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炭炮制过程中颜色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及其炮制终点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琳琳 辛洁萍 +7 位作者 李千 张海霞 安锦漪 陈思羽 冯春兰 王天舒 徐新房 李向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研究乌梅炭炮制过程中颜色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乌梅炭炮制终点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仪对乌梅炭粉末进行色度值测定,选择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和鞣质含量对乌梅炭进行内在质量测定,分析不同炮制时间下乌梅炭色度... 目的 研究乌梅炭炮制过程中颜色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乌梅炭炮制终点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仪对乌梅炭粉末进行色度值测定,选择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和鞣质含量对乌梅炭进行内在质量测定,分析不同炮制时间下乌梅炭色度值、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和鞣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对颜色和上述指标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内在质量-色度值回归方程。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分析乌梅炭不同炮制时间的差异,以确定其炮制终点。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样品颜色逐渐加深;样品色度值L*与E*先升高后下降,色度值a*与b*下降,最终均趋于稳定;样品中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与鞣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样品中水分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鞣质含量与L*、a*、b*、E*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PCA及HCA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时间的乌梅炭饮片可聚为2类:0~30 min炮制样品与40~60 min炮制样品。PLS-DA发现,水分和水溶性浸出物是乌梅炭炮制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指标,b*是乌梅炭炮制过程中的重要色度指标。炮制50 min和60 min样品的色度值无明显差别,炮制60 min样品的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枸橼酸与鞣质含量小于炮制50 min的样品。结论 乌梅炭颜色与内在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乌梅炭的炒制应以40~50 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炭 炒炭 色度值 水分 水溶性浸出物 枸橼酸 鞣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质量比较研究
2
作者 王璇 贾天颖 +9 位作者 珍桑拉姆 徐文娟 李春帅 杨琳琳 张姝妍 文佳 程水清 王旭星 徐新房 李向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50-2454,共5页
目的: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研究,评价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质量。方法:采用传统经验鉴别药材外观性状,运用热浸法测定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 目的: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研究,评价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质量。方法:采用传统经验鉴别药材外观性状,运用热浸法测定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D和重楼皂苷H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外观性状、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云南重楼药材单个质量、直径及体积明显增加;8年生云南重楼药材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最高;就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而言,7年生药材9种重楼皂苷总质量分数最高。结论:综合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结果,最终初步确定云南重楼以7年生药材质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重楼 生长年限 含量测定 质量研究
下载PDF
生长方式及年限对防风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琳琳 李千 +6 位作者 王璇 程水清 文佳 王旭星 张海霞 徐新房 李向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106-4114,共9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方式及年限对防风品质的影响,通过色差仪量化防风样品粉末表观颜色,计算总色值(E^(*)ab),采用HPLC同时测定样品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粉... 为研究不同生长方式及年限对防风品质的影响,通过色差仪量化防风样品粉末表观颜色,计算总色值(E^(*)ab),采用HPLC同时测定样品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粉末色度值与5种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防风样品粉末总色值(E^(*)ab)野生防风<多年生防风<一年生防风;野生防风的升麻素、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显著高于多年生防风及一年生防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年生防风质量差异大,其品质虽不及野生防风,但接近野生防风,优于一年生防风;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E^(*)ab、b^(*)、L^(*)和升麻素含量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均>1,升麻素含量的VIP亦接近于1;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与E^(*)ab呈显著负相关,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与E^(*)ab不存在线性相关。生长方式及年限对防风品质有影响,防风粉末色度值与5种成分能客观判定防风的品质,可考虑将3′-O-当归酰亥茅酚和升麻素作为防风生长过程控制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生长方式 生长年限 色度值 升麻素 3′-O-当归酰亥茅酚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及其7种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张海霞 宋肖桦 +5 位作者 李千 程水清 文佳 王璇 王旭星 李向日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实证模型,再分别给予热性药、寒性药、生莪术、醋莪术、生郁金的水煎液治疗。通过观测比较大鼠在造模和给药的全过程中体质量、肛温、进食量、大便粒数和质地的变化,比较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结果:温莪术醋制前后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明显;温莪术挥发油中1,8-桉叶素、樟脑、龙脑、吉马酮、莪术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上述成分的含量(P<0.01)。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对胃寒导致的腹泻治疗效果弱于热性药的治疗效果,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表现为脾胃温性,温郁金的生品会加重腹泻,但致泻效果较寒性药致泻效果弱,温郁金表现为脾胃弱寒性。结论:1,8-桉叶素、樟脑、吉马酮、莪术二酮4种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温热药作用一致,且其含量高低与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寒热药性变化一致,推测这4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发挥寒热药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温莪术 挥发油 寒热药性
下载PDF
苦杏仁药材及其饮片质量标准提高 被引量:5
5
作者 辛洁萍 王海丽 +5 位作者 王敏 白玉莹 徐文娟 徐新房 魏锋 李向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7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苦杏仁标准中存在的显微鉴别不全面、水分项缺失以及炒苦杏仁限度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为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氢氧化钾解离,稀甘油装片,显微观察苦杏仁外种皮... 目的: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苦杏仁标准中存在的显微鉴别不全面、水分项缺失以及炒苦杏仁限度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为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氢氧化钾解离,稀甘油装片,显微观察苦杏仁外种皮细胞;比较甲苯法和烘干法测定水分的差异,并进行水分测定;HPLC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苦杏仁中存在多边形的外种皮细胞;采用甲苯法测定苦杏仁及其饮片的水分,20批苦杏仁的平均水分为3.6%,燀苦杏仁的平均水分为3.5%,炒苦杏仁的平均水分为3.2%;所测20批市售燀苦杏仁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0%,炒苦杏仁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4%。结论: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进行相应修订,苦杏仁外种皮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边形;采用四部通则0832第四法测定苦杏仁及其饮片的水分,水分限度定为苦杏仁不得超过7.0%、燀苦杏仁不得超过7.0%、炒苦杏仁不得超过6.0%;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显微鉴别 水分 含量测定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