过二次-对数复合函数平滑优化和序列权重优化改进了GM(1,1... 为开展以预防修为主的养护维修作业,联合GM(1,1)灰色模型与相关向量机(RVM)算法,提出一种预测轨道不平顺演化区间的GM(1,1)-RVM组合模型;结合轨道质量指数(TQI)的振荡演变特性,通过二次-对数复合函数平滑优化和序列权重优化改进了GM(1,1)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待优化参数进行搜索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点的预测值;构造以点预测值为输入,以TQI实测值为输出的样本特征映射模式,引入5折交叉验证环节优化与训练了RVM模型的组合核函数;通过GM(1,1)模型与RVM模型间的输入-输出衔接机制集成了组合预测模型,并以某有砟线路中的2个区段为实例检验了轨道不平顺区间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预测模型相比,改进GM(1,1)-RVM组合模型可得到预测区间的均值和方差,从而将预测结果从单点数值扩充到预测区间;2个区段实例在外推区间上的点预测结果与TQI真实值相比,平均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53%和4.67%,较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分别降低了0.58%和0.61%,较GM(1,1)-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分别降低了0.15%和1.87%;改进GM(1,1)-RVM组合模型在90%、95%和99%三种置信度下的最大平均预测区间宽度分别为0.3245、0.3879和0.5105 mm,最低预测区间覆盖率分别为91.67%、95.83%和95.83%,预测区间基本涵盖了外推区间内的TQI演化数据。可见,利用预测的均值和方差构造区间边界可有效把控轨道不平顺演变过程中的随机波动,为轨道不平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轨道不平顺 灰色模型 相关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预测区间
原文传递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地铁站内火灾仿真
19
作者 朱亚迪 陈峰 王子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0-2165,共6页
引入格子Boltzmann方法,构建以半拉格朗日方法求解的烟流扩散理论,真实重现烟流温度演化过程。采用C++语言,实现该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并仿真;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重现地铁站内火灾... 引入格子Boltzmann方法,构建以半拉格朗日方法求解的烟流扩散理论,真实重现烟流温度演化过程。采用C++语言,实现该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并仿真;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重现地铁站内火灾烟流的扩散过程,关键节点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距离火源越近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火灾仿真 格子BOLTZMANN 半拉格朗日方法 地铁车站
下载PDF
浮置式轨道在垂向弯曲振动模态下的振动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亮 钟阳龙 +1 位作者 梁淑娟 侯博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121,共8页
弯曲振动是浮置式轨道的主要振动模态。细致分析弯曲振动模态下浮置式轨道的振动放大效应,对优化轨道隔振设计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浮置式轨道动力分析模型,采用谐响应法,分析谐振荷载作用下轨道系统在频域内的结构响应,... 弯曲振动是浮置式轨道的主要振动模态。细致分析弯曲振动模态下浮置式轨道的振动放大效应,对优化轨道隔振设计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浮置式轨道动力分析模型,采用谐响应法,分析谐振荷载作用下轨道系统在频域内的结构响应,并以隔振效率为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弯曲振动模态下浮置式轨道的振动放大效应;探讨轨道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推导一阶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浮置式轨道在弯曲振动模态下的振动有不同程度放大,一阶弯曲振动模态下的放大较明显,在本文参数条件下振动可放大1.69倍;增大板厚、减小板长及减小板下刚度,可明显减小振动放大效应;板厚大于0.55m或板长小于3.6m时,可不考虑轨道弯曲振动导致的振动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式轨道 弯曲振动模态 隔振效率 谐响应分析 固有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